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優秀人才管理制度
時間:2022-10-06 01:26:00
導語:教育優秀人才管理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條為加強教育系統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教育系統人才資源的整體優勢和在教書育人、教育科研、學科教學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根據省、市、縣有關規定,結合我縣教育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縣教育系統人才特指獲得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省教壇新秀、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市縣三壇(教壇新秀、中堅、宿將)、市縣學科骨干教師等榮譽稱號的以及具有中學高級職稱或教育碩士學位的在職中小學(含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幼兒園及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教科所)教師。
第三條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省教壇新秀、市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市三壇、市學科骨干教師分別根據省、市有關管理辦法管理,并在此基礎上納入本辦法管理。省151人才工程培養人選、市551人才工程培養人選、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優秀青年專業人才、學科帶頭人等按省、市、縣有關規定管理。
第四條建立梯隊式教育系統人才評選機制。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省教壇新秀按省規定進行推薦評選;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市縣三壇、市縣學科骨干教師每三年評選一次,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為第一梯隊,由市縣人民政府發文表彰;三壇為第二梯隊,學科骨干教師為第三梯隊,由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發文表彰。
第五條教育系統人才的職責
(一)忠誠人民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貫徹實施素質教育,模范履行教師職責,敬業奉獻,具有良好的師德和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二)自覺學習進修,拓寬專業知識,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了解本學科及相關學科國內外發展新動態。積極探索、研究教學實踐,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成為研究型、專家型的優秀教師。
(三)牢固樹立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思想,堅持工作在教育教學及研究第一線。在教學工作中尤其在課堂教學創新方面發揮帶動、示范、輻射作用,積極承擔示范課、觀摩課等教學任務。⑴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省教壇新秀、市三壇每年至少在全縣范圍內講授1~2節(次)高水平的示范課、觀摩課或專題學術講座,其他人才在學區或直屬學校范圍內講授1~2節(次)高水平的示范課、觀摩課或專題講座,每學年校內評課不少于20課時,示范課不少于4課時。⑵主動承擔教育教學科研課題。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省教壇新秀、市三壇每人至少承擔一個市級以上課題,其他人才承擔一個縣級以上課題。⑶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省教壇新秀、市三壇每學年至少撰寫一篇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論文、經驗總結或科研報告,并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市級專業會議上交流或市級以上評比中獲獎,其他人才至少有一篇在縣級以上交流或獲獎。
(四)積極承擔培養青年教師的任務。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省教壇新秀、市三壇每人帶徒不少于2人,其他人才每人帶徒不少于1人;做好送教下鄉以及支援教育相對落后地區與薄弱學校等工作,主動參加各類支教、講學活動,每學年不少于1次,為我縣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做貢獻。
(五)開放課堂,將課堂作為教改科研的主陣地和展示教育思想及教學藝術的舞臺。教育系統人才要建立課堂開放周(開放日),接納校內外教師聽課,定期在結對幫扶的農村學?;驅W區內舉行示范課,不定期跨校、跨學區開展各種教學、教研等活動。
第六條教育系統人才的待遇和獎勵
(一)教育系統優秀人才享受有關待遇,上級有政策的按照上級有關規定落實;獲得多種榮譽的,只享受級別最高的崗位津貼。特級教師享受省市規定的特級教師津貼??h政府獎勵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一次性獎金8000元,省教壇新秀一次性獎金5000元,市三壇一次性獎金3000元,市學科骨干教師一次性獎金2000元,縣三壇、縣學科骨干教師一次性資金1000元。
(二)關心教育系統人才生活與健康。優先安排教育系統人才參加療休養等活動,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省教壇新秀、市三壇每三年參加一次專項療休養活動;每年安排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省教壇新秀、市三壇、市學科骨干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教育碩士體檢一次。對生活上發生困難及患重病的人才,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及工會組織要主動給予關心照顧。
(三)縣政府在安居房分配中,要將名額專門切塊給教育系統,省特級教師可安排90平方米安居房一套??h政府將啟動**縣名師公寓建設,逐步改善教育系統優秀人才居住條件。
(四)縣教育局和學校要為教育系統人才學習考察、培訓進修、學術交流創造條件,提供方便。優先安排教育系統人才參加學習考察、培訓進修、攻讀教育碩士以及參加高層次的學術交流活動,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市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省教壇新秀、市三壇每三年參加一次國內外學習考察培訓或學術交流活動。經審批參加考察學習、業務培訓、學術交流等各項活動所需經費由縣財政給予專項補助。教育系統人才攻讀教育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后在**教育系統服務五年以上的,分別給予2萬元、5萬元獎勵。
(五)建立教育系統人才教科研獎勵制度,吸引和鼓勵優秀人才取得更高的專業成就,提高教學水平和執教能力。對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省教壇新秀、市三壇開展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和教改實驗、出版教育教學專著等給予專項資助。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省教壇新秀主持并完成省市級課題每課題分別補助經費5000元、3000元,市三壇主持并完成省市級課題每課題分別補助經費3000元、1000元;教育系統人才出版教育教學專著的補助經費10000元。
(六)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省教壇新秀、市三壇在我縣教育系統內流動要給予優先考慮。
以上各項獎勵所需經費由縣教育局每年擺出教育系統人才經費預算方案報縣財政局,縣財政局足額撥付。
第七條教育系統人才的使用
縣教育局、學校要為教育系統人才創造必要的條件,科學合理地發揮他們的作用。
(一)縣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安排,組織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省教壇新秀、市三壇、中學高級教師、教育碩士通過帶徒的形式,有計劃地培養事業心強、綜合素質較高的年輕教師;要組織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省教壇新秀、市三壇成立講師團進行支教、講學和送教下鄉活動;有計劃地選派部分人才在區域內校際流動,或跨校兼課,或委派到教科研部門擔任兼職教研員,為我縣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推進教育均衡化和改造薄弱學校作貢獻。
(二)縣教研室、教科所、教師進修學校可以聘請部分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省教壇新秀、市三壇為兼職教研、研究員或特聘教師。
(三)學校對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省教壇新秀、市三壇教學任務安排上,要留出較充裕的時間,以便他們進行教改實驗和教學研究;學??梢愿鶕己嗽u價情況聘請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省教壇新秀、市三壇為首席教師,發揮他們在學科教學中的領頭作用。
(四)縣教育局和學校要通過定期開展名師名校長論壇等多種形式,對教育系統人才的教育教學經驗、科研成果和先進事跡,予以宣傳推廣。
第八條教育系統人才的管理
(一)切實加強教育系統人才管理工作的領導。縣政府每年至少一次專題研究教育系統人才管理工作??h教育局要不斷完善人才管理機制,努力創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育人、用人氛圍,進一步推進拴心留人工程。嚴格控制教育系統人才外流,建立教育系統人才服務期制度,教授級中學高級、省特級教師、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服務期為八年,省教壇新秀、市三壇、中學高級教師、教育碩士、市學科骨干教師服務期為五年,其他人才服務期為三年。教育系統人才如調離教學崗位,其榮譽稱號自行取消,與稱號相關的津貼等待遇即行終止。
(二)建立教育系統人才考核評價制度??h教育局建立教育系統人才數據庫,健全考績檔案,及時了解他們的動態。在所在學校考核基礎上,根據職責,每年對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市縣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省教壇新秀、市三壇、中學高級教師進行考核評價,考核不合格的不予享受待遇。
(三)縣教育局和學校要切實做好人才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定期召開人才座談會,組織學術研討、信息交流活動。
第九條教育系統人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教育行政部門調查,省特級教師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市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市三壇、學科骨干教師經市教育局批準,撤銷其榮譽稱號,取消津貼等有關待遇,并由主管部門收回相關榮譽證書。
(一)評選工作中弄虛作假,不符合評選條件的;
(二)不具備師德要求或不履行崗位職責,考核不合格的;
(三)違法亂紀,受到刑事處罰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規應當撤銷其榮譽稱號的。
第十條本《辦法》由縣教育局負責解釋。
第十一條本《辦法》自頒發之日起施行。
- 上一篇:防御超強臺風通知
- 下一篇:報送課題統計材料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