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現代農業工作會發言
時間:2022-06-26 08:42:00
導語:發展現代農業工作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位領導、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我就促進農民增收談一些意見。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2009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政協、縣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全縣各單位特別是涉農部門和鄉鎮緊緊圍繞農民增收目標,積極實施農民增收八大工程,戰勝了低溫、干旱、冰雹等自然災害,農業農村工作穩步快速推進。先后有國際社區主導型發展試點項目研討會、全國蘋果育種會,全省綠色防控工作現場會、現代農業蘋果項目經驗交流座談會、一村一品明星村命名大會等三個省級會議和全市地膜玉米現場會等五個市級會議在召開。省委趙書記、省政府袁省長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專題蒞臨我縣調研蘋果和畜牧產業。被評為“中國果菜無公害十強縣”和“中國蘋果無公害科技示范縣”,蘋果榮獲“2009陜商綠色(環保)產業十大重點推廣品牌”。畜牧業連續三次考核全市第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位居省、市前列,受到中省表彰。水利項目建設位居全省優秀格次,被評為全市水行政執法先進單位和財務管理先進單位。果園機械化率居全國第一,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專題來采訪?,F代農業支持蘋果產業發展項目績效考評名列全省第一,代表全省接受了國家財政部的考核。整村推進項目評比為全省優秀,CDD項目被國家扶貧辦領導譽為“全國前列、國際領先”,榮獲全省扶貧開發工作優秀縣市稱號。移民局被評為全市先進集體,魏繼忠局長榮獲全省移民工作先進個人。農牧局被評為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先進集體和全市一村一品先進集體。開展了慶祝建國六十周年三農成就展、強農惠農政策集中宣講和農民增收十大典型評選等一系列活動,各級關心關注支持三農工作主動性增強,群眾得到了更多實惠。
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是最大的民生問題,從82年至今,中央連續下發了11個1號文件指導“三農”工作。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以2010年1號文件印發了《發展縣域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實施意見》,科學提出今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要在去年3568元的基礎上增收932元達到4500元。要實現暨定的增收目標,就需要我們在增加農民收入上有更加實在的舉措,必須用現代化的理念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用產業化的思路研究農業和農村工作,用科技、示范、服務的方法推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2010年,我縣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農村工作會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按照“優化蘋果產業、壯大畜牧規模、穩定糧油生產、擴大一村一品、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路,繼續實施(果業提質增效、畜牧業收入倍增、糧食單產提高、蔬菜增收、林特產品開發、農村勞動力轉移、資金項目爭引和新型農民培訓)農民增收八大工程,確保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全市平均水平。
——堅持產業富民,夯實群眾增收新基礎。從我縣農民收入構成來看,家庭經營性收入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群眾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增收空間最大、最有潛力的部分,結合實際,就是要大力調整農業內部結構,以蘋果為核心、畜牧為支撐、沼氣為紐帶、蔬菜為補充,走“果畜菜沼水”五位一體循環生態農業之路。圍繞打造中國有機蘋果第一縣目標,堅持科技為支撐、市場為導向、龍頭為帶動,加快示范區、示范村、示范園三級示范基地建設,完成好投資1.5億元的蘋果產業化工程,使優果率達到78%以上,實現由蘋果大縣向蘋果強縣轉變,由綠色果品向有機果品轉變,由傳統果業向現代果業轉變。今年蘋果總產量力爭達到52萬噸,人均實現果業收入3000元。實施好正邦模式百萬頭生豬養殖大縣項目,以家庭適度規模養殖戶和萬頭養殖示范村建設為重點,通過土地流轉、多戶聯營等方式大力發展標準化養殖小區,健全動物重大疫情應急預案,年內全縣標準生豬飼養量達到100萬頭,人均畜牧業收入400元。積極響應全省“百萬畝設施蔬菜工程”建設號召,以“王河—東固”、“耀卓—上徐”、“楊下—林皋”三條設施農業帶為依托,建立無公害蔬菜和特色蔬菜基地,重點發展反季節蔬菜、水果、食用菌三大特色產業。年內新建施大棚3000座,全縣設施農業面積發展到2萬畝,人均設施蔬菜收入200元。抓好優質小麥生產和地膜玉米種植,糧油總產量穩定在14萬噸,人均糧油收入200元。
——堅持項目支撐,注入農業發展新活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根本途徑在于爭取到更多項目和資金,這是干群在發展中的真切體會。要繼續瞄準中、省投資方向,加大匯報街接力度,力爭2010年涉農項目資金突破2億元。積極探索多種擔保方式,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規模,使縣內金融機構投入支農資金達到3億元。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各記其功”的原則,進一步整合農村項目,捆綁使用涉農資金。切實抓好每一件民生項目和民生工程,高質量完成好現代農業支持蘋果產業發展、政策性蘋果保險、林皋水庫節水灌溉、沼氣池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千村互助資金等項目,增強農業農村發展后勁。
——堅持以人為本,提升農民增收新能力。按照“轉移農民、減少農民、培訓農民、富裕農民”的思路,開展以“提升文明素養,提高增收能力”為主題的新型農民教育培訓活動,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年內完成15萬人次培訓。以14個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和4個社區服務站為依托,減少數量、提高效益、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勞務輸出保持在4萬人,實現人均勞務收入800元。
——堅持以工促農,培植農業經濟發展新優勢。支持現有的安得利、昌盛、宏達、源興等32家涉農涉果龍頭企業不斷壯大規模,增強其輻射帶動能力。鼓勵企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后處理、冷藏包裝,建立健全從“果園到餐桌”的產業鏈條。引進和建設一批市場競爭力強、輻射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完善“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發展模式,營造大基地、大龍頭、大市場的產業化經營格局。指導現有的163家專業合作組織規范運營,引導農村能人和專業大戶領辦、創辦各類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把流通環節更多的利潤轉移給農民。
——堅持基礎帶動,創造農業農村發展新條件。加快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解決3萬人安全飲水。移民搬遷1100人,減少貧困人口1萬人。完成12個移民村15項移民工程建設。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植樹造林5萬畝,發展經濟林1萬畝,完成縣城至方山森林公園旅游專線綠化和縣城至倉頡廟旅游專線補植。擴大農機具補貼范圍,果園機械化率提高到45%以上。開展生產道路鋪修、村巷道硬化、路燈安裝等活動,鞏固今冬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工作中,將采取抓謀劃,理清發展思路;抓典型,發揮示范效應;抓現場,推動整體工作;抓服務,轉變工作職能;抓整合,調配公共資源的方法,逐村明確增收方向,逐戶制定增收計劃,逐人落實增收措施,確保暨定的農民增收目標順利實現。我們也有決心、有能力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彰顯個性,親近農民,傾心服務,長效幫扶,完成好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用實際行動踐行為民謀福祉的理念。
- 上一篇:公共醫療提升工作會講話
- 下一篇:農村改廁指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