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中國文學的新輝煌

時間:2022-01-12 05:52:00

導語:創造中國文學的新輝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造中國文學的新輝煌

中國文聯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黨全國人民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盛會??倳浽陂_幕式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文藝工作在黨和人民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肯定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為推動我國社會發展進步作出的重要貢獻,明確指出了現階段我國文化工作的主題和文藝工作者的莊嚴使命。講話高屋建瓴,總攬全局,充滿關懷,催人奮進,為新世紀新階段文藝事業的發展、為開創中國文學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是指導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的綱領性文件。

大力推進和諧文化建設,擔當起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當前,我國正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無不為自己站在這樣一個新的歷史起點而感到自豪。建設和諧社會,離不開和諧文化的建設。文學事業是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面對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對文化發展的要求,面對社會文化生活多樣活躍的態勢,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以及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復雜環境,我們肩負著進一步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學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建設和諧文化,傳播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營造和諧氛圍,以更加辛勤的勞動,為人民奉獻更多更好的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作品,來大力弘揚全民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我們要用扎實的藝術實踐創造民族文化的新輝煌,占據世界文化發展的制高點,增強我國文化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國家的軟實力,為激發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為形成全民族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為打牢全民族不懈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積極反映人民心聲。時代與生活,是點燃激情的火種。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人民創造歷史的活動是文學創作的豐厚土壤。一切進步作家、文學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存在于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之中。脫離人民、脫離生活,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的作品,必然被社會淘汰。文學作品只有與時代同步,踏準時代前進的鼓點,回應時代風云的激蕩,領會時代精神的本質,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只有堅持以人為本,以最廣大人民為服務對象和表現主體,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真情熱愛人民,真正了解人民,真誠理解人民,才能創作出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領人民精神生活的優秀作品。只有以更加自覺的姿態,從億萬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的偉大實踐中汲取營養,深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第一線,才能將和諧思想融入到文學作品中去,唱響和諧文化的主旋律。只有為人民放歌,為人民抒情,為人民呼吁,在人民的創造中進行藝術的創造,在歷史的進步中造就藝術的進步,在人民的偉大中獲得藝術的偉大,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開創文學的新境界,譜寫文學的新篇章。

大力發揚創新精神,積極開拓文學的新天地。弘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重要內容。創新是我們社會的品格,創新更是文學的靈魂。文化競爭,說到底就是創造力的競爭。我們生活的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生活的新追求,對文學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推進文學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的積極創新,不斷推進文學題材、體裁、形式、手段的豐富發展,努力創作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作品,增強文學的時代感和吸引力。要正確處理繼承和創新的關系。繼承是創新的重要基礎,創新是繼承的必然發展。善于繼承,勇于創新,在繼承基礎上創新,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要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和以來形成的革命文化傳統,發掘民族和諧文化資源,還要積極學習和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要立足自我,博采眾長,以充沛的創造激情,激發無窮的原創活力,以生動的筆觸,感人的形象,揚起理想風帆,描繪美好藍圖,激勵奮進信心,在人類文學發展史上書寫更多既滲透著歷史積淀、又蘊含著時代精神,既延續著傳統特點、又飽含著新穎創造的傳世之作,積極開拓文學創作的新天地,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功立業。

牢記文學工作的社會責任,努力做到德藝雙馨。文學作為精神產品的特殊屬性,要求作家、文學工作者必須始終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爭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那些受人民群眾推崇和景仰的文學大師,無不集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高超的藝術才華于一身。進步的文學作品,深深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和一個時代的風尚,更昭示著一個國家的未來。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要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積累豐富知識,提高精神境界,培養高尚人格,不斷攀登人生和藝術的最高峰。要嚴肅認真地注重自己作品的社會效果,堅持社會責任和創作自由的統一,弘揚主旋律和提倡多樣化的統一;要堅定社會主義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倡導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展示美好心靈,謳歌社會正氣;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形成符合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道德規范和行為規范,做到對人民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未來負責,以自己的作品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加強和改善黨對文學工作的領導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內容。中國作協作為黨領導的人民團體,在團結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推動發展社會主義文學事業中擔負著重大責任。當前,文學觀念、創作方式、隊伍構成發生了深刻變化,文學的生產、服務、傳播、消費形式日益多樣化,面對新情況新問題,中國作協要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主題和大局,堅持正確的文藝方向,發揮自身優勢,履行好聯絡協調服務職能,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要積極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文學發展規律和人民團體特點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組織形式、活動方式,不斷加強行業服務、行業管理、行業自律,依法維護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權益;要加強對外交流,推動中華文學走向世界,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學;要為文學創新創造條件,讓不同流派、風格、不同年齡的各民族作家都能夠心情舒暢地盡情迸發創造活力,自由綻放藝術才情,使一切才華都有展示的舞臺,一切創造都有實現的空間,一切貢獻都得到社會的尊重,讓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百花園開出更加鮮艷的花朵、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偉大的文學作品,也能夠產生偉大的文學作品,中國文學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