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書記在全市農村動員會發言
時間:2022-03-14 04:43:00
導語:副書記在全市農村動員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這次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以及市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深入分析農業農村工作面臨的形勢,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措施,推動全市農業農村工作更好更快發展。
一、充分肯定成績,進一步堅定做好“三農”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去年以來,我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按照市委提出的“四高”工作要求,凝心聚力,狠抓落實,全市農業農村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糧食連續八年增產。2011年糧食總產達到117億斤,比上年增產4億斤,增長3.7%,創歷史最高水平。曹縣、鄆城縣被評為國家糧食生產先進縣,受到國務院表彰。我市被評為全省糧食生產先進市,牡丹區、單縣、東明縣被評為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增加。去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119元,首次超過6977元的全國平均水平,增長22.5%,增幅高于城鎮居民收入7個百分點。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到1249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59%。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08億元,提前一年超額完成目標任務;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2800家,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發展到280萬畝。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開工建設生態文明新村300多個,基本建成111個;單縣被評為全省生態文明縣,16個村被評為全省生態文明村,為我市爭得了榮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改善。完成水利投資4.35億元,農村通自來水人口達到525.6萬人;農機總動力達到1399萬千瓦,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達到80%;改造農村公路789公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總體上看,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我市農業發展較快、農村面貌變化較大、農民得實惠最多的一年。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認真落實中央強農惠農政策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高度關注、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農業戰線廣大干部職工和農民群眾辛勤勞動、奮力爭先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致以熱烈的祝賀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市農業農村工作還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主要是:“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思想樹立得還不牢固,城鄉統籌發展的理念還需要進一步強化;農民人均收入水平相對較低,與全省平均水平還有較大差距;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特別是缺乏在全國、全省有知名度的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大部分縣區農業產業化仍處于起步階段;農業科技水平整體不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相對較低;農業科技體系不夠完善,農業高科技技術人員匱乏的問題比較突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差距較大,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才剛剛起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能力相對較弱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農業農村工作的發展,各級各部門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中央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兩個文件精神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對做好新形勢下“三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充分發揮傳統農業大市優勢,努力在做優做強上下功夫。
(一)重視和做好“三農”工作是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富,農村穩則社會穩。重視“三農”工作是我黨一以貫之的戰略思想,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先后提出了“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發展、“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等一系列重大科學論斷,黨中央、國務院連續9年下發1號文件,形成了重視和加強農村工作的政策體系和基本框架。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今年以來,先后召開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三農”工作,姜異康書記、姜大明省長、劉偉副書記分別就做好我省農業農村工作講了重要意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進行了具體的安排部署,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
(二)重視和做好“三農”工作是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需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是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解決“三農”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途徑。我市是農業大市,農村人口多,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事關全市發展大局。沒有農村的發展就沒有全市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市大局的穩定。越是在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期,越是要發展好現代農業,鞏固好農業的基礎地位。堅持做到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才能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三)重視和做好“三農”工作是打造區域科學發展高地的需要。省委、省政府做出支持我市打造魯蘇豫皖交界地區科學發展高地的重大戰略部署,要實現這一目標,全市各項工作都要爭先進位,特別是農業和農村工作,要率先打造高地。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分析我市農業發展的現狀,按照打造科學發展高地的要求,做好科學論證,搞好規劃,農林牧副漁各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等都要在周邊地區達到領先水平,使我市成為名副其實的魯蘇豫皖交界地區科學發展高地。
做好“三農”工作,事關全局,意義重大。各級各有關部門一定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真正做到加強“三農”決心不動搖,扶持“三農”力度不減弱,強化“三農”工作不松懈,著力推動農村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三、突出重點,強化措施,扎實做好各項重點工作
今年是打造區域科學發展高地的啟動年,也是新一屆政府履職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至關重要,必須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全力推進。
(一)大力抓好農業龍頭企業培育。龍頭企業是帶動農民致富、促進農業優化升級、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一個好的龍頭企業可以帶動一大批農民致富。從我市目前情況看,農業產業化整體水平不高,特別是大型龍頭企業少,帶動能力差,必須下決心培育一批經濟實力強、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各級要把扶持“大龍頭”、建設“大基地”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做大做強龍頭企業。要認真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積極創造有利條件,以實際行動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
(二)切實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今年,中央、省委兩個1號文件主體都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以科技創新推動農業上臺階、上水平。要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不斷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要切實抓好高產創建活動,集成推廣糧食高產先進實用技術,提高糧食單產水平。要進一步健全良種引進、示范、繁育、推廣體系,在大力引進國內外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同時,加快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種的研究開發,建立適宜本地需要的優良農作物品種。要積極總結推廣各地創造的間作套種模式,進一步提高復種指數,擴大糧經作物種植面積。牡丹產業是我市的特色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種植1畝牡丹預計可收入1-2萬元,如果進行精深加工,效益更加可觀。下一步要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大科技攻關,加快推進牡丹產業向縱深方向發展。
(三)持續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關鍵在發展,核心在增收。2011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7119元,比全省低1223元;其中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的二三產業收入為3714.8元,非農產業收入占比達到52.2%。受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今年面臨的不確定因素比較多,保持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因此,各級要認真研究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措施,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快速增長。在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家庭工副業、商貿流通業和鄉村旅游業等,促進農民就地轉移就業。要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更多依靠提高農民技能增加收入。既鼓勵農民外出務工,又鼓勵農民自主創業,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要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以政策促增收,以政策保穩定。
(四)進一步抓好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對于改善農村環境、提升農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去年,我市在這方面取得顯著成績,有了良好開局,今年要一如既往地抓緊抓好。一是充分利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壓煤村莊搬遷、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等政策。二是搞好規劃,進一步提高規劃覆蓋率,規劃一定要有前瞻性、科學性和實用性。三是充分尊重農民群眾意愿,絕不強迫農民上樓,堅持宜分則分、宜合則合、宜樓則樓、宜房則房的原則,不搞一刀切,不搞形象工程,不搞形式主義和強迫命令,扎實有效地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工作健康發展。
(五)著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A設施建設是確保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支撐,是改善農民生活條件的重要內容,必須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設步伐,重點要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我市是黃河入魯第一站,又是平原地區,建設平原水庫、大幅提高蓄水能力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并且歷來有利用冬春農閑時節興修水利的優良傳統。要緊抓國家加大水利投入的重大政策機遇,用足用活政策,著力加強市域水網工程建設、平原水庫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農田水利建設。不僅要保障農業用水需求,還要從全局考慮,著力營造水優勢。要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步伐,從今年開始,每年都要建成一批“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切實為農業豐產豐收提供長久的基礎保障。
同志們,今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做好農業農村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一定要振奮精神、堅定信心,求真務實、埋頭苦干,努力開創我市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 上一篇:打造畜牧強市工作意見
- 下一篇:市區物業管理規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