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協理員工作制度

時間:2022-08-20 10:15:00

導語:氣象協理員工作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氣象協理員工作制度

氣象協理員的主要工作職責

氣象協理員在各級人民政府的領導和各級氣象主管機構的指導下,協助鄉鎮(街道)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

一、負責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接收和傳播,能結合當地實際提出災害防御建議,協助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并指導社會公眾科學避災;

二、參加氣象防災減災技能培訓,能夠熟練掌握本區域可能發生的各類氣象災害,防御重點及相關防災避險知識

三、負責本區域內特殊天氣現象的觀測與記錄,并及時報告當地氣象主管機構;

四、負責本區域內氣象災害及次生災害信息的收集和報告,協助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做好災情調查、評估和鑒定工作;

五、協助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做好本區域內氣象設施的日常維護及管理。開展定期巡查,清潔除塵等日常維護及安全管理工作。發現設備被盜、損壞等異常情況立即報告當地氣象主管機構;

六、協助當地氣象主管機構,依法開展本區域內防雷減災安全管理工作;

七、負責氣象災害防御知識和氣象科普常識的普及、宣傳和技術咨詢工作;

八、收集當地氣象服務需求信息及合理化建議,反饋氣象服務效果;

九、做好浙江省氣象協理員工作手冊的登記;

十、鄉鎮(街道)氣象協理員負責本轄區其他協理員的組織和管理;

十一、協助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做好其他工作。

“特殊天氣現象觀測記錄表”填表說明

一、特殊天氣現象是指降雪、積雪、冰雹、龍卷、雨凇、霧凇等天氣現象。其觀測記錄方法參照附錄3。

二、“天氣現象名稱”欄應填寫該特殊天氣現象的名稱,如“冰雹”。若同時出現兩種或以上特殊天氣現象的,則應一并填寫。

三、“觀測時間”欄應填寫觀測到該特殊天氣現象的時間,精確到分;“報送時間”欄應填寫將該特殊天氣現象報當地氣象部門的時間,精確到分。

四、“觀測內容描述”欄應填寫該特殊天氣現象的發生地點、起止時間及其具體現象描述。按照具體現象的不同,可通過形狀、大小、深度或其他描述性的語言進行記錄。如“降雪”天氣現象,則可描述為“降雪比較密,雪花較大,大概有鵝毛般大小,不到半小時,地面已經出現明顯積雪”;如“冰雹”天氣現象,則可描述為“冰雹大小不一,最大直徑據測量有5厘米,冰雹砸破了雨棚”,諸如此類。

五、“報送情況”欄內應填寫報送當地氣象部門時受理人的姓名等內容。

氣象設施巡查維護方法

一、定期巡查,檢查區域氣象自動站外部設施包括圍欄、設備是否齊全,有無被盜、被損情況,外露線路是否有脫落,風向標和風杯轉動不正常等,如有以上情況立刻上報當地氣象部門。

二、檢查設施清潔程度如雨量筒內是否有污垢或樹葉等雜物堵塞,太陽能電板是否積滿灰塵等,可用手工清除樹葉等雜物,用毛刷輕輕刷除設備表面灰塵或半濕抹布擦除,嚴禁通過清水沖洗等方式對氣象儀器尤其是雨量筒進行清潔。

三、檢查觀測場內是否保持有均勻草層,草高不能超過20厘米,如超過應及時修剪,注意對草層的養護,不能對觀測記錄造成影響,場內不準種植作物。

四、協助氣象部門做好區域自動氣象站的環境保護和改善工作,巡查時注意觀察周圍100米內有無新建高大建筑或區域站旁邊新種高大樹木等情況,如有立刻上報當地氣象部門。當區域站搬遷時,協助氣象部門進行聯系和協調。

五、定期巡查氣象電子顯示屏,查看氣象電子顯示屏外觀是否有遭損壞,是否通電、能否正常工作,顯示的氣象信息是否正確和實時等,如發現斷電等簡單問題可聯系電工進行解決,有損壞或不能正常工作、顯示信息不正確時立刻上報氣象部門。

六、每次對氣象設施進行巡查和維護應進行記錄,記錄在《氣象協理員工作手冊》中的氣象設施維護巡查記錄表中。主要記錄巡查維護時間,一般填寫月、日;設施所在地,填寫設施所在鄉鎮村名;故障損壞情況,記錄發現的故障情況;維護處理情況,記錄采取的措施手段等如“清理雨量筒內樹葉,除去污垢”、“將受損情況上報氣象部門某部門某人”等。

特殊天氣現象觀測和記錄方法

一、觀測方法

(一)冰雹的觀測:冰雹的觀測分為兩部分,即冰雹天氣現象的觀測和最大冰雹直徑的測量。冰雹一般出現在強雷暴天氣中,因此在出現強雷暴天氣時應特別注意是否有冰雹的出現,對冰雹天氣現象要采用描述性文字予以記錄。最大冰雹直徑是指觀測人員所見到的最大冰雹的直徑。其測量方法為將最大冰雹分為表面積基本相等的兩部分,用帶毫米刻度的測量尺量取其最大直徑,并以毫米(mm)為單位整數記錄。最大冰雹直徑可選擇多個冰雹進行多次測量,以測量到的最大值為準。

(二)降雪的觀測:降雪的觀測主要為降雪天氣現象的觀測。大致可按照雪、雨夾雪、雪子等3類進行分類。對降雪天氣現象要采用描述性文字予以記錄。

(三)積雪的觀測:積雪的觀測主要為積雪深度的觀測。在有積雪的日子,每天需測量積雪深度。測量方法為將量雪尺(可以是帶有厘米刻度的米尺)垂直地插入雪中到地表為止(勿插入土中),依據雪面所遮掩尺上的刻度線,讀取雪深的厘米整數,小數四舍五入。使用普通米尺時,若尺的零線不在尺端,雪深值應注意加上零線至尺端距離的相當厘米數值。雪深的測量應選擇在無障礙遮擋、地面平整的3個地點分別測量,每個地點間隔約10米,最后平均而得。觀測時間一般在每天上午8時,根據需要隨時增加觀測次數。若地面有積雪但積雪深度無法測量時,應記錄“有積雪,雪深為0”。

(四)雨凇、霧凇、龍卷的觀測:根據目測確定,并予以記錄。

二、記錄方法:

所有觀測內容應記錄在《氣象協理員工作手冊》中的特殊天氣現象觀測記錄表上。記錄內容包括:現象名稱、觀測時間、報送時間、內容描述、報送情況?,F象名稱一般填寫降雪、冰雹、積雪、雨凇、霧凇、龍卷等天氣現象的名稱之一;觀測時間記錄觀測該天氣現象的時間,記錄到時分;報送時間記錄報送觀測情況的時間,記錄到時分;內容描述:對觀測的天氣現象進行一個大致描述,盡量能將天氣現象的發生地點、起止時間及其具體現象描述。按照具體現象的不同,可通過形狀、大小、深度或其他描述性的語言進行記錄。如“降雪”天氣現象,則可描述為“降雪比較密,雪花較大,大概有鵝毛般大小,不到半小時,地面已經出現明顯積雪”;如“冰雹”天氣現象,則可描述為“冰雹大小不一,最大直徑據測量有5厘米,冰雹砸破了雨棚”,諸如此類。在冰雹觀測中一般必須記錄最大冰雹直徑,用毫米為單位,積雪觀測時必須記錄積雪深度,以厘米為單位。同一天內出現多種天氣現象時應分別記錄;報送情況一般按照約定的聯系單位和電話將觀測內容報送,記錄接受報送情況單位的受理人姓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