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搶險救災事跡材料

時間:2022-10-29 08:52:51

導語:財政局搶險救災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局搶險救災事跡材料

崇義縣5·15暴雨災情發生后,縣財政局認真履行部門職能,積極參與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體現在:

一、及時籌集救災資金,為搶險救災提供財力保障。

災情發生后,我局在履行部門職能方面重點做了三項工作:一是開辟財政資金應急綠色通道。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迅速籌集和撥付240萬元應急救災資金到民政和鄉鎮政府,用于安置受災群眾和災后重建。二是多次到省、市財政匯報災情和申請救災應急資金,并邀請省財政廳社保處領導到我縣了解災情,為爭取救災支持和災后重建所需資金打下了堅實基礎。三是為加快災后重建,提高救災應急資金使用效率,及時到受災村組進行了災情核實。

二、結對幫扶取得階段性成效。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安排,財政局承擔了鄉四個村民小組的搶險救災。從接到任務的第一天起,我局就精心安排部署,成立了由主要領導帶隊的“三送”工作災后重建服務隊,抽調8名財政干部組成兩個工作組入駐結對幫扶村組,與鄉村和財政所干部一道全力開展工作,主要抓好了兩件事:

一是安全轉移并妥善安置群眾。入駐黃金村后,工作組實行嚴格排查和詳細登記制度,迅速對四個村民小組的每個受災點和每戶受災戶進行走訪,認真了解群眾的受災情況和實際困難,按“輕重緩急”原則提出處理意見和辦法。由于包干的四個村民小組相當分散,且水浸危房和地質災害危房較多,點多面廣,加之當前正是主汛期,大雨時有降臨,受災房屋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為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我局把轉移安置群眾列為首要任務。工作隊員每天堅守工作崗位,吃住在村組,不管下大雨還是夜半三更,都不敢有一絲懈怠,及時走村入戶,耐心地與群眾做思想工作,宣傳縣委、縣政府搶險救災政策,直到受災群眾全部安全轉移。箬坑、梨木樁兩個村小組路途遠,交通不便,境內多是幾十年、上百年的危舊土坯房,給轉移安置群眾帶來了很大困難,特別是梨木樁小組要翻山越嶺徒步半個多小時才能到達,而這個村民小組的房屋又是這次洪災中受損最嚴重的,為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帶到搶險救災的每個角落,盡快轉移安置好受災群眾,工作組踏著泥濘的羊腸山路,常常一天幾個來回地走,回來一身汗、一身泥漿是常有的事,有的工作組隊員鞋走爛了,腳腫了、手臂曬脫皮了,也不喊苦,不叫累。

為確保轉移安置的群眾能正常生活,工作組積極協調解決安置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如安置點的選定、用水、用電等問題,水毀田、土恢復問題等等,有的全倒戶因為事發突然,所有家當來不及轉移,工作組積極幫助他轉移到安置點,還拿出錢為他們購買了被褥、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梨木樁組85歲的村民張福香一直居住在一座百年老屋內,房屋因浸水隨時可能倒塌,情況十分危險,工作組不厭其煩,先后多次到她家作思想工作,并協調其在外居住的親屬接洽居住問題,打消她的顧慮,老人年邁,腿腳不便轉移有困難,工作組還專程安排車輛陪同送達。通過努力,工作組通過帳篷安置、搬遷臨時安置點、借住等方式,妥善安置了危險點群眾,確保了災情發生前后沒有出現傷亡事件。

二是排除安全隱患。群眾得到初步安置后,工作組把工作重點放在拆除水浸危房和地質災害危房。有的群眾因為對受災的居住房有感情,不舍得拆,有的因為房屋多個親屬有份,或因安置房未落實等問題,需要多方溝通,工作組盡量把工作做實做細,把努力把矛盾最小化,在取得群眾的支持和理解基礎上進行拆除;有的群眾家具、物品沒地方堆放,工作組就買來彩條布送給他們,對搬遷人手不足的,工作組就親自上陣,協助搬遷。為加快進度,盡快排除安全隱患,我局還主動出資請來挖機幫助群眾拆除危房。

“三送”工作獻真情,結對幫扶暖民心。一個多月來,“三送”工作組以高度責任感和誠摯的心,發揚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艱險精神,與災區群眾心聯心、共患難,全力開展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以實際行動展示了財政干部“心系群眾,財政為民”的精神風貌。據統計,工作隊共通過人工和挖機拆除除水浸危房和地質災害房26戶5100平方米,發放彩條布2400多平方米,通過帳篷安置和異地安置群眾16戶、協助借住10戶,妥善安置群眾83人,取得了搶險救災的階段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