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大黨課上的講話
時間:2022-12-08 04:59:00
導語: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大黨課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員同志們:
根據區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安排,今天,我給大家上一堂黨課,題目為《學習科學發展之路,走*科學發展之路》。題目比較“文”,但概括起來就是四個方面:“為什么、是什么、應怎么、該怎么”?!盀槭裁础敝饕v為什么要科學發展,“是什么”主要講什么是科學發展,“應怎么”主要講*的科學發展道路應怎么走,“該怎么”主要講*的黨員干部在科學發展中該怎么做。
一、為什么要科學發展
1、發展的現象令人振奮、亦令人困惑。世界發展了。發展是什么?發展就是社會由低級向高級轉化的一個過程。世界文明的發展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原始采集文明、農耕文明及工業文明。世界文明史我們現在一般說是五千年,也有說是七千年、八千年,但不管哪種說法,最近有專家總結研究得出,現在的工業文明才三百年,但三百年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社會文明的財富總和,已經超過了五千年物質文明和社會財富的總和。這就是我們發展的總的收獲。中國發展了??倳浽诩o念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大會上有一段振奮人心的講話,這標著中國目前,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發生的巨大變化及發展態勢。我們的2007的GDP年是24萬億,平均是以9.8%的增速在增長,這個增速是全世界GDP增速的三倍。到了2008年的時候,我們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在全世界排到第四位;我們的進出口2.1萬億,在全世界排第三;我們的外匯儲備2萬億,在全世界排第一。在這三十年中,我國居民的收入,無論是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還是農民的人均收入,都增長了6倍,而且更偉大的,是我們用了30年的時間,減少了2.8億貧困人口,這是非常了不得的,差不多是一個美國的人口。所以,中國取得的成績是舉世矚目的。數據可能比較枯燥,但大家看幾個鮮活的事例就可以知道,比如說在英國倫敦召開的20國首腦會議,大家可能會注意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細節,那就是我們的總理也好,國家主席、總書記也好,拍照的時候一般都是坐著的,過去西方首腦7國、8國會議的時候,我們中國人連作觀察員的資格也沒有,現在呢,拍照片時都是坐著的,為什么?這個世界是講究現實的,這次總書記到英國倫敦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找他,要中國拿500億到600億美金,只有把這個事情談成了,英國首相布朗才能說這個會議是成功的。主觀與客觀的背離。中國的發展,我們就可以通過一組看似枯燥的數據感受到。但是這樣一組數據,這樣的大國形象和我們國人所感受到的,卻有非常大的差距。這就意味著,其實我們的發展又是令人困惑的。比方說我們現在的物質水平發展了,我們每個平民百姓都覺得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了,但是由于不均衡、不公平、貧富差距大,導致了不少人心理失衡,老百姓的滿足感、幸福感并沒有能夠上升。另外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就是,我們的社會在發展,但是我們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安定感并沒有提高。種種現象表明,我們這個社會發展和建管的水平已經非常高,但我們的生活并沒有因此顯得安全和安定。我們現在面臨著很多新的問題,比如自然災害,最近為什么有很多地方發洪水?這是與我們的氣象、氣候有關系的。為什么有那么多地方刮臺風,據專家分析,這是與厄爾尼諾現象,與全球變暖有關。前兩天,我在雜志上看到這么一條新聞:美國食品藥品安全監督局派出的特別小組,在我國的家樂福、麥德龍等外商外資超市檢查蔬菜農藥含量,檢測結果98%有農藥殘留,其中65%含有5種以上的農藥和化肥,其結果是令人觸目驚心的。大家知道,廣州有個著名的院士鐘南山,他是抗擊“非典”的英雄,最近他又講了讓廣州人民很震驚的一段話:我們廣州的人民是“一顆紅心、兩葉黑肺”,如果到醫院檢查,你的肺葉不是黑的,就說明你不是廣州人,因為廣州的陰霾天氣占到了全年天氣的70%。他甚至預言,8年之后,廣州將變成肺癌的高發地。現在的文字、網絡、影視發達了,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藝術享受,物質文化的水平已經很高了,但是人們的美好感沒有上升。我們卻經??梢钥吹今斎寺犅劦那闆r,中國古語講“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可我們也看到了像汶川大地震中出現的“范跑跑”之類冷漠無恥的人大行其道。
2、深層次的分析令人深思、發人深省。
為什么要科學發展?我們的物質財富,我們的數據上去了,但是我們的幸福感并沒有增強,這一現象的確值得我們反思。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就提出社會發展與進步有兩種標尺: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以及對人的本質需求的滿足。只有這兩條都做到,才能叫發展。
(1)從生產力看,增長不等于發展。生產力的發展不僅僅是經濟數據的增長,更是生產效率的提升。生產力的提升其實包含了三個方面,第一是效率,第二是結構,第三是持續性。效率。我這里有05年的一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生產力發展的效率,我國的GDP占世界的5%,但是我們消耗的水泥占世界的55%、鋼鐵占世界的36%、煤占世界的30%、水占世界的31%,鋁占世界的25%。我們的消耗水平是日本的8倍,美國的6倍,印度的3倍。我們的人均自然資本也是極度匱乏,僅有加拿大的十五分之一,美國的八分之一,全世界的二分之一。結構。我們有三種結構明顯有差距,第一種結構是消費。據2005年的統計,全世界的平均消費是77%,我國只有55%,可以說中國的經濟是靠別人去消費,我們去生產。我們的外資依存度相當之高,達到70%,最高年份甚至達到73%,而一般國家對外資合理的依存度僅為20%到30%。技術。據統計,我國60%的設備,95%的集成電器,90%的基礎軟件,98%的系統軟件都要依賴進口。再來看看我們的研發投入。世界專業組織對研發投入曾有過準確分析,一個企業當它的研發資金占到自身產值1%以下時就難以生存,超過2%時才能生存,只有超過5%,才有競爭能力。而2007年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500強的平均研發資金只占到自身產值的1.8%,幾乎是勉強維持生存的水平。由于技術基礎的薄弱,給我國的發展帶來了很多很明顯的問題,像核心技術,比如說芯片、軟件的生產技術我們拿不到,百分之百的還要依賴進口。再比如說標準,我國的3G手機使用了美國的通信系統標準,為此每年要支付其一億美金,現在我們用了自己的TD_SCDMA系統,就可以節省大量不必要的資金,極大地降低百姓的使用成本,使3G手機可以進入更多的普通家庭??沙掷m性?!?005年國家環境公報》顯示,我國荒漠化土地占國土面積的27.9%,并且以一年100萬畝的速度在增加,水土流失是國土面積的37%,鹽堿化土地占國土面積的30%,酸雨天數占到全年天數的30%。我國的七大江河中,有40%的水體為劣五類水體。我們有75%的湖和30%的水源是嚴重污染的。清華大學專家的研究表明,我國自然資源的損耗占到我國GDP的15.4%,甚至超過了我國的GDP的平均增速。這就意味著我國今天的發展造成的損害將來要用更多的錢去修補。
(2)從滿足人的本質需求來看。我們來分析幾個數據,這次人代會上,總理提到我國的失業率為4.1%,這還不包括農村?;嵯禂怠_@是一個衡量貧富差距的比值,世界上認為,0.3是合適的,超過0.4就非常危險,表明兩級分化嚴重,極易造成社會的動蕩混亂,而我國數據統計顯示近幾年我們已經超過了0.4。這里當然有中國國情的特殊性,比如說中國城鄉二元結構、東西部差距客觀上保證了社會的穩定。絕對貧困人口。我國絕對貧困人口相對數不高,只占全國人口的5%,但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絕對數不少,達到5000萬人。中國最了不起的一點,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養活了13億人,中國改革開放最大的成果就是2.8億人的脫貧。恩格爾系數。所謂恩格爾系數,就是講人的生活必需品消費占所有收入的比例。發達國家是20%左右,美國只有10%,而中國農村近50%,城市為40%左右。
3、反思工業文明
通過這些數據來反思三百年來的工業文明,可以看出其發展有鮮明的特征,那就是“人類中心主義”,即以人為中心、為主宰。但人的資源是無限的,而世界資源卻是有限的?;仡櫣I文明,從啟蒙運動到文藝復興再到科技革命這一系列的過程,其最大推手就是開拓殖民地和發現新大陸,這樣的手段使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帝國主義國家可以掠奪別國的資源及轉嫁社會矛盾,這種狀況持續了三百年。但后來人們通過新奧爾良颶風與孟加拉環境破壞間的關系等跡象認識到,盡管資源可以掠奪,矛盾可以轉嫁,但地球只有一個,無論是階級、社會還是自然矛盾,都無法簡單轉移到其他國家,最終危及的還是自己,還是人類。恩格斯在1886年的《自然辯證法》中講,我們不應過分陶醉發展對自然界的勝利,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要報復我們。1962年,美國女作家蕾切爾·卡森在《寂靜的春天》中提到,我們用非自然力改變自然最終會毀滅自己。1972年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老師帶著12位年輕人經過4年的調研寫了一本書《增長的極限》,書中提到目前我們這種增長速度和增長模式最高極限就是100年,100年之后人類的增長就會毀滅自己。這些研究引起了全世界對環境問題的高度關注。1972年聯合國成立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1987年挪威首相布倫特蘭夫人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一書中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可持續發展。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1992年聯合國《21世紀議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觀點。2003年“非典”時期,總書記在視察中提出了全面科學發展的問題。2003年10月,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胡總書記的講話中就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個命題。到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時,就將“科學發展觀”寫入了黨章。通過這一系列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科學發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人們認識自身、認識自然的一個過程。
二、什么是科學發展
下面,我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制度這三個層面來看什么是科學發展。第一方面,人與自然的關系。最近我們有很多西方學者把目光投向于中國,投向于東方,投向于宗教,認為人類的智慧往往隱含在宗教之間。宗教是哲學的精華核心部分,也是和民族的文化傳統連得最緊的部分。從宗教中,我們可以分析出人對自然的理解。從基督教文明來看,人類對生物群的尊重和保護也應成為自然法的內容,包括生物自然多樣化存在的權利、健康生活的權利、自由進化的權利、不受人類侵害的權利、共享于地球的權利等。為這些權利而奮斗,已成為二十年來西方環境運動的倫理基礎。從伊斯蘭文明來看,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義就在于倡導人與自然和諧一體?!豆盘m經》提出,世間萬物皆有真主所創,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代真主管理大地,人應該合理適度地利用自然,反對窮奢極欲和浪費。強調非暴力與其他民族崇拜精英不同,印度教社會的精英都崇拜那些隱居于森林之中半裸體的圣徒,認為其體現出的精神力量是永恒的。因此現代印度則有抱樹運動,人們抱著樹,防止林業工人砍伐森林,這被全世界看作是應用印度教思想的一次環境起義。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是儒佛道三家。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中華民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那就是“中”、“和”、“容”,即中庸之中、和諧之和、包容之容。儒家講求“仁民愛物”,孟子認為“天人相通”;董仲舒認為“天人相類”;宋明理學則將“天人一體”變成了心性之學。儒家主張天道即人道,天地生生之德的道德意義和倫理價值,需要人來實現,人恰恰可以由“盡心”而“知性”,由“知性”而“應天”,所謂“盡人事而知天命”,正根源于此。需要特別指出,儒家傳統中還有一支主張“天人交勝”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荀子、王夫子等,主張應當發揮主觀能動精神,充分運用自然規律“制天命而用之”。這是中國主流的儒家學派對人和自然的認識。道家崇尚“自然”,希望通過“道法自然”實現人道契合、人道為一。老子言“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莊子認為“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提倡一種“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生命境界。這些都是強調人與自然合而為一。中國自古以來天人合一的思想更多的是道家的思想。佛教中最有中國特色的莫過于禪宗。它對天人合一觀念的理解,對中華道德禮義的吸收,對簡樸生活方式的認同,無不反映出中國本土文化的影響。佛教提出“佛性”為萬物本原,萬物之差別僅是佛性的不同表現,其實質乃是佛性的統一,眾生平等,“山川草木,悉皆成佛”。在這些宗教中,都包含了人對于自然最基本的態度,就是有度、就是克制、分寸、理智、平衡、和諧。這種度,是一種從容回旋的空間,是一種進退有余的藝術,是一種節制合適的平衡,是一種立身達人的智慧。它強調的,不是人對物質享受的最大化,而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平等相處、和諧共生。我們從哲學的高度,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度,從宗教發展的多重維度來理解科學發展觀,其實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第二個方面,發展與人的關系。這里我主要想厘清一個觀念,就是“以人為本”的問題。人是具體的人,不是抽象的人。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說:“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惫伯a主義的最高境界就是人的自由發展,不能把自己當作具體人、現實人,把別人當作抽象、虛幻的人。我們不能把“一切人”凌駕于“每個人”之上。作為基層干部來講,“以人為本”體現在對老百姓而言是沒有小事的,也許這件事對領導干部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對一個家庭、一個個人來講就是很大的事情。人是主體而不是客體?!耙匀藶楸尽钡闹黧w是誰?是廣大的人民群眾。我們要把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和封建社會中的“民本主義”區別開來,要把封建社會中“為民作主”的思想轉化為“請民作主”的作風。人不僅是現在人,還應該是過去人、未來人。我們不僅要尊重古人創造,還要留給未來人足夠的生活空間。第三個方面,發展與制度的關系。民主左轉、市場后轉。制度是政治和文化的結晶。發展得好不好與制度關系很密切。最近學者中流傳著一種說法,叫民主左轉、市場后轉。因為他們看到了一些現象。比如在G20峰會上有人打出了標語:“吃掉富人,打倒資本主義,消滅資產階級”。美國華盛頓郵報上寫著:“同志們,我們現在都成了社會主義”。這些現象引起了一些政治學家的擔心,就是經濟的蕭條會不會帶來政治的倒退。對此我們需要冷靜地觀察和分析。西方世界發展80年的教訓。1930年,美國總統胡佛提出對自由經濟不干預。1917年,蘇聯經濟高度國有化,發展速度極快,經濟增長達15%,使本國從農奴制國家很快步入發達國家的行列。實行獨裁官僚資本和壟斷資本主義的德國、日本發展速度也非???。1930美國羅斯福總統采用凱恩斯觀點,使政府干預國家經濟運行。這次金融危機爆發后,也確實有些思潮的涌動。但它遠不是我國理論工作者認識到的西方在深刻反省自己,改頭換面走社會主義道路。美國對一些企業的救助,對一些民眾的“托底”,可能是它的應急之策,權宜之計,修補之舉,也可能是另有企圖。它要用自己的貨幣政策、金融政策來讓全世界為其“買單”。種種跡象表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經濟具有侵略性,它的經濟強大的地位帶來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等、不平衡。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我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形式出現了“民退國進”的現象,這不是一種趨勢和傾向,不是中國要走市場化的回頭路。的倫敦宣言及的博鰲演講,都提出了一個觀點:我們的改革目標是建立開放的、自由的市場經濟體制。胡總書記在倫敦講話中提出:自由的市場經濟體制是基于人人自由選擇消費、自由創業、公平配置資源的體制,是人類社會文明制度的結晶。這反映了我國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的決心,是向全世界的莊嚴宣誓。我們一定會按照市場經濟的道路,按照改革開放的步伐來推進發展。
三、*科學發展之路應怎么走
(1)經濟發展走穩定之路。經濟增長的要素。第一是資本。通過資本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過去我們發展更多的靠國外資金,靠自然資源,但強調科學發展,強調的是要更多的依靠人力資源,把人力資源作為最大的資本。李源潮書記在江蘇代表團的講話,強調要特別重視人力資源的資本化問題。要用資本回報資本,價值回報價值,特別重視人力資本。第二是生產率。這方面主要反映的是技術和管理,第三是城市化水平。第四是市場化改革?;剡^頭來看,要促進經濟的發展,是要依靠資源,依靠制度,是要依靠城市化的推進,從而找到*發展的最佳路徑。*發展的路徑主要有這樣兩大塊,第一是二產。二產如何重視?二產要轉型。二產要進行轉型,如何轉型,要向依靠人力資源、技術方面轉型。傳統制造業只有加工一個環節,而現代制造業或者說先進制造業最核心在于整個價值鏈的前端或者后端,前端就是研發設計,后端就是銷售和經營。這就是所謂的“微笑曲線”。所以我們提出二產的發展要在三個方面進行轉變。第一是“招”中轉。就是要引進新企業,要引進科技含量高,主要依靠技術資源來發展的企業,特別重視引進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同洲電子開工了,它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企業,有核心的自主知識產權,有研發中心。第二是“擴”中轉?,F有企業特別是骨干企業,要在擴大規模的同時提升檔次。比如中遠川崎船務公司,我們重點支持的就是他們的研發和設計中心建設,包括人力資源的培訓中心。萬達鍋爐,金通靈等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萬達鍋爐主抓環保鍋爐,使其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金通靈開發的污水處理廠高速風機,完全可以替代進口。第三是“聚”中轉。最近我們在全力規劃觀音山環??萍紙@。觀音山的色織染廠也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也有自己的知識產權,也有在價值鏈中占有的高端的一塊。觀音山環??萍紙@特別強調要建立一個公共的科技開發服務平臺,要建立一個環保的生態循環的基礎設施。經濟發展的第二條道路就是三產。全球經濟進入向服務經濟轉變階段。目前全世界的經濟形態,已經進入向服務經濟轉變階段。全世界2005年時,服務業經濟總量達到30萬億,占到DGP的70%。我們看到的發達國家,美國是77%的服務經濟,英國是70%,日本和德國是69%,巴西是78%,印度是52%,法國是73%,俄國是60%。服務經濟發展可謂是“發達國家先行一步,新興國家緊隨其后?!倍袊F在才達到52%,這里有非常大的差距。為什么服務經濟能夠發展,這與我們新一輪發展中生產方式轉變有關系。生產方式的變化。首先是工業生產簡單化。最近在上海參加組織部的一次座談會,其中一名年輕企業家談到,今后企業的發展,要立足于將生產外包給其他企業,企業主要價值體現在研發和銷售。產業由于有信息化作為依托,可以進行全面的國際分工,服務成了利潤的核心,制造和生產已經成為利潤最少的一環。比如IBM將電腦業務賣給中國,這樣將精力投入產品開發和基礎元件的研發,掌握了效益最好的一個部分。澄清幾個誤區。過去我們認為,沒有工農業作基礎就沒有服務業。不過我們要知道服務業可以分為四大類:生產服務業、生活服務業、公共服務業、基礎服務業,這些都與人有關,只要有人,有交換,就有服務業的存在。數據表明,1940年三產分離后發展最快的是服務業,服務業一直領先工業10到15個百分點,所以工業的發展不單單是發展工業,更多的是發展服務業,是發展研發、設計等生產型服務業。外國一直想購買東洋之花,出資三億歐元,它其實不是買技術,不是買品牌,而是買銷售渠道。蘇寧負責人介紹,他們控股了大量電器制造企業,為什么呢?因為蘇寧是最大的電器制造商,有市場,有銷售和經營的渠道,因此,發展三產,我們的基本思路是四句話。第一是立足城市優勢,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主要是開發區南區。要創新載體,以企業的形式打造科技服務外包基地。第二是立足交通優勢,大力發展物流業。*有港口,有火車東站,因此港口物流、站前物流是我們的發展重點。南通港作為排在中國前十的港口一直以來僅僅只是運輸港,不是物流港。第三是立足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區域性服務業。南通人口和消費力相對恒定,消費有恒定指數,要規劃好運河物流園,通過站前紡織服裝園,搞紡織家紡市場,面向全國,作為大上海地區的物流基地。鐘秀地區的家裝至少也應該是面向整個南通市,面向大蘇北。還有我們的自然山水優勢狼山。狼山的旅游消費一定要面向上海,面向蘇南,面向長三角。第四是立足現有優勢,大力提升生活性服務業。目前我區的生活性服務業檔次還不高,新業態無目的消費、休閑消費的層次消費要進一步提高。蘇通大橋建成后,南通距離上海更近了,南通的消費層次再不提升,購物環境再不改善,很多消費者就會到上海去購物了。
(2)以人為本建設和諧社會。講四句話。一是民生為本。民生主要有六大權力:生存、教育、就業、健康、住房、出行,六大權益是我們民生建設的根本,今年我們“雙百雙十”項目會戰當中,這六大方面都有具體項目,這是我們具體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工作。二是弱勢為尊。我們的以人為本要體現在為最弱勢的人服務上面。三是細節至上。以人為本,為民服務,最關鍵的是細節,去年我們搞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檢查時要先看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情況,看桌子多高,服務窗口有沒有擺放椅子,公共服務中心辦公的房間在北邊,朝南的房間留給服務對象,就體現出我們為民服務的精神和理念。四是務實至高。我們要察實情、講實話、鼓實勁、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我們和人民群眾應該是魚與水的關系。有一句話很經典:魚對水說“你看不見我眼淚,因為我在水里”;水對魚說“我感覺到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心里?!逼鋵?,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領導要干好工作、服務群眾,一定要身先士卒,帶頭實干,不能花拳繡腿。
四、*區科學發展黨員干部怎么做
1、解放思想,變革世界觀??茖W發展解決的是對自然的態度,對人的態度,對發展的態度。體現在黨員干部的身上就是總書記提到的三個觀:事業觀、政績觀、工作觀。要有與時俱進的事業觀。要客觀地看待前人的事業,把手上事業做好,為后人留下事業空間。要有實事求是的政績觀。我們的政績要符合發展趨勢,符合發展實際,要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需求。要有奮發有為的工作觀。我們的工作就是解決矛盾,克服困難,要正視矛盾的存在,要理解矛盾的原因,要消除矛盾的障礙,要放下矛盾的糾結。比如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入殮師》中,就反映了主人公對事業、對人生的執著追求,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2、大膽改革,勇于創新。要革除不利于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要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和改革創新的力度。重點要建立健全三個機制:導向機制。機制要有利于科學發展,有利于貫徹,有利于提高效益。運行體制。政府要推行企業化運作,減少干預、簡化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推進機制。要讓市場來優化資源配置,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激發人們的內在活力。
3、求真務實,完善自我。我們不僅要提升自己的思想理論水平,也要提高分析問題、把握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要學經濟、學市場、學企業運作、學城市建管,我們要去尊重人、研究人、我們要有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同時還要不斷完善自我修養,要用科學的態度、科學的知識、科學的精神、科學的能力去服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學習是永恒的課題。今天我利用這個機會把自己前一階段學習科學發展觀的心得體會與大家進行了交流,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 上一篇: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發展論文
- 下一篇:市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