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安全健康教育思考

時間:2022-09-29 11:37:00

導語:香港安全健康教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香港安全健康教育思考

傳統職業健康教育多采取單向模式,由教育者用課程、講座、展覽、影片、宣傳品派發等方式單向地向受教育者灌輸職業安全健康知識。香港工人健康中心是一個由醫生、律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社會工作者和職業傷病工友組成的關注職業健康的志愿團體。香港工人健康中心在建造業職業安全健康推廣中,嘗試建立一種雙向教育模式。利用香港建造業工地工人習慣的下午茶時間,在工地舉辦茶座,組織已退休的職業傷病患者,與工地工人交談職業安全健康問題,收到良好效果。

雙向模式教育的嘗試

香港工人健康中心在建造業職業健康推廣中嘗試建立一種雙向的教育模式。在兩家建筑公司不同的建筑工地,利用工人下午3點15分的下午茶時間,到工地舉辦“又到三點三”的職業安全健康茶座。由已退休的職業傷病工友,到工地與現職的工友交談職業安全健康問題。近半年在不同工地共舉辦了13次茶座,參加茶座的現職建筑工人共480人次,已退休的職業傷病工友義工共36人次,其他義工37人次,成功建立雙向教育的模式,收到滿意的效果。

雙向模式的優點

一、氣氛輕松

香港建筑工地每到下午三點三,工人便有下午茶的小休時間,由工友預先準備茶點,到時享用。我們利用建筑工地的這個習慣,通過建筑公司在三點三時間到工地設茶座,既有免費食品招待,又有義工與之談心。工友來參加茶座自然心情輕松,無所不談,與參加傳統的職業安全健康講座的氣氛有所不同。

二、語言親切

在茶座上,預先經過訓練的職業傷病工友義工成了三個一堆、五個一組的交談核心。職業傷病工友義工一經表明身份,現職工友就覺得親切。首先覺得他們是行內的長者,經驗自然豐富。加上這些義工本來就是這個階層的退休工人,使用的是工友的語言,三言兩語過后,大家都覺得同聲同氣,倍感親切。

三、雙向交談

我們通過義工預備會議為每次茶座設定交談話題(為13次茶座設計了13個話題),要求義工圍繞本次茶座的主要話題帶領談話。

話題

工地的噪音和塵

安全文化在工地的過去和現在

獲得職業健康知識的途徑

你覺得現在工地的安全措施是否足夠?

你覺得工地是否需要講職業安全健康?

你有沒有穿戴保護自己的裝備?

工地的安全措施和管理(1)

工地的安全措施和管理(2)

如何推動工地職業安全健康?

工地塵害(1)

工地塵害(2)

噪音的危害(1)

噪音的危害(2)

在這樣的環境及氣氛中,用雙向互動的形式去討論職業安全健康的問題。參加者在接受職業安全健康訊息的同時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談自己的看法。特別是成功營造輕松氣氛的雙向交談有利于工友講出不同看法和疑問。這種自由討論的氣氛,提高了訊息傳達的效果,加深參加者對職業健康問題的認識。

四、經驗實際

參加茶座帶領座談的核心人物是職業傷病工友,他們以過來人的身份,談過去得職業傷病的慘痛教訓,經驗相當實際。與現職工友談起職業安全,預防肺塵病和職業性失聰等職業病的問題,均深為現職工友信服。

雙向模式的經驗

一、準備充足

“又到三點三”職業健康茶座是否成功,準備工作十分重要,其中包括:

1.義工訓練

參加茶座義工多是職業傷病工友,有豐富行內工作的經驗,特別是不幸患上職業傷病的反面經驗。然而,職業傷病工友義工文化水平較低,領導才能及交談技巧參差不齊。職業健康茶座履各義工分散單獨帶領一組現職工友進行座談,義工須緊扣主題引導帶領談話進行,座談方能成功。

每次舉辦茶座前,我們都進行義工訓練,著重訓練談話技巧和提高義工的領導能力,同時亦和義工一起復習有關職業安全健康知識,提醒義工要讓現職工友多發表意見和看法,著重交流。

我們還在茶座舉行后,和義工一起進行檢討,總結各次茶座的經驗,不斷提高茶座的成效。

2.場地準備

建筑工地工作環境比較復雜,工友下午茶時間,多在工作現場就地休息和進食預先購備帶人工地的飲品和食品。

為了照顧工友的習慣,我們與有關工地建筑公司合作,在工地內尋找適合之場地,就工地的實際可能,盡量布置一個安全、安靜又較為舒適的環境開設茶座。我們亦備有附太陽傘的折疊臺椅,方便在露天環境設置茶座。

3.食物、飲品

購買現成有包裝的飲品和食物,以保證食物衛生。

4.資料、宣傳品準備

準備與話題有關的職業安全健康資料及宣傳品,以便工友索閱。

二、公司配合

“又到三點三”職業健康茶座能夠順利開展有賴公司的支持和配合。我們在計劃開展過程中發現業內公司普遍支持和歡迎。因為近年職業安全健康已成為業內雇主和管理階層普遍重視的工作。知道我們有這一計劃的公司,主動與我們聯絡要求開展此計劃。

三、貴在堅持

“又到三點三”職業健康茶座是雙向職業健康教育的一種模式,實踐證明有一定效果。然而,職業健康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需要不斷重復,不斷深化的工作。職業健康茶座亦適宜不斷舉行,在工友中形成一種雙向討論職業安全健康問題的風氣,這樣才能促進職業安全健

康文化的建立。

我們在“又到三點三”職業健康茶座試驗計劃中亦曾在同一工地不同時間,連續舉行9次茶座。經驗證明了職業健康教育須不斷重復和堅持的必要。

建立雙向模式的可能性

一、前線工友關心工作安全和健康

職業安全健康是前線工友切身的問題,誰都不想在工作中受傷或息上職業病。這是雙向教育模式得以建立的基礎。

二、工友需要吸收安全健康的知識

在工友的深層意識中有職業安全健康的要求,而往往是掌握的知識不足,工友不知道應該怎樣做?為什么要這樣做?這種吸收知識的欲望便為雙向教育模式提供了成功的可能。

三、職業傷病工友愿意分享過來人的經驗

一般職業傷病工友愿意以現身說法與后輩工友分享過來人的經驗,為雙向互動教育模式增加了說服力,亦增加了成功的機會。

四、與公司建立安全文化目標一致

經過多年的努力,特別是立法和執法工作的發展,近年職業安全健康已逐漸成為業內雇主和管理階層開始重視的工作。雙向互動模式的教育,為公司提供一種新的安全健康工作模式,與公司的安全健康工作目標一致,因而得到公司的歡迎,為這種模式的實踐和成功提供了可能。

雙向教育模式與職業安全健康文化

職業健康教育,最終日標是建立職業安全健康文化。使生產資料擁有者、生產工作組織者和前線工作者都將職業安全健康視為與陽光、空氣、食物和水一樣重要而必不可少,卻又自然而然的東西。

建立職業安全健康文化,涉及觀念的轉變,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人們必須由衷感覺職業安全健康是一種必然,這種文化才得以建立。雙向互動教育模式有利于受教育者敞開心扉,把心里的疑問和不同看法暴露出來,在與有職業傷病經驗人士平等交談中,會更容易、更信服地得以解決。一些有建設性的建議亦能在交談中得以發表,以引起應有的重視。雙向交談亦有利于在平等地位中交流職業安全健康資訊,在互動中增加交談雙方的職業安全健康知識。雙向教育模式的實踐亦為員工參與職業安全健康工作創造了一定的條件。這些都有利于職業安全健康文化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