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帶領群眾科技致富優秀事跡
時間:2022-05-24 04:32:00
導語:黨委帶領群眾科技致富優秀事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位于兩當縣城西南18公里處,總面積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萬畝,屬高山丘林地帶,全鄉轄10個行政村36個村民小組,968戶,4020人。全鄉有黨支部12個,黨員265人,村干部34人。2010年全鄉人均收入2384元。近年來,鄉黨委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主線,充分發揮自身在發展農村經濟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大膽創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帶領群眾抓好產業結構調整,依靠科技,大力發展核桃產業,積極培育輔助產業,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一、創新思路,拓展多種項目促進增收致富
1、樹立發展意識,調整產業結構。鄉土壤肥沃,歷來是兩當縣的主要產糧區,但近年來糧食價格的增長已不能滿足群眾快速增收的目的,鄉黨委針對當地土壤肥沃,并根據群眾有零星種植核桃的經驗,提出了調整農業生產布局,改變傳統種植模式,確立以核桃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方向,以發展優質核桃為主,以科技投入為先導,以示范園和產業帶建設為重點,以農戶栽植為主體,進一步加大栽植和管護力度,不斷推進品種改良,提高核桃產量和質量,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的核桃產業發展思路。積極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充分利用縣上補助苗木的有利政策,積極引導群眾栽植核桃,使群眾種植核桃的熱情大增,核桃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截至目前,全鄉已發展核桃51.2萬株,戶均528株,人均127株,全面實現核桃栽植全覆蓋。并依靠嫁接換優解決與糧爭效,與糧爭地的問題,建成、聶溝兩個嫁接示范村,全鄉建1000畝以上的示范點2處,在2010年全鄉核桃總產量達到36萬斤,實現產值260萬元,人均增收620元。
2、樹立市場意識,改善產業結構。為滿足農產品多樣化的需求,保證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鄉黨委在以核桃為主導的產業基礎上,進一步確立了“一業為主,多業并舉”的發展方向,引導廣大群眾立足本地優勢,選準新的發展項目,改善產業結構,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逐步形成了“一主”(核桃)“三輔”(畜禽養殖、烤煙、中藥材)的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全鄉發展烤煙1020畝;結合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和林權到戶后林下經濟發展,種植中藥材2200畝;通過招商引資,在川頭村建成黃牛養殖場一處,總投資1280萬元,并引進優質黃牛300頭,在王堡村扶持百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大戶2戶,50頭以上養殖戶10戶,20頭以上養殖戶15戶,使全村生豬存欄量達到1350頭。
二、科技培訓,示范帶動,引導群眾全面實施科技致富
發展農村經濟的根本出路,在于堅持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快先進實用技術推廣運用的步伐,將農業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1、實施科技素質工程,落實常規教育培訓。鄉黨委著力在培育群眾的科技意識、普及科技知識上下功夫,實施科技素質工程。針對過去群眾學習科技知識中存在渠道少的問題,鄉黨委以村級組織活動室為依托,采取集中培訓,個別指導的方法,定期舉辦科技培訓活動,向農民傳授種植、養殖技術、以會代訓及現場培訓的形式,舉辦科技培訓班48期,參訓人員累計1900余人次,基本達到了戶戶都有1名科技明白人。
2、樹立科技示范樣板,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在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應用過程中,農民群眾還普遍存在著怕擔風險的心理。為此,鄉通過積極培育致富有方、帶動有力、思想先進的科技示范戶,引導群眾科技致富。一是抓好扶持環節,增強發展后勁。鄉黨委積極調查研究,采取駐村干部與扶持對象結對的形式,克服群眾畏難情緒,帶頭種植烤煙,發展畜禽產業,切實幫助示范戶克服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增強其發展后勁。通過建立了一批示范基地,樹立了一批示范戶,在示范基地、示范戶中先搞試驗,技術運用成熟后再組織群眾學習應用。為了推廣烤煙種植,多次邀請市、縣專家到鄉里講課,手把手地教群眾科學種煙,實現使烤煙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二是抓好帶動環節,增強示范作用。農業生產過程中,以示范戶與困難群眾結對幫扶,宣傳典型,以點帶面,引導廣大群眾參與到科技致富行動中來。在培訓會上,邀請外地專家和本村科技發展效益好的群眾現身說法,講科技致富的好處和經驗,同時示范戶帶著群眾干,干給群眾看。這些舉措充分發揮了典型示范,結對幫扶作用,激發了群眾的創業致富熱情。
三、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促進群眾科技致富
在帶領群眾致富的過程中,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示范輻射作用,為群眾提供各項服務,確保群眾穩定增收,提高了群眾發展經濟的積極性,黨組織的凝聚力和黨員干部的影響力。
一是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鄉為增強村級班子帶頭致富能力,對全鄉10個村的班子進行了量化考核,真正把自身致富能力強、能帶領群眾致富的“雙強”能人的選進村級班子,始終把群眾的利益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努力創新領導方式,積極引導群眾走共同致富之路。做到從思想上引,每當提出新的思路或作出決策前,都采取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等方法,請群眾出主意、提建議,形成共識后再付諸實施;在技術上幫,請來省、市、縣專家和技術人員,為群眾釋疑解難。堅持“大培訓大提高”要求,積極和縣林業局、農牧局、烤煙公司等聯系舉辦核桃嫁接及管理,烤煙生產等培訓班。全鄉確立科技示范戶92戶,其中黨員致富能手54戶,非黨致富能手38戶,黨員明星和產業化帶頭人30戶,幫扶貧困群眾42戶,并建立了檔案資料,制定了幫帶計劃和目標要求。黨員科技示范戶在本村的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中充分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
二是發展支部加協會。積極探索“支部加協會”發展方式來促進農民增收,開拓黨建和經濟工作互動新局面。在2009年引入投資1280萬元,可飼養黃牛600頭的隴牛養殖場以后,鄉黨委通過發揮企業龍頭作用,積極創辦川頭養牛協會,村支部積極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協調農戶同企業簽訂生產養殖合同,企業無償向農戶提供仔牛,并對農戶提供黃牛養殖技術,并對農戶進行培訓;農戶對仔牛進行飼養,養成后企業從農戶處以市場價格回收,形成“企業加支部加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進而擴大協會發展規模,促進農民增收。目前川頭養殖協會通過抓好技術培訓和服務體系建設,重點進行隴牛養殖、飼草調制、冷配、疫病防治等為主要內容的科技培訓,年培訓500人(次),養殖黃牛60頭,新發展會員40人。此外,川頭中藥材協會通過在原有中藥材種植面積的基礎上,結合退耕還林配套工程,通過加大種植面積,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黨員做為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員,引導協會和產業發展。目前,協會在原由50余戶的基礎上壯大到60余戶,種植規模擴大到700畝。
- 上一篇:校園文明創建工作匯報
- 下一篇:石河子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改變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