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工作會領導發言稿
時間:2022-06-02 08:41:00
導語:應急管理工作會領導發言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市政府召開全市應急管理工作會議,今天。這次會議是市政府研究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前,市委書記、市長馬光明同志就開好這次會議作了指示和安排,市委常委會聽取了應急管理工作情況的匯報,并對今后一段時期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應急管理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前一階段我市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和應急管理工作情況,分析形勢,明確任務,落實責任,進一步加強我市應急管理工作,提高防范風險能力。下面,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近年來我市應急管理工作的基本情況
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政府保證公共平安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構建和諧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行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近年來。積極預防突發公共事件,努力減少災害損失,控制疾病流行、處置事故災難和社會平安事件等方面積累了許多珍貴經驗,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工作體系和應急機制。各部門、各單位不時加強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和應急預案建設,認真組織應急演練,有序開展應急宣傳,應急管理工作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加強領導,建立健全了組織機構。成立了市應急委員會和18個專項應急指揮部,明確了委員會和專項應急指揮部的職責。二是以制定總體應急預案為龍頭,建立健全應急管理工作的規章制度,完善工作機制。制定和修訂了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23個專業應急預案,建立了信息演講、物資資金保證、預案后評估等制度和預案啟動、預案演練、預測預防等機制。三是發明條件開展應急預案的演練工作。去年,酒鋼公司圍繞平安生產,進行了煤氣管道泄露爆炸、煉鐵爐爆炸等突發事件演練;市環保局進行了危險化學品泄露突發環境事件演練;市公安消防支隊在人民商城進行了重特大火災模擬演練。通過演練,檢驗了預案,積累了經驗,鍛煉了隊伍。
市的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和應急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效果,總的來說。為加強應急體系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初步建立了一套分工明確、配套科學的災害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體系。一些常見災害、易發事件、多發事故的處置都編制了相應的預案,隊伍和裝備配置基本到位。110119122等多臺合一,實現了資源整合、互補。市的應急管理工作逐步規范,實際應對各項突發事件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防范公共衛生事件方面,衛生、農林等部門加強監測,嚴防重特大污染病的發生;處置事故災害方面,安監部門及時制定了重特大平安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為重特大平安事故的處置提供了有益的指導;應對自然災害方面,各部門立足預防,落實措施,做艱苦細致的工作,將人員傷亡和財富損失減少到最低水平;預防社會平安事故方面,公安等部門針對每一項重大活動都制定了相關預案,加強平安保證,確保了各項重大活動的順利開展。
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對應急管理的要求不時提高,但是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市的應急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局部單位領導認識不到位。一些單位的應急機構還不健全、運轉不順暢、職責不明確,應急運行機制和工作責任制不落實,少數單位領導存在著僥幸心理。二是預案體系建設不牢靠。局部應急預案操作性不強,有的停留在文字上。一些預案未經演練和檢驗,存在著準備措施不充分、操作規程不完善、應急隊伍不到位等問題,需要在實踐中加以規范和完善。三是預測、預警和協調聯動機制不完善。有的部門對安全隱患的排查、分析工作重視不夠,危險源情況掌握得不夠準確,信息不靈,難以有效防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信息網絡建設相對滯后,信息遲報、漏報、瞞報現象仍然存在部門間協調機制不完善,多頭指揮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四是應對突發事件的基礎工作相對單薄。有的部門應急資源的家底還不清晰,物資能源保證的能力建設有待于強化,有的部門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較差,一旦發生災害,肯定影響救援工作的開展。五是預案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預案演練、應急培訓、宣傳教育方面還沒有走上正常化和規范化的軌道,群眾自身的平安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知識比較缺乏,一些企業不同水平地存在違章操作、缺乏平安措施等現象。
二、進一步提高對加強應急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
要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并把這項任務作為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的重要方面。黨的十七大演講強調指出:要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這兩年,省召開了兩次應急管理工作會議,徐守盛省長和陸武成副省長在兩次會上分別作了重要講話,講話指出,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是安國利民的大事,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大事。必需充分認識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保證。建立和完善應急體系。保證公共平安的現實需要,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從我市的情況看,突發公共事件仍處于高發期。霜凍、沙塵暴等自然災害比較頻繁,給我市造成的經濟損失較大;市外來人口多、人員流動性強,各種食品中毒和流行性污染病仍時有發生;各類平安生產、道路交通、火災等事故較多。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說到底就是要正確處置人與人、人與自然、國家與社會等方面的關系。公共平安領域呈現的嚴峻形勢,就是一種和睦諧因素;突發公共事件頻繁發生,人民群眾生命財富得不到有效保證,就不是和諧社會。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需更加重視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加強應急管理工作。
(二)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是轉變政府職能、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建立健全應急體系。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具體體現。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就政府工作來說,就是全面提高行政能力。行政能力包括了應急能力,特別是應急體制、機制和法制建設的能力。如果我不能很好地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一系列奮斗目標就無法實現。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政府的責任重于泰山。應急就是應”人民群眾之“急”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這是應急工作的基本原則和出發點。
(三)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是打造“平安”內在需要。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基本保證。除了要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重要的要提供穩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要有公共平安作為保證。要建設和諧穩定的社會,就要有效應對和處置各種突發公共事件,全力打造“平安”可以說,加強應急管理就是維護和發展生產力,就是促進經濟發展,也是現代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必需從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深刻認識做好這項工作的重大意義,切實把這項安國利民的大事做好。
三、扎實推進我市應急管理工作
結合我市實際,根據全省會議精神。下一步,市的應急管理工作在具體實施中要著重抓好七項工作。
橫向到邊”推動全市應急預案體系建設。預案體系建設是應急管理工作的起點,第一項是堅持“縱向到底。也是市當前應急管理工作的重點。預案分為全市性的總體應急預案、各類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鎮街的應急預案、重點企事業單位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重大活動平安單項應急預案等六種,總體應急預案由市應急辦編寫,其他各類預案由相關部門、單位編寫。所謂“縱”就是按垂直管理的要求,從市到各部門、鎮街、村(社區)和基層單位都要制訂應急預案,不可斷層;所謂“橫”就是所有種類的突發公共事件都要有人管,都要制訂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不可或缺。相關預案之間要做到互相銜接,逐級細化。預案的層級越低,各項規定就要越明確、越具體。各有關部門、鎮街要充分認識預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立預案編制領導小組,抽調專門力量,集中時間,集中精力,抓好應急預案的制訂修訂工作。從實際出發,認真研究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和發展規律,注意總結和汲取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經驗教訓,制定具有較強針對性和預見性的有效工作措施,努力提高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各類預案要明確應急工作的主體和職責,明確應急工作的順序和措施,注意上下左右的呼應和銜接,做到責任落實到崗、任務落實到人、措施落實到位。要建立和完善聯動協調制度,加強部門、鎮街、軍地、駐嘉單位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溝通協調。
整體推進,第二項是統一領導。加強應急組織體系建設。應急組織體系建設是應急管理工作的核心,要堅持統一領導,整體推進,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制度,形成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各部門要本著立足現實、空虛加強、細化職責、重在建設的方針,建立和加強應急管理機構,明確責任人,明確分工,確保一旦發生突發公共事件,相關人員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有序展開救援工作。要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注重專群結合,建立專家人才庫,充分發揮專家在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研判、決策咨詢、專業救援、事件評估等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公安、武警、部隊和預備役民兵等在應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建立各類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確保應急狀態下能“拉得出、打得贏”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積極推進專業組織和群眾組織、志愿者組織之間的溝通協調,形成一個聯動協調的應急網絡。要加強應急隊伍的演練、培訓工作,提高應急管理的領導、指揮水平和應急救援人員專業技能。
多方協作,第三項是預防為主。加強應急工作的運行機制。預防是減少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和減輕災害損失最經濟、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要開展風險調查、隱患分析,做到關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災害與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要建立和完善監測、預測、預報、預警體系,對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進行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要加強應急管理中的信息工作,信息報送要快速、真實、準確,規范報送要素和渠道,建立相關責任制度,充分發揮好各類宣傳載體在應急處置和應急管理中的積極作用。要建立健全統一、高效、科學的決策指揮制度和各方協作的應急處置機制,堅持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基本原則,各部門、單位不只要落實好自己負責的各類預案,還要做好縱向和橫向的協同配合工作,建立健全應急處置的聯動機制,明確各方職責,確保一旦有事,就能夠有效組織、快速反應、高效運轉、臨事不亂,共同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今年計劃布置2次預案演練,5月下旬進行賓館重特大火災事故預案演練,通過演練,鍛煉各級指揮人員的組織指揮能力,提高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協同作戰能力,增強公安和企業消防隊伍的滅火作戰能力,進一步完善滅火救援預案和災后善后工作措施。6月上旬進行公共場所重特大事故預案演練,通過演練,提高公共場所突發平安事故的應對處置能力,保證在市舉行的奧運火炬傳送及慶典活動的平安順利進行。
整合資源,第四項是依靠科技。加強應急保證體系建設。要加大應急平臺和信息網絡建設,建立應急指揮平臺,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場所、技術系統和設施,防止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各部門要積極改善應急處置的技術水平和設施、裝備,提高應急工作的有效性。要在摸清現有各類應急裝備“底子”情況下,采取“聯建”等方式,整合資源,加強應急裝備建設。要做好應急處置所必須的重要物資的儲藏、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基本生活必需的食品、藥品、衣物、飲用水等相關物資的調集和發放機制,以便及時、有序提供應急基本生活保證。5月下旬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一次應急物資技術裝備情況的調查,摸清家底。
突出重點,第五項是加強基層。狠抓應急工作的單薄環節。應急管理工作的基礎在基層,要著重加強村、社區、企業、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和薄弱環節的應急管理工作。一要加強村和社區的應急管理工作。村和社區是社會構成的最基本的組成局部,要針對各村、社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各類可操作的預案,構建村、社區級應急組織網絡,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提高基層的應急管理能力。郊區辦、城區辦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二要高度重視和加強企業的應急管理工作。應急能力是一個企業的綜合實力的體現,也是形勢發展對企業的肯定要求。市的重點企業,特別是高危企業,要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加強平安生產管理,做到應急有預案,救援有隊伍,聯動有機制,善后有措施。三要高度重視重要部門的應急管理工作。學校、醫院、供水、供電、供氣、供暖等重點部位,各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應急體系建設,做好這些重點部位的應急管理工作。
依法規范,第六項是以人為本。推進應急管理工作規范化。以人為本是應急管理工作的動身點,依法規范是應急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突發公共事件處置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原則,保證群眾利益的最大化,同時,也要依法規范,盡量做到依法處置,防止濫用職權。要把保證公眾健康和生命、財富平安作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首要任務,優先采取人員避險措施,有效開展人員搶險活動,盡可能減少人員傷亡、最大水平減少危害。要堅持依法行政,依法實施應急處置工作,要建立健全應急機制建設的領導責任制、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各部門、各單位要切實轉變職能,把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將預案制定等應急管理工作,作為本部門、本單位的重要職責,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加緊出臺相關規章制度,逐步推進突發公共事件應對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
深入教育,第七項是廣泛宣傳。形成全社會防災減災的良好局面。應急預案能不能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特別需要部門和公眾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要面向全社會廣泛宣傳和普及公共平安知識、應急管理知識、災害知識、防災救災和自救知識,提高群眾參與應急管理的能力和自救能力。要在中小學開設公共平安課程,培養學生的公共平安意識,增強他遇險自救能力。要將總體應急預案和專項預案對外公布;編寫市民防災救災手冊,免費發放,提高市民自救能力;開辟應急情景模擬和應急知識展覽;通過各種媒體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努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預防為主、應對有力、全社會防災減災的良好局面。
- 上一篇:市經濟工作會議領導發言稿
- 下一篇:市長在社保會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