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應急管理通知

時間:2022-04-04 03:12:00

導語:做好應急管理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做好應急管理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市政府各部門:

根據全省應急管理座談會議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企業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政辦發〔〕63號)精神,為進一步加強企業應急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和處置企業各類突發事件,維護社會穩定和企業安定,現就做好當前應急管理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盡快建立和完善企業應急管理體系

(一)加快各級各類企業應急預案編制(含操作簡本,企業應急預案格式附后)工作。市屬企業的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由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組織,市安監局負責組織中、省在企業的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市經委負責組織市屬工業企業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市國資委按照出資人的職責,負責組織下屬企業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市商務局負責組織市屬商貿企業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市建委負責組織市政公用和建筑企業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市交通局負責組織市屬交通運輸企業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市衛生局負責組織市屬醫療衛生單位應急預案編制工作;通信企業由市信息產業局負責組織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市直其他部門本系統凡有企業的都必須組織做好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各相關部門將企業應急預案匯總后,于10月15日前報市政府應急辦備案(預案一式5份,并附電子文件)。各縣市區及開發區負責本轄區的各級各類企業應急預案(含操作簡本)編制工作。應急預案內容要簡明、實用,明確提出發生事故(事件)的具體應對措施。縣市區屬企業應急預案向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備案,轄區內的中省企業的應急預案報市政府應急辦備案。

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進一步加強監督工作,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企業的特點,加強對企業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的組織和應急管理的分類指導,全面提高企業應對事故災害、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的能力。

市安監局:負責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日常工作和綜合協調工作,組織協調工礦商貿領域(包括危險化學品、石油天然氣、煙花爆竹、煤礦、非煤礦山領域等)的安全事故災難應急救援工作。

市經委:負責市屬企業日常應急管理工作的協調。

市國資委:負責督促監管有關落實應急管理工作責任。

市建委:負責組織協調房屋建設和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城市燃氣安全事故災難應急救援工作。

市公安局:負責組織協調道路交通、火災事故等災難的應急救援工作,組織指揮應急救援的治安保衛、道路交通管制,提供施救所需的救援器材和裝備。

市交通局:負責組織協調市內水陸主要事故災難等應急救援工作和長江干線水域以外水上搜救工作,提供應急救援所需的水陸交通運輸保障,組織指導水上交通管制工作。

市農業局:負責組織協調涉及農業、漁業船舶、農業機械等事故災難的應急救援工作。

市質監局:負責組織協調特種設備事故災難的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施救所需的特種設備。

供電公司:負責組織協調電網大面積停電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提供施救所需的電力設備。

市信息產業局:負責組織協調通信、信息網絡安全事故災難的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施救所需的通信保障。

市旅游局:負責組織協調旅游安全事故災難的應急救援工作。

市衛生局:負責組織醫療衛生企業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織協調應急醫療救援和衛生防疫工作,為地方衛生醫療機構提供技術支持。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開展食品、藥品安全重大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市商務局:負責組織協調各商場事故災難應急救援工作。

市供銷社:負責本系統內煙花爆竹經營公司事故災難應急救援工作。

市發改委、市經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局:負責組織協調應急救援物資、藥品保障和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民政局:負責指導協調群眾轉移安置、臨時居住、善后處置和工傷保險等相關事務。

軍分區和市武警支隊:根據市應急領導機構的要求,負責組織指揮部隊和預備役部隊、民兵參加搶險救援行動。

市氣象局:負責天氣監測、預報、預測,及時提供氣象信息服務,開展氣象災害調查、評估及分析等工作。

市環保局:負責組織協調事故現場環境監測和處置工作。

市政府新聞發言人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信息工作。

長江海事局及其所屬的武漢、岳陽、和宜昌海事局:負責組織協調長江干線通航水域水上交通事故和船舶污染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組織指揮長江干線水上交通管制工作,并按事故及險情應急反應制度向轄區縣級以上政府報告事故及應急搜救工作情況。

交通、水利、鐵路等重大建設項目的事故災難應急救援由相關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協調。

(二)盡快明確和落實企業應急管理責任,健全組織和機制。各級各類企業法人代表(主要負責人)是企業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在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督指導下開展應急管理工作,要確定專(兼)職應急管理機構和工作人員。大中型企業要設置應急管理事項機構和辦事機構,按照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屬地為主、單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做好應急突發性事件的處置。中、省企業要加強與其所在地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系,主動接受監管,依法按時按要求報告突發公共事件情況并妥善處置。同時,企業要從實際出發,有效地組織應急演練,讓每一名職工熟練掌握第一時間處置突發事件的方法,增強自救、互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各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每年初制定演練計劃,并將年度演練計劃向同級政府應急辦報備,按計劃組織演練,各級安監及有關部門要加強對企業預案演練的檢查與指導。

(三)各企業每年要組織力量,重點針對企業生產場所、危險建(構)筑物以及企業周邊環境等認真開展危險源及隱患排查,落實措施、責任單位及責任人,做到防范于未然。

二、抓緊制定專項和部門應急預案操作簡本

年全市制定了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并對應急預案進行了演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現有的各類應急預案還比較抽象,不能滿足實戰要求。為了使應急預案更具針對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必要對應急預案的內容進行細化、具體化和規范化。各單位要根據應急管理工作的實際,盡快制定應急預案操作簡本,對各類預案的操作程序予以明確,以利及時啟動預案,妥善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各專項應急預案簡本由該預案原牽頭制定單位負責制定,各部門應急預案簡本由本部門負責制定。各專項應急預案和部門應急預案操作簡本一式5份(并附電子文件)于10月15日前報市政府應急辦(市政府辦公室總值班室)。

三、扎實開展突發公共應急事件評估分析工作

要全面、準確統計各類突發事件發生起數、傷亡人數、造成的經濟損失等相關情況,認真分析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特點和發展趨勢,研究應對措施,總結工作經驗,吸取工作教訓,為今后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積累經驗,提供有益借鑒。請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市民政局、市農業局、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市地震局、市國土資源局、供電公司、市環保局、市安監局、市信息產業局、海事局、市衛生局、市教育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人防辦、市外僑局、市公安局、市糧食局、市物價局、市政府新聞發言人辦公室對年以來本地本部門的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情況及應急處置工作進行全面總結評估,并選擇1-2個典型突發公共應急事件案例進行深入解剖,研究處置規律。評估分析報告(3000字左右,附電子文件)于9月30日前報市政府應急辦(市政府辦公室總值班室,電話:,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