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鄭培民為民謀利談領導干部政績觀
時間:2022-02-07 05:50:00
導語:從鄭培民為民謀利談領導干部政績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的那一刻起,始終把為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建國以來,歷屆中國共產黨人都繼承和發揚光大了這一神圣使命,在短短的半個多世紀,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劈荊斬刺,乘風破浪,取得了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勝利,成為東方社會主義一輪蒸蒸日上的不落的太陽,五星紅旗迎風高揚。
在新形勢、新階段、新任務面前,如何保持五星紅旗永不變色更艷麗,取得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加輝煌,鄭培民的政績觀,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回答。他在湘西工作期間,留給這片欠發達土地上的干部們腦海最深刻的8個字是:來湘西“三生有幸”,在湘西“埋頭苦干”,而留給6500萬三湘人民的只有情深意長的4個字:“為民書記”。這些樸實無華,擲地有聲的言語,是鄭培民同志用心血去澆灌,用言行去耕耘的結果。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千說萬說不如卷起褲管下地干活。在鄭培民同志生前的記事本上,記著這樣一句激勵自己的話:“搭幫黨恩,引水來,洗舊換新心不愁,繼往開來泉水在,澆灌育林綠五州”這是他從一井志碑上抄來的,他就是以這種老百姓最樸實的話作為激勵自己和教育干部的一面鏡子。當他1990年5月離開湘潭踏上湘西就任的那一刻起,他就是用這種誓言默默地實踐著為湘西的治窮脫貧工作奮斗不息的。爬山路上苗寨,卷褲管下農田。一位年過半百的地委書記又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的人,能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上一線工作,訪貧問苦,解困濟貧,容易程度常人可畏。2002年春節,一封經過寄信人精心裝飾過的信封的信寄到了湖南省委,信的內容是:“敬愛的首長,1990年你不辭勞苦親自爬上了我們崇山峻嶺的苗寨視察,訪貧問苦,你是第一個能深入我們海拔1700米高山陡坡上的省委親人………”寄信人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米良鄉叭仁村。一封信不過重百克,可凝聚的是海拔1700米高山陡坡上的叭仁村全體老百姓的濃濃深情,有多重,這不是用稱能稱得了的。獲得這種民心算不算政績,也許常人不去思考,也許常人會不屑一顧。但往往是這些不屑一顧的情意,始終在撐起黨的事業的脊梁,才使得黨的形象始終顯得高大魁武,而又往往是那些視為不屑一顧的同志,時時刻刻在給黨的事業摸黑。我們認為鄭培民的政績觀,貴就貴在一切為了民,一切想著民,事事不忘民。這正是同志提出的“三個為民”要求的具體體現。放眼看我們身邊的人和事,有多少同志是這樣去做的?去要求身邊的同志去這樣做的?至少有部分黨員干部不是這樣去做或做的不扎實。表現為:口頭上一套,行動上又是一套,說是一套,做的卻又是一套。有的只說不做。講起話來頭頭是道,調子高,嗓門大,光打雷,不下雨,只說不做,遇到具體問題時,該服務的不服務,該落實的不落實,總喜歡繞道走。這些表現,只是為了嘩眾取寵,騙取群眾的好感;只是為了得到領導的賞識,謀取晉升的階梯;只是為了蒙混過關,蒙過一時一事。因此,說是說了,卻壓根兒就沒打算做。有的說了也做了,可說的做的都成了“好大喜功”的代名詞,什么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路邊工程,泡沫工程等,不一而足,所有這些表現,歸根到底就是工作作風不實,政績觀不正的表現。其結果,要么是群眾有意見,集體上訪,自己下不了臺,要么是貽害百姓,群眾利益受損,更有甚者,使黨的形象受損,百姓對黨失去足夠的信心,表現為號召不靈驗,工作推動不了,經濟發展滯后,百姓生活變化不大。對照鄭培民精神,鄭培民的政績觀,這些同志能不感到愧對于黨和人民嗎?同志曾批評黨內有一種人,說他們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對此,要求全黨大興扎實肯干的工作作風。同志曾號召全黨:“全黨同志既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鞭策自己,更要腳踏實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不懈努力,扎扎實實地做好現階段的每一項工作”。我們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不僅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而且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既是中國共產黨的誓言,也是共產黨的榮譽。每一位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都必須要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去體驗生活,付諸行動,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政績觀?!肮珓諉T之家”版權所有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任何一種權力,都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如果權力失去了它賦予的對象的支持,權力就顯得蒼白無力,隨之,權力所對應的地位就不復存在。而權力的發揮和地位的存在必須要靠自己去填充內容,這些內容就是你所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是否從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是否有利于社會發展,是否符合客觀經濟規律。在現實生活中,檢驗的唯一標準就是是否促進了人民增收,是否提升了社會精神文明的程度,是否依法辦事。
其次,要樹立正確的利益觀,政績觀。在一定程度上利益觀和政績觀是可劃等號的,身居領導職位的同志,我們認為他的最大的利益和最大的政績就在于是否獲得了民心,這種利益大得很,這種政績保永恒。凡是你的言行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符合人民的利益,改善了人民生存的條件,人民就會擁護你,支持你,有困難會幫助你,你才會擁有民心。否則,就會失去民心,你的利益和政績只會是曇花一現。
偉大的時代需要有偉大的精神,鄭培民精神,貴就貴在他時刻將"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的思想貫穿到了他的言行中,落實到了他的政績觀上,他從不把人民賦予的權力視為是特殊身份的象征,視為是謀取私利的手段。他始終以共產黨人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情懷,站到了新時期黨員干部的前面,用自己的言行踐行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每一位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以鄭培民同志為榜樣,發場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建設中國特色的小康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腳踏實地,扎實工作,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