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人保工作要點

時間:2022-08-31 10:20:36

導語:全市人保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人保工作要點

一、促進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1.努力完成就業工作目標。努力開發就業市場,不斷拓寬就業渠道。落實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全年新增就業崗位8000個,新增就業11000人。加大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力度,即時援助城鄉零就業家庭,失業人員再就業16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繼續控制在4%以內。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就近穩定轉移就業,新增轉移農業勞動力4500人。

2.熱情服務企業用工。做好就業用工動態監測,確保用工需求和求職需求及時對接。健全企業聯系點服務制度,建立招商引資和用工服務聯動機制。建立外省市技能型人才培養輸出基地,滿足企業轉型升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暢通引才渠道,及時為企業招聘信息,積極開展校企對接、村企對接等多種形式的招聘活動。根據相關政策法規,指導企業申報辦理各項社會保險補貼,減輕企業用工負擔。

3.扶持創業促進就業。營造鼓勵和幫助勞動者創業的政策環境,全面協調落實稅費減免、職介補貼、見習補貼、創業補貼等各項扶持政策措施。降低創新創業門檻,建設好創業服務網絡和創業見習(實訓)、孵化基地,扶持400人成功創業,創業帶動就業2000人。開發基層公益性崗位62個,組織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100名,確保籍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和特困家庭畢業生100%就業。

4.培訓和上崗就業對接。結合市內企業用工需求,開展新職工上崗培訓和在職職工技能提升培訓,滿足求職者的技能需求,降低企業的用工成本。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免費培訓農村勞動力5500人、失業人員3500人、創業人員800人。全面落實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鑒定獲證獎補政策,努力提高培訓后的就業率。

二、推動社會保障擴面提標

5.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全面貫徹實施《社會保險法》,強化制度整合和銜接,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與全省接軌。認真落實未參保城鎮集體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障政策,確保一季度完成參保補繳任務。健全生育保險制度,提高全市職工生育保險待遇。做好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金社會化發放工作,豐富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的內容,已納入社會化管理企業退休人員周期免費體檢率達100%。

6.擴大社保覆蓋面。完善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考核辦法,進一步擴大城鄉社會保險覆蓋范圍。企業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分別凈增參保5000、5000、2000人,三大保險綜合覆蓋率保持在98%以上。做好被征地農民即征即保工作,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覆蓋率達100%。鞏固居民養老保險基本全覆蓋的成果,進一步提高居民養老保險續繳率。確保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征繳率達96%以上,做好非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參加工傷保險工作。

7.穩步提高保障水平。及時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知青半家戶和六十年代精簡下放職工養老補貼標準由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200元,被征地農民保養金標準由每人每月130元提高到180元,第四年齡段被征地農民養老金標準由每人每月170元提高到212元,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由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70元。研究出臺失業保險擴大支出范圍方案,完善失業保險金標準調整機制和動態物價補貼機制。

8.加強社保基金監管。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基金監管機制,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現場監督檢查,著力構建社會保險基金非現場監督體系,推進社會保險基金網上監管。規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編制方法,科學編制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堅持抓好社會保險基金征繳、稽核和清欠工作,開展社會保險費征繳和經辦機構內控制度檢查,確保社保基金足額征繳、支付合理、管理嚴格、運行規范。

三、吸引人才資源加速集聚

9.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主動做好人才政策的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加速新興產業集聚和人才集聚。按照人才投入優先保障的要求,加大高層次人才創業扶持、創新獎勵和引進資助力度。加強各類人才信息庫建設,有效挖掘人才項目信息源。全年力爭引進各類人才5800名,其中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12名、高層次人才300名、海外人才70名。

10.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借助企業內部評價機制在全市推廣的機會,做好初中級技術人才的培育工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打好基礎。堅持以用為本,完善企業主導、政府引導的人才引進和培育機制,幫助企業營造有利于人才集聚的良好環境,搭建企業與高校合作平臺,促進產學研的有效對接。

11.完善載體優服務。加快建立和提升由科技創業中心、企業研發機構為主的創新平臺。新建省級企業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2家,想方設法吸引博士進站工作,累計在站人數突破20人。加強鎮(區)人才工作聯絡站建設,構建高層次人才溝通和交流平臺;做好人才項目申報的業務指導和服務,加強高層次人才后續培育。

12.健全人才評價方式。規范職稱評審程序,拓展職稱服務領域,開展職稱初定延伸服務,做好各類專業技術資格評審的組織、監督、服務工作。強化專技人員專業科目培訓要求,提高知識更新覆蓋面,舉辦第三輪技術工人繼續教育培訓活動。加強城鄉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全年職業技能鑒定4000人、取證35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200人。

四、共建和諧穩定勞動關系

13.加強協調勞動關系機制建設。完善勞動關系調控和維權體系,充分發揮三方機制在發展和諧勞動關系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指導調控機制,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和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繼續開展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春暖行動”,努力提高小微企業和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98%以上。

14.有效開展監察執法活動。開展市勞動保障誠信企業和勞動保障誠信示范企業的評選活動,在全社會營造依法用工、合法用工的氛圍。深入推進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管理,實現對用人單位的廣覆蓋和深層次監控。大力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勞動用工、整治非法用工打擊違法犯罪和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等專項行動,人均主動監察用人單位60戶,用人單位書面審查率達80%。

15.努力提升爭議仲裁水平。健全覆蓋全市的調解仲裁網絡,積極建設企業調解示范點,提高企業防范和處理勞動爭議的實際工作能力。建立案件分類處理制度,完善“快立、快調、快結”的勞資糾紛調處模式。充分發揮調解作用,引導企業和職工協商解決爭議,調解、撤訴結案比例達70%以上。及時依法結案,仲裁立案處理案件的結案率達92%、裁決案件的按期結案率達100%。

16.認真做好信訪穩定工作。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理念,暢通信訪渠道,高度重視來信來訪,妥善處理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完善應急預案、強化協調配合機制,落實信訪維穩工作責任制和考核機制,推進信訪維穩長效機制建設,扎實有效地化解各類人事、勞資糾紛。

五、強化公務員隊伍建設

17.全面提升公務員能力。圍繞“服務千億園區百億鎮創建”主題,組織開展全市公務員職業道德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參與人數達2000人以上。開通公務員網上學習平臺,并制定相應的“培訓積分管理辦法”,滿足公務員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繼續抓好公務員“四類培訓”,嚴格將公務員培訓、學習作為公務員考核內容和任職、晉升的依據之一。

18.健全公務員選用機制。按照“陽光考錄、公正選人”要求,認真做好公務員招錄工作。改進和完善機關中層干部競爭上崗辦法,進一步推進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工作。進一步規范實施公務員轉任、調任和內部交流輪崗制度,會同市委組織部開展公務員跨部門交流輪崗。探索行政編制使用和人員管理新方法與新機制。

19.完善公務員綜合管理。建立健全公務員日常登記制度,建立公務員動態管理機制。嚴格執行公務員辭職、辭退等具體規定。將公務員日??己撕湍甓瓤己讼嘟Y合,強化平時考核備案管理,健全考核工作的監督檢查制度,繼續加大考核結果運用力度,充分發揮考核的導向、依據、激勵、約束作用。

六、推進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

20.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規范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錄工作,制定合理的招錄計劃,完善公開招聘考試考核的方式方法。逐步建立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制度,并將繼續教育培訓作為崗位聘任的基本條件。開展崗位設置管理制度實施后的動態管理工作,完善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度,聘用合同簽訂率98%以上,建立適度的崗位聘任競爭激勵機制。

2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分配制度改革,努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鞏固和完善義務教育學??冃ЧべY實施工作,嚴格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發放行為,抓好公務員規范津補貼自查整改工作??茖W穩慎地實施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和其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工作,確保平穩實施到位。

22.做好軍轉干部服務工作。貫徹執行“考核考試積分選崗安置辦法”,進一步探索安置新途徑、新機制,妥善安置營職以下及技術級軍轉干部。不斷提高對自主擇業軍轉干部管理服務力度,大力推進軍轉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認真做好企業軍轉干部解困、補助金審核發放和節日慰問等服務工作。

七、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能力

23.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就業、人才、保障、監察等工作向社區、農村延伸,積極打造“15分鐘公共就業服務網和社會保障服務圈”,著力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服務載體網絡化、服務功能標準化、服務手段信息化。繼續加強勞動保障協理員隊伍建設,實現全部持證上崗,提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層工作人員的服務能力。

24.提升業務經辦能力。全力加強人社服務窗口建設,規范辦事程序,加強考核,獎懲并施,提高辦事效率。突出以人為本的服務舉措,探索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清單點對點的發放模式,積極改進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方式,探索將社保基礎業務下延基層人社中心辦理的方式方法。

25.加快信息化建設。以“業務一體化、服務一體化、管理一體化”為核心,積極推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優化系統軟、硬環境,確保系統安全,開發好業務應用系統,建設12333咨詢服務中心。進一步完善局門戶網站和人事人才網,逐步構建網上辦事大廳等新型辦事平臺,為群眾辦事提速增效。

26.優化人力資源服務。大力發展多元化、網絡化、個性化的人才市場,健全人力資源市場功能,實現市場配置人力資源的轉型升級。完善人力資源市場監督管理,加強對從業人員的教育與培訓,提升其綜合素質。加強跨省市勞務協作,深入開展免費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就業推薦等公共就業服務。

八、加強系統自身效能建設

27.強化學習,努力創新創優。認真學習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領域中的新思想、新理論、新觀念,增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建立常態化的調研工作制度,圍繞就業、社保、人才等重點工作、重大政策和熱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做好調研成果的政策轉化。

28.強化宣傳,營造良好環境。適應新的形勢,創新方式方法,多形式、多渠道做好政策宣傳和解讀工作,增進全社會對人社工作的了解。樹立和培養先進典型,加大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及時權威信息,通報工作、宣講政策、解答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提高輿論引導能力。

29.強化監管,保持清正廉潔。完善和創新反腐倡廉的制度措施,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加大對公務員錄用、事業單位招聘、就業資金、社保基金、職稱評審和技能鑒定等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的監督檢查。不斷豐富政務公開內容,增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透明度。

30.強化落實,確保高效完成。大力弘揚“創業創新創優,爭先領先率先”新時期精神,開拓創新、精心謀事、潛心干事。強化責任意識,密切協調配合,科學制定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的時序圖和路徑圖,抓早、抓緊、抓落實,務實推進各項工作,確保全年各項目標任務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