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情況調查
時間:2022-12-04 04:06:00
導語:影響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情況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章規定,黨員要“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范作用”。這既是對每一名共產黨員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黨永葆先進性的基礎、根據對近幾年來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情況調查,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因素妨礙農村黨員發揮作用。
一、組織因素
黨章規定,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和監督,提高黨員素質,增強黨性,是基層黨組織的基本任務。但據對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323名黨員、77名群眾調查,有160人認為影響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有效的組織和引導,有140人認為農村黨員隊伍中存在一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黨組織教育管理不力。主要表現是:
黨的基層組織的屬地化設置和黨員就業隨市場流動,導致黨組織對黨員的管理措施難以落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農村黨員就業方式從單一的以種植業為主趨于多元化,生活空間也突破了原有的村落地理范圍。黨員的組織關系與參加組織生活的形式理應隨之不斷調整。而現實情況卻是,一方面由于戶口關系,黨員就業的地方黨組織不愿或不樂于接轉農村黨員的組織關系;另一方面即使接轉了組織關系,當地黨組織也將其視為“外來人”而區別對待,很少讓他們參加組織生活。這種戶口歧視變成了身份歧視,導致不少農村外出務工黨員成為“邊緣黨員”。
黨內的基本生活制度沒有得到很好落實。不少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監督黨員履行義務的同時,對黨員的權利保障做得不夠。有的沒有按時組織黨員過組織生活;有的一年難開一次黨員大會,“”制度形同虛設;有的沒有做到重要文件黨內先傳達,重大問題黨員先討論,重大決策的實施黨內先動員。一些地方的基層黨員只有執行支部決定的義務,沒有在支部會上參加討論的權利,甚至一提合理化建議就被視為“刁民”,一說不同意見就被看作是不支持支部的工作,致使黨員對黨內事務參與程度低。難怪有些黨員說,村支部是村干部的支部。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黨員發揮作用的積極性。
一些黨組織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對幫助黨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夠。一些地方除了年前節后走訪慰問困難黨員外,平時對黨員的生產、生活情況很少過問。俗話說,“三年不走動,親戚都變生”。有些黨員由此對個別黨員干部不信任,以致于對組織也不信任。有糾紛不找組織調解,請族長不請村長;有困難不找組織解決,靠親朋不靠支部。還有的在天災人禍面前束手無策,令人心寒。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做得不夠,導致一些卸職黨員干部感到在職時是個寶,卸職后是根草,思想落差比較大。黨的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卸職村干部受組織培養多年,對黨有著較深的感情,比較熟悉黨的農村政策,是基層黨組織開展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寶貴財富。而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一些地方干部在職時,上級組織捧著走,哄著干,有了問題遮著、捂著、護著,一旦卸職就視為路人。加之少數地方村干部尤其是村支書的進退去留往往憑鄉鎮主要負責人的看法而定,卸職后安置時有些工作時間長的不如工作時間短的,工作成績好的不如工作成績差的,人為地造成了一些不平衡,引起了卸職干部的不滿,增加了基層工作的難度。
組織培訓的單一性機制導致對黨員的教育不夠。農村自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黨員很少集中學習,沒有得到系統的培訓。農村黨員的素質相對較低,對他們進行教育需因人而宜,而恰恰在這方面做得不好。一些地方培訓方式主要是以會代訓,形成單一。有的甚至把代訓的會也開成了支部負責人的“表功”會。
二、社會因素
農村留不住人才,人才的流失直接影響了農村黨員素質的提高。多年應試教育培養的是考試型農村青年,成績優異的以考入高等學府的形式進入城市,留在農村的又以打工等形式流入城市,農村幾乎耗盡所有資源培養出的人才,沒有為農村服務,而被城市所用。鼎城區35歲以下的外出黨員逐年上升,2000年已達21.51%,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的從1998年的43.27%上升到2000年的44.86%。素質高的青年外出闖市場,基層黨組織在發展黨員時可選擇的余地很小,影響了農村黨員整體素質的提高。
農村黨支部、村委會職能的錯位影響了基層黨組織抓自身建設的力度。由于稅費改革的滯后,農村黨支部、村委會從年頭到年尾,忙的是收錢,憂的是收錢,上級組織選用村干部時往往注重看干部完成上級下達的經濟指標的能力。加之基層債務過重,討賬的、要錢的不離門,基層黨組織想抓自身建設已無精力。
現在一些干部群眾凡事都要黨員帶頭,有時到了不切實際的程度,使黨員產生壓力。石門橋鎮稠樹沖村黨員孫某,自己長期患病,生活非常困難,在區委開展“黨員聯戶帶創奔小康”活動中,一些群眾說了很多風涼話,他很自卑,主動申請退黨。他說不能因我沒有用而給組織抹黑。這種消極心理在一些地方產生了連鎖反應。
三、自身因素
不少農村黨員素質偏低,致富能力不強。鼎城區36208名農村黨員中,59.91%的黨員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這在科技興農的今天,的確難以跟上形勢的發展。有23831名農村黨員的家庭收入等于和低于本村平均水平,占黨員總數的65.82%,有1642名黨員需要別人幫帶。農村黨員不僅要會說,更要會干,而且要比群眾干得更出色才有發言權。當不少黨員還在為維持自己的生計而日夜奔波時,他們在農村的發言權就被自然取消了。為什么一些地方組織講話不靈,黨員講話沒有作用,而經濟大戶講話一呼百應,原因就在這里。
部分農村黨員年齡偏大,勞動能力弱。鼎城區近1/3的農村黨員年近花甲,其中60歲以上的黨員9562人,占26.41%。鼎城區1/3的老黨員生活靠子孫贍養,這就意味著這些農村老黨員已經喪失或部分喪失在家庭中的主導地位,在決定是否帶頭完成稅費和組織所分配的工作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兒孫對組織的感情,有些老黨員甚至只能看子孫的眼色行事,黨員先進性自然難以發揮。
一些黨員思想滑坡,自我要求不嚴,喪失了應有的先進性。這部分黨員黨的意識淡薄,往往以影響賺錢為名不參加組織生活,以自己的錢來之不易為借口不繳納黨費,以組織對自己幫助不夠為擋箭牌不積極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甚至對積極完成任務的黨員,冷嘲熱諷,對基層黨組織負責人說東道西,損害黨組織的威信。這些黨員已喪失了黨員的基本條件,不配做一名共產黨員,應做出相應的組織處理。
我們認為,要使農村黨員保持先進性應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根本的問題是要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農村黨員要保持先進性,首要任務是加強學習,提高素質。要把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始終。在學習內容上,要組織黨員原原本本學原著,掌握基本內容。在組織形式上,要因人施教,采取集中培訓與自學相結合,專家輔導與典型引路相結合,用身邊人說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激發黨員的學習熱情。要大力開展農村黨員千部現代遠程教育,創新教育方式,切實提高教育效果。要引導農村黨員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加強黨員的經常性教育。要堅持學理論與學實用技術相結合,建立多層次黨員實用技術培訓體系,加大實用技術培訓力度,使農村黨員達到一人一技或一人多技,成為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示范者。
2.關鍵的問題是要創新農村黨員管理方式,形成農村黨員教育管理的長效機制。要從源頭上抓好農村黨員的發展工作。應在堅持發展黨員“十六字”方針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大力推進“雙優”工程,把農村致富青年中的優秀分子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組干部,解決農村黨員結構老化的問題。要拓寬領域,采取基層黨組織和勞務輸出中介組織合作的方式,有組織地輸出部分農村青年到經濟發達地區“打工”深造,作為村級后備干部和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解決農村黨員隊伍活力不夠的問題。要疏通出口,進一步加大不合格黨員的處置力度,以凈化黨員隊伍,保持黨員隊伍的純潔。要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建立規范有序、聯系緊密,以流入地為主,流入地流出地共同負責的管理格局,做到有黨員的地方就有黨的基層組織,有黨組織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組織活動,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切實提高各級黨組織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強化各級黨組織管黨意識,加強鄉鎮黨委和村(居)支部建設。應改變過去按地壓和生活地設置黨組織的做法,大膽調整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要完善村干部任前選拔機制、任中激勵機制、任后保障機制,努力建設一支靠得住、有本事、會辦事的基層干部隊伍。要堅持抓先進、抓示范、抓整頓與抓后進并舉,創建基層黨建示范點,以點帶面,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整體水平。
3.緊要的問題是要健全相關保障機制,激勵農村黨員全面發揮先進性作用。一是建立農村黨員扶貧幫困基金。采取各級財政撥一點、黨內和社會募捐等形式積累資金,主要用于扶持農村黨員中年老體弱、病重身殘和家庭特殊困難的黨員。二是建立農村黨員民主參與機制,建立農村黨員參與農村重大事項決策的制度,保障農村黨員有與其義務對等的民主權利。三是保障農村黨員活動經費。要加大和落實黨員活動資金的投入,建立穩固、正常的活動經費來源渠道。四是創新黨員發揮作用的載體。針對農村黨員實際,以黨員帶頭和帶領群眾致富為主題,開展多層次的實踐活動,使黨員能夠找到發揮先進性作用的著力點,確實做到“黨員作榜樣,群眾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