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的理論依據

時間:2022-04-05 05:44:00

導語:科學發展觀的理論依據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是以為總書記的新的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的戰略指導思想。它是在總結我國半個多世紀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經驗基礎上提出來的,是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的?!耙匀藶楸?,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闡明了為誰發展和如何發展這兩個關鍵問題?!耙匀藶楸尽?,是發展的出發點和歸結點,闡明了發展的目標和動力?!叭?、協調、可持續發展”則闡明了發展的必由途徑。 “以人為本”的內涵及其理論依據

2004年,同志《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完整表述了科學發展觀,表述了“以人為本”的的深刻內涵。他說:“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p>

這一表述,是同經典作家關于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理論相銜接的,是以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特別是我國建國以來半個多世紀社會主義實踐經驗為基礎的,反映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客觀要求,因而是完全正確的。既然社會主義要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私有制基礎上產生的階級差別,那么,作為社會主義發展的目的和動力的“以人為本”的人,決不能是少數人,而必然是全社會廣大的人民群眾,要以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以人為本”闡明了發展的目標和動力,而這一發展目標必須要有相應的發展途徑來實現它。同志在闡述科學發展觀時指出,為了實現“以人為本”的目標,必須貫徹“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他說:“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沙掷m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比?、協調、可持續發展同“以人為本”相聯系,完整地表述了科學發展觀,體現了黨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新認識。

那么,科學發展觀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理論,從哪些方面體現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呢?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過去講社會主義建設,主要是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從總結過去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社會主義體制改革不僅是經濟體制和文化體制的改革,也必須包括政治體制改革,而政治體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實現社會主義民主,并且使民主制度化和法律化??茖W發展觀進一步發展了這一觀點。對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需要,不僅要滿足他們的物質需要和文化需要,而且也包括他們的政治權益;社會主義建設,不僅是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而且也包括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文明的全面協調發展,不僅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而且也包括政治文明的協調發展。而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政治文明的核心就是要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第二,社會主義發展包括很多方面,并且發展的諸多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這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提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時就明確的。但是,社會主義發展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制約究竟是怎樣的?對這兩方面的問題,我們只能在社會主義實踐過程中逐步發現和認識??茖W發展觀所揭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體現了我們黨對這兩方面的最全面的新認識。據此,一方面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增強社會全面發展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片面性,全面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防止因發展不平衡而制約社會主義全面發展。

第三,發展的可持續性問題,涉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茖W發展觀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社會主義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提出來,表明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已達到了新的高度,認識到為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保證一代接一代的永續發展,必須徹底改變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不能以犧牲后代利益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不能以眼前發展損害長遠利益,不能以局部發展損害全局利益。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幾點思考

“以人為本”的發展目標,是貫穿整個社會主義歷史時期的。社會主義越成熟,“以人為本”的內涵也體現得越充分。既然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要說我們的發展目標是要保證滿足全體人民的需要,是否有點脫離實際呢?對于這個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正確認識:

第一,“以人為本”作為社會發展的目標,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茖W發展觀提出這一發展目標,表明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至于這一發展目標的實現程度,是要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逐步提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放棄了“以人為本”這一發展目標,就是放棄了社會主義道路。

第二,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適應多層次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必須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公有制經濟對促進社會公平和社會成員的共同富裕起著支撐和保證作用,因此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其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明確“以人為本”的發展目標,著力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等都充分表明,通過發展來保證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各方面的需要,是切切實實地在逐步實現著,決不是不切實際的空話、大話。

第三,“以人為本”這一發展目標,要通過“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貫徹來實現??茖W發展觀揭示的普遍規律,對全國各地都有指導意義,各地區、各部門都要貫徹落實,但又要從各自的實際出發。

第四,“以人為本”作為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以及為實現這些目標所要求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體現了我們黨對發展理論認識上的一次飛躍。這些理論的提出都以客觀規律為依據,具有普遍真理的性質。但理論必須與實際相結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展史上,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搞社會主義,還沒有成功的先例。從中國共產黨成立時起,我們在這條路上已經探索前進了80多年,獲得了一些重要的規律性的認識??茖W發展觀便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以什么為發展目標和怎樣實現這一目標的最新、最全面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