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實現城鄉就業與社保一體化

時間:2022-03-10 01:36:00

導語:逐步實現城鄉就業與社保一體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逐步實現城鄉就業與社保一體化

嘉興市委、市政府把實現城鄉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一體化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解決新時期“三農”問題,加快實現農業和農村基本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和舉措。

連日來,筆者在嘉興城鄉采訪,發現職業技能培訓點遍布各地,農民爭相學技術蔚然成風。“五一”期間,桐鄉市石門鎮羔羊村的50名

青年農民端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參加制鞋技術免費培訓。鎮勞動力轉移培訓辦公室負責人費洪標在現場告訴筆者,市里把萬名農業勞動力轉移培訓作為政府今年為民辦實事之一。他們這個點將免費培訓200人,如今培訓還未結束,學員已被鎮上70多家皮鞋廠“預訂”去了。據介紹,嘉興市去年培訓農民3萬多名,這些掌握一技之長的農民60%以上在城鎮得到了就業。今年全市計劃培訓7萬名,為此市本級撥出專項資金1000萬元,各縣(市、區)和鄉鎮也撥出專項資金,平均每名被征地農民享受400多元的培訓費。

在統一培訓的基礎上,嘉興市建立了城鄉統一的就業、失業登記制度。凡勞動年齡內的城鎮失業人員、未就業的被征地農民均實行失業登記。同時,建立了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市人力資源中心市場為龍頭,縣(市、區)勞動力市場為骨干,覆蓋鎮(街道),輻射社區、村的四級人力資源市場網絡,城鄉200多個就業服務所(站)為廣大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

統一的就業政策,打破了城鄉二元結構。從2002年開始,嘉興市取消了企業使用農村和外來勞動力需要審批等制度和一切收費,清除了戶籍門檻,形成了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機制,做到農民與居民一視同仁就業。去年,全市二、三產業新增各類就業崗位9.8萬個,其中70%以上吸納的是農村富余勞動力。

嘉興市還建立了城鄉統一的就業服務制度和體系。對被征地農民發放《再就業優惠證》,享受城鎮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實行城鄉統一的勞動用工管理制度,對在城鄉各類企業就業的勞動者依法簽訂勞動合同,依法實行用工備案登記。

嘉興已初步建立城鎮與農村各具特色又相銜接的社會保險制度,形成了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新格局。2003年全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凈增參保繳費11.8萬人,基金征收15.3億元。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保險關系相銜接的政策得到農民的擁護。2003年全市收取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保費比上年增長82.29%。截至目前,全市農業勞動力累計參保人數49.61萬人。全市還按照“農民能接受,政府能承受”的原則,規范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待遇,使16周歲以上被征地農民人人都享有社會保險。

嘉興各地農村扎實開展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為廣大農民辦了一件大實事。來自海鹽縣衛生部門的最新統計顯示,該縣已有26.8萬名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參保率已由去年底的2%猛增到目前的91.1%。嘉興市已有44.6萬名農民參加醫保,到今年底參保率將達到85%以上。一些縣(市、區)財政對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扶持從原來每人每年3元提高到10多元,村集體也給予每人每年3元以上補助,農民自己每人每年繳費25元左右。同時還降低了報銷門檻,提高了報銷封頂線和補償比例,一年沒有生病的參保農民按規定還可免費享受一次體檢。享受農村低保的家庭,其參保費用全部由鎮、村代繳。前不久,海鹽縣西塘橋鎮新城村村民沈啟明因病住院花了4萬多元,結果縣鎮基金給予報銷1.1萬元,減輕了家庭的負擔。許多農民說:“有了醫保,再也不用‘小病熬大病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