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黨委書記學習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時間:2022-12-23 01:18:00
導語:教育局黨委書記學習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段時間以來,通過地系統學習科學發展觀理論,深刻感到:科學發展觀是我黨理論創新的一個突出成果,體現了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對發展內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學把握,對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對我們把握大局、做好各項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進一步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理論的認識和理解,增強了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
一、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
第一,科學發展觀是在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繼承思想的基礎上,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創立鄧小平理論,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發展才是硬道理、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使我們黨的發展觀發生了一次重大的飛躍。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施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等,使我們黨的發展觀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科學發展觀正是在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第二,科學發展觀是在借鑒國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由于單純追求經濟增長,不重視社會發展和社會公平,忽視環境保護和能源、資源節約,世界各國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國家為解決能源資源消耗過大和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問題付出了高昂的發展代價;有的國家由于經濟結構失衡、社會發展滯后,導致發展的質量不高、后勁不足;有的國家則出現了貧富懸殊、失業增加、社會腐敗、政治動蕩等問題。當代世界發展的實踐表明,發展絕不僅僅是經濟的增長,而應該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應該是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可持續發展。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完成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雙重任務,面臨著加快經濟增長和保護資源環境的雙重壓力,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重復其他國家走過的老路,而必須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茖W發展觀正是在深刻總結世界各國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順應了當今世界發展潮流,反映了當代世界最新發展理念。
第三,科學發展觀是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不斷發展,我國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科學分析我國新的歷史起點上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首先,科學發展觀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進一步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體現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最新認識,因而對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其次,科學發展觀針對我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領域和方面發展不夠平衡的問題,著眼于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促進協調發展的新思路,指明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確道路,因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其三,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出發,著眼于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求我們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對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因而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二、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完整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重大的實踐問題。
第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科學發展觀的前提。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糾正重經濟指標,輕社會進步;重物質成果,輕人的價值;重眼前利益,輕長遠發展的觀念。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并不意味著發展經濟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著經濟建設不重要了。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基礎,沒有過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長,就沒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遙,既不能以經濟發展代替社會發展,也不能因為強調發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經濟發展在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地位,更不能否定經濟建設這個黨的工作中心。必須在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基礎上,來統籌各方面,促進全面發展。
第二、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首先,我國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圍繞的中心就是要滿足人民的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發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其次,我們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
本,就是指以人為價值的核心和社會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發展作為最高的價值目標,一切為了人,一切服務于人。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歸根到底,是為了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最后,注重以人為本,也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我們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
第三、制度建設是科學發展觀的重心。從根本上說,樹立科學發展觀,要解決的是體制、制度問題,科學發展觀同時也是科學的改革觀。因此問題不僅在于我們“要”以人為本,“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必須著眼于“怎樣”實現這一要求。這就要靠體制改革,制度創新。就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而言,造成許多現實問題與矛盾的原因固然不少,但關鍵的一點還是市場經濟體制在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決之道在于按“五個統籌”的發展要求來深化改革,致力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
第四、“五個統籌”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這五個統籌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其實質,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選擇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如何發展得更好的問題。統籌城鄉發展的實質,是促進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轉變;統籌區域發展的實質,是實現地區共同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質,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增進全體人民的福利;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實質,是人口適度增長、資源的永續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的實質,是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順利實現中國經濟的振興。
三、自覺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我市教育工作科學發展,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第一、努力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要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全面系統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主要內涵和基本要求。正確把握時展要求,深刻認識我國國情、市情,堅持按照客觀規律和科學規律辦事,增強運用科學發展觀推進組織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實際情況出發,因時制宜,突出重點,從基礎工作做起,從具體工作入手,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教育工作。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教育工作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但是還應該看到,與加快發展的要求相比,與群眾的愿望相比,教育工作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解決這些問題,特別需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我們正在進行的工作進行深入思考,進一步明確工作方向、目標任務。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必須牢記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教育工作永恒的目標,是教育工作的主旋律,是教育工作始終不可偏離的主線。一是以師能建設為重點提升師資隊伍素質,切實加大對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二是狠抓教育教學工作,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牢固樹立教學為中心的思想,堅持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不動搖。三是加強教學質量監控,完善質量保障體系。
- 上一篇:市煙草局節支增效考察報告
- 下一篇:雜文概念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