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在調研全市教育工作會發言
時間:2022-05-13 08:48:00
導語:書記在調研全市教育工作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教育工作關乎現在,承載未來,是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振興的希望所在。
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始終把教育優先發展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來強力推進。去年8月,我市高規格召開了全市教育工作會議。李軍書記、霍健康廳長親自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對我市教育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寄予厚望。今年2月,我市時隔半年再次召開了全市教育工作會議,由此可見教育在全市工作中地位之高、意義之重。
作為省會城市,市要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走前列、做表率、作貢獻”,當好“火車頭”和“發動機”,就必須在全省率先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率先實現彎道超車。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教育必須率先跨越;要實現彎道超車,教育必須率先實現彎道超車。當前,我市教育事業既擁有教育優先發展的寶貴歷史機遇,也面臨著一些急需化解的矛盾:一是經濟社會加速發展與各類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在于發展,支撐在于人才。當前,正值全市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全市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參與發展、幫助發展、支持發展,必須超前發展教育,為培養各類人才奠定基礎。二是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人的培養在于教育,優秀人才的培養更離不開優質教育資源。我市現有省級示范高中17所,可提供普通高中學位約42000個,占學位總數的50%,優質教育成為了稀缺資源,遠不能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三是城市化進程推進和基本就學需求之間的矛盾。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帶動戰略不斷推進,包括進城務工人員在內的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隨遷子女的基本就學需求逐年增大。按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基本標準》,我市小學生生均校園面積12.2㎡,低于標準7.8㎡;小學生均校舍面積4.6㎡,低于標準3.4㎡。中學生生均校園面積13.5㎡,低于標準11.5㎡;中學生生均校舍面積5.8㎡,低于標準3.2㎡。2011年全市外來人口隨遷子女在我市就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學生總數共173292人。其中,在小學就讀的共126486人,占學生總數的37.84%;在中學就讀的共46806人,占學生總數的25.36%。公辦學校分別接收了53511人和21309人,現有公辦教育資源遠不能滿足新增城鎮人口的基本就學需求。
下面,結合今天調研的情況,講三點意見。
一、統籌綜合要素,優化教育資源布局
市第九次黨代會確定了“一先二超一提升”的奮斗目標。教育滿意度作為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當前,我市正值城市大拓展時期,教育優先發展首先要在城市建設規劃中得到體現。
一是要緊緊圍繞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城市的要求,加快制定教育事業發展戰略規劃。市教育部門要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市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年)》和《二環四路城市帶規劃》為龍頭,以實施城鎮化、工業化帶動戰略為契機,以打造二環四路城市帶為機遇,進一步加大與市規劃部門的對接力度,認真研究二環四路城市帶與全市產業布局、人口密度、基礎設施情況、公共資源分配等因素及周邊縣市域經濟體的關系,抓緊制定全市教育發展戰略規劃,合理優化教育布局,科學整合教育資源,推動全市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教育資源布局與主城優化提升、棚戶區城中村改造、二環四路城市帶建設、新區開發以及市縣均衡發展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城市教育配套功能。
二是要以教育促聚集、帶發展、推跨越,抓緊細化教育資源整合方案。教育是城市基本綜合要素之一。我市城市發展實踐證明,優質教育資源對于聚集區域人氣、帶動區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一中入住金陽新區,直接提升了新區人氣,注入了活力,帶動了新區發展,初步實現了以教育建設促進人口聚集、以教育發展帶動社會發展、以教育跨越推動區域跨越的目標。教育部門要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城鎮化發展水平,做好人口數量和布局結構的科學預測,統籌城鄉教育資源,科學合理布局學校網點,實現教育優化與城市發展共同推進的目標。
一方面,要擴大老城區辦學條件較好的優質教育資源辦學規模。對地處市中心的學校,教育部門要從優化教育布局、滿足辦學需求的角度進行功能的優化和調整,要通過對優勢教育資源集中的學校、辦學規模較小的學校進行擴建或搬遷,對師資力量進行同步整合和放大,達到擴大現有教育資源的目的。要盡快研究二中的異地搬遷方案,云巖區政府要全力支持,并充分發揮二中原校址作用,在原址改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同時,要抓緊制定六中、實驗三中的擴建方案,將學校擴建工作與周邊棚戶區改造、房地產開發相結合,把優質教育資源作為周邊新建房開項目的一項基本條件,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實現教育資源的聚集擴大。
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抓緊普通高中示范園區的規劃建設工作。普通高中辦學示范區選址已經確定,位于“二環四路城市帶”上,連接著金陽新區和百花生態新城,位置十分重要。教育部門要認真研究普通高中示范園區建設方案,在建設模式、融資模式、經營管理模式、辦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探索創新,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實現集中規模辦學。要盡快啟動普通高中示范區的建設工作并爭取早日投入使用,通過打造高標準、高質量的高中示范園區,帶動金陽新區和百花生態新城的發展,逐步緩解全市教育資源總量不足的問題,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二、創新體制機制,推進教育多元化發展
3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若干領域要向社會開放,提出通過推進體制改革、健全收費補償機制、給予信貸支持和用地保障等多種方式,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發展文化、教育等社會事業。要充分發揮我市作為三個全國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城市之一的優勢,對“政府主導、公辦民辦相結合”的教育體制機制進行大膽探索創新,在推進辦學體制多元化、辦學模式多樣化發展方面下功夫。
一是積極探索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教育國際化水平和現代化程度是衡量一個城市教育水平的主要標志。要和國際化接軌,教育就必須先和國際化接軌,教育國際化水平越高,城市發展潛力和后勁越大。我市要以實現教育國際化、現代化為目標,積極探索教育國際化道路,努力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盡最大努力增加優質教育資源,最大限度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要下決心引進一批國外優質學校到獨立辦學或合作辦學,打造更多面向全省、面向西部、甚至面向全國和國際的優質教育資源,盡力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努力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就讀選擇,滿足城市化發展的新需要,從而提升城市教育的現代化、國際化水平。
二是積極探索教育集團化辦學,努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積極探索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模式。要以建設普通高中辦學示范區為契機,探索組建以優質學校為龍頭,跨地區、跨類別學校的教育集團。充分發揮優秀學校的教育教學優勢、品牌效應和示范帶動作用,通過集中辦學、師資重組、資源共享、連鎖管理等方式,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改造薄弱學校,實現教育資源優勢互補,從而擴大教育規模,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實現現有優質教育資源的規模放大。
三是積極探索辦學體制改革,努力提升教育資源總量?,F階段,在政府教育資金投入總量有限、公辦教育資源總量有限的情況下,為彌補教育資源缺口,可在辦學體制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在堅持教育事業政府主導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國建民辦”、“民辦公助”等多種辦學模式,充分吸引社會資源、社會資金參與辦學,提升城市教育資源總量。對自建校舍、規模辦學的民辦學校,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出臺相應優惠政策,扶持優質民辦教育發展。同時,要積極引進先進地區的優質民辦資源到我市進行形式多樣的合作辦學,不斷提高我市民辦普通高中的整體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努力提升我市教育資源總量。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僅取決于辦學條件、辦學壞境等硬實力,更取決于學校管理水平、教師教學水平等軟實力。要提升學校管理水平、辦學水平,其關鍵還是在于校長隊伍和教師隊伍的培養。
一是實施“名校長培養工程”、“名師成長工程”。眼界決定境界,校長眼界的高低直接決定學校管理水平的高低,老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水平的高低。要抓好校長的選拔培養力度,探索建立校長掛職培養制度,任職交流制度,實施名校長培養工程,定期組織出國培訓,開拓眼界。要抓好教師隊伍的培訓提升工作,加大教師國內學習交流力度,探索建立教師國際學習交流制度,實施名師成長工程,努力培養一批在省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校長和名教師,充分發揮其優勢和帶動作用。
二是積極創新教育分配制度改革。近年來,我市在學校辦學制度改革上進行了積極探索,依靠自有優質教育資源,采取公民合辦、中外聯辦等方式,先后建立六中中加國際學校、一中新世界國際學校等國際學校,有效擴大了我市優質教育資源。但在實踐過程中,也浮現了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優質學校的校長只承擔了擴大辦學的責任,卻沒有相應的報酬,校長的責權利不統一。聯辦學校無法解決教師身份,優秀教師望而卻步,教師身份轉換難。
今年,中央確定的13項重大改革內容,教育分配制度改革是其中之一。要抓住這個機遇,在教育資源優勢集中的學校,積極探索建立學校分配制度改革、崗位改革、辦學制度改革試點,調動校長辦學積極性、優秀教師積極性,為跨越發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優質學校要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把交流、輸送優質教師資源作為重要職責,成為我市名師培養的搖籃和基地,促進薄弱學校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從整體上提升全市辦學水平。
四、加強校園安全管理,確保教育安全穩定
近期,全國各地相繼發生了多起校園安全事故,涵蓋校車安全、校舍安全、食品安全等各個方面。每一起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都給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學生及學生家庭帶來重大危害,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產生了廣泛影響。校園安全工作事關社會穩定、學校發展、學生成才、校長教師成長,各級各部門各學校務必高度重視校園安全工作,把校園安全工作各項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堅持校園安全常抓不懈,切實采取有效措施,維護校園的安全和穩定。
一是開展校園安全隱患排查。市教育、公安、消防、綜治委等部門要立即行動起來,聯合對全市校園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要責成相關區和學校限期進行整改。對整改效果要定期不定期的進行復查,確保排查取得實效,整改落實到位。
二是加強校園食品安全工作。教育主管部門要聯合衛生、食藥監等部門切實加大對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組成聯合工作組對校園食品安全進行專項檢查,確保校園食堂食品安全。各級各類學校要對校園食堂進行規范化管理,建立健全校園食堂食品采購、食品加工、食品留樣、食堂管理等規范性制度,確保提供給學生食用的食品安全可靠。
三是規范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的管理。市教育部門要抓緊研究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規范和標準,在辦學條件、食品安全、校車安全及教師資格審查等方面出臺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要采取有效措施,創新管理模式,狠抓學校安全工作,全面提升全市教育工作規范化、標準化水平。
- 上一篇:市政辦加強各類用地管理意見
- 下一篇:市環保局流域水環境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