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論觀與成吉思汗哲學思想

時間:2022-05-28 05:44:00

導語:天論觀與成吉思汗哲學思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天論觀與成吉思汗哲學思想

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圣主,也是舉世聞名的歷史人物。12世紀末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落,建立了大蒙古國,進行了震撼世界的征戰,創建四大汗國,征服了所屬范圍內的諸民族,開創了新的世界格局,成為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是英明的可汗,偉大的軍事家,杰出的政治家。成吉思汗在艱難環境中,統一蒙古部族,在亞歐文明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草原上興起的世界性汗國,開啟東西方交通,以世界統治者的名譽載入史冊。這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其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有著多方面的原因。這是時代的產物,是蒙古人共同奮斗的結果。當時蒙古人不僅有了自己獨特的生存、生活方式,能夠基本上滿足生活需要,而且財產占用方面,處在較為主動地位,不只是滿足自己的吃住,而且是為開展更廣泛的社會活動打下物質基礎。在這樣堅實的經濟基礎上,蒙古人登上歷史舞臺,發揮了自己應有的主人翁作用和歷史首創精神。歷史是無情的,斗爭的結局是客觀的,都不能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發展在于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可是,它的另一個重要作用還在于,人在認識和改造自然界的過程中開發智力,提高人的智能。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維的最本質和最切近的基礎,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而不單獨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變自然界而發展的?!薄?〕蒙古人的思維方式、智慧、能力也與其所從事的生產方式和改造的自然界直接有關。蒙古人的哲學思想,甚至成吉思汗哲學思想的根源在于其從事的游牧經濟和社會政治實踐活動。一般來講,思想根植于當時的時代,但成吉思汗卻吸收了他那個時代所能產生的最高層次的其他民族的思想觀念,使他的思想既適應于他本民族群眾的一般愿望、習慣和要求,而又超越了他周圍本族民眾的思想觀念,從而使他的思想成為能夠動員民眾、駕馭民眾、引導民眾不斷前進,以實現其宏偉目標的巨大物質力量。所以,成吉思汗本人也就被列為我國古代二百位杰出的思想家之一,而不是什么“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武夫。

一、成吉思汗獨具特色的天論觀思想

(一)天勸論

有關天的認識是與人發生關系時才形成的。總體上看有三種關系:一是自然界和人的關系;二是神(薩滿)和人的關系;三是理性認識和人的關系。這三種關系,隨著蒙古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認識能力的提高。思維方式的變化,逐漸發展提高。這樣天的概念則成為內容豐富、社會作用眾多的文化和哲學觀念。在當時,神和人的關系起著主導地位的作用,這一變化發展就是自然界的天的概念向宗教概念轉化,又從宗教概念向哲學概念轉化的逐步發展過程。蒙古族是敬天的民族,蒙古人從祖先起是崇拜天的。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天是蒙古人的重要信仰對象,是薩滿教的主要內容,成了整個社會的宗教意識。蒙古人對天的認識,一方面把天看作自然界的組成部分,與日月星辰及萬物同等看待;另一方面認為天是統治萬物的神。在社會具體環境和實踐過程中給天增添了宗教和倫理的色彩,要求至誠至真,盡力用天意行禮。如此兩種不同的觀點在哲學史上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正反兩個傾向和兩條認識路線。天命論是當時社會普遍流傳的大眾化的意識形態,是人們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思維的基本模式。因此,成吉思汗本人生長在宗教唯心主義盛行的環境中,又處在極度孤苦困迫的逆境中,況且少年坎坷滄桑,多次化險為夷,因此受天命論的影響是必然的??墒?鐵木真并沒有聽從命運的安排,而是依靠自己的堅強意志,頑強地站立在重重的困境中,機敏慎重地面對現實,想方設法解決實際問題,并為達到目的而百折不擾地奮斗,表現出不怕困難,不怕死的大無畏精神。這是他的鮮明的個性和人格魅力所在。所以,成吉思汗后來并沒有繼續接受過去的天命論,也不拘泥于以往天明的說教,而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根據生活實踐經驗,合理地解釋了天勸論。這是由成吉思汗所處的生活環境和創業的具體過程所決定的。鐵木真提出了“天勸論”的觀點。在鐵木真看來,天不但預見吉祥和惡兆,而且通過各種信號暗示給人們。因此,根據天的預見意思來調整人的行動的過程和結果,避免產生惡兆后果,而努力去做產生吉祥的過程和結果。鐵木真正因為有如此信仰天,對天產生難于抑制的恐懼,說明他相信天命,信仰薩滿教。但是,鐵木真不是盲目地聽從天的勸告,不是無原則的信仰天,而是具體分析,依據最終的結果來決定自己的行動。這就從根本上動搖了迷信天,不顧后果的全部依靠天安排的“天命觀”。也就是擺脫了宿命論,在天的面前體現了人的價值。當天的勸告和政治抱負之間發生矛盾時,鐵木具選擇了有利于實現政治抱負的道路,違背了天的勸告,自主自立,追求有價值地活著,有名聲地死去的人生觀。這反映了鐵木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責任,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和英雄主義精神。作為一個人,都有對社會和他人負有一定的責任,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的義務?!疤囟ǖ娜?對于具體現實的人來說,你是否認識到無關緊要,必有規定的歷史使命和事業”?!?〕所有的人肯定有這樣的責任和事業,問題在于是否有意識地認識到,并付諸實踐去完成,這是最重要的問題。當時鐵木真有意識地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事業,并為完成這些,他不想、也不愿意無聲無息、毫無價值地死去。這是人生價值觀的最積極最生動地體現,具有巨大感染力,也是作為杰出歷史人物的必備特征。尊重人的有意識、有目的的實踐活動,能動地發揮了人的創造能力,并且作為體現人的價值的標準。這就意味著把人從天的支配和控制下解放出來,不靠天地,不靠別人,自已決定自己的命運,獨立自主地思考,并解決問題。這不僅是蒙古族思想史上觀點的一個飛躍,而且使蒙古人的思想境界上升到新的高度,為以后實踐中解決天人關系提供了基本原則,也成為蒙古人走向越界,成為英雄民族的精神動力。成吉思汗善于并能夠改變事物,喜歡變革中的生活。在成吉思汗之前,蒙古人崇拜天,盲目地信從天的意志,一切聽從天的安排。天意、天命被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至高無上的神。因而思想保守,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可是,成吉思汗恰恰用自己的行動改變這一舊風俗,違背天的意志和勸告而出山。這是一種變革的思想和行為,沒有這種精神就沒有思想的解放,沒有思想的解放也就沒有生活的出路,也沒有創造新事業的可能性和條件。因此,成吉思汗的這一思想和行為,對蒙古社會和蒙古人具有很大的思想解放的意義。

(二)天力論

鐵木真在社會實踐中認識并承認力量的重要性,主張把天地之力與人的力量結合起來。因此,他提出蒙語“古出”一詞,意為“力”“氣力”“贊力”“力量”。這不是偶然的事,這是標志著鐵木真具有了一定的實力,反映了對力量的認識的思想大有提高,表明著天論觀的理論化趨向。“力”是指“一切做工的人的力”〔3〕,是關于人或事物自然具有的作用、功能、能力、才干等的綜合概念?!傲α俊笔亲鍪聞摌I的基本條件,其中有天地的自然力勢力,人的體力、智力、氣力、精力、能力等多種。在當時誰有力量誰就能完成歷史任務,統一天下,才能當上可汗。鐵木真受別人的欺壓迫害,就在于沒有“力量”,后來能夠消滅篾兒乞惕人的原因也就在于有了力量。鐵木真回顧過去和現在的形勢,總結失敗和勝利的經驗,進行認真的比較思考更加深入地認識到力量的重要性。從而正式提出了“力量”觀。重視人的力量,并把它放在天地氣力之上。這是鐵木真關于天人關系方面的認識和思想觀念的一個重大的變化。人雖有力量,但必須相互“那闊扯克”,這樣才能真正成為贊力。蒙語“那闊扯克”就是依靠、協助、贊助、做伴、結交等。具體地說,如果沒有王罕、札木合的做伴,就不可能形成徹底打敗蔑兒乞惕人的實力。在此做伴的條件是很重要的。鐵木真向王罕和札木合求助,相互協調幫助是有條件的,所以才有這種可能性,才能使可能性轉變為現實性,達到預期的目的。結交安答,相互幫助,統一力量,達到自己的目的,是當時的一種風尚或習慣。過去鐵木真只承認天的勸告作用,而未提大地的作用。鐵木真論述天地的理由,在于表達力量是雙方結合的結果。對立的雙方相互斗爭的同時,又要相互統一,才能形成力量。這是辯證的基本內容。鐵木真認為,天和地各自都有力,不過只有把兩者結合在一起才能“增加”力量。合者成,離者損。據《蒙古秘史》記載,鐵木真與札木合之間,離間圖謀,結果安答分開,各走各的路。當時鐵木真雖然離開札木合,但他的所作所為很得人心,因而勢力有所增加,投靠他的人越來越多,共戴鐵木真為可汗。他成為全蒙古可汗不是按照上天的旨意,天地贊助,而是增添力量的結果,是歷史的客觀的要求,人心所向,民眾支持和幫助的結果?!疤炝φ摗焙汀疤煊诱摗笔浅杉己龟P于天的一個重要觀點,“天力論”“天命論”相對來說,前進了一步。因為,在蒙古古代社會里怎樣看待人與天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成為一個重要的哲學問題。天命論是把天放在第一位,把人放在第二位,天支配人的一要,決定人的一切?!袄咸觳粠兔?努力成泡影?!痹谶@種情況下,人們沒有必要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沒有必要去做任何事,只有等待老天的恩賜和幫忙便了事,這是否定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天人統一”觀,是典型的宿命論觀點??墒?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成吉思汗打破了天命論的“天人統一”觀點,調換了人與天的位置,把人放在第一位,而把天放在第二位。這是蒙古哲學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思想轉變。也就是說,從“天人統一觀”中,把天與人分天,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使人從天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從而給人以自由、自主,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作用。這是很寶貴的深刻思想。(三)長生天氣力論我們可以把“長生天”的內涵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從蒙古人的信仰角度分析。“長生天”是蒙古人信仰的薩滿教的天,對此額爾登泰、阿爾達扎布解釋道:“古代蒙古人信仰薩滿教,對天信仰的是‘長生天’,對地信仰的是‘火’?!薄?〕道潤梯步解釋道:“蒙夏天是個敬天的民族。而天是個永恒的存在,故曰長生天”〔4〕。總而言之,‘長生’一詞始發于薩滿教,來源于對天的信仰,表達了部落起源永恒,火盤永存之意,祝愿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其次,從理論角度分析?!伴L生”一詞表明著天的屬性。蒙古人經常把天當作創造一切,支配一切的萬能的神來崇拜,所以,把天的屬性和作用采用不同的修辭來描述。如在《蒙夏天秘史》里把天說成“上天”“皇天”“天神”等等,表達了各自的含義,這些都表達著專門的意思,指著具體的事。而成吉思汗概括的“長生”,這一概念,則形象地表述了天的絕對性和無條件的屬性,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普遍性,成為理性化的哲學范疇,達到了最高境界。最后,從階級立場的角度分析。當時把成吉思汗的祖先都說成是奉上天之命而降生的,而天是永恒存在的。這了隱喻著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永世長存,他所創建的事業和這帝國長盛不衰的含義。這與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形成和自己實力的逐漸壯大有著直接的關系。成吉思汗把自己標榜為得到“長生天”的佑護和恩賜,造福黃金家族,布施全蒙古范圍的人,力圖從政治思想上維護所得的勝利果實,并在實踐中加以鞏固和發展。要得到巨大的增添的長生天的氣力,必須遵循成吉思汗制定的法規,永不變心,忠誠服務。用成吉思汗的話說:“您離開我們,到大江的那邊,還要照樣的去做;您離開我們到高山的那邊,也不要懷念其他。”這樣一心一意,篤信長生天,就會得到長生天氣力的佑護。這就是說,長生天是有氣力的,但是獲得它的佑護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必須忠誠于它,篤信不疑。“天”就是具有無條件的、絕對的“長生”屬性和有條件的、相對的獲得“氣力”的屬性,是絕對和相對、無條件和有條件的有機統一,這是“長生天氣力”論在理論上的全部含義。成吉思汗把長生天氣力論與鞏固政權,不截斷黃金家族的“黃金韁轡”的問題聯系起來,全面考慮到條件的狀況,具體地分析有利和不利的情況,清楚說明事情的緣由。出兵征討異國他鄉時仍依靠長生天的氣力的佑護。建立和鞏固政權也靠長生天氣力。成吉思汗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針對不同的事件,提出過許多關于天的思想觀念,但其中最能充分體現他的思想精華的還是“長生天氣力”觀點。這是在新的歷史形勢下,繼承前人有關天的思想,借助于薩滿教天的崇拜,形成的一個理論化、系統化的理論觀點。這是成吉思汗對蒙古族文化的哲學思想史作出的重大貢獻,也是把蒙古族哲學提高到理論思維的高度產生的實際成果。“天”既是反映著由天命注定的黃金家族的前途,又反映著成吉思汗有關天的觀念的不斷豐富和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自已勢力不斷壯大的過程中,他提出了“天勸論”、“天力論”、“天佑論”、“長生天知曉論”、“長生天氣力論”等觀點和思想。這些觀點和思想都以“天”為基礎,說明了天的不同時期的不同作用。這些觀點和思想的全體內容,一個比一個加深,內涵越來越深刻,越益抽象化,最終高工概括成“長生天氣務”的觀點。

二、成吉思汗哲學思想的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研究和評價成吉思汗的歷史影響和作用的原因時,總的來說,特別強調客觀的歷史條件,這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這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立足點。但是,歷史給予的客觀條件和機會不只是成吉思汗一個人獨有的,而生活在當時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是擁有的。成吉思汗為什么能正確地認識歷史條件并很好地利用呢?為什么實踐過程中,總是獲得成功呢?這些不能只從歷史的客觀情況和條件里尋找答案,也不會找出十分完美的答案。要完美的正確的答案,只在歷史的客體和主體的有機結合之中。不僅研究客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更重要的是研究主體,研究他的思想,尤其是研究哲學思想。蒙古族的命運興衰的歷史潮流中,成吉思汗一直沒有離開過蒙古族人民的心靈需求、一直成為振興和拯救民族的旗幟、一直是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蒙古文化是扎根于游牧生產、積累了蒙古人的多年的豐富經驗,充分發揮了思維能力、開發了智力和智能,創造多種學科文化,從而形成了獨樹一幟、鮮明特色的游牧文化。有文化必有哲學,在蒙古文化中哲學思想起著支柱作用,履行著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功能,所以要真正領會理解蒙古文化必須要了解蒙古哲學思想?!爸悄堋笔菍嵺`基礎上的思維加工的產物。人類思維是使不盡用不窮的寶庫、用恩格斯的話說;“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4〕。用這種“最美的花朵”打扮著地球、武裝著人類全部才能、創造著一切文化文明。思維成為人類的驕傲、成為不斷創新的不竭源泉。因此,成吉思汗創造的舉世聞名的業績,傳承著的歷史功勞,都歸功于他的智能,都歸功于蒙古人的智能,歸功于創造歷史的人民的智能。換句話說、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民族,其智能表現形式和內容有所不同、創造的價值和作用不同、但都是人類智能的體現。而哲學是智慧的追求和熱愛,是理論思維的精華。理論思維的發展,表明著一個民族覺醒的程度,進步的象征,是精神文明成果的結晶。據中國哲學史專家張岱年先生認為“發現客觀規律和客觀聯系的思維”〔5〕就是理論思維。這一理論思維的特點是分析和綜合相結合,既是分析又是綜合,這是哲學的方法。成吉思汗根據實際情況、創新性地運用這一哲學方法,取得極大成功。他的哲學思想恰好是蒙古人理論思維發展程度的標志,也是運用哲學的方法作出的閃光的、獨具特色的最美麗的思想花朵。成吉思汗哲學思想是歷史的產物。在人類歷史上特別是13世紀的歷史上蒙古族占有獨特的地位。居住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弱小蒙古族中出現了偉大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時勢造英雄,時代造就英雄。在時代和英雄的相互聯系中堅持唯物論的同時又要堅持辯證法。過去只注重時代對造就英雄所起的決定性作用,而忽略或未充分注意到英雄對時代的各個方面所起的能動作用,缺乏辯證思維。人類思維是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產生、形成和發展過來的,盡管它有多種形式和內容,發展的階段性和層次性有不同。但哲學思維是它發展的最高階段,是它的精華,這一點是無可爭辯的。而理論思維僅僅是一種天賦的能力,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都有的。只是后天學習和鍛煉不同而產生出不同的情況和結果。理論思維是時代的產物,實踐的結果,思維的精華。成吉思汗的哲學思想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

(二)現實意義

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族的哲學思想家,他不僅利用了豐富的傳統哲學思想,使蒙古哲學思想上升到新的階段,而且更主要的是規范了蒙古人的思維方式,創造了別有特色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是人類文化模式的集中表現,是一個民族的哲學思想發展的積極成果,也是人思維的深層次的結構,是主體和客體雙向運動的橋梁。成吉思汗的思維方式是游牧民族優秀文化的結晶,是蒙古族哲學思想的閃光耀眼的亮點。成吉思汗的思維方式,內容豐富,含義深刻,范圍廣泛。他留下的獨具個性的思維方式深遠地影響著蒙古人的思維方式。成吉思汗思想在蒙古傳統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基于當時實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地改造,得到延續和發展,使蒙古文化和哲學思想發展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蒙古文化是扎根于游牧生產,積累了蒙古人的多年的豐富經驗,充分發揮了思維能力,開發了智力和智能,創造多種學科文化,從而形成了鮮明特色的游牧文化。有文化必有哲學,在蒙古文化中哲學思想起著支柱作用,履行著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功能。不管什么時代,不管什么樣的情況下,也不能失去自己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不能否認傳統文化的價值和作用。根據時代的潮流,適應客觀條件,突出自己的特色,發揮優勢,發揚創造性,在繼承自己民族的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接受別人的先進文化,創造反應時代特征的,滿足實踐需要的、保持自身特色的新文化,才是大有希望的出路。這樣做的前提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對民族傳統文化進行批判地改造,必須研究成吉思汗的哲學思想。成吉思汗順應歷史潮流代表時展趨勢。成吉思汗想在蒙古傳統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基于當時實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地改造,取得延續和發展,使蒙古文化和哲學思想發展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