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經理的優秀事跡材料
時間:2022-05-27 09:24:00
導語:公司經理的優秀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縣*鎮北關村由一個貧窮落后的村莊發展成為牧、工、商、建、運五業并舉,集體經濟積累達500余萬元,人均收入3280元的小康村。該村群眾總是把村里的變化跟他們的黨支部書記董太平聯系起來,說他不僅個人致富的能力強,而且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強,親切地稱他為全村群眾致富路上的“領頭雁”。
董太平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15歲就擔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先后當過搬運工、磚廠小工、電焊工等。艱苦的生活經歷磨煉了他堅強的意志,培育了他樂于助人的品質。借黨的富民政策的東風,他搞過運輸,創辦了福利網套廠和福利紡織廠。*年,他又籌資600余萬元,創辦了騰達紡織品有限公司,公司占地85畝,擁有職工1500人,產品遠銷日本、美國、東歐一些國家,年經營額達1000余萬元,創外匯30余萬美元,董太平依靠辦企業走上了富裕路。
1995年,董太平眾望所歸地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叫富?!边@是他擔任支部書記后常說的一句話。
1996年,縣城經濟中心北移,給北關村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經村“兩委”商議,決定利用40畝荒地,建設標準別墅小區——北關新村,預計投資600萬元。村“兩委”干部首先籌到資金12萬元。在多次到銀行貸款遭到拒絕的情況下,董太平請來資產評估人員對自己的房產和紡織廠進行了資產評估,懷揣著資產評估表踏上了借錢路。一次去宋村一個朋友家借錢,剛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他扛著自行車,光著腳步行了十幾里,一路上摔了多少跤連他自己也說不清。當他走到朋友家時,整個人已變成了“泥人”。朋友被他的誠心打動,同意借錢給村里。1997年,30棟別墅如期建成并成功出售,北關村創收120萬元,邁出了致富路上的關鍵一步。董太平還想方設法發展集體經濟。1998年,北關村籌資800萬元創建了建筑公司和舊商品交易市場,年創產值1000余萬元。
董太平積極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他通過提供信息和資金幫助、傳授致富經驗等形式,鼓勵和引導群眾多方創業。在他的幫助下,張學堂、董連平、康進玉、董國平先后辦起了瓶蓋廠、衛生材料廠、家俱廠和潔玉瑪瑙廠。董國平創建的潔玉瑪瑙廠的產品遠銷北京、廣州、上海等大城市,年創產值近千萬元。他還在村里發起設立了“群眾互助基金會”,把村里的閑散資金集中起來使用,三年來共幫助群眾發展項目1600項次,資金流動額共達8000萬元,有力地推動了北關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如今的北關村擁有集體企業兩家,個人企業7家,規范養殖廠20家,各種運輸車輛100多輛,形成了牧、工、商、建、運五業并舉的經濟發展格局,集體經濟積累達500多萬元,并以每年8%的速度遞增,2003年人均收入達3280元。昔日的貧困村成為名符其實的富裕村。
北關村黨支部先后被省、市評為“五好”農村黨支部,北關村先后榮獲“市級文明村”、“市級關心下一代先進村”等稱號。董太平本人也先后被評為“先進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市人大代表”。
- 上一篇:學生素質教育管理論文
- 下一篇:家庭素質教育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