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在教育督導推進會發言

時間:2022-05-28 05:45:00

導語:書記在教育督導推進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書記在教育督導推進會發言

各位督學,各位局長,各位主任:

昨天我們剛剛召開了全省推進教育規劃綱要落實工作會議,今天又在這里召開全省的教育督導責任區建設工作會議。廳里對教育督導工作很重視。做好教育督導責任區工作,對于規劃綱要的落實具有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

當前,我省的教育改革和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素質教育的推行將由急風暴雨式的工作推進,逐步轉到常規化工作中去,這也意味著教育向內涵發展的一種轉變。但是,內涵式的發展并不等于說我們工作量會越來越少,相反,我們各項工作越來越復雜化,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具體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靠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如靠會議貫徹會議、文件落實文件,簡單化形式的工作檢查來推進我們的工作,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們在最近這幾年的推進素質教育進程中,已經明顯感受到這個問題。教育督導工作,特別是督導責任區建設工作,實際是我們教育轉型時期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教育督導工作在這些年的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將來的教育發展中也將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以請各市教育行政部門、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各位教育局長,一如既往的繼續抓好本市范圍內的教育督導責任區建設,已經建成的,要繼續完善,運作好;沒有建成的,要盡快的建立起覆蓋到我們所有學校的督導責任區。同時,對省督導責任區也要給予積極的支持。今天我就我們省里的督導責任區建設工作和省督學的工作,簡單的提幾點希望和要求。

一是要加強督導隊伍建設。現在的督導隊伍是專兼職結合,以兼職為主。根據省督導室統計,現在我們全省整個督導隊伍,包括從省到縣三級,共有5545個人,其中專職的督導人員只有817個人,專職比例非常低。在這種情況下,我想,應該從兩個方面努力:一個方面,各位兼職督學不能有兼職這個概念,譬如我們廳機關的某位處長,既是處長,又是省督學,省督學的那一份職責就是你的工作職責當中份內的工作,督學的職務也是專職的,只不過在你的工作分工上,可能80%的精力放在行政管理工作上,20%的精力放在履行督學職責上。對于省督學中各位專業人士,希望能有更多的精力履行督學職責,組成實質上的專業督學隊伍。大家應該有專職的意識。這就要求從教育廳到市教育局、到縣教育局,在對這些同志的日常工作考核時,應該把他所承擔的督學的責任也納入到職責中考核。今后在這種專兼結合的大的框架之下,還要繼續加強我們專職督導人員隊伍建設。

二是要加強督學工作專業建設。近幾年來,我們的督導工作,特別是省里的督導工作,基本是督政為主,督學為輔。市縣的督學工作比例可能和省里的比例不一樣。這幾年我們進行的面向全省的督導檢查,基本都是以督政為主。所以這幾年以來,我們習慣的模式、習慣的做法,就是對落實中央和省各項教育政策情況進行督導。隨著我們對一些單項的教育工作大規模的推進告一段落,逐步要轉到常規化工作中去,教育管理方式也要轉變,因為教育最終的工作要落實到學校、落實到學生。我們將來督導工作的核心、根基還是督學。所以在專業建設上,在督導人員的專業素質提高上,面臨著一個很重要的轉型和提升的問題。督政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對著條文,督促檢查,實際是工作檢查。督學對我們的要求更高一些,所以在督學工作的專業建設方面,希望大家逐步引起重視。

三是要加強督導制度建設。不管那一級的督學,都應該依法督學,按制度督學。但現在,我們對督導本身的制度建設還有很多欠缺。雖然我們有《省教育督導條例》,當時是全國最早的,但現在看來,因為制定的早,反倒有很多需要改進、補充、完善的地方,制度建設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如我們的省督導責任區責任督學,在這個督導責任區內到底有什么權利、責任、義務,雖然在省廳的文件中做了規定,但實際上說的還比較原則,比較空。督導責任區應當怎樣運轉?督導結果到底應該發揮作用到那一步?我們應該借鑒各地成功的經驗,從工作規范上,先細化一個我們督導責任區運轉和管理辦法。比如,我們大家去督導了,督導報告也拿回來了,但怎么使用?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怎么更好的依賴發揮我們各位責任督學的作用?剛才介紹到濰坊授予責任區督學一票否決的權利、評先樹優的建議權利,這就是一個工作體制的建立。責任督學就應該可以一票否決,責任督學的意見就應該成為重要的參考意見。類似于這樣的工作機制,我們應該建立的比較完善,這樣才有督學的權威性。所以制度建設還需要努力。

四是加強責任區系統建設?,F在,我們省市縣三級督導責任區正在逐步的建立。在這種情況下,三級督導責任區到底是什么關系,需要我們認真探討和研究。起碼應該信息互通,信息共享。但是,畢竟有所交叉,省里的責任區和市里責任區有什么關系?市里責任區和縣里責任區又有什么關系?在系統建設中還應該進一步研究,增強三級督導責任區的系統性,對我們省級的責任區督學來說,不僅是對學校有督導責任、指導責任,對市縣兩級督導責任區的工作也有指導責任,對市縣兩級督導結果的認證和使用也要探討和研究。

五是加強教育督導責任區公信力的建設問題。教育督導不應該是教育行政部門的督導,而是政府的督導,教育督導的合理定位實際是個公信力的問題。部門的決策或管理規定,不能光靠行政機構或內部處室自身去督促檢查,一個是工作精力顧不過來,再一個還有公正和誠信的問題。督導機構雖然不會走到美國那樣完全獨立的程度,但實際上應該要向前走一步,各級督導室是代表著政府,不應是教育行政內設的一個單位,不應是教育行政部門的派出機構,現在雖然是,但將來的方向可能要走到一個中間狀態,成為具有社會公信力的中間機構。否則,面對人民群眾對教育的各種要求、呼聲、質疑,面對社會對教育的要求、呼聲,僅靠政府和學校這兩者之間管理和被管理,僅靠布置、安排、要求、檢查,就解決不了問題。在相當程度上應該很好的發揮我們督學的這種中介評價的作用,看看政府的要求到不到位、布置安排合不合理、能否滿足社會的要求。我們的督導隊伍,將來會越來越發揮這種作用。這就需要加強我們教育督導和督導隊伍的公信力建設。

我就簡單的談這幾點意見。最后,感謝各位省督學同時成為省督導責任區的責任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