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黨委書記抗旱救災典型材料
時間:2022-04-13 10:01:00
導語:鄉黨委書記抗旱救災典型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因“11•02”特大自然災害影響而基礎設施嚴重受損,水利設施薄弱的前提下,大旱無疑是雪上加霜,導致了鄉內部分村組農作物大面積嚴重缺水,人畜飲水十分困難。大春生產關乎全鄉糧食和經濟安全。因干旱氣候影響,今年小春受災極為嚴重?!芭c其拿錢救災,不如花錢防治”。在抓好抗旱救災這個當前的中心工作時,他牢牢咬住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不放松。具體材料請詳見:
去冬今春以來,連續6個多月的特大干旱,使地處**腹地的**鄉與全省、全州、全市一起,步入了全力抗大旱的戰線。在因“11•02”特大自然災害影響而基礎設施嚴重受損,水利設施薄弱的前提下,大旱無疑是雪上加霜,導致了鄉內部分村組農作物大面積嚴重缺水,人畜飲水十分困難。面對最嚴重的干旱和最高等級的森林火險,鄉黨委書記**同志大膽決策、主動應對,四處協調、多方爭取,率領全鄉廣大干部職工抗大旱、斗天災,奮力于抗旱救災攻堅戰中。
身先士卒保用水
2009年下半年以來,我州境內出現的近60年來罕見的區域性干旱天氣,對**鄉造成了較大影響。去年9月至今近6個月時間內,全鄉境內降雨僅70mm,比去年同期少了342mm。因地理環境及氣候條件特殊,境內低熱河谷地帶和東山少水片區的龍崗、達諾、**、清水河、朵苴等幾個村委會一度嚴重缺水。隨著旱情的持續,全鄉65個村民小組、5520人和2745頭大牲畜飲水即將異常困難,抗旱已進入了關鍵時期。
面對日益嚴重的旱情,作為**鄉一把手、全鄉抗旱救災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和指揮長的**同志深感責任重大。2008年“11•02”特大自然災害災后發展的呼聲還在群眾耳邊回響,又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同志的眉頭一直緊鎖著,他思索著:必須想盡千方百計的辦法,打贏抗旱這場硬仗。
為確保鄉內人畜飲水不發生問題,**鄉按照“保障生活、準備生產”的原則,切實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把抗旱救災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來抓,即刻成立鄉、村、組三級抗旱救災領導小組和應急隊伍,并帶領班子成員,多方爭取資金,由鄉抗旱救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大力宣傳動員,由水管站等部門余缺合理調劑,組織動員干部群眾參與尋辟備用水源。
在此過程中,為了讓群眾不因缺水而影響生活,**同志時常沉入一線,無論龍崗東山片,還是朵苴團山等幾個旱情較為嚴重的村子,都時常出現他忙碌的身影。在定奪龍崗東山片緊急供水方案中,因為當地人多水少,引水、用水方面群眾意見不和,引發了糾紛。夜里11點多接到電話后,他立即帶領領導小組成員,趕赴現場處理。等方案商定,天已快亮,但水源因與他村鄰近,還存在一些后續問題,為盡快解決用水問題,一夜未寐的他又和村組干部翻林穿箐,查看水源,問題解決完畢,同去的工作人員已累得身心俱疲,顧不上休息片刻,**同志又立即帶領大家趕赴下一個地方解決群眾飲水問題。
經過多方努力,目前,**鄉已投入抗旱救災資金25.8萬元,其中上級補助23萬元,群眾自籌2.8萬元,為15個小組另尋了安全水源,發放了15000米PE水管、2500米鍍鋅管、30噸水泥、100只水桶,新建及修復了人畜飲水工程6件,有效緩解了1285人、近2000頭大牲畜的人畜飲水問題。同時,**同志帶領干部職工,積極為抗旱救災捐款11800元。至日前,全鄉上下已形成了全民動員,全力抗大旱、救大災的良好局面,未出現因干旱而引發的人畜病亡事件,無群體性糾紛發生。
投身一線抓備耕
**鄉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鄉鎮,大春生產關乎全鄉糧食和經濟安全。因干旱氣候影響,今年小春受災極為嚴重。據當前情況,全鄉現種植的15869畝小春幾乎100%受災減產,其中10608畝顆粒無收,占總種植面積的66.8%,隨著旱情持續加劇,災情更是日益嚴重。為確保2010年農業生產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同志帶領鄉班子一群人通過反復的研究,提出“力求通過以科技促大春增產以彌補小春損失”的思路,狠抓大旱之際的備耕工作。先是在對全鄉旱情實際全面調研后,研究、制定并調整了大春糧食作物種植及科技推廣計劃,更改并落實旱育秧樣板2.5畝,包谷容器育苗移栽樣板208畝,地膜旱育秧移栽樣板238畝,水稻樣板1100畝。同時,要求農科部門,及早根據群眾需求做好農資調供,當前,累計調供大春良種15.87噸,化肥425.8噸,農藥3.8噸,農膜42噸,全面確保滿足群眾需求。為確定科技推廣調整計劃,**同志走遍了鄉內11個村的500多個自然村,茫茫**的每一座山嶺,每一條溝箐,都留下了堅實的腳印,村村戶戶幾乎都銘刻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親自調研,征求群眾意見和想法后,和農科部門人員一起研究、確定方案;同時,對外咨詢耐旱的農資品種,明查暗訪把好全鄉的農資入口市場……
烤煙,是**鄉群眾增收的主渠道,2010年,市下達**鄉34萬公斤指令性計劃和7.22萬公斤出口備貨計劃,規劃種植面積2642畝,為確保煙葉提質增效,**同志又帶領全鄉干部群眾,及早著手育苗整地,做好物資調供。同時,提出集中調水等措施,在**村九甲、炒豆育苗點和達諾村著諾育苗點,都采取集中調水,解決了育苗問題,目前,各個育苗點包括后期增育可移栽270畝煙田的備用煙苗均出苗正常,長勢良好。群眾們說:“王書記帶領著我們引來了活水,這大旱之年長出的煙苗,一點也不比往年差”。
挑好重擔護森林
**鄉因地理位置特殊,境內森林資源豐富,特別是有著50.4平方公里國級家**保護區,今年,由于干旱嚴重防火形勢極其嚴峻。
“抗旱重在防”,**同志與其他班子成員達成共識,深入發動,全面動員,調動方方面面人員嚴防死守。宣傳工作是防范的主抓手---“森林防火千秋業,生態安全萬代興”,“疏忽一時,火光四起,警惕一時,綠樹常青”,意義深重的防火標語從去年11月份起就在全鄉飄紅。鄉、村、組的森林防火專題工作會議先后召開了近百場(次),中小學生將防火知識倒背如流……。在他的嚴格要求下,全鄉群眾抗旱防火意識已堅不可搖。
“與其拿錢救災,不如花錢防治”。**同志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今年,在充實森林防火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鄉花大力氣做好各項基礎保障工作,為各村落實了森林防火先期工作經費2萬元,同時,進一步建立健全了森林防火組織,青樹丫口威武的操練聲和森林防火演習,提高了鄉內統一全套裝備的30名專業撲火隊員的素質,又以每月300元的待遇,選聘了100名年富力強、責任心強的防火隊員,巡護于全鄉380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間。
合全盤之力為一擊謂之順勢。**同志認識到,要下好**鄉抗旱救災這盤棋,重要的是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資源,發動全鄉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布局慎密,也難免疏漏,今年2月14日,正是大年初一,**同志在布置好各項工作正準備放下緊繃的弦和家人好好的過一次久違的節時,卻又接到鄉內達諾村與保甸村交界處發生火情的報告?;鹎榫褪敲?,他在鄉內車輛因維修無法接送的情況下,想法協調車輛,連夜趕路200多公里,邊指揮值班人員集結民兵應急分隊,邊趕奔火場。一夜奮戰,火情撲滅。鄉里的同志請**同志先行回家休息,他說:“群眾們還沒全部撤下來,要等他們都平安回家了,我才可能安穩過年吶?!本瓦@樣,**同志與鄉里干部明確分工后,一直將火場清理完畢,才撤回鄉內。
多年來,每次火情,無論身處何崗,**同志都身先士卒,沖鋒在前,最后撤出,一次次較好地維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一次次護住了蒼莽哀牢這一方令人稱羨的青水綠水。
全面兼顧,不放過任何一個細枝末節,這是**同志始終如一的工作作風,在抓好抗旱救災這個當前的中心工作時,他牢牢咬住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不放松。在他看來,抗旱救災不能影響其他工作,只有各項工作都取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才是真正的勝利。
盡職盡責抗旱魔,全心全意為人民,生產自救,保障民生。在**同志的帶領下,**鄉全體干部群眾將進一步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全力打好抗旱保苗防火攻堅戰,促進全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