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科技推廣先進事跡

時間:2022-05-18 04:21:00

導語:農業局科技推廣先進事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科技推廣先進事跡

在縣,有位同志因為長期從事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經常在田間地頭與農民朋友摸爬滾打,搞得一身“土”氣,村民們都叫他“土秀才”,他就是2011年省唯一被評選為第七屆全國“人民滿意公務員”,記一等功的科技興農標兵同志。

平凡的人生崇高的榮譽

同志雖然祖籍在,但是地道的土生土長的人。1983年農學院畢業后分配到縣農業局植保站工作,先后擔任過副站長、站長。多年來,他一直堅持戰斗在科技興農第一線,先后獲得“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1項,省農業廳豐收獎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地區科技進步二、三、四等獎各1項。2000年被農業部、總參動員部及四省市評為“武陵山區科技扶貧先進個人”,2004年被地委評為“全區勤政廉政模范人物”,2005年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技推廣先進工作者”和被地委、行署評為“全區民族團結先進個人”,2008年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工作者標兵”,2011年被地委、行署評為全區首屆“敬業奉獻類”道德模范,同年獲第七屆全國“人民滿意公務員”榮譽稱號,并被評為縣管專家,2012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先進工作者。1998年、2007年分別當選中共省笫八次、笫十次代表大會代表。

艱苦的打拼不舍的追求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1984年是他工作的第一個年頭,他與隊友被派到離縣城70多公里的原官舟區永祥鄉蹲點抓1000畝水稻病蟲綜合防治。他們自帶棉被,自帶口糧住在村寨,吃在農家,并帶上噴械和對路農藥,從水稻播種開始,一直蹲在點上,有效地控制了當地的病蟲危害,奪得了自土地承包到戶后的第一個豐收年。1996年到縣農業局任副局長主管種植業務工作后,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生產和示范方案,把“抓點促線”,“以線帶面”作為技術普及的突破口,一年至少帶隊抓兩個點。不論春耕,還是秋種,所有示范點他都力求做到質量最好,效果最佳,該縣農業生產連續十余年獲全區一等獎。

為了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2006年自治縣大力推廣脫毒馬鈴薯。當時薯種不足,為了抓住季節,不誤農時,特從威寧調運薯種。薯種運抵當晚,當冒著大雪跟車送到距縣城100多里的偏僻小村時,已是深夜兩點。他連夜和群眾一道將13噸薯種下了車,次日上午再分發給群眾。這天剛好是農歷正月十五,風俗叫“過大年”。當拖著疲憊的身影回家時,縣城已是萬家燈火,鞭炮聲聲,親人們還在守望著等他一同吃元宵飯。

2012年新年伊始,又遭遇多年罕見的春旱,他積極組織有關部門調購生產物資,帶領技術干部進鄉入村落實示范樣板,召開技術培訓會,并針對嚴重旱情,因地制宜組織生產自救,在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積極發展蔬菜和特色辣椒生產,為力爭全縣災年不減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組織實施小麥、水稻高產創建和糧食增產工程完成各項任務指標,順利通過上級業務部門驗收。

無私的奉獻清廉的人生

曾有調回工作的機會,然而他因看到群眾對農業科技知識那種渴求的眼光,使他深感肩頭責任的重大,堅決放棄了回的念頭。80年代后期,組織上要調他到縣委組織部工作,那可是時下許多人求之不得的好單位。但他考慮到自己學的專業是農業,只有在農業部門才能發揮自己的專長,就懇請組織上把自己繼續留在農業局工作,最終得到了組織的理解。多年來,他對工作信奉一條準則:“力所能及、問心無愧”。由于他經常奔走在農村,為人隨和,群眾都愿與他接近,他蹲點所住之地,每到晚上常常是滿屋的老老少少,或拉家常、或咨詢一些農業技術。群眾都說“老范沒架子”、“老范是個土秀才”。

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自向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的那天起,就告誡自己:“從現在起,一切交給黨組織,要對得起共產黨員這個稱號?!彼冀K把勤政廉政刻入腦海中,付諸行動,廉潔自律。在植保站工作期間,為了引進和推廣農藥新品種,經常外出調購農藥,有許多撈外快的機會,但他從未收過一分錢的回扣。到局任職之初,他曾兩次赴調購小麥種子,金額達20萬元以上,供貨方主動提出定價時加點小費,都被他堅決拒絕。2000年兼任種子公司經理期間,需調入大量種子。一次公司派業務員到重慶市忠縣購玉米種,對方暗示可以超額開票,多出部分作為單位調種補助。他察覺后通知業務人員“必須實事求是,不能多開一分錢”。近些年來,每年的采購經費都在百萬元以上,但凡他經手的采購項目,沒出過一次問題。有人作過粗略估計,二十多年里,在采購種子上為縣里節約資金應該不少于300萬元。凡與他打過交道的商販無不感嘆“這年頭居然還有這種油鹽不進的人!”

多年來,因的愛崗敬業、勤奮工作,黨和人民給他的榮譽越來越多,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但他從來不因此沾沾自喜,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象春蠶一樣把自己的一切無私地奉獻給了這一方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