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指導發展中醫藥產業的調研
時間:2022-12-17 08:13:00
導語:科學發展指導發展中醫藥產業的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區委深入開展了“我為科學發展獻一策”的活動,為此,筆者經過一個月的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走訪,認真收集,現提出以下設想與建議。
一、由來
四川省因為獨具的地理、地質、氣候、物產優勢而號稱“天府之國”,自古以來就是中草藥的主要產地,素有“中醫之鄉、中藥之庫”的美譽,據資料統計,全川中藥資源有5000多種,其中植物藥4600多種,動物藥320種,礦物藥130余種,約占全國中草藥的75%。其中著名的原產地中藥材和主產藥材就達30多種,如川芎、麥冬、黃連、川貝母、冬蟲夏草等。“川藥”在中醫中是不可替代的金字招牌,為醫家和患者推崇備至。故我區應當傳承歷史優勢,對接現代科技,順應生態文明,將中藥產業作為我區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實現農業的換代升級。
二、區情
高坪區素以“魚米之鄉、柑桔之鄉、蠶桑之鄉”聞名,土壤以沖積土、紫色土、黃色土為主,土層厚、土質肥沃。屬亞熱濕潤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7.5℃,年均降水935.9毫米,無霜期達330天以上,森林覆蓋率為26%。嘉陵江流經區內76公里,區內河流密布,水網發達,水資源極為豐富,擁有中型水庫一座,小型水庫32座,提灌站85處,全區農田的自流灌溉和提灌面積占稻田面積的85.8%以上。區內原生的木本植物達60余種,草本植物達150種以上,其中可入藥的原生植物種類就有50余種。
三、設想
1、總體設計:以生態農業為載體,以發展木本、草本藥材為主體,結合林業、水保、扶貧、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建設區域性的特色品種基地,以嘉陵江沿岸鄉鎮為主,建設中藥材“綠色走廓”,逐步將高坪建設成為四川中藥材的生產基地,并爭取半夏、大黃等成為全國的主產地之一。
2、主攻品種:木本藥材以杜仲、桔皮、枳實、枇杷葉、花椒為主,草本藥材以半夏、苡仁、麥冬、丹參、菊花、黃連為主。
3、加工流通:通過招商引資,創辦以加工中草藥半成品、成品的企業,采用“農戶+基地+公司”的模式,確保產品的銷路與加工,并與成都中醫大學建立聯系,爭取他們的技術支持和指導,聯合開發柑桔、蠶桑的副產品,提升產值。
4、基地布局:以凌云山為中心,建設千畝杜仲基地;以永安、石圭為中心,建設萬畝桔皮、枳實基地;以大山坡農業生態園為中心,建設千畝枇杷葉、花椒基地;以東觀、長樂為中心,建設千畝半夏、麥冬基地等。
四、建議
目前,我區中藥產業尚處于原生狀態,農民的產業觀念尚未形成,栽培技術、種子種苗、銷售渠道均較為缺乏,因此,筆者建議:公務員之家
1、區政府成立專門的產業推進機構,主抓此事。負責全區中藥產業的規劃、指導、督促及目標考核,每年將此項工作列入鄉鎮經濟目標單獨考評。
2、形成“一鄉一品”。以鄉鎮為單位,根據本地的土壤、地質條件,確定一項主導品種,不斷擴大種植面積和提高種植科技含量,申報無公害、綠色原產地稱號,逐步形成地域優勢和傳統優勢,進而形成“一鄉一品”。
3、培訓技術骨干。每年組織鄉鎮和重點村選派人員參加中藥材種植、開發、經營、管理的業務培訓,參加專家的輔導和現場操作示范,從而保證每村均有技術骨干負責管理及教會農民科學種植。
4、加大資金投入。特別是項目的啟動階段,需財政安排專門資金扶助產業發展,例如技術培訓、外出參觀、種子種苗等,起步初期需資金扶助。
5、與省內外中醫研究所及大專院校建立合作關系。成立中藥材及相關片、飲、劑深度開發研究中心,爭取成為國家、省級中藥品種的實驗基地,從而推動大面積種植。
- 上一篇:作文教學的意義分析探究論文
- 下一篇:科學發展部門聯動兼顧統籌發展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