藝術創作情況匯報材料

時間:2022-08-11 05:17:08

導語:藝術創作情況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創作情況匯報材料

戲曲以彩調為主,素有彩調之鄉的美譽,是彩調的主要發祥地,同時又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我縣歷來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大力支持戲劇精品劇目創作,堅持不懈地實施“文藝精品”戰略,文化藝術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大型彩調劇《鳳山竹》榮獲第三屆彩調藝術節優秀劇目獎和第八屆戲劇展大型劇目展演桂花銅獎;彩調劇《老拐》榮獲全區小戲小品比賽優秀創作獎;彩調劇《書記大婚》獲文化廳舉辦的“糾風惠民保民生”文藝作品評選一等獎?,F代彩調劇《追夢》榮獲第五屆中國戲劇獎·小戲小品獎大賽優秀劇目獎。彩調歌舞《彩調》入選電視臺2013年元宵晚會節目并得到好評。

一、爭取各方面重視和支持,形成藝術創作合力。

首先是爭取縣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過問彩調藝術的發展,要求創作2-3個精品彩調劇,給題目壓任務,同時協調解決資金問題。在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的同時,協調解決藝術創作的具體經費。2013年我縣排練的彩調劇《追夢》赴復賽和參加江蘇張家港決賽經費20萬元都是政府財政專門安排的;2012年我縣排演的大型彩調劇《鳳山竹》的前期排練經費30萬元就是由政府出面協調女子企業家協會解決的。

其次是爭取上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支持,區文化廳將列為“彩調藝術傳承創新基地”并由區彩調團給予具體支持;區文聯、區戲劇家協會將列為“文藝志愿者創作基地”并多次派專家到點評指導;市文化局將列為“市戲劇創作基地”,并由市藝術研究所具體實施,給予人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市彩調團以反哺的形式給予導演、音樂、服裝道具方面的支持。此外,中國戲劇家協會周光老師,齊致翔老師,等各位老師對文藝創作都給予高度關注和具體指導。

二、建立有利于文藝創作的體制機制,促進文藝創作有序發展。

首先是修改完善了《縣戲劇創作獎勵辦法》,規定獲國家級獎項由縣人民政府對編、導、演給予獎勵,大型彩調劇《鳳山竹》,彩調劇《追夢》獲獎后就是由縣人民政府召開表彰會或座談會進行表彰的;獲區、市獎勵的作品由縣文化局分別給予編、導、演一定的獎勵,包括參加市“漓江之聲”的作品獲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都分別給予獎勵;參加我縣一年一度舉辦的“茅江之夏”農村彩調大賽的作品給予作品采用獎,獲一、二、三等獎和優秀演員獎的另給予獎勵。去年一年,縣政府和縣文化局發放的文藝創作獎金達13萬多元。由于加大了獎勵力度,大大調動了編導演的積極性,一批體現鮮明時代精神,充滿濃郁生活氣息,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不斷呈現。

三、加強文藝創作隊伍建設,夯實基礎。

一是加強編劇隊伍建設,每年舉辦2-3期創作人員培訓班,每期時間2-5天,參加人員每人帶一至二個劇本參加培訓,聘請有資質有造詣的老師授課和點評,提高他們的創作水平。對那些在業余創作中已嶄露頭角有培養前途的好苗子進行重點培養;對時代特色鮮明,立意好,點子新的作品進行重點修改,以期提煉精品;對長期從事創作的作者給予重點支持和鼓勵,目前我縣從事彩調創作的作者已達30多人。

二是加強演出隊伍建設,去年文藝院團改制,我縣將彩調團成建制改為“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彩調)傳承保護中心”,為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24人,主要從事彩調的傳承,展示工作,保留了一支基本隊伍。同時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傳承保護中心人員苦練彩調基本功,著力提高他們的演出展示水平。

三是加強對館辦文藝隊和農村業余彩調隊的扶持力度,落實專人對他們進行輔導,想方設法解決他們的服裝、道具、音響問題,僅去年就投入16萬元解決了30多個業余彩調隊的服裝道具。

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創作人員年齡老化,后繼乏人,新創作劇本數量不能滿足舞臺演出的現實需求,劇本創新能力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我們將乘這次會議的東風,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學習兄弟縣的好做法,好經驗,促進藝術創作工作更快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