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長在城區建設工作會講話

時間:2022-07-17 06:58:49

導語:區長在城區建設工作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長在城區建設工作會講話

同志們:

下面,我代表區委、區政府對近年來我區科技進步和創新型城區建設情況進行總結通報,并部署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近年來我區科技進步和創新型城區建設情況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科技大會精神,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方針,深入實施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優化創新環境,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創新體系,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全區經濟增長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特別是黨的十七大召開以來,我區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區作為全區發展的重要動力,科技進步和創新型城區建設取得重要進步。

(一)明確建設創新型城區重要性,加強組織制度建設。今年,全國、省、市科技大會已相繼召開,特別是全市科技大會明確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全市科技工作和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我區對此十分重視,專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科技發展的現狀,清醒地認識到我區科技發展存在的差距和面臨的機遇。為推動創新型城區建設,成立了由區長任主任,12個成員單位一把手任委員的創新型城區建設推進委員會,并組織推委會成員單位編制了《區創新型城區建設規劃》、《區“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創新型城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明確了未來5年以至15年內全區創新發展的主要任務、主攻方向以及工作著力點,并及時將創新型城區建設工作納入全區科學發展考核目標,把完成創新指標作為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點內容。

(二)重視營造科技進步的良好環境,不斷加大科技投入。良好的發展環境是企業成長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區積極營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熱情周到的服務環境,逐步健全科技服務體系,不斷延伸科技服務平臺,吸引更多的科技企業和科技人才落戶。為引導、支持、鼓勵企業增加研發經費,開展自主創新,在全區財政支出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區委、區政府不斷加大科技投入,自2005年以來,經過人大批準,科技專項經費逐年按比例提高,2011年科技經費實際投入達到519萬元,較好地發揮了政策導向作用。

(三)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增強企業創新能力。近年來,我區以高新技術企業和納入高新技術產業統計范圍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重點,大力加強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深入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名牌戰略和商標戰略,引導企業樹立自主創新和品牌意識。截止2011年,全區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家,高新技術產品達到67件。2011年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47億,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45.8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8.5個百分點。全區認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4家;省著名商標18個,市著名商標9個;省名牌產品9個,市名牌產品11個。其中2011年新認定省著名商標6件,名列全市第一;新增省名牌產品3個,增幅為50%;新增市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3個,增幅300%;全區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新增認證企業5家。此外,我區德嘉機械有限公司的企業技術標準已被認定為行業標準,蘭光機電有限公司參與了高分子聚合物阻隔性實驗檢測儀器國家標準的制定。

(四)以創新載體建設為抓手,做大做強高新技術產業。我區按照“三產立區、工業興區、科技強區”的方針,以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總量為目標,以發展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群體,培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支柱產業為重點,努力打造藥山科技園區和化工產業園。經過多年來的開發建設,藥山科技園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家,其中納入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統計范圍的企業達到15家。匯集了國茂光電有限公司、齊魯考格爾專用汽車改裝有限公司、三匯利重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等一批高科技、外資項目,形成了以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為主的產業集群。特別是近期以來,科技園產業升級步伐加快,魯能康橋發展中心、時代總部基地兩大新型工業發展平臺日臻完善,簽約項目96家,入駐61家。單晶硅項目、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項目有望今年上半年建成投產;臺灣合資創億動漫產品有限公司即將投入運營;燎原鑄造、雙橋輔機等傳統工業企業相繼整合升級?;ぎa業園2006年被認定為省級工業園區,目前,園區基礎條件達到“十通一平”,已有裕興化工、皇冠油墨、建邦等16家企業入駐,其中5家企業建成投產。引進項目涉及化工、印刷油墨、工程機械、制冷設備等多個領域,具有規模大、投資強度高、綜合效益好的特點,對優化全市產業布局、加快“北跨”進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五)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一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宣傳。以每年“4.26世界知識產權日”為主題的知識產權法規宣傳活動逐步在學校、社區、企業、鄉村廣泛開展,各大型商場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專利產品的進銷管理制度,流通領域假冒專利產品明顯減少,有效地維護了專利權人的正當權益和知識產權市場秩序。二是完善知識產權管理架構,健全知識產權管理體制。采取集中管理與分散管理有機結合的方式,使知識產權工作延伸到每一個企業,切實保證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三是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提高企業對知識產權創造、管理和應用的水平。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信息、跟蹤與分析,通過多種手段,提高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和處置水平;鼓勵企業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和申請專利,不斷增加企業在核心技術知識產權上的積累。通過幾年的努力,全區專利申請量由2004年的387件增加到2011年的1440件,連續2年排名全省縣區前十名,2011年專利申請量增幅為36%,名列全市第二。

(六)采取多種方式,深化產學研合作。一是政府搭橋,大力引導企業加強產學研聯合。積極為企業搞好信息服務,根據產業特點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收集技術需求,搜集最新科技成果。同時,堅持走出去、引進來,先后組織多家企業參加了科技合作洽談會,積極開展了“企業大學行”、“專家教授企業行”等交流互訪活動,全面加強了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交流對接。二是搭建平臺,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2007年,區委、區政府為促進產學研發展,成立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會。24家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成為首批會員單位。區委、區政府與省科學院、大學、師范大學、機械學院、交通學院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進一步增強了企業和大學、科研院所的交流。三是完善載體,積極推進產學研實踐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成果優勢,結合企業項目建設需求,積極推進產學研實踐基地、校企共建基地等載體建設,使校企合作從短期的個別項目的合作邁向長期的全方位的合作,有力的促進了企業持續、健康、科學的發展。

(七)以科技計劃項目為抓手,推進科技攻關進程。一是營造濃厚的創新文化,解放思想,鼓勵創新。通過組織參觀典型科技企業,舉辦創新講座,對企業家和科技人才進行培訓,增強企業自主創新意識,引導企業更新觀念,轉變發展經營模式。第二,正確選取科技攻關目標。圍繞國家、省、市科技攻關范圍,結合實際,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投放到成功性最大的領域。盡可能的做到申報一個成功一個,高效、及時的提高我區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第三,加強科技攻關服務。建立科技攻關包干制,政企攜手促攻關,保證項目不因外在原因下馬。三年來我區共有33個項目列入省市科技計劃,為企業爭取扶持資金700萬元,特別是2011年,全區科技創新取得重要突破,有17個項目列入省市科技計劃,爭取扶持資金400萬元,友邦恒譽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的廢塑料裂解技術獲得市重大自主創新資金支持100萬元,大齊通信電子有限公司獲得國家新產品稱號,德佳玻璃機器有限公司獲得市產學研重點項目資金支持。在剛剛召開的省市表彰獎勵大會上,我區4個項目分獲省市科技進步獎,德嘉機器控股有限公司的數控塑料門窗項目獲得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八)落實優惠政策,加快構筑人才高地。我區十分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堅持用事業造就人才、用環境凝聚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幾年來,區不斷加強科技人才市場建設,搭建科技人才平臺,為科技人才在培訓、戶口辦理、職稱評定、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便捷的服務和辦事渠道。吸引和留住了一大批攜帶技術和資金到區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人才,2006以來,接洽各類人才4500人次,成功引進300余人。為81家企業審批特殊津貼805人次,發放金額51萬余元。

(九)大力開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創新工作。我區教育事業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恪守“讓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的辦學理念,教育創新工作不斷深入,對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區科協積極組織中小學生參加國家、省、市各級比賽,取得優異成績。在全國中小學科普知識大賽中3名同學獲得一等獎;在省市科技創新大賽中11名師生獲得市級二等獎以上獎項;在市首屆科技節“三模比賽”中,我區取得了20名一等獎的優異成績;在中小學電腦機器人競賽中,10人獲得市三等獎以上獎勵。1名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

(十)樹立科學發展意識,大力開展節能降耗。首先,樹立正確發展理念,堅決摒棄片面追求GDP增長而不計能源、資源、環境成本投入,堅持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之路,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發展。其次,優化經濟結構。大力調整三次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服務業,目前我區三次產業的比例為1.4:29.3:69.3。第三,扶持節能改造項目,引導企業加快節能技術改造步伐,切實推動企業節能降耗。2011年我們在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中組織推廣了2萬余只節能燈。第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可循環”的原則,改進產品設計和制造工藝,積極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截止2011年,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均呈下降趨勢,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率分別為4%和2%。

(十一)加大農業創新力度,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一是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經營。全區區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3家。我區鑫意清真肉類有限公司被批準為省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市區鑫海冷藏廠被批準為市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爭取市以上扶持資金240萬元,扶持鑫意清真肉類有限公司、稻香園食品有限公司、農業技術協會等龍頭企業和協會的發展;爭取資金75萬元,完成了大橋鎮左家村富民養殖基地和桑梓店鎮石門孫村萬禎養豬場標準化豬場項目,組織實施了綠寶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豬標準化改擴建項目和佳華畜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奶牛標準化改擴建項目。二是立足我區資源特色,加快發展畜牧業,包括繼續加大能繁母豬保險和補貼工作力度,補貼金額從2007年的每頭能繁母豬50元增加到100元。研究制定了奶牛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籌集資金對全區400多頭能繁母牛進行了補貼。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更應當清醒的認識到我區創新型城區建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一是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還未到位,科技與經濟互動程度不高,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萍假Y源市場配置渠道不暢,市場化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率仍然偏低,科技發展環境、用人機制和科技創業激勵機制方面還存在缺陷。二是企業自主創新作用不明顯,自主創新動力不足,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產品數量較少,主導產業、重點領域,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能力不強,規模、效益相對落后。

二、明確任務,努力開創創新型城區建設新局面

全區創新型城區建設總的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以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重點,以加強國內外科技合作、加強科技投入為保障,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又快又好發展,努力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力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再提高2個百分點;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同比增長10%以上;加強產學研合作,構筑科技創新合作平臺。以自主創新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節能降耗、環境保護,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和進步,促進創新型城區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在具體工作上,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促進創新型城區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區,涉及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需要全區上下共同努力。要加強統籌規劃,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區列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結合全區全方位目標考核,進一步完善評價、責任體系建設,建立面向區直部門和辦鎮的考核體系,做到有目標、有檢查、有獎懲。

(二)進一步加大自主創新投入。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形成科技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快建立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投入新機制。一是確??萍既椊涃M穩步增長、足額到位。逐步提高科技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會上區政府下發的《區科技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區財政局、科技局制定了具體的實施細則,這些都是作為推進我區創新型城區建設的政策來制定的,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二是加快構建科技創新風險投資機制。要加強對企業和社會投入引導,充分發揮區鑫海小額貸款公司對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作用,積極探索多渠道科技投入的路子,制定科技資金的使用管理辦法,使之發揮更好的效益,充分發揮企業科技投入主體作用。三是完善政府科技投入績效考評體系。實行政府科技投入責任制,建立對科技投入目標實現程度、組織管理有效性、影響及效益等進行評價的體系。

(三)強化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一是培植骨干企業,逐步壯大優勢產業。結合我區經濟產業結構特點,圍繞電子材料、新材料、資源與環境、生物制藥、汽車及先進制造等重點領域,加快技術服務和扶持力度,密切關注高新企業的建設、投產等情況,靠上服務,并給予大力支持。二是提高科技計劃管理水平,促進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一方面加大項目向省市科技廳局的推薦工作,使企業的研發能夠得到省市更大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做好區級科技計劃的評審工作。對列入市級以上和本級科技計劃的項目實行跟蹤監控,制定措施,強化落實,確保項目實施效果。三是加大工作力度,促進科技園區的產業結構改變。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目標,積極培育“雙高”,促進園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另一方面,加大對園區企業的支持力度,實行“雙優”政策,即對符合或接近高新技術企業條件的企業實行優先培育、優先申報;對園區企業自主創新項目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向省市廳局申報或優先列入本級科技計劃。

(四)深化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一是繼續發揮好區高促會的作用,進一步密切企業和大學科研院所的聯系,建立定期的聯席會議制度,組織經常性的校企研討等不同形式的座談會,注重駐區科研機構科研成果的就地轉化。2012年建立起十家以上的企業與大學等科研機構長期的科技合作。二是強化科技成果信息渠道,積極搜集、整理優秀科技成果,及時向企業的推薦優秀項目。三是積極著手創建省級生產力促進中心。對照申報條件,積極與生產力促進中心加強溝通,加大工作力度,力爭2012年通過省級生產力促進中心的評審和驗收。四是著手黃河北化工產業園特色產業園的培育工作。隨著多家企業的不斷入駐,特別是裕興化工廠的開工建設,著手培育、打造以化工產業為主導的特色產業園將成為現實。下步要對照特色產業園的創建標準,著手培育工作。根據園區的發展進程,力爭用2-3年的時間打造國家級特色產業園,填補我區在園區建設方面的一大空白。

(五)加強知識產權工作。要把鼓勵知識產權創造、促進知識產權運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知識產權管理落到實處。開展知識產權資源調查,全面了解區知識產權狀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市知識產權局攜手加強假冒專利的清查、處理,凈化專利市場環境,保護專利發明人的合法權益,設立“知識產權保護專項基金”。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是知識產權創造、應用和保護的主體。加強服務企業力度,一是要開展專利機構與企業對接工程,通過調查、培訓和對重點品牌的診斷和建議,按照“宣講,咨詢,指導,服務”的工作步驟,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有針對性地展開工作,從而實現“通過宣講提升企業知識產權意識,通過咨詢釋解企業存在的疑惑,通過指導明確企業創新方向,通過服務提升企業競爭能力”的預期目標。二是要加快構筑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開展多層次的研究和合作交流,完善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提高知識產權服務水平的有效支撐手段。

(六)擴大開放,加大對外科技合作力度。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因地制宜實施基地、項目、人才一體化戰略,在加大項目、人才引進力度的同時,要敢于走出去。在加強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合作的同時,積極同國外知名企業合作,引進項目、引進技術、引進人才,在引進中提升自己,在合作中發展壯大自己。

同志們,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區,是區委、區政府做出的正確決策,更是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任務光榮而艱巨。我們一定要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貫徹落實好國家、省、市、區加強自主創新的方針政策,振奮精神,再接再厲,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區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