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就業社區申報材料

時間:2022-09-03 06:31:00

導語:充分就業社區申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充分就業社區申報材料

在省市領導及錦城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再就業工作思路的整體指導下,我**社區成立了社區再就業工作小組,2007年初認真分析轄區再就業形勢,結合我社區的再就業情況,逐步總結出一系列就業服務體系,那就是:建立失業人員臺帳;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以培訓促就業,積極安置失業人員;引導失業人員多渠道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再就業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這次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中,將更加促進我社區再就業工作向更細、更深、更廣推進。

一、社區基本情況。

**社區地處臨安市區西南部,轄區面積2.0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2655戶6645人,流動人口3500人,調查結果顯示,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各類企業工作就業的3300人,社區共建單位17家?,F有存檔失業人員359人,其中有固定工作單位86人,靈活就業157人;從事人體經營88人,無求職愿望7人(以收取房屋租金為主),殘疾人3人(1人無勞動能力),低保戶2人。4050人員101人(其中男42人,女59人),40以下人員258人。2008年8月20日止,社區城鎮戶籍下崗失業勞動者就業率為99.4%,就業困難對象對象106人,就業率97.1%,無“零就業家庭”。社區內管理有序、環境優美、治安良好、居民安樂,是一個共享文明、和諧的充分就業的社區。

**社區自2002年9月成立以來,緊緊圍繞“科教興社區、文藝樂社區、法律安社區、道德暖社區、文明立社區”的和諧社區戰略,以“真誠服務”為核心,狠抓“育民、樂民、為民、美民、幫民、便民”工程,努力構建政治民主、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化振興的新型社區。經過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先后被浙江省評為“綠色社區”、“老齡規范化社區”;被杭州市評為“文明社區”、“和諧社區”、“充分就業社區”、“四星級”民主法治社區、“科普示范社區”、“科普文明社區”、“綠色社區”、“未成年人教育先進社區”、“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先進勞動保障站”、“老年體育先進輔導站”和“老年體協先進單位”;被臨安市評為“文明社區”、03至07年“平安社區”、“科普社區”、“綠色社區”、“雙擁模范社區”、“01至05普法教育先進單位”、“無邪教社區”和“平安家庭示范社區”等榮譽。并多次獲錦城街道黨建、計劃生育、民政、綜治先進集體等榮譽。

二、夯實失業人員基礎臺帳。

首先,**社區組織了22名調查工作人員,分片分組,對轄區內的居民進行地毯式調查。著重對下崗失業人員進行逐個登記,建立了失業人員臺帳,完善失業人員基礎信息和空崗信息,對社區失業人員進行動態管理。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我社區在檔的失業人員有359人,其中4050有101人,雙失業有34人,持證179人,我們通過電話訪問、登門拜訪、打聽左鄰右舍等方式對這些失業人員的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分類建立了臺帳。

三、以培訓促就業。

2007年,我們對社區內新增失業人員和符合享受“三金”補貼的下崗失業職工計47人,普遍進行了一次第二輪“再就業”優惠政策的培訓,向他們發放相關宣傳資料、講解相關的政策,對持“證”人員逐個征求動員參加技能培訓,至10月底有15人取得了職業資格證和技能等級證書,通過培訓,這15人都相繼實現了再就業,受到了下崗失業職工的贊許。經過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已經促進就業的失業人員有86人。

四、真心服務,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

我們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的基層網底作用,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社區居委會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聯系群眾直接、廣泛,熟悉社區情況、了解社區失業人員情況,并且與社區內企業單位保持較為融洽的關系,便于掌握社區內用人單位空崗信息,所以我們在再就業服務中充分發揮居委會的基層網底作用,通過走門串戶,對我地區失業人員的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建立了臺帳,為安置這些人員,居委會干部們不辭辛苦,多方奔走,付出了很大努力,充分開發就業崗位,多渠道尋找就業信息。社區組織人員到勞動局參加殘疾人招聘會,組織人員參加了就業困難人員現場招聘會。我們除了參加街道社保站舉辦的和其他形式的招聘會外,還與社區內企業單位保持聯系,與萬馬集團、華興集團等企業簽定了《再就業服務協議書》,在不給單位添麻煩的情況,開發崗位,得到他們的大力幫助。社區時刻掌握社區內用人單位空崗信息,一旦有了空崗,馬上與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聯系,促進其就業。社區還為下崗失業人員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筆,計40000余元,社區先后共安置失業人員10多人次。

五、真情相助,做失業人員的貼心人。

再就業工作中我們及時發現難點,及時攻克。轄區低保、困難就業和殘疾人就業是我們的難點。我社區失業人員中有低保戶家庭2戶,困難戶有3戶,殘疾人3人,其中有工作能力但就業困難的人有5個,要為他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非常難。如我社區的失業居民陳小華,由于受身體條件限制,給他找工作時讓我們費盡了心思,與總工會、勞動就業處、企業等多方聯系,按照他的特長,終于在農業銀行找到一份保安工作。轄區失業人員有了困難就到居委會聊天,通過聊天我們適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向,在生活中做他們的知心人、在工作中做他們的好向導。為消除社區的“零就業”家庭,社區居民郭建成因患精神疾病,整天吵鬧還打人,小區居民反響很大,妻子徐燕兒整天照顧他,可又沒法對付他,更談不上就業,家里還有一個兒子,生活相當困難。社區得知這一消息后,主動上門與徐燕兒聯系,在了解情況后,社區決定與派出所一起把郭建成帶到醫院進行強制治療。徐燕兒也在華聯超市找到一份工作,消除了“零就業”家庭。不論群眾有什么困難,社區都真情相助,解決他們生活實際困難。

我們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但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我們工作人員都認真履行“為民服務”的天職,心系一方群眾,心中時刻裝著群眾的困難,用真誠打動群眾,用真心幫助群眾,使我們的再就業工作能夠被居民理解和接納。當然,在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困難,主要是對于臨安特殊環境的板塊式社區,農居混雜,在調查摸底、上門走訪等增加了難度,特別是經費上的不足給工作帶來不便。

總之,我們本著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的工作方針,真情相助,精心服務的工作態度,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為失業人員鋪出就業之路,時刻體現他們人生道路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