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長新農合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1-26 08:51:00
導語:副市長新農合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領導體系,新農合工作穩步推進。新農合工作在我市實施四年以來,組建并完善了組織領導機構和管理體系,特別是涉及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重大事項都要通過市委常委會議和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先后成立了新農合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成立了新農合辦公室,并配置了編制,劃撥了專項經費,保證了工作的正常運轉。每年都要按照上級的要求和我市實際完善實施方案,并將工作指標納入對各鄉鎮的崗位目標責任制進行考核,明確各相關部門及鄉鎮政府的主要責任。市人大和市政協十分關心新農合工作,分別就新農合工作定期開展調研和視察,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推動了我市新農合工作的穩步運行。
二是不斷完善合作醫療補償方案,最大限度地惠及參合農民。自新農合制度實施以來,籌資標準由最初的30元,提高到46元、100元,因此我市每年都根據籌資情況對補償方案做出適當調整,在確保資金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補償比例,擴大補償范圍,最大限度地將資金補償給參合農民。四年來,共籌措新農合資金7534.8943萬元,共為參合農民補償醫藥費6604.9396萬元,其中:為41602名住院患者補償醫藥費5006.3631萬元,為1013848人次門診患者補償醫藥費1598.5765元,四年來新農合資金的總使用率達到了87.66%,超出朝陽市規定的85%的指標。從上述數字可以看出,新農合的實施對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2008年全省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年人均籌資水平提高到100元后,按照省、市的相關要求,進一步完善了我市新農合補償方案。一是提高了補償封頂線,下調了最低起付線。個人住院累計補償封頂線提高到3萬元,是2005年的3倍,同時適當提高了門診慢性病的年個人補償封頂線;對市本級和域外住院補償起付線分別比2005年下調了200元。二是取消了域外轉診審批手續。三是將血液和心臟血管支架、肝硬化失代償期、精神病補充進門診特種病診療補償目錄,將尿毒癥患者補償封頂線提高至8000元。四是將參合家庭當年計劃內出生的新生兒視為自動參合,享受當年的合作醫療待遇。五是視資金使用情況對無賠付主體的意外傷害參合者給予了10%的補償。六是為獨生子女家庭成員患重大疾病住院提高10個百分點的補償比例。補償方案的不斷完善,使廣大參合農民享受到了更大的實惠。
三是強化了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我市進一步加強了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合作醫療管理中心成立了稽查審核科,增加了人員編制,專門負責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制定下發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完善了相關監督管理制度。一是建立了嚴格的定點醫療機構審批標準和制度。二是建立了醫療價格監督制度。為降低人均住院費用,對藥品、手術費、診療費等實行了同級、同期、同價、同標準的檢查和比較,每月抽查定點醫療機構的所有病歷,對其不合理用藥及檢查項目行為進行監督,有效遏制了“開大方、亂用藥”等問題。三是制定并嚴格執行定點醫療機構保證金制度,對違規操作的定點醫療機構按制度規定扣罰保證金。四是實行定期公示和警示告誡制度。對違規操作的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通報批評和警示告誡,并要求限時進行整改。五是實行藥品統一招標配送制度,對全市32家鄉鎮衛生院的新農合藥品實行統一招標采購和配送制度。六是加大稽查力度。增加對定點醫療機構的檢查頻率,每月至少對各定點醫療機構檢查一次,對個別醫院進行不定期抽查,做到了隨時檢查、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處理。同時加大日常監查力度,在各個定點醫院統一設立了舉報箱和投訴電話,通過與網通公司合作,收集了全市農戶電話號碼,與參合家庭隨時保持電話聯系,隨時監督檢查定點醫療單位落實新農合政策情況。四年來,共取消定點住院資格醫療機構7家,停業整頓2家,對36家定點醫療機構處罰金24.5萬元,其中2008年停業整頓定點門診1家,取消定點住院資格醫療機構1家,對28家定點醫療機構給予了經濟處罰,共處罰金13.6萬元。
四是合作醫療基金運行安全平穩。繼續完善合作醫療“全市統籌、專戶儲存、收支分離、每月公示、定期審計”的基金籌集和使用機制,確保基金管用分開和封閉運行,同時對基金使用情況每月公示一次,每年度進行審計一次,使基金的運行始終處于有效監督之下,增加了合作醫療基金使用的透明度,確保了基金使用安全。
五是參合農民受益程度大幅提高。2008年共為全市參合農民支付補償款3398.6萬元,是2005年的7.5倍,使用率達到了96.76%,其中:為16751名住院參合患者補償醫藥費2572.5萬元,是2005年的9.7倍,住院人均補償額達到了1536元;為91078人次門診患者補償醫藥費584.62萬元,是2005年的3.1倍。
工作中仍然存在的問題:一是宣傳工作仍然存在死角,盡管四年來我市農民參合率均達到上級要求,但仍有一小部分農民連續四年沒有參合,未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二是基層基礎工作仍不扎實,個別鄉鎮在收繳個人籌資部分費用時,不查驗戶口本,導致不以家庭為單位參合和參合人員登記表中姓名與合作醫療證、身份證、戶口本等不相符問題,基礎信息錄入工作不夠認真,這些問題的存在給患者報銷造成麻煩,甚至使個別患者得不到補償;三是定點醫療機構管理還不夠規范,存在從小集體利益角度出發不符合制度規范的醫療行為,如對病人住院標準把握不嚴、對病人管理不到位等,甚至在個別醫院存在醫務人員與病人家屬聯手套取補償資金的現象;四是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手段和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2009年的新農合工作要嚴格按照北政辦發〔2008〕61號文件的要求進行實施。工作目標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以鄉鎮、村為單位達到100%,五保戶、貧困戶、特困戶、未享受公費醫療的傷殘軍人、殘疾人參合率達到100%,以家庭為單位人口參合率達到90%。2009年新農合的籌資標準為每人每年100元,其中參合農民個人繳費20元,各級財政部門補助80元。為確保我市2009年新農合工作的順利開展,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要求:
一是認真全面細致地做好宣傳工作。今年的宣傳工作要突出兩個方面。一是突出對2009年新農合籌資和補償標準調整部分的宣傳。要講清2009年新農合個人繳費標準提高到每人20元,是省政府對全省新農合籌資標準進行規范提出的統一標準;要講清基金分配和補償辦法,個人所繳的20元作為門診統籌基金可以以家庭為單位捆綁使用,特別要講清結余部分不再轉入下年帳戶,但2005年至2007年結余的家庭帳戶可繼續保留或使用,以免造成參合農民由于不了解政策而損失了個人帳戶基金。二是突出對連續四年未參合農民的宣傳。在工作中不能放棄四年來一直未參合的農民,要本著為群眾負責的態度,向他們重點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特點、好處和如何報銷醫療費用等相關政策。對于這些心存疑慮或持有逆反心理的農民,要靜下心來用身邊享受到補償農民的實例引導參合。
二是繼續強化基金征收工作。各鄉鎮要繼續落實好“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目標責任制,認真細致地做好基金征收工作。一是不能忽視參合率問題,四來年來,我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均達到上級要求,2008年參合率達到了92.81%,超出上級要求2.81個百分點,但隨著外出務工農民的增多以及其它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出現,使我們仍然不能放松參合率這一關鍵問題;特別是在已參合的人數中有一部分屬于非農業戶口,2008年我市啟動實施了城鎮醫療保險工作,因此明年將有一部分參加新農合的非農業戶不再參合,必將對參合率造成一定影響,特別是近郊非農業戶相對較多的鄉鎮,要充分考慮到這個因素,確保達到規定的參合率以上,從而確保全市新農合參合率達到上級要求。二是繼續做好基金收繳的基礎工作,要全部達到以家庭為單位的全員參合,堅決做到“村可漏戶,但戶不可漏人”;在收繳個人繳費時,要認真核對戶口本,認真填寫合作醫療證中的相關信息,仔細將基礎信息錄入計算機,確?;A工作準確無誤,以免造成患者報銷環節上的不必要麻煩。嚴禁個別鄉鎮單純為完成參合率,以墊付形成集體帳戶和空掛帳戶的現象發生。
三是牢牢抓好運行監管工作。一是要抓好基金監管工作。隨著新農合的全面推進,基金規模越來越大,監管任務也越來越重。市合作醫療管理中心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落實和執行好基金財務管理和政務公開制度,切實做到錢賬分離、封閉運行、保證安全、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合理使用;財政、監察、審計等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合作醫療基金的監督力度,建立健全合作醫療基金監督制度,形成有效的監管機制,嚴禁以任何理由擠占、截留、挪用合作醫療基金;要建立合作醫療審計制度,把合作醫療基金的籌集、使用和管理情況納入審計部門的年度計劃,定期開展專項審計。各有關部門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做好合作醫療基金監管工作,確保不出問題。二是要抓好定點醫療機構監管工作。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對醫療機構的收費、用藥行為做出具體的規定,繼續完善定點醫療機構藥品統一招標配送制度,啟動實施單病種定額付費工作;加大對定點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工作落實情況的抽查和督導力度,堅持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實行定期公示和警示告誡制度,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督導做好整改,規范定點醫療機構的診療、用藥、收費等行為;建立并完善對定點醫療機構的考核機制,繼續實行定點醫療機構保證金制度,要加大對定點醫療機構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堅持對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動態管理,對不符合定點條件或出現問題的定點醫療機構堅決取消其定點資格。
四是不斷提高定點醫療機構服務水平。要不斷完善市、鄉、村三級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通過改善農民就醫基礎條件,包括基層衛生機構業務用房的改建、設備設施的添置、業務人員的培訓等,提高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在2008年改造第二人民醫院的基礎上,2009年我市第一人民醫院綜合門診大樓將建成,屆時將使更多的參合農民享受到我市優質衛生資源,緩解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同時各鄉鎮政府要多種渠道加大農村鄉鎮衛生院的建設投入力度,進一步改善農村衛生基礎設施、設備條件,提高其接待患者就醫的條件和能力;鼓勵醫療機構不斷強化醫務人員素質和服務水平的提高,要不斷加強業務培訓和學習,進一步轉變作風,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繼續開展好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對口人才、技術幫扶支援工作,繼續實施好“千名醫師送醫下鄉活動”,提高鄉鎮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服務水平,使農民就近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 上一篇:我國行政法發展分析論文
- 下一篇:規劃行政權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