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長在建筑業發展分析會講話

時間:2022-04-30 10:16:00

導語:副市長在建筑業發展分析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副市長在建筑業發展分析會講話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內容主要是回顧總結2011年建筑業工作情況,交流發展經驗,分析2012年發展形勢,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強服務,增內功,不斷加快建筑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實現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下面我講四方面的內容:

一、2011年建筑業工作簡要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困難的一年。面對金融危機,我市建筑業在高位運行的狀態下逆勢而上,各項生產技術指標再創新高,建筑業總產值首次躍居全省縣級市第一位,為我市建筑史譜寫了新的輝煌篇章。同時,創優奪杯和企業資質晉升等方面也取得較好成果,建筑業繼續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富民強市發揮重要作用。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746.3億元,同比增長16%;上繳國家稅金超25.2億元,實現利潤22.5億元;上交本市地方財政4億元(不包括建筑企業所辦其他類型企業),同比增長15%,占全市地方稅收總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建筑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在主要經濟指標穩步增長的同時,多方面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企業綜合競爭力再上新臺階。一是企業資質等級繼續提高。全年有46家企業通過主項升級或增項升級,共升級資質52項。其中,主項成功晉升為一級資質的企業10家,成為我市建筑行業有史以來晉升一級資質企業最多的一年;成功晉升為二級資質的企業更是達到39家。在這批升級的資質中,專業資質升級和增項有33項,占升級資質總數的63.5%。而專業承包企業所占的產值份額也在逐步上升。目前,我市現有一級資質以上企業40家,為全省乃至全國一級資質以上企業最多的縣級市。二是企業行業地位不斷提高。中天建設集團先后榮獲中國建筑業100強(總產值第一位)、全國建筑業先進企業、全國文明單位等幾十項榮譽;海天、三建、歌建、利越路橋、飛耀裝飾等一批大型企業也榮獲了諸多全國性和省級榮譽,"建筑"的品牌聲譽進一步提高。三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能力不斷提高。隨著市場對建筑施工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市建筑企業大力實施"科技強企"戰略,獲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天集團、海天集團、三建、歌建集團四家特級資質企業各投入幾百萬元建立了省級科技研發中心,有效提升了企業的科技競爭力。目前,我市建筑業從業人員已達36萬人,同比增長6.7%,從業人員中工程技術人員有45865人,同比增長34%;2011年新增注冊一級建造師168人、二級建造師230人,全市已有注冊一級建造師2157人、二級建造師2220人,為全國建造師擁有量最多的縣市之一。

(二)"走出去"發展邁出新步伐。去年我市建筑業"走出去"發展勢頭良好,省外市場占有率呈現出強勁增長的勢頭。省外市場方面,全年完成省外工程產值513.8億元,同比增長35%,占建筑業總產值的68.8%,高出全省省外工程產值占總產值比率22個百分點。我市建筑企業在鞏固江蘇、陜西、安徽、廣東、湖北等20億元以上區域基地和北京、天津、江西、青海、河北等10億元以上區域基地的基礎上,還不斷調整市場開拓方向,開始著眼于廣西、寧夏、內蒙古等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的省份以及二線城市等新興市場的發展,從而不斷擴大市場覆蓋面,最大限度提高市場份額。境外市場方面,也取得可喜的業績。去年新承攬境外工程5.7億美元,并完成了1.1億美元的產值。中天、海天、三建帶頭"走出去",其中三建還受到了省建設廳的表彰。

(三)品牌質量安全管理得到新加強。一是創優奪杯工作全省領先。今年我市榮獲"魯班獎"2只,分別是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杭州高新產業大樓和歌山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杭州市委黨校遷建項目I標段;參建"魯班獎"3只,國優銀質獎1只,裝飾金獎1只。至今已創下"魯班獎"19只,我市已成為全省創"魯班獎"數量最多的縣級市。創省級優質工程獎49項,文明標化工地102項,部分工程還被指定為省級觀摩工地。二是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安全生產歷來是工程管理的頭等大事。這方面,建管局和各建筑企業普遍比較重視,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去年我市建筑業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好轉,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施工現場安全達標率和文明標化管理水平均有較大提高。

(四)建筑業發展環境實現新優化。一是抓建筑業發展法制環境,著力提高服務質量。去年7月,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優化建筑企業法制環境的意見》,提出六項防范和打擊建筑業領域經濟犯罪的措施,取得了較好成效。去年,建管局聯絡室協助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共受理建筑業經濟案件41起,立案33起,涉案金額8267萬元,其中已破案10起,移送起訴6起,挽回經濟損失1500余萬元。二是促銀企對接,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2011年我市各金融機構均加大了對建筑業的信貸投放力度,截止2011年底貸款余額達22億元,同比增長52%。工商銀行支行被省工行列入全省2個項目經理貸款試點單位之一,對項目經理有望增加5億元的貸款額度,信用聯社、中行、建行等也相繼放寬對項目經理的授信。三是抓建筑業"總部經濟"建設,推動企業形象提升。目前已完成選址、征地等前期準備工作,下一步將落實首期的近100畝土地用于建設建筑企業總部,并開展相應建設工作。

同志們,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一是行業結構不合理與建筑業內在要求不相適應。我市建筑企業的業務中房建占90%,而從事房建工作存在安全質量風險大、盈利水平較低、勞動成本較高等弊端,要想進入利潤較高的"鐵公機"卻因行業壁壘影響大,成為阻礙建筑企業發展的瓶頸;二是創新能力的不足與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不相適應。沒有向咨詢、造價、設計、管理等領域延伸,也沒有很好地向建材等上游產業拓展,使建筑經濟還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三是科技人才缺乏與"走出去"發展戰略不相適應。雖然完成產值比較高但利潤率反而下降,走出國門更遇到人才的制約;四是粗放式增長方式與科學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建筑業的建材和房建都是高能耗產業,在低碳經濟成為發展趨勢的新形勢下,如何升級換代迫在眉睫;五是競爭方式無序與團結拼搏的要求不相適應。仍然存在著家屬式管理、師徒式經營,企業之間互相壓價競爭,形不成合力等現象。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研究,盡快加以解決。

二、2012年建筑業面臨的形勢及奮斗目標

雖然2011年全市建筑業發展成績喜人,但我們也要居安思危,冷靜分析2012年建筑業發展的形勢與目標。2011年,我市建筑業之所以能夠逆勢而上取得這么好的成績,既有宏觀大環境的原因,也有微觀自身努力的因素。從宏觀上看,2011年一季度末左右開始的全國房地產市場全面復蘇是建筑業產值能夠保持繼續上升的重要原因,同時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的實施也帶來了大量的配套工程,使得我們諸多建筑企業能夠從中分得一塊蛋糕。從微觀上看,建筑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已經深入人心,建筑人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全國各地多方面的認可,而且我們的許多建筑企業自身實力強、資金流動性比較充裕,都使得我們的建筑企業能夠比較從容地把握各類市場機遇,因此,承接的業務量與往年相比不降反升,建筑總產值能夠節節攀升,再創新高。

但是,面對2012年的建筑業發展形勢,我們絕不能過于樂觀,一方面,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已經相繼出臺,2012年的房地產形勢能否繼續保持繁榮很難判斷,另一方面,全球和國內經濟復蘇的變數還很大,面臨的不確定因素還有很多,2012年將會是十分復雜的一年。下面我簡要進行分析:

影響建筑業市場的因素主要包括工商經濟形勢、房地產市場形勢、基礎設施的建設形勢、自身因素等方面。首先,從工商經濟形勢看,國際上主要經濟體出現好轉跡象,但世界經濟好轉的基礎并不牢固,全面復蘇將是緩慢和曲折的過程;我國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有望持續回升,但經濟運行中新老矛盾相互交織,保穩促調的基礎還不穩固,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2012年工商經濟發展的最大可能將會是穩步復蘇,工商企業的建筑量將維持一個常態量。其次,從房地產市場形勢看,國家調控政策的相繼出臺以及國務院將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作為下一階段制定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基本方針,對全國各地房地產市場帶來較大影響,也將間接影響到建筑業市場。2012年的房地產市場,從全國范圍的地域分析,東部地區的房地產價格已經到一定高位,要想繼續保持大幅上升的勢頭將會十分困難,其主要變數在于土地的價格、供求關系和通脹因素上,因此,東部地區的房地產建筑市場,相對來說已經逐步趨向穩定,市場拓展空間將會比較有限;而西部地區,由于民眾的購買力不強,購房消費能力有萎縮現象,除省城等大型城市外,房地產市場的潛力不夠,房地產建筑市場的進一步拓展空間也不大。再次,從國家4萬億基礎設施投資看,2011年中已完成大部分投入,2012年雖有后續投入但數量不大,而且隨著實體經濟的復蘇導致投入存在一定變數。展望2012年的建筑業,雖然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但機遇與挑戰同在。我認為,工業、民用建筑市場應是保持常態,基礎設施建筑部分在四萬億投資后新的追加可能力度會比較小,而更多的市場機遇與發展潛力應在于中部和幾個國家重點扶持的區域,比如"成渝經濟區"、"海南國際旅游島"、"天津濱海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這些區域市場我們都大有可為。因此,2012年,加快建筑企業的轉型升級和科學發展是關鍵,各建筑企業要進一步在結構調整上下功夫,包括隊伍結構、人才結構、組織結構、專業結構、市場結構、資質結構等。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調整市場開拓方向,緊緊抓住中部地區以及國家重點扶持的區域作為我們的拓展熱點,有條件的要向海外進軍,從而不斷擴大市場覆蓋面。

鑒于以上分析,2012年我市建筑業的總體目標要求是:以企業轉型發展為主線,調整發展戰略,創新管理舉措,建筑業總產值爭取完成800億元;完成6家建筑企業的資質升級;上交稅收在上一年的基礎上有明顯提高;繼續抓好安全質量管理工作,力爭做到市內無重大安全死亡事故;爭創省級以上優質工程40項,"魯班獎"或國優工程1-2項。

三、2012年對建筑業企業的建議與要求

面對下一步企業該如何發展這個問題,許多建筑企業更多的可能是從微觀方面考慮,如認為少數建造師素質不高、建筑施工資質不夠等,而對宏觀方面,特別是對時代賦予的要求認識不夠。應該說,我市建筑業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其建筑業總量、規模已經達到一定水平,各項生產技術指標皆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國的前列。然而,我市建筑業面臨的一些突出問題也不容忽視,比如由于受行業壁壘的限制,在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專業承包領域幾乎還是空白,無力分享國家重點投資的鐵路、路橋等領域。可以說,當前我市建筑業雖然擺脫了苦力型,但仍基本上處于產值擴張型、勞動密集型的發展階段,且房建占90%左右,這對我市建筑業的繼續發展是個制約。因此,我認為,2012年中,全市建筑企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轉換經營方向,要有改革創新的觀念,進一步深化建筑業產業結構調整。這里,我對建筑企業提幾點建議:

一要加快實施企業經營結構調整。要積極優化企業經營結構,著力改變全市建筑業房屋建筑"一枝獨秀"的現狀,著力向大土木建設拓展,加快形成科學的建筑行業結構。應該說,從目前我市建筑業的規???,有資格的總承包企業數量確實不少,但競爭力強的企業并不多,"大而不強,小而不專"是當前我市建筑企業結構的主要特征。因此,2012年中,各類專業企業在全行業中的比重要進一步提升,要重點發展一批經營特色明顯、科技含量較高、市場前景廣闊的專業企業,大力發展建筑業中介、咨詢、擔保等建筑業服務型企業,完善建筑業產業體系。大型、優勢企業要積極進入基礎設施和高技術含量的工程施工領域,轉向科技含量較高、市場前景廣闊的方向發展,逐步提升在公路、鐵路、水利、隧道等專業領域的施工能力。有能力、有條件的大型企業,可以在堅持做好主業、突出主業,發展多元經營上下功夫,還可以根據市場的發展,實現企業集團自身產業鏈的上下延伸,以及橫向跨行業的科學拓展,也可以擴大投資在經營中的比重,形成投資經營與工程服務的緊密結合,做強主業、做精專業、一業為主、多種經營。中小企業要重點在企業經營內容增項上下功夫,著力增加那些市場前景廣闊的經營內容,不斷提升承接新業務的能力。

二要加快實施生產組織方式的調整。積極推動施工總承包向工程總承包的轉變,形成設計、采購、施工、試車等一條龍EPC(工程總承包)能力。龍頭、骨干建筑業企業要利用技術、管理、品牌優勢,努力拓展產業鏈和擴大市場占有率,要花大力氣、苦練內功,在發展工程總承包的基礎上,不斷延伸產業鏈,以施工主業為中心,積極向路橋地鐵、科研設計、建筑材料等相關領域和行業延伸,真正組建起集規劃、設計、施工于一體的全方位、立體式總承包企業,從而在企業資質重新定位中處于有利地位。特別是要利用中國資本向海外市場進軍的機遇,探索建立資本帶動項目,項目帶動施工的發展機制,不斷提高國際工程承包的競爭能力。其他建筑業企業要繼續大力完善承包經營管理方式,有條件的可以適度推行直營與承包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學會兩條腿走路,特別是針對那些高、大、難工程,一班直營的施工隊伍更是不可或缺。

三是不斷做大做優企業自身品牌。要積極發揮品牌的優勢來帶動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品牌是企業的生命力,沒有品牌就沒有好的市場。面對競爭,價格戰在所難免,但想要打贏價格戰,"品牌"價值就顯得尤為重要。打個比方,蘋果公司的電腦、手機與同類產品相比可以數倍溢價,萬科的房價遠高于同行,格力空調贏利能力遠超同行,這都是品牌所發揮的優勢。當然,我市很多建筑老板都開始重視企業品牌建設了,但仍然存在著認識不到位、持續性不夠、效果不明顯、建設不全面等問題,無法真正從"品牌"效應上獲得競爭力和經濟效益。我認為,建筑企業一定要有長遠發展的戰略思想,要有強烈的"品牌"意識。建筑企業的"品牌"形象最重要的是以產品質量為核心,突出企業的信譽度和服務質量,包括產品質量和工作標準。比如中天集團堅持誠信為本,追求質量興業,倡導"每建必優"的管理方針和"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是廣大建筑企業學習的榜樣。當然,就現階段建筑行業對品牌戰略研究和應用還比較少的情況下,我市建筑業的品牌建設將任重道遠,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在這里,我建議在座的各位企業家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并積極對本企業的品牌建設進行研究和探討,盡早發揮自己的品牌優勢,從而提高競爭力。

四是積極推進區域市場布局調整。要根據國家戰略的實施,加快調整建筑業區域市場的布局。在國內市場領域,一方面,在鞏固老基地的同時,要不斷調整市場開拓方向,轉向市場競爭相對不強、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的中部地區以及二線城市等新興市場的發展;另一方面,要緊緊抓住國家重點扶持的區域投資熱點,比如"成渝經濟區"、"天津濱海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等區域市場。在國外市場領域,一是要大膽、主動地嘗試走向海外承接工程。雖然國外市場不確定因素較多,加上法律和行業的差異、管理人才的極度缺乏等等問題,使我市大規模的走向海外尚存在不少困難,但凡事總有第一次,要敢于嘗試,才有更多的發展機會;二是各企業要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進行專業整合,加強企業間的合作,形成聯合開拓市場的機制。

五是不斷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要積極探索和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力量來帶動企業轉型發展。一是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建立"產學研"平臺。要把科技創新、自主創新作為提升建筑業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不斷提高高科技含量的工程承包能力。二是繼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科研專項補助,促進科研經費所得稅稅前抵扣等優惠政策的落實。要創造條件積極建立省級研發中心,結合工程實際研究總結出省部級工法,主動參與各類規范、規程、標準的編寫,大力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四新"技術,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形成具有自有知識產權的專有技術,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特級、一級資質就位的需要。三是加強研究低碳建筑等新技術。丹麥哥本哈根會議后,世界各國對低碳經濟開始高度重視,那么下一步我們也要適應低碳經濟時代的要求,加快制定低碳建筑的標準,加強低碳建筑設計施工技術和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有條件的建筑企業要與房地產企業合作,大力推進住宅產業化,擴大建筑業工業化生產規模,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不斷降低建筑產品資源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六是加快建筑業復合型人才培養。建筑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了人才,就擁有了未來。到別的建筑公司挖人才終究是偏門,只有想方設法自己培養人才才是正道,才能讓公司能夠長遠發展。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各建筑企業要摒棄傳統的師徒式培養,要用現代的理念、現代的方法去培養各類專門人才,形成科學合理的人才梯形結構,為企業發展構筑堅實的人才基礎。有條件的建筑企業可以根據對外工程承包的需要,加快培養和引進熟悉施工技術并擁有工程咨詢、工程管理、國際市場等方面專業知識的管理人才。此外,還要把繼續辦好民工學校與開展專業培訓相結合,加強建筑民工技能和素質培訓,不斷提高建筑業勞務人員的素質。

四、2012年政府對建筑業的服務與承諾

做大做強建筑業,加快推進"建筑強市"的建設步伐,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論研究和口頭重視上,更要在如何抓好政策、制度的落實,理論指導如何化為實踐發展上做足文章。我想這方面的工作,雖然前些年市委市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下一步仍大有文章可做。2012年市委市政府將在以下三個方面予以支持:

一要制定建筑業行業發展戰略規劃。當前我市建筑業正處于逐漸走出金融危機的影響,企穩回升步入全面加快發展的有利時期,我們必須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要善于審視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盡快制定符合我市建筑業行業發展的戰略規劃。建管局要組織力量進行專題研究。具體來說,包括產業結構規劃、市場開拓規劃、科技進步與人才培養規劃、行業組織規劃等方面。要通過制定戰略規劃來進一步明確今后5-10年我市建筑業發展的目標,使得全市建筑業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產業素質明顯提高,實現全市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繼續保持全市建筑業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二要加快建筑業"總部經濟"建設。逐步解決和改善我市建筑企業總部辦公用地問題,鼓勵建筑企業立足發展,大力發展建筑業"總部經濟",不斷鞏固建筑業在我市經濟發展中的支柱產業地位,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一項重點工作。從2012年起,市委市政府將分兩期規劃200畝左右土地出讓給總部注冊在、目前無辦公用房或辦公用房緊張、不能滿足發展需要的建筑施工企業,并根據近三年對地方稅收貢獻情況給予相應的土地價格優惠獎勵。每家建筑企業根據自愿參與、統一規劃、統籌考慮的原則加入,參加總部經濟建設的建筑企業,要按照統一的出讓規劃條件實施建設。目前,建筑業"總部經濟"建設領導小組已經成立,首期規劃的位于江北漁晚村的迎賓大道以西、廣福東街兩側的100畝左右土地的征用工作已經完成。下一步,我們將在征求相關建筑企業意見的基礎上,細化各項工作方案,高起點、高品位做好規劃,著力把建筑業總部基地打造成形象一流、質量一流、效益一流的總部基地,充分體現"建筑之鄉"特色。

三要強化企業發展服務保障。市建管局作為行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切實為建筑企業發展當好堅強的"后盾"。在適時轉變觀念,加強作風建設的基礎上,要積極深入企業了解情況,及時研究解決建筑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與聯系,努力形成全市建筑業加快發展的合力。具體講兩個問題:一是在資質晉升促進轉型升級上,要抓住新資質辦法出臺前的有利時機,采取特事特辦,老企業用老辦法,新企業用新辦法,加快步伐完成今年相關企業的資質就位和晉升工作。2006年之前成立的企業要突破五項增項資質的限制,形成多項資質、各個領域都有參與競爭能力的企業。2007年之后成立的企業按新的資質辦法執行。在資質升級方面,市建管局要設立專業工作組,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指導和服務。二是許多建筑企業反映較多的要求建立項目經理黑名單問題。我個人認為,市建管局可以嘗試建立星級建造師制度,對于那些施工能力強、信譽度高的建造師按工作年限分別授予相應星級,比如,分三年或五年為一個檔次并相應增加星級,自獲取建造師證書并實際參與施工開始,三年內如果表現良好,第四年就授為一星級建造師。具體操作辦法請建管局盡快拿出。建筑業協會等中介組織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加強行業自律,維護企業權益。其他各相關部門也要一如繼往地關心和支持建筑業發展。資金是當前制約建筑業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金融部門要主動對建筑業資金扶持開展調研,促進銀企對接,通過支持建筑企業做大做強,達到互利共贏。有條件的企業也可以主動與銀行對接,加強銀企合作,爭取好的銀行信用等級和更多授信額度,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公、檢、法部門及建管局要貫徹好去年市委市政府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優化建筑企業法制環境的意見》各項措施,繼續加大對建筑企業內各類違法經濟案件的打擊力度,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法制環境;發改、人事、工商等有關部門也要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為建筑企業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稅務部門要進一步優化征稅工作;交通、水利、電力部門也要為我市專項資質升級做好服務;外經貿局要加大對外承包工程保函專項資金的支持力度。

同志們,今年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很多,是十分復雜的一年,我們要繼續圍繞打造"建筑強市"這個目標,突出做大做強建筑業這個主題,以更加振奮的精神迎接挑戰,以更加務實的作風加快發展,加快轉型升級,不斷開拓進取,為促進建筑業和諧、健康發展發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