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化社會化人性化精細化

時間:2022-06-27 05:43:00

導語:多樣化社會化人性化精細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北京市打造基層黨建區域性工作平臺的實踐探索

基層黨建區域性工作平臺,是新時期黨的基層組織從“支部建在連上”向連外拓展的工作平臺。從我市來看,已在實踐上形成了多種成果和形式:

比如,按照市委“有利于黨員合理流動、有利于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有利于發揮黨員作用”的要求,市委組織部提出了依托街道、社區,通過支部建在施工項目上、建在社保所上、建在新建小區上、建在商務樓宇上、建在“兩新”組織上等黨建工作模式,加大黨組織組建力度。從而將這些游離于傳統行政單位、散落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流動黨員有效地組織起來、凝聚起來,擴大黨的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推動了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創新。

再比如,全市許多區縣、街道和社區加強了黨員服務中心(站、點)的陣地建設。黨員服務中心以“一年365天,天天有服務”為宗旨,充分發揮了“社區黨員之家”、“流動黨員之友”、“居民群眾之托”的作用,真正成為了黨員群眾“交流的場所”、“學習的課堂”、“互動的載體”、“奉獻的家園”。

還比如,許多區縣還積極探索黨組織、黨員服務群眾的社會化平臺,組織群眾建立文化、體育、健康、寵物管理等方面的專業合作組織和專項互助組織,涌現了老山東里健康俱樂部、東花市南里社區“公共服務協會”、前門街道“愛心儲蓄銀行”等服務群眾的精品項目。

二、對基層黨建區域性工作平臺的理性思考

基層黨建區域性工作平臺,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黨的自身建設和管理努力實現與經濟社會發展、與維護群眾利益有機結合的一種積極探索和主動嘗試。在計劃經濟高度集權的領導體制下,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形式、運行制度、活動方式,是一種自下而上高度依附、內循環、大一統、黨務化的傳統運作模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利益主體的多元化、資源分布的多樣化,城市基層的社會性空間正在逐步發育,社會的自主性增強,傳統的行政化工作方式的作用空間急劇縮小。在基層黨組織的內外部環境、工作條件和所承擔的任務發生改變的情況下,黨的自身建設和管理也要進行不斷的調整和改進,否則,就會阻礙基層黨組織工作內容的拓展和工作任務的完成。

基層黨建區域性工作平臺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黨的組織架構和工作方式的一大創新,從北京市區域性黨建工作平臺的探索和實踐來看,其積極意義和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在領導方式上,努力從過去行政化、命令式、強制性的領導方式向協調、指導、服務的非權力方式轉變;在組織方式上,努力從過去的以條為主、條塊分割,向條塊結合的網絡化方式轉變;在活動方式上,努力從過去比較多依靠黨組織的自身力量,向更多依靠和調動社會各類資源轉變;在工作內容上,努力從過去比較封閉與狹窄的黨務工作,向區域聯動、整體互動的大黨建工作格局轉變??梢哉f,通過區域性黨建工作平臺,促進了黨組織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與維護群眾利益的有機契合和互動提升,增進了黨與群眾、黨與社會的聯系,為基層黨的建設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區域性工作平臺的功能和作用

在基層黨建區域性工作平臺的建設、管理和運行中,還有一些需要不斷完善的地方,還存在著組織形式單一、工作思路狹窄和動力機制不足等問題。因此,要從進一步發揮基層黨建區域性工作平臺功能和作用的角度,加強對基層黨建區域性工作平臺的研究、推動力度。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是載體多樣化。即基層黨建的區域性工作平臺可以是有形的設施化的平臺,也可以是其他各種非物化的組織層面、活動層面、制度層面的載體。作為新時期從“支部建在連上”向連外擴展的工作平臺,既可以依托像黨員服務中心(站)這種需要政府支持和財政投入、有固定辦公和活動場所的組織載體,也可以不受辦公和活動場所限制,攤群市場、施工工地、民間協會、群眾性組織、社保所、物業公司等非單位型的組織,甚至一些工作和活動都可以作為發育區域性工作平臺的依托體。比如,一些“非單位型”的群眾性和社會化的組織,包括像以共同利益為紐帶的“外來人口自管會”、“地區行業協會”,以共同興趣為紐帶的“健康俱樂部”、群眾文體隊伍,以共同責任為紐帶的“再就業同心家園”、“互助服務社”、黨員志愿服務隊等,都可成為區域性黨建工作平臺的重要依托體。

二是資源社會化。是指作為跨單位制的區域性黨建工作平臺,其建設和管理也應該超越“單位”,從以行政力量推動、以行政經費為主,轉變為行政化和社會化相結合的推進方式,更多地借助社會各類資源和力量作用于黨建工作。比如,在全市第一家商務樓宇黨委——葉青大廈黨委組建過程中,有關人員通過工作贏得了該大廈物業管理公司負責人的支持,不但順利組建了覆蓋大廈20多家非公企業的聯合黨委,而且較好地解決了經費、辦公和活動場所問題。崇文區東花市街道南里社區黨委成立了“社區公共服務協會”的社團組織,形成了“黨組織+協全”的黨建工作模式,通過接收會員會費、社會捐贈、開展志愿服務和互助服務,促進社區、社會資源的進一步整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黨組織自身服務資源不足的問題。

三是活動人性化。是指要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從黨員、群眾的切身實際和個性需求出發,不斷提高基層黨建區域性工作平臺的活動質量和吸引力。要從區域性黨建工作平臺的“非單位型”和社會性的特點出發,不斷創新活動內容、活動形式和工作手段。比如,在活動形式上,要增加文化內涵和情感含量;在活動主題上,黨組織活動要能夠反映時展和人們心理需求;在活動載體上,可通過建立黨員服務中心、“網上黨?!?、“流動黨員在線”、黨員活動小組等多種形式,推動黨建活動社會化和專業化,提高黨組織的活動質量。

四是管理精細化。是指要加強對區域性黨建工作平臺在運作管理中一些關鍵環節的科學設計,進一步發揮、強化區域性工作平臺的功能和作用。一是加強區域性黨建工作平臺的點位設計,進行合理的空間布局,將黨內資源、社會資源有機地整合起來,為地區內的黨組織、流動黨員、企業、群眾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務,使黨組織、黨員的服務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擴展。二是加強區域性黨建工作平臺的功能設計,進一步完善教育、培訓、管理和服務功能,不斷提高黨員、群眾和社會各方面對區域性工作平臺的認知度、參與度和滿意度,增強黨員群眾對黨組織的政治歸屬感,增強黨的感染力、凝聚力。三是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平臺的制度設計。立足解決區域性黨建工作平臺在管理和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善于將基層在實踐中創造的一些好做法,轉化為可操作、可量化、可評價的制度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