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委分局學習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4-10 05:13:00
導語:經委分局學習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落實總局黨委(擴大)會議精神及分局黨委關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要求,分局經委于11月上旬開始,對分局工業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分局工業經濟發展的基本現狀
近年來,分局堅持“工業立局”戰略,理清工業發展思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構筑以資源加工業為主的十大產業,全面推進分局工業化進程。工業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工業經濟持續穩步增長。20*年全局預計完成工業銷售收入35億元,同比增長%;完成工業增加值12.2億元,同比增長%;實現工業利潤1.57億元,同比增長%。工業經濟占三次產業的比重達到17.9%。
(二)特色產業初步形成。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初步形成了以水稻、玉米、甜菜、大豆、經濟作物、林特產品加工和畜禽屠宰、農機制造、建筑材料、礦產開發等為主的工業產業體系。20*年,這十大主導產業完成銷售收入億元,占全部工業的%。
(三)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全局目前共有規模以上企業64戶,占全部工業企業總數的16.2%。20*年,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銷售收入億元,完成增加值億元,實現利潤萬元,分別占全局工業的%、%和%。
(四)民營企業成為主角。近年來,民營企業發展迅猛,并成為支撐工業經濟的主力軍。目前分局396戶工業企業中除北大荒牛業公司和北大荒鵝業公司外均為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的產值、增加值、利潤均占全局工業的90%以上。涌現出北大荒南華糖業公司、曙光興隆水泥公司、北興七峰乳業公司、寶利采金公司、五九七恒豐生物公司、友誼盛源油脂公司、八五三清河米業公司、紅旗嶺五星湖米業公司等一批優質骨干民營企業。
二、分局工業經濟發展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一)工業總量小,結構有待于進一步優化。一是工業比重偏低。20*年,在三次產業中,工業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僅為17.9%。工業化進程尚處于初級階段。二是缺乏大企業拉動。20*年,全局只有6家工業企業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增加值超過2000萬元。最高的北大荒牛業公司銷售收入和增加值也只有1.4億元和4700萬元。三是農場間工業發展不平衡。在全局12個農場中,友誼、八五二、八五三三個農場20*年工業增加值為6.1億元,占全局工業的50%。
(二)企業整體水平不高,發展缺乏后勁。主要表現在:一是企業人員素質弱。大多數企業主土生土長,沒有接受中高等教育,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從業人員多數文化水平低,技術能力差,難以適應現代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二是企業實力弱。有規模、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少。全局目前只有一家省級龍頭企業,二家總局級龍頭企業,難以對農業產業化形成拉動。三是產品市場競爭力弱。技改研發投入不足,產品科技含量低,知名品牌少,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并擴大市場。四是企業融資能力弱。由于多數企業是民營企業,規模小、檔次低、信譽差,難以取得金融機構的信任,融資十分困難,影響了企業的規模擴張和更新改造。五是企業盈利能力弱。特別是隨著原材料及能源價格上漲,生產成本大幅上升,企業的利潤率普遍下降。
(三)資源開發利用率低,產業鏈條不長。我局是一個資源大局,開發潛力大,但由于企業規模小,上下游產業不配套,產品利用率低、附加值低,經濟效益不理想,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分局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企業生存環境差,對工業的認識急需提高。經濟發展的軟環境仍然是制約分局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一是對工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與地位認識不夠,各級領導層對工業的研究不夠深入,投放的精力嚴重不足,沒有真正把工業的發展納入重要的日程,對工業的扶持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二是對發展工業的政策性資金投入不足。企業只能靠自有資金維持簡單再生產,流動資金嚴重匱乏,不能實現擴大再生產的需要。三是部門職能錯位。有的仍以管理者自居,有的“管理、培訓就是收費”,有的執法部門就只是罰款,服務企業意識淡漠。四是與地方企業相比,稅賦規費不平衡,使企業不能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競爭。
三、加快分局工業經濟發展的對策
加快分局工業經濟發展,必須從我們仍處于工業化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立足資源優勢,做足資源開發文章,做大工業經濟總量。同時,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培育壯大企業,提升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形成特色鮮明,結構布局合理的工業經濟發展格局。
(一)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增強工業發展引力。要加大項目包裝、推介力度,積極引進大項目,重點是農副產品加工型項目。通過上大項目推動工業化進程。要借助國家加大對農業基礎投入的契機,加快項目庫建設,特別是大項目儲備。各農場要根據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結合市場需求和本地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項目發展規劃,最大限度爭取國家投資和社會資金的投入。必要時可以組成專門的工作班子跑項目,集中力量在一些大項目上取得突破。對已引進的項目要加大扶持和協調力度,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務。力爭在總局黨委提出的“跨越工程”第一階段(即20*年-2012年)每個農場都要上1-2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為分局工業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奠定基礎。
(二)積極培育產業集群,提升工業發展實力。一是要下氣力抓產業集聚的載體建設。農場主要領導要集中精力研究做好工業園區的規劃和建設工作,農場間產業結構相近或相同,可以突破行政區劃限制建立工業園區,充分發揮園區的集聚、示范、帶動作用,改變工業布局不平衡的狀況。如江川農場的稻米加工園區;友誼農場的大豆、玉米、大鵝加工園區;八五二農場的農機制造和粗雜糧加工園區;曙光農場的肉雞屠宰加工園區;局直的肉牛、甜菜加工園區等。二是突破企業間界限,著力發展配套產業鏈。積極引導中小企業開展合作,圍繞有市場、有競爭力的產品開展配套協作,形成整體優勢。三是狠抓支柱產業規模化發展。重點圍繞水稻、大豆、玉米、甜菜、山特產品、畜禽屠宰、農機制造、建筑材料等八大主導產業,加強企業間的聯系與協作,拓展延伸優勢產業鏈,實現規模效應,形成集群經濟。
(三)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增強工業發展活力。加快國有企業改制步伐,重點是牛業公司。通過引進資金和管理,整合、盤活存量資產,激發、激活優勢資源,使國企再現活力。引導民營企業繼續深“改制”,在產權流動、法人治理結構上大膽嘗試,切實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對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規范行為,加強指導和服務。
(四)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增強工業發展動力。改變“重新建、輕改造”的傳統觀念和思維決策方式,著力抓好傳統產業改造,實現工業生產由原料供給和粗加工向依托技術進步搞精深開發轉化。積極引導各類企業增加技術研發的投入,鼓勵引進和培養技術創新型人才,做到引資和引智同步,努力實現工業經濟的技術型擴張。
(五)改善企業生存環境,形成工業發展合力。一是要增加基礎設施建設與投入,打造良好的投資硬環境,增強引商、安商的吸引力;二是要增強服務意識、規范執法行為,打造企業生存的軟環境。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中心的協調服務機制,重點做好統籌規劃、信息引導、項目服務工作。規范執法行為,改革檢查方法,避免權力濫用,損害投資環境的行為,切實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四、幾點建議
1、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建議分局能夠像建立畜牧發展基金、農機改造基金那樣,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實行滾動發展,不撒胡椒面,重點扶持有市場、有潛力、產業帶動能力強的中小企業。
2、打造地域品牌。建議重點圍繞江川大米、長林島、雁窩島等有明顯地域特色的品牌,研究制定品牌發展戰略,加大媒體宣傳、品牌包裝和公關策劃等活動,打造有紅興隆特色的地域品牌。
3、加大工業園區建設力度。園區建設是工業發展的重要平臺,要借助國家對農業基礎加大投入的契機,一要做好園區規劃工作,超前準備立項,積極申請上報。二要研究制定引進園區企業的優惠扶持政策,使園區建設能夠更好更快發展。
- 上一篇: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論文
- 下一篇:淺析人民幣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