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系統養老服務學習材料
時間:2022-02-08 09:41:00
導語:民政系統養老服務學習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們在養老福利機構建設管理中,緊緊圍繞“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教”的要求,不斷提升辦院質量和服務水平,為收、代養老人創造了頤養天年的良好環境,有力地推進了城鄉養老福利機構的發展。下面,我將社會福利機構開展養老工作的基本情況作一簡要匯報。
一、抓住機遇,提升養老福利機構硬件水平
2006年以來,為改變我城鄉養老福利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管理服務水平落后的狀況,我們以實施“幸福家園”工程和“5.12”災后重建等為契機,加大了養老福利機構的建設推進力度,全養老福利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明顯突破。
(一)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08年,政府提出了“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的養老福利機構建設指導思想。在建設設計上,力求達到省一級敬老院和城福利機構的標準;在建設規模上,力求達到滿足本地農村五保對象和城“三無”人員集中供養率70%以上的需要;在基礎硬件上,力求達到有標準化臥室、健身娛樂室、醫療衛生室、休閑庭院等配套設施完善的要求,將養老福利機構建成集生活、娛樂、休閑、康復等為一體的高標準福利設施。先后籌措投入資金4.2億多元,新(改、擴)建農村敬老院126所,城國辦福利機構13所,床位數由2007年的由3560張增加到目前的14120張,實現了縣縣有國辦城福利機構的歷史性突破。城鄉養老福利機構的快速發展,為農村五保對象和城“三無”人員實現“老有所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提升素質技能,加強服務隊伍建設。我們通過公開招聘,擇優錄用的辦法,將綜合素質高,服務意識強,懂經營會管理的優秀人才選入養老福利機構領導班子,并按照工作人員與供養對象1:10的標準配備了工作人員,將工作人員的工資和辦公經費全額納入了財政預算。積極組織養老福利機構工作人員參加相關部門組織的專業培訓,鼓勵到省內外養老機構參觀考察,學習先進的管理服務經驗。2010年5月,全集中舉辦兩期福利機構院長培訓班,對全136名管理人員進行了為期7天的全面培訓,極大地提升了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技能。
(三)發展院辦經濟,加強造血功能建設。發展院辦經濟既是改善供養對象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補充,也是豐富院內生活內容的重要內容。耕地問題是養老福利機構發展院辦經濟的重要基礎,我們在規劃新建養老福利機構時,要求各地為其調劑提供發展院辦經濟所必需的土地。目前,全城鄉養老福利機構共有耕地面積達628畝。養老福利機構組織有一定勞動能力的供養人員利用耕地種植糧食、蔬菜等農作物,在院前院后荒山荒坡上種植瓜果,在院內發展養殖業。目前,近40所養老福利機構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蔬菜、水果、肉類等自給率達60%以上。院辦經濟的發展,增加了養老福利機構的資本積累,為促進養老福利機構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強化管理,提升養老福利機構管理水平
健全的管理體系和規范的管理模式是推進養老福利機構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們按照建設與管理并重的原則,積極探索,以社會福利院為示范,切實加強養老福利機構管理,著力提升養老福利機構的管理水平。
(一)健全完善制度,規范日常管理
2009年,民政局制定了《城鄉養老福利機構管理細則》,完善了院務公開、請假探親、財務管理、衛生管理、安全管理、生活管理等16項規章制度。建立了從業人員政治思想與職業道德教育、工作質量管理考核、老人評議服務質量等工作機制。同時,積極探索適應社會養老服務發展的新型管理模式,實行按照生活類、保潔類和醫護類分類管理的模式,三類從業人員各司其職,促進各項管理服務工作更加細致到位,不斷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
(二)實行院民自治,創新管理方式
供養老人是養老福利機構的主體,要提高養老福利機構的管理水平,必須充分發揮供養老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在養老福利機構中普遍建立了“一委三組”自治組織,即建立了院務管理委員會,下設后勤服務組、生產組、衛生組。院務會主任和各組成員由院民大會選舉產生。院委會負責組織院民大會,決定院內重大事項;后勤服務組負責伙食管理、安全保衛、資金監督;生產組負責制定生產計劃,參加生產勞動;衛生組負責環境衛生、組織檢查。通過建立院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管理模式,使在院老人真正實現了“老有所為”。
(三)推進科學管理,促進后勤保障
后勤保障工作直接體現養老福利機構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我們在加強養老福利機構管理中,積極推進養老福利機構后勤管理科學化、社會化。社會福利院將食堂、保潔、保衛、綠化等后勤保障工作通過政府采購,統一交由物業公司管理。物業公司以勞務派遣的形式提供護理人員,護理人員接受物業公司和院方的雙重管理,避免了現有國辦福利機構普遍存在的聘用臨工流動性強,管理難度大的用工風險,解決了福利機構院門由臨聘人員值守、環境衛生無專業保潔人員的狀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經驗將在全養老福利機構中推廣。
三、創新理念,提升養老福利機構服務水平
提升服務水平是養老福利機構生存和發展的源泉。我們要求養老福利機構以“為民解困,服務社會”為宗旨,積極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領域,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一)開展親情服務,營造和諧氛圍
針對養老福利機構中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缺失精神慰藉的情況,我們在全養老福利機構中開展了親情服務,要求從業人員做到熟悉服務對象的出生年月、身體狀況、家庭情況、興趣愛好等,用孝心和愛心全方位地為入住老人提供生活服務、醫療保健、學習娛樂、自我價值實現等多樣化的親情服務,共同創造美好和諧的居住環境。
(二)創新文娛活動,豐富業余生活
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是陶冶老年人情操,增強老年人對養老福利機構歸屬感和認同感的重要形式。我們在養老福利機構中組建了“歌唱小組”、“時事小組”、“太極小組”、“書畫小組”、“詩歌小組”、“種植小組”等興趣活動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豐富了在院老人的業余文化生活,促進了老人之間的交流和團結,使老年人真正實現了“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教”。
(三)整合醫療資源,保障康復需求
針對老年人體弱多病的特點,我們積極推行在國辦養老福利機構中為收代養人員建立健康檔案。對城鄉養老福利機構中收養的城“三無”人員和農村五保對象的門診、住院治療費用全額納入政府保障范圍。定期組織專家到養老福利機構進行老年養生保健、常見老年病防治等健康講座,組織醫護人員到院為老人進行健康體檢、康復理療,保障了入住老人“老有所醫”。
(四)引入社工機制,促進良性運行
2009年,我們率先在社會福利院中引入了社工工作的試點,建立了以社工為主導的養老服務評估機制,完善了入住資格、適應能力、協議合同、心理健康、服務水平等五個評估環節,將社工工作貫穿于整個養老服務的全過程。為150多名在院老人建立了社工服務檔案數據庫,積極開展心理疏導,邀請老人參與各種小組活動,幫助老人消除失落、孤獨、焦慮等情緒,融洽了老人之間的關系,促進了養老福利機構的良性運行。
各位領導、同志們,我們雖然在加強養老福利機構管理服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上級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將認真學習借鑒各地的先進經驗,高位求進,開拓創新,為推動社會養老福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新貢獻。
- 上一篇:林業基地建設征地補償方案
- 下一篇:水域環境監管工作方案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