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文化發展的幾項意見

時間:2022-06-02 03:31:00

導語:縣文化發展的幾項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文化發展的幾項意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進文化大市建設,促進我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根據中央、省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如下意見。

1、加大公共財政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力度。各級財政要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建立穩定的投入增長機制,進一步發揮政府公共財政的主導作用,加快推進重大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07〕21號)精神,用好公益性福利彩票分成,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扶持力度。認真落實政府購買、補貼等各項文化惠民政策,向基層、低收入和特殊群體提供免費文化服務,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2、設立宣傳文化發展若干專項資金。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的通知》(中辦發〔2006〕24號)、《中共省委關于印發〈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綱要(—)〉的通知》(委〔〕71號)、《中共市委關于加快文化大市建設的決定》(市委〔2005〕9號)的要求,從年起,市財政每年從預算中安排若干資金,設立市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于市級重大公益文化活動、文化人才培養、文藝精品創作、文物保護和理論研究等項目的補助和獎勵。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的通知》(中辦發〔2006〕24號)、《中共省委關于印發〈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綱要(—)〉的通知》(委〔〕71號)、《中共市委關于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市委發〔2005〕108號)的要求,從年起,市財政每年從預算中安排若干資金,設立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項用于市級扶持發展具有示范性、導向性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對確定優先發展的重點項目,給予一定的信貸貼息等支持。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中辦發〔2005〕27號)關于“中央和省、市級設立農村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的要求,從年起,市財政每年從預算中安排若干資金,設立市農村文化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于市本級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基層文化俱樂部建設、農村文化人才培養和文化下鄉等項目的補助。各縣(市、區)要安排相應的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建立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管理領導小組,管好用好各項宣傳文化專項資金,充分發揮好宣傳文化專項資金的作用。

3、加快發展文化企業。切實抓好各項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稅收政策的落實。支持和引導金融機構、擔保機構、產權交易機構和相關中介機構為文化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探索銀行、文化企業和擔保公司三方面合作的模式,解決中小文化企業融資瓶頸問題。對引進國內外著名文化企業總部、地區總部、采購中心、研發中心等購買或租賃辦公用房的,由所在地政府給予補貼;在規劃區內選址建設的,政府在土地供應等方面予以優先支持。

4、積極扶持民營文化企業。根據《國務院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和《文化部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精神,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領域和條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資本投資文化產業。鼓勵社會力量包括個人、企業和社會團體興辦國家政策許可的各類文化企業,參與兼并、收購國有文化企業,參與文化產品出口、申報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政府文化項目采購和招投標,并享受國家制定的有關政策待遇。落實民營文化企業在工商登記、項目審批、土地征用、規費減免、財政扶持、投融資以及從業人員職稱評定等方面與國有文化企業的同等待遇。

5、實施重大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合理規劃文化創意產業布局,重點支持工藝美術業、設計服務業、現代傳媒業等文化產業。積極實施文化產業促進工程,確定一批重大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建設一批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評選一批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

6、繼續實施“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計劃”。在建設項目投資額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計劃”項目的實施?!鞍俜种还参幕媱潯表椖亢拖嚓P配套項目可全免或部分交城建配套費和有關規費,用地指標優先安排。

7、鼓勵對宣傳文化發展的捐贈。積極吸納社會資金和社會捐贈,逐步建立促進文化發展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資機制。社會力量通過國家批準成立的非營利性公益組織或國家機關對宣傳文化事業的公益性捐贈,按《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支持文化事業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06〕43號)規定執行。對境外捐贈的實物,涉及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的,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征免稅。

8、推進宣傳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人才聯系機制,加強“四個一批”人才建設,建立健全人才培養選拔機制,培養一批高層次文化人才。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開設文化產業相關專業課程,培養文化產業專業人才。重視文化人才的引進,落實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資助辦法,加大傳承人保護力度,不斷完善傳承機制。構建市、縣、鄉三級文化志愿服務網絡體系,推動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

9、設立市公共文化貢獻獎。以市委、市政府的名義對發展文化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精神或物質獎勵,所需資金在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中列支。

10、加大文化建設工作考核力度。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黨委、政府目標考核體系之中,把文化建設作為評價地區發展水平、衡量發展質量和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文化建設工作責任制。研究制定全市文化建設目標考核測評體系,建立完善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強化督促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