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小結表彰大會發言材料
時間:2022-06-02 03:31:00
導語:高新區小結表彰大會發言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新區區劃調整以來特別是去年以來,兩委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爭創國家級高新區為目標,牢固樹立"科技興區、創新強區、工業立區"的理念,以"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為宗旨,以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先導,開拓進取,拼搏創業,真抓實干,無私奉獻,經濟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很大進步,實現了"一年打基礎,兩年上水平,三年大出彩"的預定目標,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做出了積極貢獻。主要經濟指標高速增長。年,全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223億元,同比增長35.8%;實現生產總值58.4億元,同比增長26.5%;實現財政收入4.5億元,同比增長3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8.6億元,同比增長35%,在省科技廳、統計局公布的9項主要經濟指標中,高新區地方財政收入、地方稅收收入、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等五項指標增幅位居全省19個高新區第一位;技工貿總收入、批準入園項目數兩項指標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產業投資1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46.6%;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6.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7.7%;國家級創業孵化器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進一步健全。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帶動作用強、經濟效益顯著的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實際到位市外資金13億元,同比增長76.5%,增幅繼續居全市第一。園區建設再掀新熱潮。高標準規劃了西部三大園區,全面完善了園區基礎設施,為承接更多項目夯實了平臺。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發展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和改善。計劃生育、社會治安、安全生產、文化教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大力支持的結果,更是高新區廣大干部職工艱苦創業、努力奮斗、無私奉獻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過你們向全區廣大干部群眾表示親切慰問和衷心感謝!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富民強市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當前,高新區的發展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從大的方面看,國際金融危機孕育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大調整,為我們轉方式調結構提供了新的契機,中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革命老區的建設和發展,半島藍色經濟區、臨港產業區的規劃建設,拓寬了未來的發展空間。各級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對以科技引領和支撐轉方式調結構作出專門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市委市政府對高新區發展歷來高度重視,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加快高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特別是去年為促進高新區在更高層次上實現新的發展和跨越,作出了爭創國家級高新區的決策部署。這些都為高新區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新區作為全市科技創新、科技興工的主陣地,在轉方式、調結構、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肩負著重大責任。希望大家一定要科學判斷形勢,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準確把握發展規律,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以爭創國家級高新區為總目標,堅定信心,明確任務,開拓創新,扎實工作,推動高新區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一)要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全力打造創新創業高地。
自主創新能力強是高新區的特色和優勢。高新區要繼續做好科技創新這篇"大文章",抓住國家轉方式、調結構,重視科技創新的重大機遇,堅定不移地在科技創新上邁出新步伐,全力打造全市乃至經濟帶的產業高地、創業高地和人才高地。要進一步抓好創新載體和科技平臺建設,在完成孵化器三期工程建設的基礎上,依托企業和社會力量,多渠道、多模式建設各專業孵化器,爭取年內形成15萬平方米的規模;同時,切實加強管理和招商,實現最佳孵化成效。要進一步完善創新扶持政策體系建設,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加強產學研一體化的戰略平臺建設,著力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要進一步加強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為廣大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依托專業園區和優勢產業建設特色產業基地和專業化創新創業園。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機制,為人才的成長和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環境。要充分發揮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的作用,做好引資、引技、引才的文章,重點培植高新技術骨干企業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長性好的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011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要力爭突破9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0%以上。
(二)要圍繞培植壯大優勢產業,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
優勢產業是一個地方的實力所在、支撐所在,也是轉方式、調結構的主戰場,加快培植和壯大優勢產業和產業集群,是高新區抓發展、上水平的重要抓手和著力點。在優勢產業發展上,玉洪主任提出一手抓存量提升、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力度,一手抓增量優化、大力培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符合高新區產業發展的實際和規律,要堅持不懈地抓下去。對于機械制造、紡織服裝、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具有特色優勢的傳統產業,要堅持改造提升與淘汰落后相結合,一方面加大對新光集團、新華集團等骨干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加大技改投入,增強實力和競爭力;另一方面,對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和產品要加快淘汰步伐,為重大投資項目和發展新興產業騰出空間。要大力培植新興產業,結合高新區實際,重點培植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醫藥、光電一體化、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產業,盡快形成新興產業戰略高地。要圍繞優勢產業和產業鏈抓好招商引資工作。當前,國際金融資本大量流入中國,國內民間資本市場資金寬裕,是擴大招商引資的大好時機。高新區要緊緊抓住這一機遇,把西部純電動車工業園、光電工業園、商貿物流園、低碳工業園等建設作為各項工作的龍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堅持有效的工作機制,在2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打造項目落地新平臺,爭取年內入園項目飽和度達到60%以上。圍繞優勢產業和產業鏈抓好重點項目建設。要把重點項目牢牢抓在手上,爭取有更多項目列入省、市重點;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工作體制和機制,加強協調和督促,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各種要素保障,促使盡快建成投產,形成在談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儲備一批的格局,完成年內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以上的任務。
(三)要創新工作思路,努力破解各種制約瓶頸。
當前,國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實行越來越嚴格的土地政策和積極穩健、審慎靈活的經濟政策,這對高新區的發展帶來一定影響,也提出了新的更高標準和要求。大家要認真學習、深入研究和吃透上級新政策、新措施,學習借鑒兄弟縣區在爭取政策、利用政策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在破解土地制約瓶頸、加大資金支持等方面多動腦筋、多想辦法,為全區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擴大空間,努力破解發展制約瓶頸。要做好土地增減掛工作。把土地"增減掛"作為解決建設用地指標的重要措施,下大力氣實施土地"增減掛"項目,最大限度發揮"增減掛"在促進城鄉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要珍惜和用好土地資源,做好節約挖潛、集約用地的文章,要加大閑置、低效利用土地的盤活力度,通過收回閑置土地、盤活存量、提高容積率等措施,騰出更多的建設用地用于項目建設,為高新區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要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題。今年,國家將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小企業資金供應會偏緊,政府投融資平臺受限,我們要積極引導企業研究政策,積極應對。要定期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搞好銀政企對接,充分發揮中小企業信貸過橋資金、擔保聯合體、風險補償、綠色通道以及動產抵押、股權質押等融資手段的作用,努力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貸款難問題。
(四)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推動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扎實抓好西部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針對高新區西部現有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現狀,抓緊編制完善污水、熱力、通訊等專項規劃,盡快形成城鄉布局合理、設施配套的發展格局。要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改變城鄉結合部的落后面貌,打造市區西部環境建設的新亮點。加快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以西部新城項目、盛世沂城項目為重點,科學定位,合理規劃,加快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步伐,全面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要圍繞創建國家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繼續深入實施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工程,加快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為轄區群眾提供更加優美、方便的生活工作環境。要更加重視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以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為總抓手,全面改善城鄉環境面貌。要統籌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計劃生育等各項社會事業,進一步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
(五)要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為高新區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要進一步規范議事制度,完善協調溝通機制,對重要規劃、重點工程、重大事項,堅持集思廣益、集體決策,進一步形成同心同德謀事業、全力以赴促發展的強大合力,努力建設團結和諧、拼搏奮進的領導班子。要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激發工作活力,強化服務職能,提高領導水平。要大力倡導高標準、嚴要求、快節奏、高效率的工作作風,保持和發揚拼搏進取、攻堅克難的精神狀態。要建立嚴格的崗位工作目標責任制,創新和加強考核監督,建立獎懲分明、科學有效的內部考核機制,調動全區上下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教育和監督,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權,確保各項工作高效、廉潔,為高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 上一篇:縣文化發展的幾項意見
- 下一篇:領導在黨史工作大會發言
精品范文
10高新區發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