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思想的繼承和創新

時間:2022-03-23 08:29:00

導語:發展思想的繼承和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思想的繼承和創新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核心,是《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最鮮明的特點。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首要的是深入領會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觀是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發展思想的繼承創新,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我國長期以來經濟建設中的經驗教訓,吸收人類現代文明進步新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它凝結著幾代共產黨人帶領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心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思想的繼承、豐富和升華。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問題,對如何解決中國的發展問題、中國應該走什么樣的發展道路進行了長期不懈的思考和探索。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面對不同的歷史任務,深入探索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規律,形成了一系列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為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理論貢獻。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著眼于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和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回答了新形勢下什么是發展、為什么發展和怎樣發展的問題,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化了對發展問題的認識,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理論。科學發展觀集中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內在規律,標志著我們黨對發展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發展的要求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發展的內涵有了更全面的概括。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強調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為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強調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強調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貢獻是把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由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包括社會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強調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努力使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協調,使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共同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特征是堅持和平發展,強調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發展目標,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同世界各國一道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當代中國發展問題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發展的思想一脈相承,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