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與節能性建筑分析論文

時間:2022-04-24 01:59:00

導語:科學發展觀與節能性建筑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與節能性建筑分析論文

摘要:文章從三個方面論述了節能性建筑與科學發展觀之間的關系:

一、節能建筑有利于經濟發展;

二、節能性建筑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和減少大氣污染;

三、節能性建筑標準有利于推廣新材料,利用新技術。

關鍵詞:節能性建筑;科學發展觀;經濟發展;生態環境;新材料;新技術

新世紀迎來了經濟、社會、技術快速發展的新時代,世界各國對保護生態環境均給予極大的注意。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這是人類面臨能源短缺、生態破壞和環境惡化等危機情況下,重新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之后提出的一種關于環境、生存與發展的新理念。這種以人為本,統籌考慮人類長遠發展的觀點已被世界各國普遍接受?;谶@種理念,近年來,我國力倡“科學發展觀”,并寫入了十七大報告。同時,我國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定了一系列對策和措施。并于1994年正式了《中國2l世紀議程——中國2l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1996年我國八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批發了《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已將節能性建筑與可持續發展作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以研究和逐步實施。這是科學發展觀在建筑領域的重要體現。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是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在現代建筑設計與施工中必須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而能源和環境又是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兩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既要注意節約能源,又要注意保護環境。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應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這也是黨中央早就提出的要求。強調節約能源對保證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推進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效益、合理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提高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實現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重要途徑,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措施。

一、節能性建筑有利于經濟發展

能源是發展國民經濟,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能源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推動力,經濟發展有賴于能源產業的發展。能源短缺肯定會制約經濟的發展,而絕大多數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效率已被視為增加能源投入的新途徑。1973年的世界性石油危機使世界經濟遭受嚴重打擊。此后,世界各發達國家已深刻地認識到節能的重要性。由于建筑能耗巨大,許多國家都把節能性建筑作為一個國策,一方面從建筑立法和節能技術上予以保證,另一方面從經濟政策上加以引導,使節能性建筑不斷完善,從而達到理想的節能目標,促進經濟的迅速發展。

據估算,我國建筑總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25%。2000年全國建筑能耗已達約2億噸標準煤。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建筑能耗已達約3億噸標準煤。建筑能耗的年平均增長率己達5.84%左右,大大超過了2.4%的能源增長率。從我國能源資源條件看,煤炭和水力的資源總量雖比較豐富,可是煤炭的經濟可采儲量和可開發的水電量按人口平均計算,卻遠遠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至于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就更少了。為了子孫后代可持續利用國家能源資源,我們現在就必須節能,同時必須開發和利用新的資源。

二、節能性建筑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和減少大氣污染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工作、學習的環境。同時,人們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和期望值也在日益增加?,F在,在城市發展中優先要考慮的就是生態環境問題,可是生產發展與人口增加又不可避免地帶來工業污染和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從而影響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特別是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無節制地使用和浪費能源,造成許許多多不可再生資源的枯竭和生態環境的惡化。以燃燒煤炭為主的建筑采暖用能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一個主要因素。它排放出的大量有害物質,使空氣質量不斷惡化,被污染的空氣嚴重危害人的身體健康。二氧化硫等物質產生的酸雨對自然生態和人居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從而嚴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為了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為自己和后代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強化環保意識,合理利用資源,注意生態平衡,貫徹節約用地和節能節材的方針,重視廢棄物的綜合合理利用,從開發性治理的角度考慮問題,使研究開發與環境治理更加協調,更符合環保要求。

三、節能性建筑標準與新材料、新技術的利用

節能性建筑的目標和要求是使能源消耗減至最低限度,以充分發揮能源的使用效率。目前在工業發達國家和許多發展中國家普遍采用和嚴格遵守建筑物耗能標準及一系列強制性的法規,從而成功地降低了能耗。我國建筑節能“九五”規劃和2010年規劃的總體設想與目標是逐步執行節能設計標準。新設計的采暖居住建筑的耗能水平,要求達到65%以上,夏熱冬冷地區從2000年普遍開始執行建筑熱環境及節能標準。我國節能建筑的主要特征,除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減少對大氣環境的污染、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對地球溫室效應的影響等方面具有與世界各國節能政策相同的特點外,還有自己獨有的特點。這就是通過制定和實施節能性建筑標準,促進建筑質量與房屋性能的提高,改善室內居住熱環境的質量和舒適性,同時促進建筑技術的發展。建設部1999年l0月部常務會議通過并決定于2000年l月1日起執行的《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第四條指出:國家鼓勵發展下列建筑節能技術:“新型節能墻體和屋面及節能窗的保溫、隔熱及密閉技術、太陽能、地熱等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而建筑技術的著眼點,從改善建筑物維護結構保溫、隔熱性能、提高居住環境質量入手,對節能建筑體系、新型節能墻體及屋面保溫材料、密閉節能保溫門窗,供熱采暖系統等進行了諸多項的研究,制定了一大批建筑節能及其應用技術標準、規范和圖集,開展了建筑節能相關建筑材料、建筑產品的開發及推廣利用,促進了建筑節能技術產業化。此外,還利用太陽能采暖,對供熱系統、調節閥、散熱器、采暖計量表、建筑與城市照明節能電器等進行了開發,取得了明顯的成績。如江蘇省早就制定和執行了本省的建筑節能標準細則。近年來,更組織制定了有關的政策及管理辦法,規定各地節能住宅在住宅建筑總面積中應占有的比例,并探索采取適當的獎勵辦法及優惠政策來鼓勵開發商積極推行節能建筑,強調采用新型墻體材料、運用新技術和推廣地方性的節能產品。節能性建筑是一個世界性的大潮流,也是現代建筑技術發展的一個基本方向和重大戰略問題.建筑行業的節能技術是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國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有關立法、執法和政策管理等方面的不斷完善,我們一定能將節能性建筑的設計與節能技術推向一個發展的新階段,從而實現我國能源可持續利用的長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