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先進學習材料

時間:2022-05-20 09:59:00

導語:醫院先進學習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院先進學習材料

編者按:*區*醫院位于*的最西部,是一所集精神衛生??婆c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雙重功能的大專科、小綜合醫院。為了發展精神衛生事業,區衛生局領導整合醫療衛生資源,將*區精神衛生保健所合并到了*醫院,建立精神科病房,解決我區精神病人住院難的問題,同時緩解精防所資金不足、無法開設病床、*醫院床位使用率為零的窘迫局面。我院近年來逐步建立了全區精神衛生三級防治體系,完善了社區管理制度,規范了社區建卡、隨訪,開展社區講座、普查、流調等工作。病房中有部分“三無”病人,舉目無親,長期以院為家,生活非常困難,院黨支部和工會每年號召職工集中為病人捐獻衣物和生活用品。老年科病房是一支新生的娘子軍,他們收治的病人大部分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臥床病人,是集治療、護理、保健、康復、臨終關懷于一體的綜合性老年病專科病房,醫務人員11人,其中女性職工10人,占98%,在全部醫療、護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樣一支先進的醫療衛生隊伍,這樣一個堅強的群眾集體,在鮮為人知的崗位上默默地工作著、奉獻著,時時刻刻播灑著愛的希望,日日年年傳遞著人間的真情,使得*醫院有了長足的發展,院容院貌煥然一新。

*區*醫院位于*的最西部,是一所集精神衛生專科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雙重功能的大??啤⑿【C合醫院。建筑面積8530㎡,開設病床280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及工勤173人,其中女職工占82%,院領導班子5名,女性領導占60%。

1996年12月,為了發展精神衛生事業,區衛生局領導整合醫療衛生資源,將*區精神衛生保健所合并到了*醫院,建立精神科病房,解決我區精神病人住院難的問題,同時緩解精防所資金不足、無法開設病床、*醫院床位使用率為零的窘迫局面。開辟了一條“大??啤⑿【C合”的發展之路。當時,*醫院房屋老化,設備陳舊,辦公、診室條件簡陋、門窗破舊不堪。因此,首先需在原房屋布局的基礎上裝修、改建精神科病房,為了節約資金,醫院決定不請施工隊,發揚*醫院傳統的艱苦奮斗精神,用全體職工的雙手創造奇跡。雖然他們大部分是女同志,但掄起大鎬就象年輕小伙兒,溫雁美、劉喜俊年近50歲,和大家一樣拆墻搬磚,每天晚上回到家都是腰酸腿疼;欒淑珍感冒發燒堅持縫制被褥……全院上下,同心協力,沒有休息日、沒有加班費,譜寫了一曲“領導率先垂范,黨員吃苦在前,群眾奮勇爭先的奮斗者之歌,提前完成了開設病房的前期準備工作。

從*年2月收治第一名病人開始,醫院便感覺到了肩上的重擔和道路的艱辛,因為我們主要面對的是特殊的患病群體——精神病人,他們思維障礙,行為異常,甚至自傷或沖動傷人,嚴重者將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安定。因此,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認真開展醫德醫風建設,強化醫務人員服務意識,倡導“愛心、熱心、耐心、責任心”四心服務理念,為病人提供溫馨、舒適的診療環境。

我院近年來逐步建立了全區精神衛生三級防治體系,完善了社區管理制度,規范了社區建卡、隨訪,開展社區講座、普查、流調等工作,社區科的同志全部是女同志,不畏嚴寒酷暑,穿行于大街小巷,走訪于病人和居委會之中,但由于面對的是失去理智的精神病人,故工作難度很大,有時被病人拒之門外,有時被病人大打出手,特別是當有社區病人發病時,我們承諾接送病人到醫院治療,這就意味著醫護人員處于極度的危險之中,有時被病人抓的滿臉和脖子都是血跡;有的病人要跳樓,她們做工作誘導幾個小時;有的病人在街頭奔跑,他們在后面緊追不舍;特別是有的病人手拿鋼釬、錘子的都有。一次醫務人員到病人家中接病人,門剛剛打開,只見一把磨的錚亮的菜刀出現在眼前,后面是一雙瞪得發直的雙眼,接著便是一聲高喊:“誰敢上就砍誰”,怎么辦,回去嗎?那么病人這種狀態極有可能傷及他人,同期而至的公安人員也束手無策,而此時,一步步接近病人,走向危險的就是我們醫務人員,他們采取各種方式與病人交流、聊天,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乘其放松警惕、猶豫之時,迅速抓住病人手腕,奪下菜刀,將其約束保護,才將病人順利送入病房。

神科病房內78%是女同志,其勇敢而又溫柔的特性在這特殊的崗位上發揮著巾幗女杰的作用,她們治療護理的病人難度更大。如一患有強迫聯想癥的病人,因患皮膚病給其使用外用乳膏涂抹患處而聯想到女人,其疾病復發,躁狂興奮,打罵護工,科護士長楊廣秀馬上指揮醫務人員對病人進行約束保護,遭到病人拒絕反抗,情緒持續亢奮,由于楊護士長沖在最前面,病人順手勒住楊廣秀的喉嚨,萬分危急,在全體醫護人員的努力之下,她才被解救出來,又繼續投入到病人的治療護理之中??梢哉f,精神科的醫務人員遭到病人的打罵已不是鮮為人知,然而,她們以偉大的胸懷和高尚的品質理解了病人,她們忍住委曲的眼淚,用金子般的心關愛每一位病人,住院醫師喂飯、清洗內衣褲、大小便護理更是每天的生活護理內容,由于病人定向力障礙、思維紊亂,生活不能自理,所以有的病人故意在床上大小便,甚至到處亂抹,向護士臉上噴飯等,護理工作的難度可想而知,甚至有些女病人的經期都需要護士料理。一名躁狂病人每日兜裝一把菜刀,揚言要殺人,被家屬送入病房后話多,指著護士罵,向醫務人員挑釁,故意尿床,并將大便抹在墻上,醫生、護士沒有嫌棄他,而是更加關心照顧他,醫生每天為他做心理治療,護士每天照顧他的飲食起居,尿床后馬上為他換上舒適的新床單,20余天后,精心的治療和人文的護理使他的病情明顯好轉,為了感激醫務人員,他主動協助護理工作,照顧病房中年老體弱的病人,如喂飯、接尿、攙扶行走等,家屬深有感觸的說:“他這是第5次住院,在你們這兒是第一次,但卻是恢復最好的一次”。

病房中有部分“三無”病人,舉目無親,長期以院為家,生活非常困難,院黨支部和工會每年號召職工集中為病人捐獻衣物和生活用品,如毛衣褲、秋衣褲、襯衣、鞋襪等。精神科的同志們隨時將自己家中的衣物捐給病人,我區衛生局、紅十字會也為病人捐贈衣物和生活用品,表達對弱勢群體的關愛之情。

老年科病房是一支新生的娘子軍,他們收治的病人大部分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臥床病人,是集治療、護理、保健、康復、臨終關懷于一體的綜合性老年病??撇》浚t務人員11人,其中女性職工10人,占98%,在全部醫療、護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她們在科主任邊秋鳳的帶領下實施人性化服務,一改常規醫院直接叫病人名字、床號的習慣,改稱為“大爺、大媽”、“爺爺、奶奶”。患者入院時做到了有迎接問候聲,操作前有解釋聲,合作后有感謝聲,節日、生日時有祝賀聲,出院時有祝福聲,使老年病人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由于需要入院的老人多是行動不便或是家屬工作很忙的情況,于是她們多次親自接老人入院,如:現年85歲患有老年癡呆的李氏,家住八角北路,身邊只有一個患腎病的60多歲的女兒,行動不便,老人的生活起居都無人料理,更不用說基本治療護理了,在老人女兒向我們表達了希望能接收老人入住老年病房的意愿后,醫務人員從居民樓四層,手把手地把老人用擔架抬了下來,送入了醫院治療護理。另一位李士杰老人,是一位孤寡老人,因為患有老年性癡呆,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識,經常流落街頭,飲食起居完全沒有保障。在其外甥女跟她們取得聯系后,科室同志按老人比較常走的路線分頭尋找,在家屬的幫助下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終于在路邊找到了迷茫的老人,當時老人蓬頭垢面、破衣爛衫,精神狀態極差。在接老人入院治療的半年后,老人的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F在精神已經比較穩定,而且身體狀況日益好轉,飲食起居均比較規律。家屬看到自己的老人健康狀況不斷改善,感動地對我們說:“是老年病科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這樣一支先進的醫療衛生隊伍,這樣一個堅強的群眾集體,在鮮為人知的崗位上默默地工作著、奉獻著,時時刻刻播灑著愛的希望,日日年年傳遞著人間的真情,使得*醫院有了長足的發展,院容院貌煥然一新,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共收到病人及家屬送之錦旗28面,連年獲“*區文明單位”稱號,曾被評為“全國巾幗文明示范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