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民為先--記某鎮黨委書記事跡
時間:2022-10-29 08:44:00
導語:萬事民為先--記某鎮黨委書記事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為鎮黨委書記,黨的基層組織領導,XX認為,有愛民之心,盡為民之責,具安民之才,辦利民之事,謀富民之策,是一個共產黨員、鎮黨委書記的職責,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自1999年任XX鎮黨委書記以來,XX上高山,下村社,進田園,到地頭,始終以一顆赤子之心念著他的“愛民富民經”:歷盡千辛萬苦,跑遍千山萬水,動員千家萬戶,排除千難萬險,迎來千紅萬紫又一春。
興鎮富民頭等事
鎮情民意,千頭萬緒,興鎮富民乃是首要。細微之處體現愛民之心,率領全鎮人民脫貧致富,發展壯大鎮域經濟,更是順民意之舉。發展是永恒的主題,也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
XX常說,“發展XX,富民強鎮,是我的責任?!睆?999年任XX鎮黨委書記以來,XX一顆質樸的心,帶領一班人干的是一件件實實在在的事,于天時地利中求人和,抓住經濟大環境發展的天時,借城郊區交通區位優勢明顯之地利,集中精力,明晰思路,尋求鎮域經濟發展突破口。在他任職時期,也是XX鎮發展最快、變化最大、成績最顯著的時期。在1999年—2002年這3年間,全鎮工業總產值由8000多萬元增加到3.43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由1850元達到2257元,全鎮財政收入由85萬元增加到158.9萬元,新修了XX小集鎮,完善了城鎮設施,改善人民的生活。
1999年上任初始,接過前任的接力棒,他帶領黨委一班人經過調研,察鎮情,求良策,明確了走“工業強鎮、農業產業化富民、第三產業興鎮”之路。他帶領一班人一門心思圍繞建設XX這片熱土做文章,有步驟、有計劃地打了幾場硬仗。
發展工業經濟是第一仗。在XX眼里,鎮域經濟發展工業是重頭戲。為此,他按照“抓大扶小”的要求,與大家一道,切實抓好對大企業的扶持和對小企業的幫助工作,千方百計做大做強工業經濟。新民村支書袁輝深有感觸地說,在2001年XX瑞麥在新民村征占用地建廠時,很多村民與企業發生了分歧,古書記知曉后,便召集村、社干部、社員代表和公司代表同志一起,本著既符合有關政策,不虧老百姓利益,又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原則進行商談,經多次協商,做群眾工作,終于達成了共識,圓滿完成了征地工作。在發展工業經濟中,古書記十分重視招商引資工作,他要求機關干部要積極為投資者服好務,要以優惠的政策、優美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吸引投資者前來開發建設XX鎮,而今,良好的投資環境,真誠周到的服務,XX贏得了投資者的信賴。都英及新開元羽絨廠、川東玻璃公司、瑞豐飼料、旺旺集團XX瑞麥……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企業相繼落戶XX,為鎮域經濟注入新鮮的血液,迎來鎮、企共榮的良性發展時期。
農業結構調整是第二仗。在抓工業企業發展的同時,XX帶領一班人穩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三年多來,全鎮共調整土地2000多畝,大力發展水果、麻竹等經濟林,在農業結構調整中,以業主開發為突破口,以項目為載體,以種植、魚鴨混養、生豬為重點,積極推行訂單農業和業主式經營,通過典型帶動基地建設,逐步發展為規模經營。先后引進業主10多戶成片開發近1000畝,重點發展以蔬菜、水果、花草苗木、筍材兩用竹為主的經濟作物,突出發展水禽、生豬、魚鴨混養、水產養殖,農業結構逐步趨于合理,目前,全鎮糧經比例達到60:40。
發展二、三產業是第三仗。XX鎮有1.9萬農業人口,人均耕地不足1畝。勞力富裕,耕地有限,轉移勞力,另謀出路,勢在必行。XX認為,要使農民真正走上富裕路,大家都守著這點土地不行,必須將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出去,投入到二、三產業中。堅持向外輸出和就地轉移相結合,勞務輸出和引導外出打工者回鄉創業相結合,僅2002年就轉移勞力4200人,有效地增加了農民收入。
真心愛民總關情
在XX鎮,老百姓都說:“XX是個愛民的好書記?!?/p>
工作中,古書記養成了一個習慣,無論走到哪里,都要詢問群眾的生活情況,了解群眾有什么困難。在他的民情日記本上,記載著他幫助貧困戶的情況。如何讓這部分人也走上致富路,是他的心愿。
古書記常說的一句話,“老百姓再小的事也大。”是的,他在工作中也是這么做的。要說起這句話,還真有一段來歷:一天,一位老實巴交的老農找到XX,衣袋中取出一包香煙,顫抖著撕開拴在煙盒上的金絲帶,說道:“古書記,我不會抽煙,煙又不好,請莫嫌棄,我修房子占土地的事,就請你幫幫忙……”望著眼前這位飽經歲月風霜的農村老人,XX一陣心酸,當即表態:一定按政策很快給他辦下來。這是一件小事,但卻深深地刺疼了這位鎮黨委書記的心。他向全鎮黨員、干部提出:“老百姓找我們辦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牽掛特困戶。幫扶貧困人員,心系于民,走共同富裕之路,關心弱勢群體,是XX書記經常講到的話。如今,XX的老百姓絕大多數都富裕了,但由于天災人禍等原因,仍有個別農戶處于極貧狀態。對這部分人,XX更是時時刻刻記掛在心中。他經常深入群眾,走訪慰問、調查研究,深入到困難戶家中問寒問暖,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同時,他十分重視扶貧工作,對扶貧資金的發放重點傾斜,盡最大努力爭取資金,共投入13.5萬元為無房戶建房15處,500平方米,安排機關黨員53人各聯系一戶貧困黨員和貧困戶,他自己也聯系了2戶貧困黨員和2戶貧困農戶。為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幫助尋致富的“點子”,找脫貧的“票子”,為他們找到了生產項目,使他們能夠盡快脫貧致富,目前,經他聯系、幫扶的貧困黨員和貧困農戶都已經走上了致富之路。
和平村二社的沈忠孝在今年4月份剛喪父,家里十分窮,又是孤身一人,唯一的幾間房子已經是破燦不堪,墻體傾斜裂縫面臨跨塌。古書記得知這一情況后,馬上拍板將沈忠孝的房屋立即拆除重建,各方籌資、投勞。直到日前,當了解到沈忠孝的四間新房已經建好,XX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一枝一葉總關情。古書記在帶領一班人搞好經濟建設的同時,積極為群眾辦好事、實事。全鎮有9個村,部分村級公路路況較差,一逢下雨便坑坑洼洼,連較大的貨車都過不了,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XX在調查了解情況以后,經過實地察看,制定出相應的整治方案。下定決心大搞公路建設,積極組織、發動群眾投資投勞,鎮上擠出資金20多萬元,對全鎮村級公路進行全面的整治維修,新修了村級公路10多公里,新修石板路14.5公里,方便了全鎮60%的村民通行,農民生產出來的產品再也不用肩挑背馱了。曙光村4社的肖體忠說:“路修好了,拉肥料,交公糧,修房造屋運磚瓦就方便多了。”
古書記的愛民之心還體現在:每年春節、“七一”前夕,XX都要率隊到全鎮的50余戶貧困戶和40多戶貧困黨員家中慰問,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處理突發事件;幫助解決農民生活、生產中的具體困難,比如貸款、技術、信息等。
善謀興鎮富民大局,關愛百姓冷暖憂樂。XX把“權力”與XX的發展連在一起,把責任同百姓甘苦融為一體。群眾說,古書記的愛民之心,大伙心中有桿稱。
勤政為民公仆心
在XX群眾的眼里,XX從來就不像個“官”;在同志們的眼里,古書記工作起來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XX則說,黨和人民把他放在這個位置,只有把自己的一切獻給這片熱土,才不愧于“人民公仆”這極具份量的稱號。
“XX是個勤政為民的好干部?!边@是群眾對古書記評價較多的一句話。
鎮黨委成員們說:“古書記最討厭大家坐在機關里當‘老爺’,他要求我們要轉變機關作風,要帶頭到田間地頭,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逼綍r,XX總是盡量抽出時間深入基層調研,體察民情。他下基層,常常是一個人去,最多再加上一個一般干部。下去之前,他一般不給村、社干部打招呼,不張揚。他說,這樣做才能聽到群眾的心聲,才能了解到基層的真實情況。三年多來,他和鎮干部們的足跡,印滿了全鎮9個村、111個社的每一個角落。
打鐵先要自身硬。要使經濟發展,人民富裕,必須要有一個團結務實的領導班子。他常說的一句話是:“只有建一流的班子,才能帶出一流的隊伍,從而創出一流的業績?!币虼耍种匾暟嘧拥慕ㄔO。一流的班子從何來?來自班子勤政、廉潔、高效的作風,來自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在班子建設和干部隊伍作風建設上,古書記要求黨委一班人必須帶頭轉變工作作風,積極開展創建“四好班子”活動,實行了干部首問責任制和記民情日記制度。強化工作紀律,較好地杜絕遲到早退、溜崗曠工、閑耍打牌等現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實行黨政機關干部聯系村社責任制度。全面貫徹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干部德才兼備原則。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對資金管理、業務接待等實行嚴格審簽制度。
剎住“吃喝風”,管住干部的嘴。為了“管住嘴”,古書記決定建立鎮機關食堂,嚴格公務接待標準,取消各種形式的租車費;在財務管理上,全鎮所有部門的資金全部納入財政統一管理,鎮干部自己掏錢在食堂就餐已成規矩,大大節約了開支,剎住了吃喝風,改變了形象。剎住“走讀風”,管住干部的腿。為了“管住腿”,建立健全了領導干部住鎮、24小時值班制度,嚴格考勤制度,他帶頭值班、住鎮。農忙、抗旱、防汛期間,鎮干部紛紛放棄雙休日,深入田間地頭,切實為農民解決具體問題。加強組織建設,提高隊伍素質。古家用富書記十分重視鎮村社干部的培養、培訓,每年都會組織村社干部進行集中培訓2次以上。同時適時調整充實村級班子,為農村建設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
知民情、解民憂、順民意、興鎮富民盡心力。在XX心中,基層干部是黨和群眾之間的橋梁,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者,要帶好班子,找好路子,挑好擔子,來不得半點花拳繡腿。群眾的利益,XX的發展,只能靠每個黨員干部的“公心”、“黨心”,實打實的工作,心貼心的服務,心中裝著群眾,為群眾謀劃致富之策,帶領群眾走致富之路,撲下身子抓落實,才能真正實踐“三個代表”,贏得民心,求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