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動員會的講話

時間:2022-12-22 03:02:00

導語:發展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動員會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動員會的講話

退耕還林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西部大開發的一項重點工程,也是惠民濟民的一項重要措施。1999年,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四川在全國率先開展了退耕還林試點,一項全球矚目的改變傳統生產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建設工程由此拉開序幕。

四川是長江、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也是全國生態建設核心區和生物多樣性富集區,在全國生態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10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立足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高度重視退耕還林工作,在戰略決策上將其作為生態四川建設的重要舉措,舉全省之力實施好這一舉世矚目的浩大生態建設工程;在工作原則上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分區施策、綜合治理,注重工程建設的實效性;在工作部署上將其納入農村工作和民生工程的重要內容,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不斷集聚工程建設的內在動力;在工作思路上堅持根據變化的形勢不斷總結完善,從試點階段的“三個確保、三個結合”,即確保生態目標、確保農民增收、確保工程質量,與農田基本建設相結合、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相結合、與扶貧開發相結合,逐步完善提升,形成了目前“以封促退、以移促退、以調促退、以改促退”的工作思路。四川省政府先后8次召開全省退耕還林工作會議和現場會,出臺了10余個退耕還林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組織力量常年抓、落實責任層層抓的工作格局。各地各部門周密安排、精心組織,廣大群眾積極參與、認真實施,退耕還林工程進展順利,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生態建設加快推進。到2008年底,中央和四川省共投入237.6億元,共完成退耕還林2777.4萬畝,其中退耕地還林1336.4萬畝,荒山荒地造林1316萬畝,封山育林125萬畝。二是生態環境有效改善。10年來,通過大規模還林造林等工程建設,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近4個百分點,從四川省流入長江的泥沙量減少了46%,全省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年吸收二氧化碳2.05億噸,年生態服務總價值超過1.4萬億元。三是農村經濟結構得到優化。依托工程發展種植、養殖、生態旅游等后續產業,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四是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占全省農業人口1/3的退耕農戶受益,平均每戶獲得補助累計達到3740元。五是全民生態建設和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退耕還林,改變著農民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增強了全社會生態保護意識,社會效益顯著。

黨的十七大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生態四川,著力建設天藍地綠、山清水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天府,賦予了退耕還林工程新的歷史使命。四川省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總結10年工程建設經驗,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措施,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緊緊圍繞農戶生計、致富和發展問題,緊緊依靠廣大農民群眾,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好退耕還林成果,積極穩妥地推進這項功在當代、惠及子孫的生態建設工程。堅持以專項建設為切入點,加強領導,組織實施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規劃,將退耕還林與基本口糧田建設、農村能源建設、生態移民、封山禁牧等結合起來,與林權制度改革、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扶貧攻堅和新農村建設等結合起來,著力解決退耕農戶當前困難和長遠生計問題。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落實退耕還林各項惠民政策,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加快改善退耕農戶生產生活條件,大力促進退耕農戶增收致富,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參與生態建設與管護的積極性,鞏固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成果。堅持機制創新,探索和完善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長效機制,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大力推行租賃承包、股份合作、“公司+農戶”等經營模式,增強工程建設的活力,發揮工程的綜合效益,為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推進四川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