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監督與法制建設工作要點3篇

時間:2022-06-12 08:21:39

導語:衛生監督與法制建設工作要點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監督與法制建設工作要點3篇

第一篇

一、加強衛生監督體系和執法能力建設

(一)加強鄉鎮衛生監督站建設。認真貫徹衛生部和省衛生廳關于做好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要求,完善縣、鄉、村三級衛生監督網絡,實行衛生監督三級網格化管理,夯實基層衛生監督網底。在鄉鎮設立衛生監督站,保證辦公場所、設備設施和交通、取證工具。明確衛生監督站工作職責,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每個行政村配備一名衛生監督信息員,負責收集報告轄區衛生監督住處??h衛生監督局要加強指導,建立縣鄉村衛生監督協管服務聯動機制。

(二)加強衛生監督機構建設。積極推進衛生監督機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按照衛生部《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和發展規劃》和《衛生監督機構裝備標準》要求,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努力改善衛生監督機構執法裝備條件,不斷提高衛生監督執法保障水平。加快推進縣衛生監督局業務樓建設進度。進一步加強衛生監督機構信息化建設,搞好衛生監督人員培訓培養,嚴格落實國家衛生監督信息報告制度,提高衛生監督信息報告效率和質量。

(三)加強衛生監督隊伍建設。積極選派人員參加省、市舉辦的各項業務知識培訓,提高衛生監督執法水平。利用好國家衛生監督員網絡培訓平臺,建章立制,鼓勵衛生監督員主動學習、自我提高。積極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衛生監督執法技能大比武活動,展示我縣衛生監督員風紀形象、綜合素質和執法辦案水平。

二、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衛生監督協管項目

(一)完善機制制度,加強督導檢查。加強協作配合,積極探索符合我縣實際的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模式和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機制,加強督導檢查和質量評估。

(二)開展培訓教育,加強工作指導。加強衛生監督機構和基層衛生單位衛生監督人員的培訓。完善衛生監督協管工作內容和程序,按照規范要求做好實施過程中的全程指導。

三、扎實落實各項衛生監督工作任務

(一)做好傳染病防治監督檢查,嚴厲打擊無證行醫和非法采供血

1、強化傳染病防治專項檢查和監測。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消毒隔離、傳染病防控措施落實、生物實驗室安全等監督檢查;開展醫療廢物處置、消毒隔離制度、院內感染控制等專項監督檢查和抽檢,及時通報檢查和抽檢信息,監督覆蓋率達到100%。完成縣城區醫療機構一年2次,鄉鎮及以下醫療機構一年一次以上的消毒效果監測。

2、強化消毒產品和消毒管理工作衛生監管。繼續開展專項整治,加大對消毒產品經營、使用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法行為;有針對性地開展餐飲具集中清洗消毒、公共用品集中清洗消毒專項檢查和抽檢,及時通報和公布抽檢信息。

3、強化醫療衛生監督執法。進一步鞏固和完善監督執法工作機制,嚴厲打擊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以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衛生監督協管項目為契機,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非法行醫監測哨點功能,建立非法行醫日常檢查信息平臺。

(二)加強公共場所日常衛生監督,提高公共場所衛生質量。鞏固飯館、商場(店)、網吧、足浴、候診室、托幼機構等公共場所監管工作成果,進一步提高公共場所衛生許可和監督覆蓋率,進一步深化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全面開展衛生監督抽檢和現場快速檢測工作。加強抽檢信息通報、公示,加大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以鄉鎮為單位,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公共用具監測、現場快速檢測覆蓋率達100%,從業人員體檢培訓率、衛生許可證辦證率95%以上。

(三)強化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加強集中供水單位的衛生監管和衛生許可,加大二次供水、餐飲單位、學校飲用水監督力度,強化自律管理和清洗消毒,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嚴防供水污染事件。嚴格落實城區供水單位末稍水月檢,出廠水、水源水季檢,鄉鎮水廠、學校及托幼機構飲用水每年至少集中抽檢一次的監測制度。

(四)切實加強學校衛生監管工作。加強與教育部門協作,開展對學校、托幼機構生活飲用水、傳染病防治、教室及寢室衛生等綜合檢查,提高學校衛生整體水平。

(五)加大放射診療衛生監督力度,強化職業衛生監督工作。嚴格放射診療許可和審查程序,加大放射防護監督檢查和違法行為查處力度,開展放射診療工作場所和設備的現場檢測,加強個人劑量監測和健康監護管理。進一步強化職業健康體檢機構監管,加強職業病防治機構能力建設,提高職業健康檢查覆蓋率。

四、加強衛生監督與法制建設,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

(一)加強窗口管理,提高衛生行政審批效率。強化審批服務,簡化審批程序,繼續做好衛生行政審批許可工作。建立衛生許可信息審批系統,逐步實現衛生許可網上審批,規范許可程序,提高審批效率。

(二)強化衛生監督稽查管理。加強對縣鄉兩級日常衛生監督監測工作落實情況的稽查,及時通報和反饋稽查情況,促進工作順利實施和責任落實;有計劃的開展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項目等重點工作的專項稽查,強化工作的督導考評;繼續開展行政處罰案卷的質量評析,提高衛生執法辦案能力。

(三)進一步加強行政執法責任制建設。加大各類衛生違法案件和投訴舉報案件的查處力度,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加大衛生行政執法力度,實行案件查處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糾。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廣泛開展衛生監督與法制宣傳,推進衛生監督信息公開,提升衛生監督執法的社會形象和公信力。

第二篇

一、深入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

切實抓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疾控項目的落實。嚴格執行工作規范,完善考核辦法,加強督導檢查,提高工作指標達標率。加強技術指導和人員培訓,堅持平時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結合,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基層實施公共衛生服務疾控項目考核的重要內容和經費撥付的重要依據,確保各項工作任務保質、保量、按時完成。繼續推行項目管理和網格化管理,加強社會宣傳,提高人民群眾參與率、知曉率和滿意度。組織實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績效評估,形成常態管理。

二、提升疾病預防控制“強基工程”先進縣水平

(一)進一步完善基層疾病防控體系,重點推進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網絡建設。加強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健康危險因素監測信息系統等疾病監測信息化建設,提高疾病監測預警和健康管理能力。進一步加強縣疾控中心實驗室管理,提高實驗室設施設備的利用率,實驗室檢測樣品量較2012年提高15%以上,強化檢驗檢測技術支撐能力。

(二)繼續實施疾控機構和鄉鎮衛生院疾控組規范化建設。不斷完善疾控工作制度、程序和標準,繼續推動疾控機構形象識別系統的應用。推進健康管理中心建設,通過整合資源,在疾控中心設置健康管理中心,綜合開展健康監測、評估、危險行為干預和慢性病早診早治等健康管理服務。

(三)加強公共衛生科規范化建設。繼續加強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科規范化建設,強化全科型公共衛生醫師指導團隊和責任團隊的健康管理能力建設,提高指導基層的能力。

(四)加強疾控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推進疾控人才培優工程,將學歷教育、專業培訓和崗位繼續教育三者有機結合,注重現場流行病學、實驗室檢驗、公共衛生管理等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高專業人員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

三、全面落實疾病預防控制重點工作

(一)加大艾滋病綜合防治工作力度。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見》,全面推進“五擴大六加強”和“四免一關懷”措施,進一步加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發現和管理力度。繼續實施“農民工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工程”;100%安全套使用項目目標場所干預覆蓋率達到90%,目標人群艾滋病知識知曉率達到90%以上,安全套使用率達90%以上;孕產婦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檢測率達95%以上,對發現的艾滋病陽性孕婦全部實施免費阻斷傳播措施;全縣無償獻血率和血液艾滋病抗體檢測率達到100%。做好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治療和醫學監護工作,提高抗病毒治療等工作的可及性和規范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進一步加大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生活救助力度,繼續推行包保責任制。加強醫務人員反歧視宣傳教育。

(二)加強結核病防治工作。穩步推行結核病防治“三位一體”的服務模式,推進縣級結核病防治門診規范化建設。全面落實中蓋結核病防治項目、全球基金耐多藥結核病、全球基金結核病/艾滋病雙重感染防治等項目工作任務,探索和創新“三新一加強”(新技術、新手段、新模式,加強服務體系建設)為核心的結核病綜合防治模式。繼續保持DOTS100%覆蓋率,新涂陽肺結核病人數發現率保持在70%以上,肺結核患者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各級醫療機構肺結核患者和可疑肺結核癥狀者的報告率和轉診率達到95%以上,加強疑似病人及病人的追蹤和治療管理。

(三)繼續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落實一類疫苗免費接種政策,免費接種覆蓋率達100%;實施消除麻疹行動,繼續保持無脊灰狀態。開展《預防接種工作規范》、《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培訓,提高專業人員的素質。加強宣傳教育,普及預防接種知識,規范接種行為。加強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調查和診斷工作。全縣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以鄉鎮為單位接種率達95%以上,其他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90%以上。

(四)加強重點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做好以霍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流感等重點的傳染病防控工作,加強傳染病監測及疫情報告管理,提高法定傳染病實驗室診斷率,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和早治療。完善傳染病聯防聯控機制,嚴防登革熱、布病、瘧疾等輸入性傳染病在本地擴散蔓延。

(五)加強地方病、寄生蟲病防治工作。強化地方病防治監測體系建設,有效落實防治干預措施,推進消除重點地方病危害的工作進程,鞏固地方性碘缺乏病、地氟病等地方病防治成果。做好兒童、學生等重點人群的寄生蟲病防治工作。

(六)推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組織開展以高血壓、糖尿病為重點的慢性病普查行動,加強重點慢性病及其高危人群普查普治。組織開展癲癇病防治干預工作,實施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繼續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開展縣、鄉、村醫療機構死因監測,落實死因監測報告制度。

(七)加強精神衛生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精神衛生法》,完善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網絡建設,網絡覆蓋率以鄉鎮為單位達100%。逐級開展精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積極申報實施精神衛生機構建設項目。進一步開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排查和隨訪工作,及時為轄區內診斷明確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管理率達到80%以上,規范管理率達到95%以上。

四、及時有效處置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一)建立縣、鄉鎮醫療衛生單位應急管理組織,設置衛生應急辦公室,健全縣、鄉、村(社區)三級衛生應急監測、報告管理體系,完善衛生應急預案和工作規范,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醫療急救體系建設,健全突發公共事件醫療緊急救援網絡。做好各類突發事件衛生應急準備和處置工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率達到100%。

(二)加強衛生應急“一案三制”建設,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大傳染病和各種健康危害因素監測預警、部門聯動和風險隱患排查工作機制。推進衛生應急指揮決策系統建設,完善衛生應急工作評估體系,每季度進行一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調整充實衛生應急專家咨詢委員會和衛生應急專家庫以及相應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隊成員。開展衛生應急人員技術培訓,規范應急物資儲備,舉辦衛生應急大練兵大比武活動,提升衛生應急能力。

(三)嚴格執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送“一個入口,一個出口”責任制度和信息制度,廣泛開展健康知識、突發事件預防與處置、自救與互救知識的公益宣傳和輿論引導。

第三篇

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學習貫徹和落實十八大精神,是全縣衛生系統2013年的首要政治任務。要堅持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相結合、與加強行業作風建設相結合、與創先爭優相結合、與做好各項衛生工作相結合,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要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牢牢把握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精髓,在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和指導工作上狠下工夫。

二、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鞏固完善新農合制度。全縣參合率不低于99%,人均籌資標準340元,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補助比例達到75%以上,封頂線提高至10萬元。積極開展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全縣按病種付費不少于80種。全面推進提高農村居民20種重大疾病醫療保障工作,實行不低于70%的保底報銷。按照省衛生廳、市衛生局的統一部署,做好大病醫療保險的啟動工作。

進一步鞏固基本藥物制度。加強基本藥物政策宣傳和基本藥物合理使用的培訓,對基層醫療機構管理人員培訓率不低于80%。臨床醫生和藥劑人員培訓率達到100%。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建立藥品(疫苗)電子監管系統。在縣直醫療機構推行按比例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其使用量和銷售額不低于40%。逐步擴大基本藥物制度覆蓋面,村衛生分室全部推行基本藥物制度。

不斷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繼續推進鄉鎮衛生院人員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度,建立基層醫療機構運行新機制。落實財政對基層醫療機構的專項補助資金,提高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及專項經費分配至村衛生室的比例。

探索公立醫院改革。按照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縣的運作模式,結合本縣實際,探索縣級醫院推進管理體制、人事分配、支付方式、監管機制等綜合改革。深化二級醫院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工作。推行便民惠民措施,開展114預約診療服務。鼓勵社會力量辦醫,加快發展民營醫療機構。

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擴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群覆蓋面,加強項目培訓、監測、督導和考核,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基本公共衛生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任務。

三、抓好衛生應急、重大疾病防控工作

全面推進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加大衛生應急“一案三制”建設力度,所有鄉鎮衛生院設置衛生應急辦公室。開展衛生應急“五個一工程”建設,鄉鎮衛生院以上醫療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局組織兩次以上專業和綜合應急演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率達到100%。

做好疾病防控工作。艾滋病“四免一關懷”政策落實率100%,娛樂場所安全套使用項目落實率95%。全面實施結核病防治“三位一體”新模式,全力推進衛生部――比爾蓋茨基金會結核病防治二期合作項目,免費檢查疑似肺結核患者1230人,免費治療結核病患者369人。繼續做好國家免疫規劃工作,完成10.41萬劑次疫苗接種任務,新增3個預防接種點。實施消除麻疹和瘧疾行動,保持無脊灰狀態。加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控制,規范管理高血壓患者19140人、糖尿病患者5552人和重性精神病患者1575人。廣泛開展全民健康教育和愛國衛生運動,整治城鄉衛生環境,推進“健康”全民行動,鞏固省級衛生縣城和衛生村鎮創建成果。創建1個省級衛生鄉鎮。

四、推進婦幼保健工作

認真落實“一法兩綱”,全面實施婦幼保健“五免一補”健康工程,落實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繼續做好農村婦女“兩癌”檢查,農村生育婦女補服葉酸服用率90%以上,孕產婦艾滋病、乙肝、梅毒檢測率90%以上。穩步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推進母嬰安全行動,扎實做好孕產婦系統管理和兒童保健工作,孕產婦住院分娩率100%,繼續保持無孕產婦死亡、無新生兒破傷風發生的工作成果,嬰兒死亡率控制在11‰以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14‰以下。進一步加強婦幼保健機構、鄉鎮衛生院產科規范化建設,增強婦幼保健服務能力。

五、做好衛生法制與監督工作

加快推進衛生監督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完成縣衛生監督局房屋和裝備項目建設任務。加強依法行政、衛生監督能力建設,完善衛生監督執法體系。加強窗口建設,提高衛生行政審批效率。加大各類衛生違法案件和群眾投訴舉報案件的查辦力度,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嚴格醫療機構日常監督檢查,打擊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行為。進一步做好公共衛生、學校衛生、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加強公共場所日常衛生監督,提高公共場所衛生質量。加強放射衛生監管,做好職業健康監護工作。衛生監督協管以鄉鎮為單位覆蓋率100%。投訴舉報、行政復議及行政訴訟案件受理、應訴(應答)率100%,違法案件查處率100%。

六、強化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管理

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理念,提升醫療機構管理水平。繼續開展“三好一滿意”、“醫療質量荊楚行”、“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平安醫院”創建活動,嚴格醫療安全管理。加強藥物使用管理、醫院感染管理和護理質量監控,確保重點設施設備的安全使用。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患者投訴處理機制,成立“縣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保障醫患雙方合法權益,及時穩妥化解醫療糾紛。加強基本診療設備裝備,提升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和診療水平。合理配置大型醫療設備,鼓勵共建共享,提高醫療衛生資源利用效率。

七、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

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建立健全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網絡,提高中醫藥臨床使用率。加大中醫藥重點專科、特色??平ㄔO力度,推進縣中醫院“三堂一室”及鄉鎮衛生院國醫堂建設。縣中醫院創上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做好“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試點縣”工作。開展“省中醫藥工作十強縣”和“全省農村中醫藥先進縣”創建活動,創建1個中醫藥服務示范鄉鎮衛生院,8個中醫藥服務示范村衛生室。

八、加快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和信息化建設

加快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推進各類衛生人才協調發展。加大本科及以上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力度,大力吸收、培養醫學拔尖人才。進一步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全縣每千人口病床數配置達到3.32,計1350張;每千人口執業醫師(含助理)達到1.55,計630人;按國家等級醫院評審規定標準和醫院實有床位數配備護士。繼續抓好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培訓、鄉村醫生培訓。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鼓勵衛生科技創新。加大衛生信息化建設力度,完成新農合區域衛生信息數據中心建設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系統建設任務。加快推進二級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以電子檔案、電子病歷為核心,建設數字醫院、區域醫療協作與遠程會診醫療系統。

九、統籌推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完成縣醫院門診樓改造。二是完成縣衛生監督局、縣120急救指揮中心、縣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縣衛生信息中心、賀家坪中心衛生院業務樓、高家堰鎮衛生院業務樓改擴建工程等項目建設。三是加快推進縣婦幼保健院綜合大樓開發建設。四是啟動縣中醫院住院綜合樓建設項目。五是推進鎮衛生院(縣第二人民醫院)建設前期工作。六是對麻池、枝柘坪、樂園三個邊遠地區的衛生分院進行改擴建。七是鄉鎮衛生院“四化”建設達標率不低于20%,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達標率不低于90%。八是進一步做好武陵山對口支援受援工作。

十、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和行業作風建設

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提升黨建工作水平,開創衛生系統黨建工作新局面,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做好各項衛生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全面推進衛生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強醫德醫風建設,落實《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堅持與創先爭優、“三好一滿意”、治庸問責、文明單位創建等工作相結合,牢固樹立“大醫精誠,救死扶傷”的服務理念,促進衛生系統行業作風持續好轉。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和縣委的《實施意見》,改進調查研究,改進會風文風,規范各類活動,把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組織開展衛生系統核心價值觀大討論,豐富衛生文化內涵。繼續開展“送溫暖、獻愛心”等主題活動。

十一、做好衛生宣傳和各項社會管理工作

做好衛生新聞宣傳與政務信息工作。

積極開展無償獻血工作,完善多部門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推進無償獻血進機關、進企業、進農村,努力實現采供血平衡目標。

統籌推進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建議提案辦理、信訪、文明單位創建、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人事與編制、財務、統計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