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的意義分析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17 08:11:00
導語:作文教學的意義分析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長期以來,諸多作文教學改革“新理念”只是一味地在“怎么教”上來回折騰,卻漠視了一個前提性問題——作文教學究竟該“教什么”。確認作文教學該“教什么”,這是作文教學改革的邏輯起點。我們首先應該交給學生寫作的本領,同時還要注重其生活態度的塑造和思考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逐漸自覺成長為寫作的主人。
關鍵詞:生活的態度思考的能力寫作的本領
提及作文教學,很多老師都會覺得“難”,尤其是初中階段的語文老師。倒不是因為沒有好的教學方法,而是每每看到諸如“給孕婦或者長者讓座”、“第一次給爸爸媽媽做飯”、“冒雨學雷鋒不留名”之類的文章,實在是讓人提不起興致。如果我們還沿用原有的作文教學思路,不僅不能激發學生的個性,反而會抹滅扼殺他們。作文教學,究竟該教給學生什么?
一、教給學生寫作的本領
“寫作”本身就是一項技術含量非常高的本領,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的作品被人們不斷膜拜。如何寫出好文章,成為一代又一代文人不斷思考的問題。這就首先涉及到寫作的規則。通過我們的作文教學,能夠讓學生熟練掌握寫作的規則,這是作文教學的基本。
事實上,寫作規則教學一直是當下作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大部分教師都會利用專項作文訓練課,教給學生一些寫作的名詞術語、問題的相關要求、注意事項等靜態性知識,但至于如何運用這些知識,或蜻蜓點水,或讓學生結合學過的課文自己體會、感悟,很少有教師能夠簡明直白地教給他們如何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日常的寫作過程中去。譬如議論文的寫作教學,在老師的引導下,結合相應的課文,論點、論據、論證以及這三者分別有什么要求等很容易就能被學生掌握,但根據確立的觀點如何科學地進行論證、如何巧妙地安排論據等則難倒了一大批學生。
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是對教師自身的挑戰。因為要達到這一狀態,首先要求教師不僅對相關的文體知識要非常了解,同時,自身要是一個寫作高手。縱觀當前的教師隊伍,大家都在為分數而忙碌,有多少教師能夠沉下心來寫文章?現在大家都在提倡教師要讀書、要做科研,我覺得,對于語文教師而言,除了一手好字、能言善辯,還要有寫作的本領。不一定要成名、成家,但一定要會寫、能寫。所以要求學生習作的同時,教師一定要比學生寫的多、比絕大部分學生寫的好。
此外,精力的限制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F在,很多語文老師都身兼班主任等職務,要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這對他們的精力是一個挑戰。在不可能減少工作量的情況下,只有靠自身心態的調整對此加以改善。只有真正把作文教學當成自己的事業、自己的興趣愛好,享受其中,我們才有可能做得更好。
為此,要想在寫作規則教學方面有所突破,首先需要教師轉變工作思路,讓自己出口成章,當好學生的領路人,在享受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超越。
規則有了,好的文采也是一篇優秀文章必不可少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語匯和語法修辭的應用。日常的語文教學是語法修辭主要的習得場所,廣泛涉獵各種各樣的語料是語匯累積的主渠道。習作的過程就是學生調動、運用已有知識的過程。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同學,他們能夠憑著自己的語感,在寫作過程中有很好的表現;基礎相對薄弱的同學在這方面就顯得有些吃力,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學生的文章都是干巴巴的主要原因。這個時候,如果有適當的提醒和點撥,猶如醍醐灌頂,能夠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迅速提升寫作水平,并讓他們在這過程中感受到再創造的樂趣,激發寫作的興趣和信心。這對教師對學生的觀察和了解是一個極大地考驗。不僅要清楚地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還要考慮到在寫某個題目或某種類型的文章時需要用到哪些修飾,同時要找到適當的方法讓學生接受你的提醒。也有老師擔心這樣會干擾學生的思維,會給學生留下固定的模式,甚至是越俎代庖。但我認為,這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經階段。就像我們教孩子走路一樣,只有當其能夠熟練掌握遣詞造句、修飾潤色之后,教師才能放手。
二、教給學生生活的態度
任何一篇習作都無法離開材料的使用,一篇習作優秀與否與選材有著極大的關系。習作中的材料可以引經據典,可以是別人的前車之鑒,但更多的還是小作者自身的生活體驗。優秀的學生往往善于從平凡的生活經歷中發現不平凡的感受,提出不一樣的見解。比如,同樣是“品味時尚”,有的學生感受到的是物質的奢華,有的學生卻感受到了社會的發展和人的進步。如果讓我們每一位學生都能將自己獨特的經歷和體驗帶到文章中去,還會為寫不出好文章而煩惱嗎?
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首先教給學生生活的態度——認真,唯有這樣,他們才能將自己融入到生活中去,用自己的思想解讀生活中的一些經歷,將自己的個性思考形成文字。當然,這并是要教師在作文課上教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而是通過一些引導,讓學生明白,只有認真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我們的生活才有意義,我們寫出的文章才會飽含真情。最簡單的做法時,在作文評講時選取典型文章、段落。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自己發現——只有打動讀者的文章,才是最優秀的。
三、教給學生思考的能力
任何習作都是學生思想的結晶。高尚的、淺薄的,深刻的、膚淺的,往往取決于學生個體的思想深度。事實上,人的每一種思想、每一份情感都源于一定的生活積淀,而這種積淀是長期的、緩慢的,課堂內短短幾十分鐘的作文教學對這種“積淀”有一定的啟發作用,但沒有決定性的影響。是不是這就意味著我們的老師只能聽之任之了呢?當然不是。雖然教師無法控制學生對某一事件的認識,但是,他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并將此貫穿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在引導過程中,讓學生逐漸掌握提煉材料的方法,并將此嫻熟的運用到學做過程中去。加上一些教學情境的設置,如圍繞作文題目給學生講相關的故事、開展相關的游戲活動等。通過這種感官的刺激,能夠激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情緒,碰撞出創作的靈感,讓他們很快找到自己思維的興奮點,進而打開寫作的思路。無形之中,這也是對學生自身思維的一種鍛煉。長此以往,必然會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以最常見的《我最難忘的一件事》作文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已自身的經歷為例,首先為學生呈現自己一生中最那忘的一件事,一旦學生隨著自己進入回憶的狀態,即要求他們用心回憶曾經感動過他們、讓我們難以忘懷的某一個瞬間,情到深處,寫出來的文章自然不會是一杯白開水。公務員之家
按照馬克思的辨證唯物主義原理,內容和形式這一對哲學范疇的關系是: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容,也就是說,無論形式多么多樣、多么先進,它都是為內容服務的。如果內容是落后的、虛無的,形式再先進,終究會如泡沫一樣中看不中用。我們的作文教學同樣如此。如果把作文教學成功的夢想全部寄托在教學方法與手段的翻新上,這樣的作文教學改革事實上是永遠沒有出路的。只有選對了教學的內容,加上科學的方法,我們才能對學生有所要求;我們的學生才有可能不再討厭、害怕寫作,甚至以更多的熱情、激情投入到寫作過程中去。
參考文獻:
[1]張金鳳.作文因創新而精彩[J].科技創新導報,2010,(04):169
[2]胡全忠.淺談如何指導學生寫作文[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1):153-154
[3]陳雙溪.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J].科技資訊,2010,(04):185
[4]梁菊英.寫作興趣與寫作能力培養淺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02):137
- 上一篇:科學發展指導基層黨組建設
- 下一篇:科學發展指導發展中醫藥產業的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