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

時間:2022-07-14 03:58:00

導語:努力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努力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

我街道轄12個社區、8萬多居民,直管黨員1806名,在社區登記、并能參與社區活動的在職黨員3201名。我街道黨工委緊密結合城市街道特點,確立“黨建為龍頭,共駐共建,服務為重點,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適時提出在街道轄區構建大黨建格局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黨建聯席會的作用,大力推進社區基層黨建工作。

一、以黨建聯席會議為依托,樹立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意識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街道社區的社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大量“單位人”變為社會人,社區成為居民生活最重要的活動場所;大量無主管單位黨員、口袋黨員涌入社區;新經濟組織中黨員比例不高、黨組織“空白點”增多的矛盾也相對突出;同時社會管理工作中的計生、治安、城建、創建等工作都要依靠黨的基層組織領導、組織、完成。面對這一復雜局面,我街道黨工委意識到要想全面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就必須形成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共駐共建、共促共贏的良好環境。因此,我們適時提出了在街道轄區樹立“大黨建”意識的黨建工作思路。所謂構建大黨建格局,就是在黨工委領導下,以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廉政建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等黨建要求為核心,以黨工委統一領導、協調黨建工作思路為前提,以縱向一級抓一級,橫向貫穿各駐區單位黨組織的工作格局為基礎,以黨建聯席會議為平臺,以上下左右相互配合、相互促進,互通信息、資源共享的運行機制為載體,形成共同抓黨的建設的良好局面。我街道出臺了《東苑街道黨工委關于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的意見》文件,在定期召開的黨建聯席會上明確提出此項黨建工作思路,要求各聯席會成員單位充分認識其意義和性質,調整自身黨建思路,盡快樹立起大黨建意識,以達到共促共建、互利雙贏的目的。大黨建工作思路一提出,就得到了聯席會成員單位的廣泛認可和支持。隨后,我黨工委以召開座談會研討、走訪社區及駐區單位、向黨員、居民發放征求意見表等形式,深入調查研究,組織發動街居干部、社區黨員、駐區單位提建議、獻計策、共謀方略、共找出路。通過調查研究,我們充分認識到了街居工作具有豐富的社會化資源優勢,以及綜合開發利用社區資源的巨大潛能,從而更進一步堅定了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的信心。

二、以發揮黨員全天候作用為突破,為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提供組織保障

充分發揮社區黨員、黨建聯席會成員單位中在職黨員的先鋒、主體、基石作用是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的關鍵所在。我們針對在職黨員在工作單位是“八小時黨員”,而回到社區就成為“地下黨員”的實際狀況,結合工作經驗,實施了在職黨員“工作時間單位管、下班時間社區管”的雙重管理模式。我們通過黨建聯席會和黨建聯誼小組這“兩個組織”,疏通“三條渠道”、開展“四項活動”、建立“五項機制”,使在職黨員的監督管理不斷向社區拓展,先進性不斷向“八小時以外”延伸,充分發揮其先鋒模范作用,為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提供有利的人力組織保障。

“三個渠道”。一是在職黨員的參與渠道,黨建聯席分會每月召開會議,傳達上級的有關精神,分析社區的社情民意,選好社區黨建工作的切入點;二是縱向溝通渠道,主要是社區居委會與街道辦事處的溝通,在職黨員與所在單位的溝通;三是橫向聯絡渠道,以社區為支點,以在職黨員為紐帶,進一步密切單位與社區、在職黨員與社區的關系,形成社區黨建工作合力。

“四項活動”。每月組織黨員在社區開展的義務勞動日活動;根據服務對象的需求和在職黨員的特長,有針對性的開展黨員志愿者服務活動;把社區的綠地、綠化帶和文化娛樂場所以責任區的形式由在職黨員進行監督和管理活動;親情幫教活動。

“五項機制”。黨員身份公示制度、在職黨員組織生活制度、在職黨員社區活動情況公告制度、在職黨員社區表現情況反饋制度、在職黨員社區表現評獎制度。

三、以創新載體為手段,完善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運作形式

在順應形勢要求、樹立大黨建意識,深入挖掘、發揮黨員(尤其是在職黨員)在黨建工作中的作用的基礎上,我們不斷創新活動載體,努力做到“三個結合”,充實和完善構建社區黨建格局的作用形式和內容。一是將社區黨員教育、管理與駐區單位黨組織黨員教育、管理相結合。在每月定期召開的黨建聯席會上,社區黨組織成員和駐區單位黨組織領導就近期黨建工作重點、遇到的問題、黨員教育管理的主要內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溝通和交流,研究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如,尖嶺小區社區黨支部、裕東一社區黨支部分別與河北科技大學、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學院經過在黨建聯席會上的相互溝通,建立了更緊密長效的聯系。兩所高校分別在社區黨支部的幫助下,在社區內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通過大學生實踐基地,大學生黨員和大學生志愿者可以參與到社區黨支部的教育管理和奉獻愛心志愿活動之中,使他們在社區實踐活動中不斷了解社會、熟悉社會、奉獻社會。二是將社區黨員活動與黨建聯席會成員單位黨組織黨員活動相結合。在社會主義榮辱觀宣教活動中,我黨工委提出社區黨支部和聯席會成員單位黨組織要緊密結合,開展行之有效、意義深刻的宣傳教育活動。各社區黨支部分別在與聯席會成員單位共同舉辦的文藝演出、書法繪畫作品展覽等活動中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在社區和各單位中迅速掀起了“知榮辱、樹新風、破陋習”的宣教高潮。與此同時,在我黨工委的精心組織下,社區和各聯席會成員單位選樹了一批社區和機關單位先進典型,開展了“先進典型進機關、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在這一活動中,社區先進典型走進機關單位向廣大干部職工宣講家庭美德,機關單位先進典型走進社區向廣大居民群眾宣傳職業道德、社會公德。這一活動的開展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榮辱觀宣教活動,進一步密切了社區與黨建聯席會成員單位的聯系,豐富了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的運作內容,得到了社區居民和聯席會成員單位的好評。三是將社區開展黨員活動與兩新組織黨員的特點相結合。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發展和加強兩新組織的黨建工作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兩新組織的大多數成員屬外來務工人員,被稱為農民工。他們這一特殊群體在城市中承擔著大量城市建設、繁榮市場經濟的繁重勞動,但不能像城市人一樣融入社會,討要不到工資、生活質量較低、沒有正常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現象普遍存在。針對這一狀況,我黨工委以街道黨員服務中心為依托,建起了全省首家“農民工維權服務中心”,隨后在所轄12個社區分別建立了“社區農民工維權服務站”,為轄區農民工搭建了全方位的維權服務平臺。街道農民工維權服務中心建立了法律維權、安置就業、生活救助、文化教育、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六個方面的服務機構,并將服務宗旨、服務對象、服務內容以及服務熱線向社區農民工公布。為社區800多名農民工和600名農民工會員建立檔案,走訪了60多戶困難的農民工家庭。截至目前,我們已為58名農民工子女安排就近上學,為53名農民工安排就業,對126名農民工進行了崗位技能培訓。我們還組建了全省首家旨在活躍農民工業余文化生活的“農民工藝術團”。截至目前,藝術團成員發展到35名,自編自演歌舞、戲曲、小品、樂器演奏等類型節目30多個,參加各類演出12場次。與此同時,我黨工委還十分注重加強兩新組織的黨組織建設。我們在條件比較成熟的渝鄉辣婆婆餐飲集團建立了黨支部,結合其工作性質,在工余時間幫助其制定、規范“”等各項支部工作制度,指導其積極有效的進行黨員教育管理、積極分子培訓以及預備黨員發展等各項黨務工作。目前,該企業黨支部已吸收預備黨員1名,確立預發展對象2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6名。辣婆婆餐飲集團經理、支部委員李進飛說,“自從建立了黨支部,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斷提升,并且帶來了更大的經濟效益。”

四、以確保長效為目標,確立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運行機制

我們通過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形成了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的長效工作機制。按照“規范行為、規范責任”的工作原則,逐步建立健全了相關配套制度,確保了黨建聯席會有效發揮作用。1、建立六表一卡一欄約束制度。通過在社區黨員和在職黨員中實行“六表一卡一欄”(即,《黨建聯席會會員登記表》、《社區黨員登記表》、《在職黨員登記表》、《流動黨員登記表》、《社區黨員活動情況登記表》、《社區黨員意見、建議登記表》、《在職黨員社區表現反饋卡》和《黨員參與社區組織生活和公益活動情況公示欄》)的約束和激勵制度,使社區黨建形成了一個黨員教育聯搞、思想工作聯做、社會治安聯防、公益事業聯辦、貧困對象聯幫、文明小區聯建的新局面。在職黨員的社區意識明顯增強,參與社區活動的情況也發生了人數越來越多、活動形式越來越廣泛、活動內容越來越貼近居民生活的三個顯著變化。2、建立社區黨建聯絡員工作制度。黨建聯席會各成員單位都選拔了1名熟悉黨務工作、綜合素質好、熱心社區建設的同志作為聯絡員,要求他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負責好社區黨建工作的協調和聯絡工作,起到橋梁紐帶作用,從而加強了橫向的聯系與溝通。全街道駐區各單位共選派黨建聯絡員53名,為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建立雙向監督制度。社區和駐區單位作為黨建聯席會的主要成員單位,通過簽訂責任狀、向社會做出公開承諾、聘請社會監督員等形式,把雙方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向社會公開,實行互相監督,有效地解決了雙方工作不實、關系不暢的問題。今年以來,聘請了以老干部、駐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主體的社會監督員26名,使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聯系得更緊密,協調工作更順利。4、建立評議激勵制度。由社區黨建聯席會和居民群眾一起對社區、駐區單位領導參加黨建聯席會及完成任務情況進行綜合評定,分為好、一般、差三個等次。對反映好、做出突出貢獻的進行表彰、獎勵,編寫簡報在街道、社區宣傳欄中公布,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對評定成績為差的社區或單位,同樣給予公布,并由黨工委書記出面與其談話、幫其查找問題。

通過長期以來對基層黨建的實踐和探索,我們認為黨建聯席會不是開開會、聊聊天、認識認識的簡單形式活動,而應將其形式、內容不斷引向深入,充分發揮其在基層黨組織和轄區單位黨組織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為努力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