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格局變化與新聞教育會講話

時間:2022-03-01 09:56:00

導語:媒體格局變化與新聞教育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媒體格局變化與新聞教育會講話

那么我們回顧一下世界傳媒業它的格局變化,應該說經歷了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報紙一枝獨秀的階段,最早的傳媒業是報業,當時報紙作為一種新生的媒體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后來上個世紀20年代出現了廣播,那么廣播和報紙并駕齊驅,電視出現以后,三足鼎立。從上個世紀90年代出現了互聯網,就是說進入民間社會利用互聯網是90年代的事情。這個時候出現了四強相爭的情況。近些年又出現了手機等新媒體,所以我們說媒體格局變化進入了多媒體融合和并存的階段。在這個世界媒體格局變化的格局當中,我們中國的媒體格局也在發生變化,當前一個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以及手機等多媒體并存的格局已經形成。最近我們承接了一個的課題調查就是媒體格局變化和競爭力研究,我們組織了一些人對中國的媒體的當前狀況做了一個調查,由于時間關系詳細的不能做介紹,我只能給大家講講我們調查以后得出的幾個結論,從這個結論呢應該看得出當前我國媒體變化的現狀。

第一個結論,是媒體格局變化源于傳媒業的競爭。媒體競爭是媒體格局變化的基本條件,傳媒業是在競爭過程中實現媒體格局變化的。媒介競爭的基礎是技術,競爭的動力在市場需求,競爭的規則在于制度的建構。那么前面我講了三個概念,第一個是技術一個是市場還有一個是制度,這三種力量形成了一股合力,這股合理促進了傳媒的發展也導致了媒體格局的不斷調整和變化。

第二個結論,新媒體在媒體格局變化中優勢明顯。在媒體格局變化當中,新媒體發展勢頭強勁,它的多媒體性、超鏈接性、虛擬性和互動性的特點使它在傳統媒體的競爭當中具備了許多優勢。

第三個觀點,傳統媒體在媒體格局變化當中依然處于強勢地位,從我們的調查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媒體格局變化當中,雖然新媒體發展勢頭強勁,但是傳統媒體在受眾覆蓋率、受眾媒介接觸時間、媒體經營收入分布和媒體發展空間這四個主要的量上依然具有強勢地位。我覺得這個調研分析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數據的支撐,我們可能得不出這樣的一個結論,那么這個結論告訴我們傳統媒體還用不著驚慌失措,但是應該看到新媒體給我們帶來的沖擊。

第四個結論,媒體格局變化引發了信息輿論傳播格局的變化。在媒體格局變化當中,互聯網等新媒體技術引發了信息輿論和新聞生產方式的改變,也改變了信息傳播和輿論傳播的整個格局。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占支配地位的信息及輿論控制模式受到了挑戰,公眾的話語權正在擴大,平等的話語空間正在建構。

第五個結論,城鄉及東西部傳媒業發展差距明顯。從當前新聞媒體格局發展變化的格局來看,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傳媒業發展的差距非常明顯,所以我們建議政府要警惕并積極的治理可能形成的新的信息鴻溝和數字鴻溝,以促使全國傳媒業的迅速發展。

第六個結論,我們建議政府要加大對傳媒業改革發展和創新的支持力度。傳媒業作為一項文化產業,其作用不可忽視,發展潛力巨大,我想政府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中央政治局組織的讀書會研究文化發展的產業問題,請了兩位專家來講介紹國外文化產業發展的情況,這兩位專家都是新聞界的,一位是原社科院新聞研究所的副所長一位是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教授,他們倆個都研究傳媒業的來講文化產業的發展問題。我理解中央非常清楚,文化產業發展當中,傳媒產業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建議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大力度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促進傳媒業的全面改革創新與發展提升傳媒業的競爭力和整體實力,特別要站在提高國家整體實力的高度來提升傳媒業的實力,因為傳媒業作為軟實力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第一個問題,將了我國媒體格局發展變化的狀況和我們得出的結論。

第二個問題談談媒體格局變化對新聞教育和新聞學科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以數字化為主導以互聯網為基本通訊的技術為推力所引發的世界范圍內的媒體格局變化給我國傳媒界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新的壓力和挑戰,也給我國的新聞教育和新聞學科發展提出了新的問題和要求,下面我想從四個方面談談我的認識。

第一點,傳播科技越來越重要。因此要更加重視運用傳播科技,傳播科技在傳媒業發展過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作用也越來越大,剛才我們講到形成當前媒體格局變化的是那個要素當中第一個就是科技?;貞浭澜鐐髅礁窬值淖兓?,每一個發展階段科技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認為最近這一次的媒體格局變化,科技的作用,科技的力量尤其重要沒有互聯網的新的媒體新的科技就不可能有今天媒體格局的新的變化,所以在三組合力當中,科技起的重要作用,它不但帶來了傳播心態傳播方式傳播手段的變化,而且帶了傳播內容傳播理念傳播機制的變化所以新聞教育和新聞學科研究要注意研究新科技掌握新科技運用新科技,要深入研究新媒體和新技術給傳媒業的發展和新聞學教育帶來的新問題新變化和新機遇,要善于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改進新聞教學提高新聞質量促進新聞教育的變革和發展。我們需要創造各種條件幫助學生盡可能的掌握新媒體新技術,增強他們融合各種傳播知識和傳播技能適應新的傳播環境和傳播手段需要的這種能力。在應用新問題和新技術的過程中需要努力實現傳播技術的數字化網絡化和西方教育專業化的有機結合,努力培養具有專業的新聞理念和新聞素質能夠熟練的應用新媒體新技術能夠適應現代傳媒業發展和國際領域媒體競爭需要的新型的專業人才。我們重慶大學作為工科為主的大學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夠的優勢,我們也相信重慶大學在方面能夠為全國的新聞院校提供經驗。

第二個觀點,媒介融合越來越明顯,因此我們要更加重視和促進媒介融合。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和及其在世界上產生的巨大影響,使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了它的優勢,也越來越認識到它具有兼容性和便捷性特別是處在新媒體沖擊下的傳統媒體,更是認識到了要在媒體格局變化當中球的繼續生存和發展需要借鑒和應用新的媒體技術。這些年來,傳統媒體紛紛運用新的媒體技術尋找自己的發展空間比方辦網站辦網絡視頻辦手機視頻,各種方式和手段只要能夠采用的都不放過機會。那么新媒體也借助傳統媒體提高的信息和市場的資源不斷的拓展業務擴大市場壯大實力,由此出現了新老媒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并存的局面,而且這種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效果也越來越好。那么新的媒體融合和新聞研究帶來了新的課題層出不窮,從傳播形態到報道方式,從新聞理論到人才培養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新聞學教育和研究的跟進和介入。新聞院校需要注意和跟蹤媒介發展步伐加強對媒介融合的實踐和理論調查的研究,尋找適應這種變化的新策略和新方法以便更好的調整邊學理念和辦學形式改進教學手段教學形式使新聞教學和新聞學研究能夠更好的為媒介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持輸送合格的人才,從而促進媒介融合能夠更好的發展。

第三個觀點,輿論環境越來越復雜,因此我們要更加重視和研究輿論規律。當前個輿論格局的變化帶來的社會語境的開放性傳播渠道的多元性傳播范圍的國際性也帶來了輿論環境的復雜性,從而對于我們國家的輿論引導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去年劉云山同志在人民網成立10周年的座談會上說了這么一段話:我國媒體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赡馨才盼覀冏鰝€媒體格局變化的課題和他的講話有關系。接著他講:互聯網那個已經成為發展勢頭強勁的大眾傳媒,對于社會輿論的態勢和走向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這說明媒體格局的變化不但引發了傳媒業自身的調整而且也帶來了輿論態勢走向和整個格局的變化?;ヂ摼W是一個開放性和參與性都非常強的信息平臺,任何人只要進入網絡便可以暢所欲言的發表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意見,各種思想觀點都可以在網上找到展示的空間。網絡上所提供的表達觀點服務成了思想交流的公共論壇,由于能夠容納和匯集各種聲音,網絡成了各種思想交流的場所,從而使得信息和輿論傳播呈現出內容多樣化和形態多元化,這種多元化和多樣化意味著多種聲音多種觀點共存的平臺已經存在了一定的條件。我的導師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一個方向多種聲音的觀點,一個方向就是堅持一個社會主義方向,多種聲音就是提倡輿論的多元,說實話這種狀態這種輿論環境的形成需要時間,互聯網的出現對多種聲音的出現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我認為,目前這個條件已經具備了。互聯網技術完全打破了過去長期存在的而且似乎是難以逾越的新聞信息和傳播的地緣壁壘和政治壁壘,它可以使某一個,它可以使一個區的信息輿論迅速的傳播到全世界,造成國際影響的跨國際化和跨區域化。這種現象被稱為輿論傳播當中的蝴蝶效應。有人比喻說大西洋彼岸的蝴蝶的翅膀的震動可能給大平洋地區掀起一片海嘯,這就叫做蝴蝶效應?;ヂ摼W的出現使原本由政府掌控的話語權開始自由的流向民間,普通民眾也可以借助新媒體對國內外新近發生的事情發表觀點表達意見,成為新聞傳播中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這一次關于拉薩事件的報道,關于奧運火炬傳遞事件的報道,西方媒體的一些不實報道,引起了我們中國民眾特別是海外華僑的不滿。網絡上出現了大量的帖子譴責西方媒體的做法,所以有人評論過去我們中國的評論是從上到下,這一次是從下往上,這個應該得益于互聯網,得益于這種輿論格局的變化。如何尊重公民的信息傳播的權利,如何保障民眾高尚的愛國熱情如何正確的引導民眾自發形成的網絡輿論如何在媒體格局發生新的變化下牢牢把握輿論導向的主動權,這一系列的實踐和理論問題都需要新聞教育和新聞研究的跟進和積極配合。

最后一個觀點,科學發展越來越進步,我們要更加重視促進傳媒業的均衡發展。這次媒體格局變化中所呈現出來的城鄉之間和東西部之間的明顯差距提醒我們,實現我國傳媒業的協調均衡和可持續發展問題已經變得越來越急迫,越來越重要,作為新聞學教育和新聞學研究單位,應該積極促進我國傳媒業發展做做努力做貢獻。

重慶大學地處我國大西南,關注西部地區傳媒業的發展是我們重慶大學自然的責任也是你們的一貫追求,我們愿意和你們一道共同促進西部地區傳媒業的科學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我想對上述問題深入開展研究并作出正確的理論回答,會對新聞教育發展和新聞學科建設起到一種積極促進發展推動作用。

最后,預祝重慶大學文新學院越辦越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