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調查工作要點
時間:2022-05-23 09:37:09
導語:統計局調查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圍繞建立現代統計調查體系,實施方法制度改革
根據國家、省局隊統一部署,加強跟蹤研究,做好實施方案,積極穩妥推進。在統一核算地區生產總值方面,根據國家GDP核算方法改革進度安排,結合三經普資料,對相關歷史數據進行修訂。按照省局反饋數據,嚴格核算2014年各季度和全年各縣區GDP總量和增速,為2015年正式實施統一核算奠定基礎。改革現行以累計為基礎的專業統計調查制度,建立以分月或分季為基礎的專業調查制度,推進分季GDP核算。組織利用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調查資料開展服務業增加值核算辦法研究。在工業統計方面,完善工業生產速度反映機制,加強對月度環比指標的跟蹤,充分利用工業用電等部門數據評估工業經濟走勢。加快研究工業生產指數的計算,關注產品產量與產值等指標間的匹配度。在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方面,開展從項目以形象進度法統計轉向按單位以財務支出資料采集數據的準備工作,為全國2015年雙軌運行作好準備。關注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加強二手房數據的采集和監測工作。在能耗統計方面,根據三經普資料,修訂2013年及以前年度全市和各縣區能源消費總量。嚴格審核2014年各季度以及全年各縣區單位GDP能耗數據,確保2015年實現全市及分縣區能源數據全部基本銜接。貫徹《省應對氣候變化部門統計報表制度》,為開展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和年度核算提供準確可靠的基礎數據。在貿易統計方面,建立健全網上零售統計調查方法體系,全面客觀反映其規模、結構和發展變化。加強電子商務、綜合體、大市場等新型消費業態的探索研究,進一步完善貿易統計方法。三季度起,各縣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月度數據。在服務業統計方面,健全服務業綜合業務統計報表制度。按照現代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健康服務業等新分類標準做好統計工作。在就業統計方面,繼續完善城市月度勞動力調查,改進調查登記方法,探索采用PDA手持電子終端現場采集報送調查數據,改進完善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積極推進全社會工資統計。在城鎮化統計方面,細化城鎮和鄉村地域認定辦法,完善城鎮化率測算方法,實施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監測制度。在創新調查方面,組織實施企業創新調查,完善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和指數測算辦法。改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統計監測方法和行業產能利用統計。組織開展地方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
二、圍繞打造先進技術應用體系,推進數據開發應用
統籌推進全市統計信息化應用工作,實現統計工作流程再造,增強全系統信息化意識,提高全員信息化應用能力,全面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通過信息化手段為用戶提供高效、便捷、貼心的優質統計服務,為構建現代化服務型統計奠定堅實的基礎。整合優化聯網直報平臺。完成面向企業和部門的數據采集平臺整合,拓展應用專業和運用領域,做好采購經理國家樣本轉入國家平臺工作。做好工業生產者價格、固定資產投資價格調查、各項小微企業調查聯網直報的準備,將鄉鎮基本情況、市縣社會經濟年報等納入聯網直報系統,全面推行農村統計網上直報,探索設施農業統計采用PDA、GPS空間定位采集數據,積極推進住戶調查電子記帳工作,在直報平臺增設“統計管理機構服務專區”,爭取2015年實現“三個全部”:所有由調查對象填報的調查全部通過互聯網直接向國家數據中心報送,所有現場調查全部由調查員手持電子終端現場采集數據并通過網絡直報國家數據中心,全部統計調查均在統一軟件平臺處理數據;提升優化已有建設成果。推動全市數據資源的整合、共享和應用,整理添加原始數據庫、基礎數據庫,做到“數進一庫”和“數出一門”,年內力爭形成“數據中心”基本框架;拓展完善數據查詢系統、監測評價系統、普查數據管理系統,充分發揮應用功能;鄉鎮街道在現有互聯配置及應用基礎上,達到新的“六統一”:統一開通4M以上光纖專線、統一配置鄉鎮專用工作站并安裝視頻會議軟終端、統一配備網絡安全管理系統、統一建立鄉鎮統計網頁、統一使用“鄉鎮統計綜合管理系統”、統一培訓鄉鎮統計人員,初步實現鄉鎮街道統計信息化。拓展深化應用領域。建立統計綜合業務管理系統,從獲取數據、整理匯總、定制分析到監測評價、推送一體化,實現數據管理的流程再造;建立鄉鎮統計綜合管理系統,實現鄉鎮各類數據的采集、交換、整理、查詢、備份及安全的統一管理;建立經濟運行預警分析系統,通過對經濟運行預警指標的分析研究,提供全面、形象的經濟運行態勢,按季預警信息;建立統計地理信息系統,并利用三經普成果更新完善統計地理信息系統;建立全市統計統一的辦公自動化應用系統,與網站、交互通訊平臺有機結合;研究建立全市統計網站群。
三、圍繞健全統計監測服務體系,致力提供優質服務
以現代信息應用技術為驅動,以預警監測為主要手段,確定30個以上創新創優項目,全面推進統計服務的拓展創新、提檔升級。服務領導更高效。緊緊圍繞全市重大工作部署,加強全面小康、八項工程等監測,確定調研課題,開展50項以上專項調查;深挖信息資源,加強重點難點問題研究和地區比較分析,著力提高分析研究的針對性和前瞻性;整合優化統計分析載體,形成月度、季度和年度經濟運行報告。服務部門更便捷。拓展“監測分析系統”應用,貫徹省局“部門統計一套表制度”,全面融合四大類15項統計監測,同時把部門綜合類報表納入一套表,將“部門一套表”制度覆蓋各相關部門,加快大統計體系建設。利用數據及服務共享系統,整理匯總部門數據,第一時間,真正形成部門間數據的即時共享。服務社會更貼心。豐富服務形式,進一步完善改版內外網站,開通網上“數據”,實行統計資料網上訂閱、統計月度手冊和統計年鑒的電子化定制;完善統計“政務微博”,構建利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全方位、多角度的統計信息服務網絡;強化對企服務,利用網絡直報平臺向企業提供更多宏觀和行業經濟信息,定制行政指導和咨詢服務項目;創新民意調查手段,將網絡調查向手機端延伸,形成“電話、互聯網、直報平臺、手機”四網融合的調查模式,建立定期民意調查制度。
四、圍繞構建基層基礎工作體系,夯實統計發展根基
深入開展縣、鄉鎮(街道、園區)、聯網直報企業、部門四個規范化建設,不斷鞏固拓展“雙基”建設成果。年內各級開發區及鄉鎮街道統計機構建設全面達標,聯網直報企業建設合格率達到80%以上,舉辦基層統計規范化建設現場示范交流活動。強化基層統計人員管理。建立鄉鎮街道統計人員、統計和“四上”企業統計人員備案制和責任制;探索開展縣鄉兩級“以責設崗、以崗配人”組織管理方式改革試點。完善統計信用檔案,配合全市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系統建設,推進統計信用信息資源在全社會的共享和廣泛應用。深化統計改革創新。嘗試推廣政府購買統計服務,各縣(區)確定一家機構,按照金湖縣德信統計事務所模式,實現縣(區)域統計事務總,縣(區)局加強直接指導扶持。提高部門統計工作水平。發揮部門統計優勢,通過規范管理、共享資源等手段,不斷加強部門統計工作,實現部門統計工作的發展共羸;各部門要依法設立調查項目,規范統計數據,有效避免重復交叉、數據打架現象;提高GDP核算相關部門基礎數據質量,客觀準確反映全市發展實際。
五、圍繞創新數據質量管理體系,強化數據審核管理
貫徹實施省局《關于奮力推進統計改革創新進一步提高數據質量的工作意見》和《省統計數據全程質量管理體系(2014)》,制定完善并落實好《聯網直報數據質量控制規范》、《統計數據質量核查實施意見》,做到“四個規范”,即規范管理培訓指導、數據采集流程、數據審核步驟、數據質量抽查。全面更新基本單位名錄庫,扎實做好月度年度調查單位審批入庫工作,突出審核質量和通過率;依托聯網直報平臺,開展對網報數據的實時跟蹤監控,推行“即錄即審即驗”的工作模式,及時查詢處理奇異值、跳躍值,加強平臺數據修改記錄監控,嚴禁非正常修改、成批量同向修改等現象發生,將質量控制關口前移;進一步推廣完善企業電子臺帳。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新版《省統計條例》,開展系列宣傳活動,按照“三必查”要求,集中開展統計執法檢查。
六、圍繞強化統計能力提升體系,打造高素質干部隊伍
創新教育培訓方法。建立鄉鎮街道、聯網直報企業新進人員培訓制度,分別由市、縣兩級統一組織培訓;結合“統計信息化應用推進年”活動,在全系統開展統計信息化應用知識技能培訓;改革并繼續做好統計從業資格認定工作;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統計網上教育系統,內網實現統計干部在線學習、外網實現統計從業人員網絡繼續教育,制定在線學習考核辦法,及時調整優化學習內容,實現教、學、考、管的一體化和網絡化;開通市縣鄉三級視頻會議系統同步會議和業務培訓,充分利用視頻會議系統開展各專業統計業務培訓及橫向交流學習。認真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貫徹中央和省市要求,堅決反對“四風”,堅持執行好“八項規定”,特別是在減輕基層負擔、加強“三公”經費管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干部培養選任、綜合服務水平等方面完善工作制度,強化約束力;堅持為基層辦實事、解難題、優環境。以活動為抓手,不斷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強化干部學習教育、培養選拔和監督管理。加強黨風廉政和統計行風建設。完善“三項建設”工作機制,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及考核辦法,嚴格執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建立完善“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制度,著力形成統計系統反腐倡廉制度體系和權力運行監控體系;加強對重大改革、重點工作任務的督促檢查,確保每項工作有部署、有檢查、有落實,實現進位爭先目標,完成招商引資任務。
七、圍繞結果真實可靠要求,決戰第三次經濟普查
認真組織普查登記。設計好普查流程,按照先易后難原則,先登記聯網直報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后登記非聯網直報單位,對配合程度較差的單位,集中再動員;建立登記工作進度報告和通報制度、重點地區提醒制度等,加大對普查登記進度監控;堅守普查現場登記“六條紅線”,堅決杜絕任何弄虛作假行為。確保普查數據質量。建立工作調度制度、部門聯動制度、工作激勵制度,調動各方力量,促進單位查漏補缺工作;完善普查統計臺帳、細化專業分工、電話抽查和實地抽查等質量控制措施,夯實普查數據質量基礎;抓好數據審核驗收,建立以專業負責的數據審核把關工作機制,重點解決組織機構代碼重漏、單位填報數據不匹配、單位數據修改不規范、“四上”單位財務指標質量不高等問題;統籌做好個體戶抽樣調查,確保推算總體準確可靠。開發運用普查成果。按時普查公告,深度開發普查資料,確定一批重點研究課題。
- 上一篇:中職英語就業導向研究
- 下一篇:統計局法制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