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暨打假行動工作會發言

時間:2022-05-29 10:26:00

導語:食品安全暨打假行動工作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安全暨打假行動工作會發言

同志們

春節前的最后一次食品監管和打假工作會,還有半個月就要過春節了今天這次食品平安監管暨打擊假冒偽劣行動會議。也是進入2011年以來第一次食品平安和打擊假冒偽劣專項行動大會??梢哉f,今天這次會議既是一次總結分析會,也是一次安排布置會。剛才,河間市政府、東光縣政府、滄縣政府及市質監局、工商局、科技局結合自身職責和外地本系統本環節存在問題分別作了發言,講得都很好,思路清晰,措施有力,要認真抓好落實。下面,就進一步做好食品平安監管和打擊假冒偽劣行動再講幾點意見。

一、必需清醒認識到食品平安和產品質量是天大的事

事關黨和政府的形象,食品平安和產品質量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去年以來全國連續發生幾起食品平安事件,特別是河北問題奶粉事件、葡萄酒事件,不只給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社會上影響極壞,而且對當地產業造成了重大打擊,要想恢復可以說非常難。針對連續發生的食品平安事件,國家、省、市領導高度重視,前不久國務院副總理專門對各級食安辦的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各級食安辦要牢固樹立‘食品平安無小事’觀念,充分認識食品平安工作的艱巨性、復雜性,不時強化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切實加強體制、機制和自身能力建設,加大綜合協調和督查指導力度,和有關部門一道,形成食品平安綜合監管的強大合力。切實解決突出問題,不時強化單薄環節,逐項落實治本之策,努力提高食品平安總體水平,真正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吃的放心’省委、省政府領導也多次就食品平安作出重要批示,多次召開會議安排安排,督導調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也多次批示,要求全力開展好相關產品、相關行業的清查工作,確保我市食品安全。2010年,市相繼開展了乳制品清查、生豬屠宰、棗制品、熟肉制品、酒類、面粉、地溝油及汽車、摩托車配件等多項專項整治行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更應該清醒地看到食品、產品質量監管責任重大,任重而道遠。通過過來的明查暗訪,市在食品生產加工、種植養殖、餐飲、市場經營銷售等環節,肯定成果的同時。以及工業產品質量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甚至有的地方還相當嚴重。具體講:

食品平安監管上點多、線長、面廣。據不完全統計,食品方面:一是無證無照現象非常嚴重。市是食品生產經營大市。目前我市有食品生產企業1700多家,食品經營單位14605家,餐飲服務單位4127家,生豬定點屠宰廠52家,飼料企業186家,奶站49個,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5家,食品添加劑經營企業36家,無公害養殖企業131家。食品生產企業中,衛生許可證、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三證”齊全的只有660多家;食品經營企業、攤點、餐飲、小吃點中,無證無照、證照不全的占20%以上。事實上,城鄉結合部、農村集貿市場、個體攤點,一大局部是達不到規范,沒有證照的二是衛生條件差。局部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特別是加工企業操作間滿地油污、污水橫流,尤其是夏天簡直是臭氣熏天。如棗制品、肉制品等加工企業,大部分學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農村婚喪嫁娶的流動大棚等衛條件相當差。三是濫用添加劑。局部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特別是熟肉制品、海產品、飼料、餐飲等企業濫用添加劑現象比較突出。四是存在假冒偽劣現象。局部“三無”企業,為了更多地銷售自己的產品,冒用、套用知名品牌,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的現象還存在甚至有的肉制品企業存在使用病死、毒死的畜禽加工肉制品以及肉制品中摻雜使假的問題。

良莠不齊。據不完全統計,工業產品質量平安方面:一是無證無照現象比較突出。全市規模特色工業產業量大、面廣。目前全市有汽車配件企業460余家,建筑扣件生產企業253家,其中無證無照的就占20%以上。二是存在假冒問題,也就是套牌問題。一些企業為了使自己的產品具有很高的市場競爭力和熱銷度,套用他人的品牌,性質非常惡劣。三是存在偽劣問題。局部工業品生產企業產品合格率很低,冒充質量好、產品優的產品出售現象時有發生。四是存在侵權行為。市局部企業侵犯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等違法行為依然存在

事關全市人民的生命平安,這些問題。事關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天大的事。所以說,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引起高度重視,絕不能掉以輕心。要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站在維護廣大市民的切身利益,維護廣大市民生命平安的高度,充分認識這次整治行動的重要意義,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迅速行動,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切實開展好這次行動。

二、進一步明確重點,必需摸底排查

食品平安監管和打擊假冒偽劣專項整治過程中要重點圍繞種養殖環節、生產加工環節、流通環節、餐飲服務和藥品環節、畜禽屠宰環節、知識產權維護方面集中開展整治行動。依照國家和省的要求。

嚴肅查處銷售、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等違法行為;對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單位、農產品生產基地進行全面清查,種植養殖環節。重點整治農業投入品使用情況。依法收繳違禁農業投入品,重點是禁用高毒農藥,禁用獸藥、瘦肉精、蘇丹紅、三聚氰胺等非法飼料添加物以及孔雀石綠、乙烯雌酚、硝基呋喃等違法違規魚藥;強化從種子、苗木生產源頭治理侵權假冒行為,針對小麥、玉米和林木種苗等重點品種,加強品種真實性鑒定,重點打擊惡意侵犯他人品種權以及無證“套牌”生產、銷售授權品種的行為。

堅決取締無證照等違法生產加工企業、小作坊,生產加工環節。食品生產重點整治制售假冒偽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繼續做好酒類、飲料、蜂蜜、飲用水、調味料、肉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蜜餞、食品添加劑、食品包裝等10類產品專項整頓工作。嚴肅查處獲證企業生產不合格產品和不能確保必備生產條件等行為。工業品生產以排查質量平安隱患為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打擊行動,特別是進一步嚴厲查處汽車、摩托車配件、小化工等無證生產加工行為,加大對假冒偽劣建筑扣件、防水卷材等產品的查處力度;依法查處以假充真、濫用、偽造、冒用地理標志名稱和專用標志,偽造或冒用廠名、廠址、認證標志,濫用、冒用、偽造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產品名稱、專用標志的行為,特別是組織開展好省政府確定的元月17日至21日為期一周的天網”集中打擊行動,對國內外廣泛關注、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侵權盜版、假商標、假專利等侵權產品做到完全排查,嚴厲懲治,不留死角。

查處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行為,流通銷售環節。重點對經營主體的經營資格進行全面清查。嚴厲打擊經銷假冒偽劣食品或工業產品等違法行為;積極推進實施食品和工業產品進貨檢查驗收、購銷臺帳及索證索票制度;加強對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菜市場的監管;嚴厲打擊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冒用他人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偽造產地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查處仿名牌、傍名牌、冒名牌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侵犯注冊商標和地理標志商標專用權的違法行為,制止惡意商標搶注行為。

檢查原料進貨索證和驗收制度;嚴厲查處推銷、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質食用油、不合格散裝油、地溝油、不合格調料、調味制品、工業用鹽或非食品原料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餐飲消費環節和藥品方面。重點檢查餐飲業櫥房操作間。堅決杜絕假冒偽劣蛻變食品進入飯店食堂;加強對鄉村、街道、學校、建筑工地、旅游景區和年夜飯、婚喪嫁娶流動大棚車的食品衛生監督,取締無證小餐館、飲食攤和馬路餐點;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藥品行為,加大對我市具有區域特色的假消喘藥的打擊力度,防止藥害事件發生;強化藥械生產經營環節監管,全面開展打擊各種制售假劣藥械專項整治行動。同時嚴厲打擊制售假劣保健食品、化妝品行為。

對私宰“重點村”城鄉結合部進行重點整治;強化落實定點屠宰廠管理制度,畜禽屠宰環節。重點打擊私屠濫宰以及生產注水肉、病害肉的違法行為。對重點區域和單薄環節進行拉網式檢查。確保生豬進廠驗收、宰前靜養、屠宰加工、肉品品質檢驗、無害化處置、臺帳管理和畜禽產品質量可追溯等各項制度落實到位;加大肉品品質抽檢力度,嚴格查處定點屠宰廠冷庫貯藏私屠濫宰肉和病害肉、注水肉的違法違規行為。

市食安辦和市質監局、工商局等部門對全市各縣市區轄區內已具規模的重點行業進行了摸底調查,近日。對平安隱患較大的食品、工業產品行業存在相關問題進行了梳理。具體如下。

操作間環境臟亂差,一是棗制品企業。以滄縣、獻縣、黃驊、泊頭為主。棗制品加工企業普遍規模小。個別企業操作臺、鍋臺、地面都是油污;散裝棗制品無生產日期、濫用食品添加劑、企業化驗室閑置,不能做到產品批批檢驗;還存在無證加工棗制品、冒用其他品牌、摻雜使假等現象。

嚴重污染了養殖環境,二是水產品養殖、加工和銷售。以黃驊、海興、任丘為主。一些工業企業的工業廢物大量排入河、海。造成水產品體內有害物質蓄積,直接危害人類健康。另外,為了使魚類在運輸和保管過程中保持鮮活,存有過量使用福爾馬林的現象,一些海產品為了保鮮過量使用福爾馬林,使用氯霉素、紅霉素等禁藥現象也時有發生,也有的海產品仍有使有孔雀石綠等禁藥消毒的現象。

現仍無證生產加工銷售;企業工藝流程混亂,三是肉制品加工。以河間市(驢肉加工)和肅寧、任丘、鹽山、東光、吳橋為主。局部企業根本達不到辦證條件。容易造成交叉污染;生產車間衛生環境較差,局部企業油污滿地,污水橫流;生產設備達不到要求,產品出廠檢驗能力缺乏,不能嚴格執行批批檢驗制度;違規外運問題突出,局部熟驢肉生產小作坊生產的產品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利用客車等交通工具違規外運,大大增加了產品蛻變及被污染的風險;亞硝酸鈉等添加劑管理松散,沒有嚴格依照要求存放、使用且添加記錄不全,很容易造成添加過量現象發生。

四是畜禽屠宰。以河間、獻縣、孟村為主。存在私屠濫宰現象和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問題以及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問題。

個別獲證企業生產條件差,五是面粉加工。以吳橋、東光、南皮、任丘、黃驊為主。無證生產問題比較突出。進貨臺賬和產品銷售記錄不完整,有的企業不能做到產品出廠批批檢驗。存在超量使用增白劑或添加非食用物質(滑石粉)隱患。

并且存在超范圍超量添加現象,六是飲料生產。以青縣、滄縣為主。個別企業使用食品添加劑不能及時備案。存在產品虛假標識標注現象;個別企業管理人員素質低,食品平安意識淡薄,防蠅、防鼠措施不到位,生產車間堆放雜物,生產設備器具清洗不徹底等。

對添加劑管理松散,七是醬腌菜行業。以河間、任丘為主。局部企業無證生產經營。容易造成超量添加;廠區衛生環境臟亂,不嚴格依照工藝流程進行生產,容易造成產品污染;產品出廠檢驗能力缺乏。未獲證企業不具備檢驗能力,獲證企業雖具備出廠檢驗能力,但未能嚴格執行批批檢驗制度,另外企業的檢驗人員工作能力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尤其以夜市燒烤問題最為突出。存在食品加工過程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添加非食用物質等隱患。八是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飲食攤點。以運河、新華為主。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飲食攤點規模小、人員少、設備簡陋、衛生條件差、無證無照現象普遍。

產品出廠無檢驗、無產品合格證,九是小化工。以東光、渤海新區、黃驊、滄縣為主。主要是無證無照生產。沒有規范的產品名稱等。

產品標識無廠名廠址,十是汽車、摩托車配件。以河間、任丘、滄縣、黃驊為主。主要是存在假冒偽劣現象。執行規范不規范,缺少必要的出廠檢測設備,進銷貨臺賬管理不規范。

產品合格率低。十一是建筑扣件。以獻縣、孟村、鹽山為主。多數企業屬于無證生產。

三、落實責任,必需明責加壓

相關部門各負其責,依照“縣(市、區)政府負總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原則,食品平安、產品質量及知識產權維護工作由各級政府牽頭,各級政府一把手負總責,主要領導要親自掛帥、親自指揮、親自安排。分管領導要一線指揮,現場檢查和督導。各監管部門要將監管任務和責任逐級分解,分片包干,落實到人,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監管。市食安辦負責食品平安監管綜合協調工作;質監部門負責食品和工業產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工作;工商部門負責食品和工業產品流通環節的平安監管工作;農牧部門負責農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管工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餐飲服務行業和藥品的監管工作;商務部門負責屠宰環節與酒類、調味品的監管工作;科技部門負責知識產權維護方面的監管工作。

以“金字塔”模式,要簽訂責任狀。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誰監管、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原則。層層簽訂責任狀,政府領導與部門領導要簽,部門領導同科長要簽,科長同科員要簽,科員同企業要簽,嚴格做到目標明確,責任到人。

要追究企業負責人和質量管理人員的責任,要落實責任追究制度。發生平安事故。涉嫌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責任。對因重視不夠、領導不力造成轄區內食品和工業產品生產經營秩序混亂、假冒偽劣問題突出、屢禁不止、發生平安事故的要追究當地政府主要領導和有關領導的責任。對因失職、瀆職、不作為、亂作為和監管不力造成平安事故的要追究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及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四、加大整治力度,必需痛下決心

制定本轄區內食品安全、產品質量及知識產權維護專項整治方案,要制定行動方案。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根據當地的食品平安和產品質量及知識產權維護現狀。要明確重點,明確區域,明確目標,明確責任。要針對某些重點行業、重點產品存在問題,制定詳細的單個行業或單個產品的整治方案,確保2011年我市食品平安和產品質量及知識產權維護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

沒有制定規范的各相關職能部門要迅速制定行業生產加工經營規范。要讓生產加工經營者知道哪些應該做,要嚴格標準。國家和省已經出臺規范的要嚴格依照規定規范執行。哪些不應該做,知道哪些是規范的哪些是違法的要引導企業逐步走向正規化、規范化生產經營。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自身職責,要強力整治。從現在起。對本轄區本系統所有食品、工業產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及侵犯知識產權重點領域、行業、場所的重點產品進行全面完全拉網式檢查,嚴厲打擊無證無照和假冒偽劣行為,切實做到不留盲區,不留死角,一個不丟,一個不漏。要對無證無照生產加工經營企業和商戶,堅決予以取締,特別是要加強對小作坊、小攤點、小商店、小餐館、小食雜店及農村婚喪嫁娶用的流動餐車和大蓬車的整治力度。要一個一個的檢查,一個一個的跟蹤,一個一個的處置。要繼續依法加大對生產經營企業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隱患,一個都不能放過,該整改的整改,該曝光的曝光,該取締的取締。特別是對于沒有良心,失去人性的黑心戶”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要全部沒收非法收入和不合格產品、要撤除生產設備防止死灰復燃、要依法從重處分,給予頂格處理,使其完全喪失生產經營能力。對于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堅決追究法律責任。市政府將組織督導檢查組進行督查暗訪,對工作開展好的給予褒揚,對工作開展不力的給予通報批評,對工作開展不力而造成嚴重后果的將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廣泛發放。嚴格做到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要加強宣傳培訓。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將食品、產品質量、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有關政策法規印成明白紙。要發到企業、發到廠、發到經營戶。組織舉辦生產經營企業負責人和相關從業人員培訓班,要以職業道德、生產加工經營企業規范、誠信為主題,每個縣市區要每個季度組織一次培訓,切實做到質量興市、質量興縣、質量興企,全面提高企業人員特別是企業法人的自律意識、法律意識和大局意識。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導向作用,進一步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公開曝光一批典型案件,震懾不法分子。同時鼓勵、動員廣大消費者敢于舉報,積極參與到整治中來。努力營造人人關心、人人參與、人人維護食品、藥品全全、產品質量及知識產權維護的良好氛圍。

五、必需健全市場監管長效機制

著眼長效監管,去年是省食品平安長效機制建設年。各級各有關部門分別建立了食品平安全程監管機制、食品平安聯合執法機制、食品生產經營誠信機制、食品平安風險預警機制、食品平安社會監督機制、食品平安應急處置機制、食品平安責任追究機制等七個長效機制,探索完善了食品平安監督體系建設。2011年希望各級各有關部門圍繞食品、藥品、產品質量平安監管及知識產權維護,根據自身職責,結合外地本部門實際,借鑒外地經驗,進一步完善和健全有關機制和制度,形成一套長期運轉、實用有效、操作性強、適應我市特點的監管體系。要全力推行責任的網格化、監管的電子化、經營的規范化,推動我市食品、藥品平安監管及打擊假冒偽劣工作向縱深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