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國際化發言稿
時間:2022-06-16 08:57:00
導語:高等教育國際化發言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天這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全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家、省教育中長期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精神,緊緊圍繞實現教育現代化,深入研究和部署我省高等教育國際化工作,以高等教育國際化促進全省教育現代化的加快建設。根據全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和要求,結合省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規劃,我談幾點意見。
一、深入認識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性
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對絕大多數高校來講,信心比黃金珍貴,認識比政策重要。可能有一些高校認為國際化和自己關系不大。事實上,這項工作離我們遠不遠,關鍵看認識到什么程度。認識深,則離我們不遠;認識高,則機遇無限。推進教育國際化,關鍵是要增強信心,關鍵是要提高認識。
去年月,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和省教育規劃綱要的頒布,開啟了我省加快建設教育現代化的新階段。為切實推進教育現代化,今年月份教育廳印發了《省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規劃》。我們認為,制定這一規劃,強化擴大開放意識,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對于貫徹規劃綱要,加快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有著重要意義。教育現代化需要載體、需要支撐,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就是很好的載體、很好的支撐。
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是發展的內在需要。經濟總體是外向型經濟,外貿依存度很高。年我們省的外貿依存度是63%,這在各省市自治區中是相當高的。由于陸域狹小,資源有限,大量人口出境創業,有600萬人走遍世界。這樣的省情需要教育面向世界。而當前貫徹“八八戰略”和“兩創”總戰略、加速經濟轉型升級,更對教育面向世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是人們群眾的新期盼。這幾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富裕起來的人民,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愿望越來越強烈。這種強烈的愿望不僅表現為對省內、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的追求,也表現為對國際優質教育資源越來越多的追求。這些年,大量學生出外留學,增長的比例很快。面對人民群眾的期盼,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應該正視和回應。
解決高等教育深層次矛盾需要我們進一步推進對外開放。近年來我省高等教育發展很快,我們用了10年左右時間完成了很多發達國家50年到80年的發展任務,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10%左右迅速上升到45%。這是十分了不起的發展進步,全省各個高校都對此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隨著規模和數量問題的逐步解決,質量和水平問題顯得越來越突出,這在高等教育結構上表現得尤為突出。缺少高水平的學科專業,更缺少高水平的大學。這既有我們自身的原因,也有國家教育資源配置上的原因。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辦學水平是我省高等教育最為緊迫的任務,當然這也是長期的任務。完成這一任務,主要應立足于我省高校的自身發展和提高,這是基礎。另外,走對外開放的路子,通過學習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吸引借用國際優質教育資源也是一條非常可行、非常有效的路徑。做得好很可能會成為一條捷徑,這方面國內外都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我省寧波諾丁漢大學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辦學時間不長,發展進步很快。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需要我們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改革進入到現階段,好改的都已經改了,下一步怎么深化,尤其是怎么樣進一步強化改革的意識和動力,值得我們思考。從總體上看,改革意愿不強、改革動力不足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如何強化這個意識、強化這個意愿?總結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的經驗,以開放促改革是一個好選擇。對外交流與合作最容易讓我們看到差距,也最容易讓我們感受到來自國際的競爭壓力。開放就是改革,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將會有力地推動高校的改革。
實現教育現代化本身也需要進一步推進國際化。實現教育現代化是現階段教育的宏偉任務。教育現代化演繹到今天,國際化已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建設教育現代化,重要內涵之一就是要努力趕超世界水平。到2020年,我們要力爭使教育達到當時世界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上線的教育標準。這種追趕過程一定是一個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是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學習人家的先進理念、先進教學方法、先進校園管理同樣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快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我們每所高校共同的任務,每所高校都需要學習人家的先進理念、先進方法、先進管理。把發展目標定在國際先進水平上,這會極大地鼓勵我們去積極趕超,并在不斷的趕超中提升我們自身。國際化是教育現代化的目標和內容,更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綜觀世界,“關起門來”搞教育,教育談不上現代化,更無法實現現代化。
高等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的龍頭。推動教育改革開放,加快教育國際化進程,首先應從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開始。我們希望今后5—10年我省高等教育能實現一個跨越式提高,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就顯得更為現實和緊迫。作為高校的領導,我們應該深切認識到,當前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既充滿機遇,又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應自覺地、主動地承擔起這一使命。
二、認真分析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現實條件
我省高等教育經過長期的努力,已經有了一定的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基礎。特別是近幾年,我省高校開展對外合作和交流日趨活躍。到年,全省已有27所普通高校與國外及香港地區舉辦了74個合作辦學項目,其中博士生項目1項,碩士生項目9項,本科生項目14項,??茖哟雾椖?8項,涉及到在校生達到13000多人;33所高校具備了招收外國留學生資格,在校留學生規模已達到10571人,占我省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1.1%,其中長期生8117人,學位生3328人,分別占76.8%和31.5%;18所高校建立了60個國際科研合作平臺;年度來我省高校工作的文教專家和外籍教師達到2500人次,年度我省高校出境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人數超過8000人次,高校派出的交流生、交換生超過10000人次;8所高校在8個國家舉辦了11所孔子學院。初步形成了一支適應對外合作與交流的隊伍以及一系列相關的管理服務制度。寧波諾丁漢大學的成功舉辦,更為我省進一步提升對外交流與合作水平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
我省改革開放以來的持續迅速發展為高等教育國際化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文化條件。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省人均GDP、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等指標一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年已分別達到52560元、27359元和11303元。其中人均GDP折合美元達到了7960美元,已逼近目前世界中等收入國家上線。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這些年教育投入顯著增加?!笆晃濉逼陂g,全社會教育投入和財政性教育投入平均每年增長14.2%、18.3%。年兩項總額分別達到1063億元和735億元,其中用于高等教育的財政性投入平均每年增長21.7%,年總額達到0億元。
從大背景看,今后10年,國家將會著力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實行較“十一五”時期更為開放的教育政策。教育國際化將成為推進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亮點,國際教育服務貿易將被各個國家越來越看好,中國教育服務貿易市場更會被各個國家看好。在經歷了被動接受中國留學生、主動到中國招收留學生階段后,今后幾年,可以預見,一些國際教育機構會更熱衷地通過合作辦學提高對中國的教育服務貿易競爭力。只要留意每天的報紙就可以看到,目前國外教育機構在中國、在爭奪生源的競爭已經相當激烈,這對我們蘊含著大量的合作發展機遇。
不容否認,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也面臨著許多困難。重要性還未被充分認識。在談到教育對外開放的時候,不少人往往把目光僅僅放在送多少人出國,通過一些項目招收了多少學生上,還沒有看到國際化對提升整個高等教育水平的作用,相關投入嚴重不足。缺少能對國際知名高校產生較強吸引力的合作平臺和機構。缺少這樣的學校,也缺少這樣的學科和專業。能開展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的師資和管理人才還很缺乏。這既有語言障礙問題,更有學科專業造詣不高的問題。政策環境還不配套。管理和服務能力相對教育國際化而言都存在很大距離。
這些問題一方面會給推進教育國際化帶來困難,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這些問題只能通過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才能解決。解決這些問題將會大大地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將會大大地提高我們的辦學水平。
三、進一步明確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目標任務
關于我省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主要目標任務,《省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規劃》已經作了明確規定,這里著重就目標做些說明和強調。因為在這個國際化發展規劃中,目標和任務基本成緊密的對應關系,了解了目標,也就了解了相應的任務。
適應我省教育現代化目標要求,國際化發展規劃規定了今后10年“兩步走”發展目標,簡要言之,到年,全省高等教育國際化主要指標躋身全國前列;到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國際化主要指標接近或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根據這樣的目標,規劃了7方面項國際化指標。
最具基礎意義的指標是外國留學生百分比、外派交換生和交流生百分比、外國文教專家百分比、專業教師訪學三個月以上百分比、全外語和雙語課程的比例。其中外國留學生百分比是國際上通行的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主要指標。這5個指標是衡量高等院校推進國際化的基本指標。提高這5個基礎指標,對整個學校辦學水平,尤其是專業、課程、教材、師資、以及學校文化和學校管理,都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化要求。
在這些指標中最難的,也是今后5—10年最希望突破的指標是中外合作機構辦學,特別是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辦大學,包括辦寧波諾丁漢式的大學,以及探索引進國外高水平大學,對我省已有大學進行嫁接、改造。我們希望“十二五”期間,能引進國外知名高校,創辦2—3所中外合作的高水平大學、5—8所二級學院。如果這個愿望能夠實現,我省高等教育結構不理想、缺少高水平大學的現狀就會根本改變。實現這個愿望無疑很難,這既取決于我們高校的吸引力,也取決于對方有沒有意愿;既取決于教育系統,也取決于社會相關方面,特別是政府的積極性。但很值得我們去努力,至少在尋求與國外高水平高校合作舉辦二級學院上,我們的高校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前提是合作方一定是國外高水平大學。因為我們現在要解決的是質量問題,不是數量問題;是水平問題,不是規模問題,而且是高質量、高水平問題。積極尋求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是我們從全省高等教育發展出發作出的一個戰略性思考。
實現7個方面項指標,國際化發展規劃提出了一系列相應的工作任務,我們應努力去完成這些任務。但僅僅完成發展規劃中提及的任務還遠遠不夠。國際化是一項涉及全局的工作,必須與學校各項工作緊密結合。推進國際化千萬不要僅僅看作是外事部門的工作,千萬不要僅僅看作是分管領導的工作,我們應該把推進國際化放到高校全局工作上來看待。招聘和吸引教師、建設學科和專業、開發課程和教材以及完善學校管理、建設校園文化都應考慮推進國際化的需要。我們要有這樣的標桿,要用這樣的標桿來衡量各項工作。在教育資源配置上,積極向有利于促進國際化的學科專業、課程教材、教學科研團隊傾斜。努力形成建設、推動教育國際化的合力,通過推動教育國際化,帶動和推動學校各項工作上水平,促進高校整體辦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四、切實加強對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組織領導
加強領導和組織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保障。高等教育國際化涉及利用國際和國內兩種教育資源,對象多樣、利益多樣、制度文化多樣,更需要加強領導和組織。推進我省高等教育國際化,我們一定要始終堅持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原則、堅持致力于提高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的原則、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原則、堅持統籌兼顧與重點推進相結合的原則、堅持點面結合、以點帶面的原則,尤其是要加強對一些事關重大工作的領導和組織。
要牢牢把握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正確方向。關鍵是要做到兩個“堅持”,一是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動搖。在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過程中,這一點必須時時牢記。凡在我省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必須切實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尤其是要做到教育與宗教相分離,這些年寧波諾丁漢大學堅持做到了這一點,同時也得到了英方的認可。事實上堅持本民族的文化,堅持我們的核心理念,可以贏得合作者更多的尊重。二是堅持把工作、交流和合作的重點放在提升自身辦學水平上。我們開展交流與合作,推動國際化,目的何在?目的是要提高我們自身的教育水平,絕不是把我們的好學生都送到國外去。我們要努力提高自身培養學生的能力,不僅把自己的學生培養好,還要吸引更多的國外學生到我們這里來,這才叫成功。要著力提高教師素質,提升專業和課程水平,提高育人質量,提升我們為經濟發展服務的能力。前一個“堅持”事關政治方向,后一個“堅持”事關事業發展方向。在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握好這兩個“堅持”,絕不偏離。
要加強統籌規劃。我們每一所高校都要從自身實際出發,統籌考慮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問題。推進國際化,既要有信心,更要腳踏實地。并不是每所高校都需要發展對外交流合作項目,更不是說很多高校都去合作舉辦高水平教育機構,這不可能。但我們每所高校都應該強化開放意識,都應該拓展國際視野,都應該學習借鑒國際上先進的辦學理念和經驗,這是每個學校在國際化過程中,都應該實現的目標要求。我們要把這些要求積極地融入學校的改革發展大局中去。有條件的高校應制定專項規劃和工作計劃,通過制定規劃和計劃,統籌教育資源,把教育資源整合起來,實現教育國際化與各項事業的相互促進。大力推進教育國際化,以教育國際化促進學校總體發展戰略的實施和實現。
要科學地論證交流合作項目。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態度要積極,但項目確定一定要慎重。要充分地分析可行性,還要深入地分析潛在風險,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學校利益、學生利益。凡需上報審批、審核或備案的項目,必須依法依規履行審批、審核或備案手續。一定要通過規范各項程序,有效地避免各類風險,確保各類交流與合作特別是項目和機構辦學順利、安全、高質量地開展。
要深入研究相關政策和制度。一方面要研究如何多形式、多渠道爭取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另一方面更要立足自身,深入挖掘高校以及教育系統自身的潛力。在統籌資源上,我們應該把目光放得遠一點,努力創造有利于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作為省教育廳,我們將進一步做好政策爭取和設計工作,進一步完善相關管理和服務環境,努力為高校推動國際化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務。
- 上一篇:教育系統中展開創優活動上的的發言
- 下一篇:縣審計項目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