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平安建設工作要點

時間:2022-06-22 09:06:54

導語:農業局平安建設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平安建設工作要點

2014年我局綜治(平安建設)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市、縣關于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建設和諧社會的新要求,以深化“平安”、“平安農業”建設為載體,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為做強城關統籌城鄉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試點工作,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多元共建的和諧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和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

一、全面推進新一輪平安建設

堅持抓系統帶單位,帶頭推進行業系統平安創建,鞏固提升“平安農業”、“安全發展城市”創建成果,進一步將平安創建活動向各行各業以及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延伸。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推進新一輪“平安先行單位”創建。

二、完善維護社會穩定工作機制

1、完善維護國家安全機制。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全能神”等邪教組織違法犯罪活動,摧毀其組織體系。加強對非法宗教活動綜合治理。做好重點人防范控制和教育轉化工作。

2.有效維護公共安全。深化生產安全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責任機制,建立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實行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嚴格落實行業主管部門直接監管、安全監管部門綜合監管、地方政府屬地監管責任,嚴把安全生產準入關,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堅決守住安全生產紅線。推進重點領域與行業公共安全整治,深化道路交通安全(農機)綜合整治三年行動大檢查大整治、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健全食品質量問題處置和追溯制度。理順防災減災救災體制,健全突發事故應急救援機制,完善實戰實用的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預案,加強應急處置演練。

三、創新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綜合機制

1.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堅持以人為本、共建共享,繼續積極加強對困難群體救助和幫扶,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的保障機制,推廣和諧征遷工作法,把維護群眾利益貫穿于項目決策、開發、建設和運行全過程。暢通和完善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訴求表達機制,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干部定期到基層接訪制度。確保群眾問題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權益有保障。

2.嚴格執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進一步完善《縣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規定》,把環保風險評估、公共安全評估與穩定風險評估結合起來,發揮評估在科學決策、疏導民意、維護穩定中的重要作用,不倉促出臺未經評估的重大決策,不倉促上馬未經評估的重大項目。

3.建立矛盾糾紛排查預警機制。學習借鑒“楓橋經驗”,緊緊扭住群眾工作這條主線,集中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解決不穩定不安全隱患活動,通過走訪群眾、進村入戶等辦法,最大限度摸清掌握突出問題和隱患。要將矛盾糾紛排查作為履行部門職責的一項重要工作,深入排查行業系統存在的突出矛盾糾紛。建立地區排查、系統排查、行業排查相結合的排查預警體系,強化條塊信息共享,共同分析研判矛盾糾紛形勢,分類提出針對性、操作性的解決措施,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4.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規范大調解運行機制,整合大調解隊伍力量,創新大調解方式手段,把調解力量延伸到基層一線。

5.著力解決信訪突出問題。按照“及時就地解決實際問題”的總要求,對信訪積案特別是進京非正常上訪突出問題要擺上更加突出位置。加大力度,分地分事分人逐個分析研究,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逐人逐案對合理訴求解決到位、訴求無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難的幫扶救助到位。完善“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辦理、一攬子解決”的聯合接訪機制。依法實施處理信訪事項“路線圖”,引導群眾依法逐級反映訴求,加大對信訪活動中違法行為的處置力度,依法處理以上訪為名聚眾滋事、沖擊國家機關,或在重點地區、敏感部位聚集鬧事、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樹立依法信訪導向,減少群眾赴省進京上訪。

四、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1.動員群眾和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依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推進以行業規范、社會組織章程、村規民約、社區公約為基本內容的社會規范建設。完善社會心理干預機制,培養理性平和、開放包容、和諧和睦的社會心態。深化和諧企業創建活動。

2.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破解社會治理難題。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制約,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引導群眾自覺把法律作為指導和規范自身活動的基本行為準則。

3.強化綜治工作保障支撐。嚴格落實領導、部門、單位責任制和目標管理責任制,推進綜治平安建設各項任務落實到崗到人。因地制宜推進社會治安防控、矛盾糾紛化解、社會治理信息化等項目建設。加強綜治宣傳和平安文化建設,營造平安共建、和諧共享的良好氛圍。