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投資導向目錄
時間:2022-11-05 03:40:00
導語:產業投資導向目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32號文件精神,以科學發展觀促進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的有效落實,積極引導社會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推進我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我市實際及國務院32號文件的有關要求,制定《**市產業投資導向目錄》(以下簡稱《目錄》)。
一、制定依據
本《目錄》依據國務院《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國發〔2005〕40號)、《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08〕11號)、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以及鋼鐵、水泥、石油化工、輕工、紡織等行業結構調整意見,按照《烏昌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烏昌地區中心城市(**)建設發展規劃指導意見》,并結合我市發展實際制定。涉及外資投資項目按國家、省、市有關規定執行。
二、劃分標準
本《目錄》分為鼓勵類、限制類和禁止類產業。其中,不屬于鼓勵類、限制類和禁止類的,且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為允許類。允許類不列入指導目錄。
鼓勵類是指符合國家和**市產業投資政策,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能夠形成比較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產業。
限制類是指工藝技術落后,不符合行業準入條件和有關規定,不利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生產能力、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
禁止類是指不符合國家、自治區和**市產業投資政策,技術水平低并對環境有嚴重污染的產業。
對鼓勵類投資項目,按照國家、自治區和**市有關投資規定進行核準或備案,并享受國家、自治區和**市制定的有關工業、農業、旅游業、科技等相關優惠政策。
對限制類的新建項目,禁止投資。投資主管部門不予審批、核準或備案,政府不予投資支持,各金融機構不予貸款。對未經核準的限制類項目,有關部門不予辦理有關手續。對違反規定進行投資建設的,要依法處理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對禁止類項目,禁止投資,限期淘汰。對不按期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企業,有關部門要責令其停產。屬取證產品的,質監等相關部門要依法取消其生產許可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依法吊銷其營業執照,對情節嚴重的,要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三、**市投資導向
以《烏昌地區中心城市(**)建設發展規劃意見》指導,堅持“南控北擴、東延西進”的城市建設發展戰略,控制城市主城區投資建設,把投資建設向具有水、土、交通優勢的城市北部、東北部和西北部地區發展。著力加快城北新區、甘泉堡工業區和米東區、頭屯河區兩個城市副中心建設和發展進度。
(一)城市投資建設導向。
城市現狀用地布局由主城區、城北新區、米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甘泉堡工業區)、米東區和頭屯河區兩個城市副中心組成。
1、主城區:由天山區、沙依巴克區、新市區、水磨溝區的城市建設用地組成。主城區劃定三個控制區,實施差別投資政策。
第一控制區:北至新醫路、東至金銀大道、南至團結路、西至阿勒泰路,總面積23.9平方公里。從嚴控制新建項目,對重要區段實行“只拆不建”。禁止新建住宅類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城市綠化空間。
第二控制區:北至蘇州路、東至七道灣路、水磨溝路、中環路,南至珠江路,西至104團、九家灣。適度開發建設,合理控制建設總量。
第三控制區:北至北站至石化鐵路線,東至東過境路,南至城市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西至烏奎公路。加強規劃引導,有序開發建設。
將喀什路以北、七道灣路、騎馬山等片區,作為城市北擴的過渡區,在過渡區內安排集資建房用地的同時,將該片區發展與頭屯河區統籌布局,形成以北站區域為中心的物流帶。
2、城北新區:由古牧地、安寧渠、五一農場三個片區組成,重點發展古牧地片區。
3、米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甘泉堡工業區):利用“500”水庫地區水、土地和交通的優勢,依托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和米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甘泉堡工業區)進行開發建設,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約200平方公里。
4、米東區城市副中心:包括米東區的建設用地,正在建設的米東區化工工業園區。依托米東區現有公共設施,安排生活居住設施。
5、頭屯河城市副中心:包括頭屯河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與農十二師分區(經濟合作區)的建設用地。在烏昌一級公路以南,結合現有的基本農田保護,發展生態農業觀光旅游。
(二)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環境優美、宜于人居的小城鎮。
1、城市東南部—達坂城區、城市南部—**縣南郊的板房溝、水西溝、托里、甘溝等鄉鎮作為城市生態涵養區和適度發展區。
2、**縣北郊、米東區鄉鎮和農十二師團場發展都市農業。
3、重點建設**縣新城以及水西溝鎮、安寧渠鎮、達坂城鎮、鐵廠溝鎮等中心城鎮。
(三)工業用地布局及導向。
堅持“招商進規劃、工業進園區”,強化規劃調控作用。全市工業園區建設實施統一規劃。
1、**現狀工業用地主要分布在: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水磨溝工業園區、頭屯河區工業園、米東區化工工業園和米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甘泉堡工業區)。
2、城市主城區天山區、沙依巴克區、新市區和水磨溝區不再安排新的工業園區。原則上不發展工業。同時,對主城區內有污染的企業將逐步搬遷。
3、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水磨溝工業園區現行的區域范圍內,原則上不鼓勵發展工業。
4、工業投資項目逐步向甘泉堡工業區轉移。大力加快甘泉堡工業區的發展,進一步調整、優化米東區、頭屯河區兩個城市副中心的工業布局,形成以甘泉堡工業區為核心的烏昌地區新型工業化中心。
四、**市產業布局
按照《烏昌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總體部署,**市以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增強整體競爭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區域共同繁榮為目標,堅持“優化一產、強化二產、提升三產”的產業發展方針,重點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明顯、市場需求和擴張潛力大、關聯效應強和帶動作用大、資源支撐能力強和環境友好型產業。
大力發展石油化工、煤電煤化工、冶金、機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建材、生物醫藥、紡織、食品加工家具制造、電子信息“十大”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商貿、旅游、信息中介等服務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畜產業。積極打造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柱,現代農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支撐體系,逐步形成二、三、一的產業發展格局。
堅持產業發展空間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有機聯系,優化配置資源,引導優勢產業向重點區域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產業布局以工業布局調整為重點,逐步形成由中心服務密集區、出口加工及高新技術產業區、工業集聚區和生態農業區組成的產業布局體系,促使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全力將**打造成為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能源資源合作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和現代化的國際商貿中心、服務業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區域聯絡中心。
(一)城市區域產業布局。
1、中心服務密集區:由主城區——天山區、沙依巴克區、新市區、水磨溝區組成。加快發展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科技服務等生產型服務業。優化提升商貿流通業、旅游業、會展業,以及房地產、文化娛樂、體育、社區服務和餐飲等消費性服務業。
2、出口加工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區:由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體,集中發展機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新疆特色優勢資源深加工產業。
3、工業集聚區:由米東區、頭屯河區、甘泉堡工業區組成。重點發展石油天然氣化工、煤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新能源上下游產業、資源型工業等。
4、生態農業區。由達坂城區、**縣南、北郊區、農十二師的部分團場組成。重點發展生態旅游、設施農業、經濟林果業、畜產業、都市農業和休閑度假旅游業。
(二)各區(縣)產業布局及發展重點。
1、天山區:鼓勵發展金融保險、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科技服務、現代物流等生產型服務業,優化提升商貿批發零售、民族特色旅游、教育、醫療、文化娛樂、居民服務和餐飲等消費型服務業,結合舊城改造打造市級商業中心、對外商貿交易中心、金融商務區和民族風情旅游區。
2、沙依巴克區:鼓勵發展現代物流、信息咨詢、科技服務等生產型服務業,整合提升商貿批發零售、房地產、旅游、文體娛樂、居民服務和餐飲等消費型服務業,打造中心城區的生態旅游區、面向中亞的服務貿易中心。
3、新市區:鼓勵發展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生產型服務業,大力發展房地產、文體娛樂、教育、居民服務和餐飲等消費型服務業,打造城市樓宇經濟區、總部經濟區、城市研發中心區。依托民航空港等交通樞紐,大力發展空港物流業,建設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中心。
4、水磨溝區:鼓勵發展現代物流、信息服務、會展等生產型服務業,加快房地產、都市文化旅游、餐飲、教育、醫療、文化娛樂、居民服務等消費型服務業。優化提升滿足城市需求的紡織、家具、服裝為主的都市型工業,打造都市文化旅游區、區域性經貿交流會展中心。
5、頭屯河區:鼓勵發展以冶金工業、建材、食品工業為龍頭的上下游產業,以及滿足生產、生活需求的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房地產、教育、醫療、文化娛樂、居民服務和餐飲等消費型服務業,依托鐵路交通樞紐,加快發展物流業,打造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城市副中心。
6、米東區:鼓勵發展石油天然氣化工上下游產業,煤化工產業和資源型工業。加快發展房地產、特色旅游、教育、醫療、文化娛樂、居民服務和餐飲等消費型服務業,優化提高設施農業、特色優勢農業水平,打造城市副中心。
7、達坂城區:在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適度開發煤炭、鹽等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生態旅游業、設施農業、特色養殖水產業以及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建設**生態旅游區。
8、**縣:在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適度開發煤炭等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圍繞城市需求,加快發展設施農業、經濟林果業、精品農業、畜產業,建設都市農業區和城市休閑度假旅游區。
(三)各園區產業發展重點。
按照“工業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產業集群化”的要求,烏昌地區工業園區建設發展實施統一規劃、統一政策,明確各工業園區發展定位。
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風能裝備制造、機械加工制造、民族醫藥、食品加工制造等上下游產業。建設成為新疆優勢資源產品出口加工基地、先進機械制造業基地,全國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示范基地。今后新建的機械加工制造項目原則上向經濟開發區聚集。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藥、電子信息、高新技術和技術含量高的新型支柱產業,建設全疆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今后技術含量達不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要求的新建項目,原則上不得落戶于高新區。
出口加工區:以口岸經濟為依托,鼓勵發展出口加工業,加快出口保稅區建設,打造我國東聯西出、面向中西亞、歐洲的出口商品生產及貿易基地。
頭屯河工業園區:依托八一鋼鐵中長期發展的產品優勢和已經形成的與之相關的工業門類,重點發展冶金業上下游產業、新型建材主導產業,以及食品加工業。
米東區化工工業園:充分利用產業基礎優勢,重點發展以石油天然氣化工為主導的上下游產業,加快發展精細化工、輕化工、建材化工、氯堿化工等。今后,新建的化工項目原則上不得落戶其他工業園。
水磨溝工業園區:重點優化整合紡織、家具、服裝和鞋業為主的都市工業。
米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甘泉堡工業區):重點發展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上下游產業,以及新疆優勢資源深加工產業,建設能源資源合作基地。依托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建設成為全疆現代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核心集聚區。
五、本《目錄》適用于對**市產業投資的指導。
六、本《目錄》自之日起施行,并隨國家產業政策的修訂進行同步調整。
七、本《目錄》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解釋。
- 上一篇:查處違法建設長效管理意見
- 下一篇:農村中小學食宿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