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老師政治覺悟的學習材料

時間:2022-10-20 09:28:00

導語:提高老師政治覺悟的學習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高老師政治覺悟的學習材料

做一個有魅力的教師

一個有魅力的教師應當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沒有夢想,就沒有追求。美國著名音樂劇作家奧斯卡•漢默斯坦在他的一本書中說,他曾見到一張從直升機上俯拍自由女神像頭頂的照片。女神像的頭飾做工精細,一絲不茍,令他嘆為觀止。他說,即使在最荒誕的夢里,雕塑家都不可能想到,未來會發明一個裝置,讓人們能夠從空中俯視他的作品的頭頂。然而他并沒有忽視這一部分,而是給予它和面部、手臂和腿部同樣多的關注。"教育是塑造人的工作,它遠比創作一件藝術品要重要得多,決不允許失敗,所以我們更有責任做得完美。一個理想的教師應當是一個仁者,一個智者,一個樂者,一個行者。

一個仁者:教師的職業是神圣的。教師必須是一個有大愛的人。一個理想的教師應當是像說過的那樣: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理想的教師要視自己的事業勝過生命,視自己的學生勝過自己的孩子。沒有愛就沒有一切。愛心是做一個有魅力的教師前提。

一個智者:教師必須是一本學生永遠讀不完、讀不夠的書。教師的智慧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一個好教師,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教師當了解諸子百家淵博,當了解《行者無疆》灑脫;當了解《史記》《紅樓夢》的博大深奧,當了解歌德莎士比亞的偉大精典。教師的睿智在于通曉歷史政治,天文地理,在于通曉文學軍事,音樂繪畫,這才有課堂上的引經據典,談笑風生,睿智幽默,才有激情、有詩意。一肚子墨水,外加一手好字,一張巧嘴,一個好教師!學孔子的論語,悟尼采的存在,做一個風度翩翩的儒者,做一個充滿智慧的思想者。

一個樂者:一個引領孩子們成長的人,必須是一個樂觀向上、熱愛生活、充滿激情的人。教師要心存美好,用高尚的人生觀去影響孩子們。教師也是社會人,教師不是神仙,也有物欲私欲。但是要時時提高自己的修養,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要甘于平凡的生活。教師活潑開朗、熱情大方的性格,健康愉悅、追求美好的心態,不僅會給孩子們一天天的學習生活帶來幸??鞓?,更會給孩子們帶來理想人生的追求。

一個行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教師永遠是一個行者,一個樂于學習、實踐、研究、創新的行者。只有勤奮、勇于探索的教師,才是一個好教師。精辟的理論,精典的案例,我們要學習,要思索。教師的學習研究沒有盡頭,只有更好。為了更好,我們要做一個堅定執著的行者。

做一名具有專業感的教師

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這一權威文獻中提出“教師是專業性職業”,認為“它是一種要求教師具備經過嚴格訓練和持續不斷的研究才能獲得并維持專業知識及專門技能的公共業務”。我們來關注話中的“嚴格訓練而持續不斷的研究”這個短語。目前的師范教育遠沒有達到“嚴格訓練”,眾多教師一年里又難得翻教育書籍,難得寫教育思考,“持續不斷的研究”的意識都成問題,行動更是遙遙無期,我們還能用怎樣的專業態度與水準,來抱怨教師地位和待遇不高?要知道,別人不重視你的根源正是你不重視自己,大眾不把教育的神圣當回事,其根源正是教師不把教育看得神圣。

任何職業,只有首先被其從業者看重,才能引起別人的重視。當所有的教師都把教育看得足夠尊嚴的時候,當所有教師都把它當作生命一樣神圣守候的時候,別人就不能不對它肅然起敬。一個具備教師專業水準的教師當有以下特征:

具有心靈的力量。一直以來我們都錯誤地以為教師是教書的,不,教師是教“人”的。教師教書,并力求把書教好,讓學生考出好成績是無奈之舉,是強悍的應試教育下的一種生存性的妥協。但是這種妥協不應付出“只教書不教人”這樣慘重的代價。一個教師要具有心靈的力量,那就是在他心靈深處已把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人生價值鎖定于教育,他在現實的妥協中始終堅守著教育的理想,不管教育的現實與教育的理想之間有著怎樣無法調和的矛盾。我們堅信,一個人只要理想之光不滅,就一定能朝著教育的理想境界前進。這種心靈的力量在今天顯得尤為迫切和珍貴。

具有情意的關懷。教師應當是一個內心細膩、情感豐富的人。孩子的情感是稚嫩而敏感的,教師如果粗枝大葉,那么與孩子朝夕相處時就會不經意地傷害他們。一旦傷害了學生的情感,那么學習對學生來說,便會是一件了無生趣的事。作家陳丹燕說,人的情感就像是皮膚,用得多了,就會粗糙起來,長出老繭,不敏感了。一個教師的情感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每接一個班、每帶一批學生,就和學生建立起初戀般的美好感情。有了這種美好,有這股情意的清泉,教育就會產生神奇的心的力量,學生和教師之間就會涌動著永遠的愛的溪流,彼此信任和依戀。

具有人格的熏染。教育是一種影響,人格是一種熏染。一個具有專業水準的教師一定是個人格高尚的人。他對人世的看法,對名利的看法,對生活的態度,對學習的理解,對事物的寬容,對美好的追求,對丑陋的鞭策,他堅強的意志,恒久的毅力,敬業的品質,純凈的心底,都將了無痕跡卻又清晰鮮明地印刻在學生的心頭。這種教育或許不在課堂,或許無法用考試來測量,但它卻是一切教育的基石,任何教育的力量都將從這里生發,任何人類的偉大和創造都將從這里起步。一個失去人格的教師,一個只在知識和考試里掙扎的教師,其人格是不完整的,這種缺陷對教育是一種致命的傷害,對學生也是如此。構建健全的教育人格,是教師專業涵養的重要內容。

具有文化的氣質。教師應該代表著先進的文化。如果教師不能成為先進文化的杰出代表,那么任何人的擔任都將使教育蒙羞。教師是知識分子,是知識分子中的知識分子。每一個具有專業水準的教師必定是個讀書人,也只有不斷地讀書,把讀書化為生命的一部分,這樣的教師才是永遠的人師,才是永遠走在文化前沿的文化人。這樣教一輩子書,讀一輩子書,歲月老去,走到講臺的,即便沒準備什么,即便只是隨口說幾句、隨手涂幾句,講臺也將因此而染上文化的光澤,迸射人生的儒雅。

具有智慧的實踐。教育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這項工作固然需要經驗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智慧的決斷。一個教師是否具備專業水準正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實踐的智慧,他能否將教育的設想和意圖在智慧的、愉悅的實踐中完成??梢钥隙ǖ卣f,一個愛敲教鞭的教師還不具備專業水準。具有專業水準的教師是睿智、平和、博大的,他們能從多元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他們能從人的心靈深處出發,找到教育的契機和力量;他們還具備創生教育資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個例子,一個樣本,他們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生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學個性的教材來。實踐一方面檢驗其智慧,另一方面又在不斷豐富其智慧。從嚴格意義上講,教師不是知識的象征,而是智慧的像征。此外,從實踐操作層面和教師教學的技術和能力來講,當前教師的專業性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教材的解讀能力”。畫家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美術老師,作家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語文老師,數學家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數學老師,原因就在于他們還不具備對教材的解讀能力。一個教師,其專業能力的最根本之處在于,他閱讀教材的時候能自覺地從學生學的角度、教師教的角度以及訓練價值的角度、人文熏陶的角度、難度把握的角度、坡度設置的角度,去審視教材,從而篩選出最具科學性、藝術性和有價值的教學要素來。這種能力必須成為教師的基本功,它是教師區別于其他人的重要標志。

“與學生的交往能力”。成年人一般都和成年人打交道,由于年齡相仿,就較容易設身處地地溝通和共鳴。教師卻不同,是與比自己小很多的孩子打交道,成人的價值觀和孩子的價值觀有很大區別,這種價值取向上的差別,會造成師生之間的隔閡。目前師生間的感情隔閡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是師生無法享受教育幸福的重要原因??梢哉f,良好的與學生的交往能力的缺失,正直接影響著師生的生活質量。因此我認為,把教師與學生交往的能力納入教師的基本功,是十分迫切的,每一個青年教師都要注意和學生多交往,在交往中掌握交往的技術、獲得交往的能力。

“課堂組織管理能力”。課堂的組織管理需要一定的管理藝術和能力,這種藝術的本質是要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比如某個學生上課不專心聽講,提醒了,又分神了,那可能是他在課外或課間,遇到了煩心事,你意識到這些,就能正確地處理,有效地組織了。

“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睂W生間或師生間會有各種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教師要具備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就像一個軍隊首長要有處理突發戰機變化的能力一樣。戰爭,事關人的生命;教育,事關人的靈魂。之所以提出這個能力,是因為我們經常能看到,眾多教師經常簡單乃至粗暴地處理各種課堂上和課堂外的突發事件,一些研討課上,我們還能看到青年教師面對突發事件,手足無措,不了了之,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和課堂生活質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成長。

“試卷編制能力?!蔽阌怪M言,在素質教育旗幟下的學校依然存在著嚴重或比較嚴重的應試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無法回避升學,回避考試,考試已成為學校和當地教育部門無可抵擋的要事。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已成為試卷的大本營,“一體機”已成為生產試卷的專用機。很多老師不看試題質量,拿來就用,導致學生“花時多、收益小”。在這一背景下,教師編制試卷的能力已不容忽視。讓教師具備編制試卷的能力,不是要讓教師從此沒日沒夜地去出試卷考學生,恰恰相反,由此,我們至少可以做到,沒有意義的試題不給學生做,從而讓學生省出精力去做更有益的事。

知識都像人的衣服一樣,會舊,會過時,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瞬息萬變,知識和信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的爆炸過。正像一位商業人士講的,你必須時刻睜大商業的眼睛,因為你一不留心商業信息和情報,你就會被無情的商海淹沒。作為教師,如果你不睜大眼睛,不以積極的心態去關注和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你就會被淘汰。

理想教師的師德行為

教師從教的最高境界:學生佩服,學生敬仰,學生喜愛。

1.學生佩服的是教師的學識和水平,能讓他們的學習有收獲感。

收獲感的最重要基礎,就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這個實際應該是一般的實際水平加個體的具體實際水平。

每個班級,每個學生都有不一樣的實際水平。我們不少教師在新接班的時候都會對這個班級進行一些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判斷,其中就有不少我們認為不符合基本水平的情況,那么我們這時候要采取的,就一定不是如何貶評學生前面的學習,而是發現他們已經掌握的基礎和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地幫助他們開展有效的學習。要知道,最沒有辦法的老師才把問題只歸結于學生,說這個學生學習習慣差,那個學生基礎爛,還有某個學生家長如何不配合或家庭如何糟糕等等,這樣的結果只會給自己和學生都同時造成暗示,這種被“初始化”的心理暗示既表明教師在第一時間為自己找了條看似很有理由的退路(為自己的教學問題打點現實基礎),又把自己和學生置于問題和困難的陰暗面,這就會給我們后面的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動。

當我們把課堂作為我們與學生交往的主要陣地時,學生能否在課堂中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有時候幾乎完全取決于教師。換句話說,教師的教學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同樣是語文教學,有的教師不僅能在課堂里抓住最重要的教學重點,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的難點,而且能在課堂抓住生成的問題開展教學,同時,也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內容的運用,那么學生的學習就會有較高的效率,課外對相關知識的學習也會越來越有興趣;反過來,只會叫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師,沒幾天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而在這樣的教學無能中,教師的工作也會越來越覺得沒有意義,越來越煩躁,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教師的教學水平一定是首先體現在課堂里的,對教材的深入研究,對學生的深入研究,一定是我們教學的基礎。

2.學生敬仰的一定是教師的人品

教師的人品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教師對自身的要求,包括與學生交往的語言,行為,等等。教師的品行是滲透并不斷地展示在自己的各種言行中的,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就是對學生的態度和方法。

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塞浦路斯國王。這個國王性情孤僻,常年一人獨居。他善于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現了他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而久之,他竟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了愛慕之情。他祈求愛神阿佛羅狄忒賦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羅狄忒為他的真誠所感動,就使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來。皮格馬利翁遂稱她為伽拉忒亞,并娶她為妻。這就是心理學稱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你期待的東西會變成現實。皮格馬利翁效應曾被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先生以實驗的形式得以證實,因此這一現象也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設計完成的。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與B組,并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后,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他們能夠先走出迷宮并找到食物。于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里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學生的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差不多八個月),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羅森塔爾這時才對他們的老師說,自己對這幾個學生一點兒也不了解,這讓老師們很是意外。

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呢?是“期望”這一神奇的魔力在起作用。羅森塔爾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在人們懂得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老師們對他的話深信不疑,因此對他指出的那幾個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期望,像對待聰明孩子那樣對待他們;而這幾個學生也感到了這種期望,也認為自己是聰明的,從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標準,最終他們真的成為了優秀的學生。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

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學校教育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受老師喜愛或關注的學生,一段時間內學習成績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進步,而受老師漠視甚至是歧視的學生就有可能從此一蹶不振。一些優秀的老師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期待效應來幫助后進學生。在企業管理方面,一些精明的管理者也十分注重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來激發員工的斗志,從而創造出驚人的效益。

3.學生喜愛的則應該是教師個性與性格為基礎的

開朗,活潑,幽默,智慧,這些都孩子們喜愛的教師的表現。冷淡嚴厲,諷刺挖苦,粗暴易怒,這些是沒有一個孩子喜歡的教師的表現。我認為,要讓學生喜愛自己,我們有一個重要的法寶,就是首先喜愛學生。

真正地喜愛他們,從心底里喜愛他們,這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原動力,加上教師的責任感,我們就一定能把學生的問題放在比較正確的處理的位置上,其中輔佐我們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就是教育教學的規律和策略。我們都知道教育的起點是錯誤和無知,而教育的基礎則是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和關心,關注知識和能力的起點,也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起點看起來不高,但卻充滿了“后發展力”,加上合適的方法,其學習的效度一定是很高的。公務員之家

我曾經見過有一位美術教師,我沒聽過他上課,卻看見過他在課后批評學生,他把學生叫到辦公室,拿著幾個孩子的事,說這個孩子的畫像“大便”,那個孩子的畫像“大大便”,學生想笑但不敢笑,出去辦公室以后,孩子們說,下次要畫得像“小便”。這樣的惡語評價,無異于揍打學生的心靈。

給孩子一個開放的空間,適度地展示教師自己的才能和才華,與孩子同步開展學習,真心地虛心開展學習,組織孩子們開展有效的課堂學習,機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