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日光溫室建設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07-08 04:18:00

導語:全市日光溫室建設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日光溫室建設會上的講話

繼5月24日在涼州區召開全市日光溫室建設現場會議之后,時隔不到一月,今天我們再次組織三縣區的同志,特別是民勤縣四大班子領導、各鄉鎮黨政主要領導和重點村的干部,到*縣華藏寺、松山鎮現場觀摩日光溫室建設情況,目的就是讓大家通過實地觀摩,真正有所啟發、有所震動,進一步推動日光溫室建設工作。

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確定,2010年前,在涼州區和民勤縣以2003年農業人口為基數,戶均建成一座日光溫室,共20.53萬畝,其中今年項目下達日光溫室建設任務6.73萬畝。年初市上考慮到近兩年工作推進的力度和群眾的接受程度,將任務調減為4.1萬畝進行了分解。但從目前進展情況看,進度還很不理想。至6月15日,全市設施農業開工面積29335畝,占任務的71.5%,其中日光溫室10869畝,占任務的26.5%。分縣區的情況是:涼州區設施農業開工面積13919畝,占任務的69.6%;其中日光溫室5990畝,占任務的30%;*縣開工面積4847畝,占任務的80.1%,其中日光溫室2655畝,占任務的44.1%;古浪縣開工面積5668畝,占任務的81%,其中日光溫室1196畝,占任務的17.1%;民勤縣開工面積4901萬畝,占任務的61.1%,其中日光溫室1028萬畝,占任務的12.9%。目前,日光溫室建設差距較大的還是民勤縣和古浪縣。

上午,我們看了華藏寺、松山鎮的5個日光溫室示范點,深受啟發和教育。在這些高海拔的冷涼山區,在過去傳統農業條件都非常差的地方,日光溫室長勢良好,經濟效益可觀,群眾發展日光溫室的熱情持續高漲,日光溫室已成為當地群眾抗旱節水、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縣作為一個半農半牧區,能夠在日光溫室建設上取得如此大的進展和成效,和其他縣區尤其是民勤縣的一些鄉鎮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偨Y*縣的做法經驗,對于推動全市日光溫室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下面,我和大家共同探討三個問題:

一、看華藏、看松山,我們應該看到什么?

今天我們看了華藏寺和松山兩鎮的日光溫室建設,我們應該既要看到表象,就是*縣發展日光溫室的規模和強勁勢頭,更要看到本質,就是這種發展規模與勢頭背后所蘊藏的干部群眾苦干實干的可貴精神。我覺得應該至少看到這樣五個突出的方面:

一要看到他們劈山建棚、斬斷窮根的創業勇氣。*縣是一個自然條件較差,基本農田很少的地方,像松山鎮的阿崗灣村,干部群眾在海拔2600米以上、連旱田都不能生長的地區,開山劈田建造日光溫室,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在沒有地、沒有水、沒有錢的情況下,干部群眾以超人的拼搏,克服了種種困難,使日光溫室得到了長足發展。在溫室的生產經營中,他們還大膽探索總結出了菇菜輪作的種植模式,即開春種植食用菌,秋季種植西葫蘆,一座溫室兩茬種植,一年四季棚不閑,兩種作物每棚收入合計基本在2.5萬元以上。也就是說,一座菇菜輪作棚的收入相當于當地78畝水澆地的收入,相當于185畝山旱地的收入。通過發展日光溫室,切實開辟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從中我們應該看到一種窮則思變、迎難而上的志氣、勇氣和銳氣。

二要看到他們廣泛發動、主體參與的科學態度。在華藏、松山及哈溪等鄉鎮我們很少發現無主棚和空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群眾的宣傳發動工作做得好,群眾從一開始就參與,自始至終是日光溫室建設、生產和經營的主體。但這并不是說群眾一開始的思想認識和覺悟就有多高,群眾參與的這種積極性是通過各級干部艱苦細致做群眾工作做出來的。松山鎮先后6次組織村干部和村民代表160多人到臨澤、永登等地觀摩學習,通過算節水賬、收入賬和效益賬,使群眾認識到了傳統農業和日光溫室在效益上的巨大差距,從而增強了建設日光溫室的信心。在建棚過程中,由群眾自愿報名,自籌資金,鄉村統一協調地塊,并按照“誰干支持誰、干多支持多”的原則給予資金補助,這樣從一開始就落實了經營主體。在日光溫室定植過程中,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尊重群眾的意愿,宜菜則菜,宜果則果,宜菇則菇,形成了反季節蔬菜、鮮食葡萄、雙孢菇等區域特色優勢產業。這就是一種真干、大干加巧干的科學態度。

三要看到他們典型引路、以點帶面的工作方法。華藏寺、松山鎮從起步發展日光溫室到現在,不過三、五年時間,在短時期內能迅速擴張到今天的規模和水平,除了強力的行政推動、有效的市場拉動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典型示范搞得好。從當初搭建第一座棚開始,就本著把第一件事情辦好的原則,使每一座棚都真正發揮了效益,培育了成功典型,形成了一種無聲的宣傳。像華藏寺鎮馬圈灣臺村村民宋文清,2006年搭建日光溫室2座,定植紅提葡萄,2008年每棚出產葡萄2000多斤,收入2.4萬元;松山鎮中大溝村村民焦金海,去年搭建了2座日光溫室,當年建棚當年定植西葫蘆,每棚產量8000多公斤,收入2萬余元;松山鎮阿崗灣村村民馬德銀,2007年搭建1座日光溫室,前茬種植食用菌收入8000元,后茬種植西葫蘆收入1.6萬元,兩茬作物年收入2.4萬元。一人致富,百人動心;一戶成功,帶動百戶。正是在這些成功典型的帶動下,激發了周邊群眾發展日光溫室的積極性。松山鎮中大溝村適宜建棚的4個組約300戶群眾,已建成日光溫室500多座,戶均近兩座。華藏和松山他們不是在為完任務而完任務,而是真心實意地幫民富,體現了一種干就干成、干就干好的精神。

四要看到他們人盯人、人盯事的實干精神。在縱向層面上,縣、鄉、村三級逐級簽訂了目標管理責任書,實行了嚴格的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出臺了相應的獎懲措施,一級盯住一級干,盯住責任抓落實。在橫向層面上,推行了縣直部門包重點產業責任制,農牧、科技、林業、畜牧等部門分頭負責日光溫室蔬菜、食用菌、葡萄、養殖業等各產業的技術服務和營銷,從良種引進、育苗定植到產品銷售等一包到底,全程提供服務,解決了群眾的后顧之憂。正是在這種實干精神的推動下,廣大群眾實現了由“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轉變。這就說明,*縣不是在泛泛地抓、空洞地抓,而是在具體地抓、靠實責任地抓,也說明了事在人為、事在人干。

五是要看到他們通力協作、齊抓共建的服務意識。*縣在政策扶持、技術服務、設施配套、土地流轉、產品促銷等方面的服務保障工作做得比較好。比如,在政策扶持方面,縣上對建棚戶通過補助墻體建設費、貼息貸款、獎勵、開展日光溫室保險試點工作等辦法,進行了必要的補貼,幫助群眾解決籌資難的問題;在技術服務方面,采取圍繞一個產業、掛靠一批科研院所、連通一條農業信息網絡和推行技術干部包村服務制度的辦法,有效解決了日光溫室生產經營中的技術問題;在基礎設施配套方面,合理整合新農村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等項目資金和各部門單位的幫扶資金,集中解決了日光溫室連片示范區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問題;在土地流轉方面,鼓勵群眾采取親朋互換、租賃承包、反租倒包、異地建棚等方式,集中連片發展日光溫室;在產品促銷方面,運用優惠政策引進龍頭企業,采取直銷、配送、連鎖等營銷方式為省內外大型批發市場、超市供貨,有效保證了日光溫室產品的及時銷售。這種系統抓、配套抓的具體做法值得學習借鑒。

二、看華藏、看松山,我們應該想到什么?

看了華藏寺和松山鎮的日光溫室建設,我們都應該深入地想一想,特別是民勤的同志要和*比一比,找一找我們工作上的差距和存在這種差距的原因。民勤是一個文化之鄉,民勤人民非常能夠勤勞吃苦,民勤的縣名就是因人民勤勞而得名。民勤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縣,在經濟社會發展的許多方面特別是農業經濟發展上,一直走在全市前列,甚至也走在全省的前列。特別是民勤人民崇尚耕讀傳家的風尚,重教興學,教育質量在全省是一流的,群眾的文化素質普遍比較高,對新鮮事物的接受也比較快。改革開放以來,民勤縣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上就一直在全市乃至全省都遙遙領先。許多地方還在以糧為主的時候,民勤的茴香、黑瓜籽等經濟作物就搶先一步、成規模發展,糧經草并舉的種植結構就基本形成。民勤縣在高產高效種植技術的推廣普及上也一直比較領先,包括地膜覆蓋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都是開全市先河的,創出了許多高產豐產的種植模式,九十年代初曾在民勤召開過全省的農業科技推廣現場觀摩會。今年全市的地膜用量是8200噸,其中民勤縣就是4000噸,是全市的一半,比涼州區還多1100噸。就近年來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種草養畜、防沙治沙等方面,民勤縣也涌現出了許多好的典型。所以,民勤縣農業發展的精細化程度和整體水平一直是比較高的,為全市農業科技創新、農業結構調整和現代農業發展是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也確實有許多可學可鑒的寶貴經驗。在接受新觀念、發展新產業、推廣新技術等方面是有良好傳統和廣泛群眾基礎的。這些都有力地說明,民勤人民不愧是勤勞的人民,民勤的廣大干部群眾都是能夠吃苦耐勞、能夠干成干好事業的,正是干部群眾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不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但同時我們也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就是在推廣以日光溫室為主的節水增收模式的過程中,民勤縣卻落后了。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問題,一個是各級干部人盯人、人盯事,盯住抓落實不夠;另一個是典型示范不夠,特別是過去建成的一些溫棚,由于經營不善或撂荒閑置,從一開始就成為一種失敗的、反面的典型,在群眾中產生了許多的負面影響,給推進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后遺癥。民勤縣和*縣相比,論氣候條件,*縣大部分地區處于高寒陰濕山區,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0.1—5.7℃,光熱資源相對不足,而民勤縣屬沙漠盆地,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7.8℃,光熱資源好,大多數地方適宜于發展日光溫室等設施農業;論耕地條件,*山大溝深,絕大多數都是坡耕地,土地條件比較差,而民勤地勢平坦,耕地充裕,土地條件比較好;論灌溉條件,*的溫室需要修水窖集水,或者用水桶提水來澆灌,而民勤的日光溫室則全部機井保灌;論技術條件,*縣屬半農半牧區,從2005年才開始發展日光溫室,而民勤縣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開始建設日光溫室,比*整整早了10年;論勞動力的科技文化素質,*縣的許多群眾都是從過去的半農半牧甚至是純牧民直接轉向從事技術要求較高的設施農業,由經營傳統農牧業直接轉向經營現代農業,確實是革命性的變革,實現這個跨越的難度是比較大的,而民勤縣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比較高,對現代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已經有了多年的基礎和經驗。民勤擁有上述諸多方面的優勢,但在工作上比較落后和被動,問題的原因,套用過去的一句話就是,不在群眾在領導、不在條件在認識、不在困難在工作。具體來說:

首先,從工作指導的層面看,始終存在搖擺不定和嚴重的畏難情緒以及完任務的觀念。這種狀況在鄉鎮一級表現得尤為突出。我查了一下近幾年日光溫室建設GPS核查的資料,民勤縣2006年以前的日光溫室面積是456畝,2007年新建6214畝(當年四縣區中新建面積最大),2008年新建2565畝(當年四縣區中新建面積最?。?。應該說,縣鄉的同志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實事求是地講,我感到民勤的日光溫室建設始終沒有上路,關鍵就是一些縣鄉干部甚至是領導干部,在思想上還沒有真正把日光溫室作為節水增收的重要途徑來抓,而是當作給上級完任務,導致在工作上消積應付,甚至迎合一些落后的思想。有的鄉鎮溫室抓不上去抓暖棚,暖棚抓不上去抓拱棚,到頭來一事無成,貽害群眾。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清理和消除無主棚和空棚的工作,但至今仍然有個別鄉鎮在未落實戶主的情況下開工建設,造成了新的無主棚。

其次,從群眾參與的程度看,始終存在“兩張皮”的問題。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的主體是農民,但在實際工作中政府推動和群眾參與嚴重脫節,一些地方群眾對日光溫室不接受,甚至有抵觸情緒。這些說到底還是群眾沒有真正徹底地發動起來,主要是我們各級干部對群眾的組織發動工作不充分、不到位,沒有深入細致地做群眾工作,甚至把一切問題都歸咎到群眾身上。當我們提出不搞強迫命令,一些干部就放棄做群眾工作,甚至放任不管。這也說明,我們一些干部雖然身處基層,但并不真正了解群眾,也并不會做群眾工作。

第三,從推進工作的方法看,典型引路的作用發揮不夠。我們講在群眾還不接受的地方,要先培育典型,再放大典型,但民勤縣在日光溫室建設上的典型抓得并不多,即使一些好的典型也沒有放大和推廣。恰恰相反,由于一些失敗的、反面的典型,反而在群眾中造成了很壞的負面影響。

第四,從基層干部的作風看,缺乏盯住干的精神。部分鄉鎮沒有認真分解和落實任務,導致現在連地塊也沒有留下;一些地方試圖避難就易,不切實際以暖棚和拱棚代替日光溫室;還有一些鄉鎮領導工作方法簡單,發動群眾的手段就是亂開口子承諾條件,給錢給物給地,到頭來要么兌現不了欺騙群眾,要么給鄉鎮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傊?,對這項工作還沒有真正抓在手上,或者抓而不緊、抓而不實。

我們分析民勤日光溫室建設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不是否定民勤的工作,更不是把形勢看得一團漆黑,目的是和大家一起把問題找準,把原因弄清,把措施定實,共同把這項事關重點治理大局的工作搞上去。我們相信,只要民勤縣干部群眾像過去抓農業科技、抓結構調整那樣抓日光溫室,民勤的工作一定能夠做上去,而且能夠做在前。

三、看華藏、看松山,我們應該怎么干?

現在馬上進入夏收期,要充分利用夏收前后的有利時機,進一步落實任務,加快進度,在條件適宜的地方力爭多建一些日光溫室,確保全面完成今年的任務。

一是要進一步靠實工作責任。就是要建立嚴格的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人盯人、人盯事,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對工作長期無起色的,要堅決采取必要的組織措施;對嚴重失職失責者,要堅決追究責任。我們常講黨員干部要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在現階段的武威,黨員干部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最具體的實踐就是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這既是中央和省上對我們的工作要求,也是對我們市、縣、鄉各級黨委、政府執政能力的嚴峻考驗。各縣區不論是黨政班子成員,還是人大、政協領導,大家都要從各個方面做好凝心聚力、推動落實的工作,切實形成一種工作合力,真正使千斤重擔大家挑,共同為推進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貢獻力量。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當前鄉鎮黨委、政府工作的重心就是節水增收、抗旱增收和勞務輸出,必須用主要的力量來抓日光溫室。集中力量做好日光溫室建設這件事,就是最大的成績。

二是要切實改進工作方法。首先要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發動工作,切實讓群眾參與進來,成為治理工作的主體。尊重群眾的意愿,不搞強迫命令,并不意味著放任群眾,而是對群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治理的資金逐年下達,項目的實施有明確的期限,落實規劃是一個不可動搖的原則性的問題。中央給了投資而我們的工作做不下去,我們無法向中央和省上交待,也無顏面對子孫后代。其次要高度重視典型的培育、宣傳和推廣,在重點鄉鎮和重點村要下功夫抓一批規模連片的示范點,真正像*縣介紹的那樣,把第一件事做好,把做好的事放大,帶動整個面上的工作。要繼續做好消除無主棚和空棚的問題,確保每個棚都能發揮效益,激發廣大群眾建設日光溫室的熱情和積極性。

三是要加大行政和技術幫扶力度。行政和技術幫扶要以縣區為主,市上重點開展技術幫扶,以市農技中心為主,抽調農口其他單位的技術人員共同組成幫扶工作組,幫助民勤日光溫室建設的重點鄉村搞好技術服務。要進一步明確日光溫室建設的基本規范和技術標準,堅決防止隨意降低標準和不按技術規范建棚等問題,比如一些地方熟土上墻、墻體過厚等問題,都是不合規范的??h上要開展行政和技術雙重幫扶,由縣委常委和副縣長分別聯系日光溫室建設重點鄉鎮,技術人員承包重點村組,深入下去指導幫助日光溫室建設,確保在夏收結束后迅速掀起日光溫室建設新高潮。

四是要堅決守住水權不動搖。水權是規劃確定的約束性指標,守住水權是推進治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守住水權和日光溫室建設是互為因果的,只有守住水權才能有效促進日光溫室建設,反之,日光溫室發展起來了,從客觀上有利于守住水權。前段時間,我安排市農委牽頭對涼州區近兩年關井壓田的情況進行了復查,共調查了5個鄉鎮34個村2.7萬畝的壓減面積,其中已反彈搶種的5461畝,占調查面積的20.2%;自然修復的14439畝,占調查面積的53.4%;栽植經濟林的6200畝,占調查面積的23%;改作其他用途的905畝,占調查面積的3.4%。由此可見,關井壓田反彈的情況非常嚴重,如不采取斷然措施,成果難以鞏固,今后的工作難以推開。我們要嚴格按照規劃中對壓減灌溉面積“采取封育保護、自然修復、防護林建設、輪歇耕作措施,防止土地沙化”的要求,對偷種搶種的一律不予灌水,對有反彈搶種苗頭的堅決制止。對破壞機井智能化計量設施的行為要嚴厲打擊,確保各項節水控水措施落到實處。

五是要進一步改進作風。各級干部要帶著高度的責任和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尤其是鄉村兩級干部絕大多數本身就是農家子弟出身,更應設身處地地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為群眾著想,對群眾負責。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幫助解決群眾投入上的不足、技術上的困難、銷售上的擔心。要切實消除任務觀念和消極應付的思想,真正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使日光溫室建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以群眾增收的實際效果來更好地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要堅持下得去、蹲得住,敢于直面矛盾,敢于攻堅破難,切實解決日光溫室建設中的突出問題,認真做好服務保障工作,不斷開創日光溫室建設新局面。

希望各縣區都要以這次現場會為契機,進一步研究部署,針對各自存在的問題,下更大的決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實形成一種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全力確保今年4.1萬畝日光溫室等設施農業建設任務的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